壹、简介
一、全卷共:四章,八十五节
二、写作时间:主前1100年(或1200-1020年间)
三、写作地点:示罗
四、作者:撒母耳
大多数人认为作者是撒母耳,也有人反对此观点:
(一)反对:据四章22节所记的是大卫之家谱一定是在大卫登基后,才有可能特意去寻查记录大卫王的家谱,但撒母耳却在大卫登基前(扫罗灭亡之前)已去世也不是在所罗门登基时写的,如果是,一定会把所罗门之名也列上
(二)支持:除了其他的理由外,撒母耳是有条件写作此卷虽然大卫未登基,由于扫罗违逆神,被神所弃,撒母耳到耶西家膏大卫,作以色列的预备王,等候接续扫罗,之后就有条件开始写此卷了
五、本卷主旨:提示弥赛亚家谱的开始(4/末)
六、本卷在圣经中的位置:
(一)犹太人把《路得记》列为宗教节期中诵读的经卷
这种经卷共有五本:在集会朗读的
逾越节读《雅歌》
埃波月(七、八月间)第九日:读《耶利米哀歌》
住棚节:读《传道书》
普珥节:(纪念哈满残害犹太人计谋失败),读《以斯帖记》
五旬节:读《路得记》庆祝五谷丰收
(二)在希伯来文圣经中,《路得记》放在《诗篇》、《箴言》、《伯》、《歌》之后,与前面在宗教节期中诵读的经卷合称为“圣集”
(三)《路得记》列为旧约正典大约在主前200年前后的事
七、本卷的特色
(一)以女子名字命卷名《圣经》全书只有二卷以女子名字命卷名,即《路得记》、《以斯帖记》
此两卷对照,具有非常之意义:
一是:外邦女子路得被带进(入)以色列选民中。
一是:选民女子(犹太女子),以斯帖被带入外邦人中。
一个从外邦进入选民的王谱中。
一个从犹太进入外邦王的皇室内。
她们二人同样忠实、同样可爱;二人皆在神的计划中,完成其重要任务。
(二)突出选民中的一个清洁、贞德的家庭
士师记时代,及撒母耳时代,均反映上层的堕落与腐败,此卷却反映在百姓中的光明面,使人从黑暗中见到一丝光明,心中充满盼望。
(三)突出了人伦道德之重要,尤为婆媳关系的和谐、温馨
(四)行孝所得的应许,所蒙的祝福:短短四章竟有七次祝福(完全)
(五)突出了苦难后面的美好光景
注:祝愿(福),1:8-9;2:4;2:12;2:20;3:10;4:11-12;4:14-;共七次表示完全数。
八、本卷主要人物:路得、拿俄米、波阿斯中心人物:路得
全卷提及他们的名字最多:路得:29次拿俄米:28次波阿斯:25次其他如:以利米勒:6次俄珥巴、玛伦、基连各:2次
九、书中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路得:满意、朋友
拿俄米:甘甜、甘美、快乐(令人喜悦的人),有乐观、有笑容、有热情(心)助人之德
以利米勒:我的神是王,代表自己是子民是王子
波阿斯:力量(在他里面有能力),代表因信心所发出行善之力他是耶利哥城因信心称义之妓女喇哈所生之子(太1:5;弗2:1)
俄珥巴:髑髅、顽固,硬着颈项之意
基连:衰弱、憔悴、消肢(饥荒所致)
玛伦:软弱
十、本卷大纲:
(一)往摩押地去(1:1-5)
(二)决志归回(1:6-7)
(三)三个寡妇的抉择(1:6-18)
(四)来到伯利恒(1:19-22)
(五)往波阿斯田里(二章)
(六)拿俄米的引导(3:1-5)
(七)路得求波阿斯(3:5-18)
(八)波阿斯赎以利米勒的田产(4:1-9)
(九)波阿斯娶路得(4:10-12)
(十)耶和华赐福,大卫家谱(4:13-22)
贰、第一章:在摩押地
一、往摩押地去(1:1-5),第一段
(一)词语解释
1、“士师秉政的时候”(1:1)
“秉政”:执政、裁判的意思“士师”:以色列人立国之前各支派的临时首领打仗时是群众的军事统帅,平时则为管理民事的审判官。
从约书亚之后至于扫罗登基时止,这段是士师秉政时期,共450年(徒13:20),因历经12位士师。
(1)俄陀聂(士3:7-11)
(2)以笏(士3:12-30)
(4)底波拉(士4:1-24)
(5)基甸(士6:1-;8:35)
(8)耶弗他(士10:6-;12:7)
(12)参孙(士13-16:1-)(大士师6位)
(3)珊迦(士3:31)
(6)陀拉(士10:1-2)
(7)睚珥(士10:3-5)
(9)以此赞(士12:8-10)
(10)以伦(士12:11-12)
(11)押顿(士12:13-15)(小士师6位)
2、“伯利恒”(1:1):
①称“犹大的伯利恒”,以别于西布伦的伯利恒(书19:10-16)
(犹大的伯利恒,在犹大的南部西布伦的伯利恒,在西部论的北部)
②其名意为“粮仓,麦子之家”其地肥沃若遇雨水充沛常有丰收
③伯利恒在迦南地南边,属犹大支派(书15章),原名“以法他”(创35:19,48:7)
④伯利恒是大卫王的故乡,也是耶稣基督降生之地(撒上17:12,太2:1)其地也因此而出名本书主要故事在此城发生
3、“摩押地”(1:1)
①此地在死海东岸,亚嫩河以南一片富庶的高原上畜牧业亦发达(王下3:4)
②摩押人是罗得后裔,从乱伦淫乱而生——罗得长女所生(创19:30-38)因此跟以色列人有点远亲
③摩押人拜假神基抹(王上11:33),道德、宗教腐败,献婴孩为祭物,其祭仪非常邪淫以色列百姓行旷野路时曾被摩押女子引诱行淫拜偶像(民25:1-9)
④摩押人是私生子,又信奉假神,且与选民为敌,神不许他们“入耶和华的会”(申23:1-9)
⑤日后摩押人与以色列民结为世仇(士3:12-14,撒下8:2,王下1:1,3:1-末)
摩押地距伯利恒约五十英里=约80公里(80、465公里)山路难行,步行需约四~五天时间。
(二)问题:
1、以利米勒全家何时迁居?(士师秉政时候)(1:1)
2、为何迁居?(为了躲避饥荒)(1:1)
3、迁居结果?(满满出去空空回来)(1:3-5,20-21)
4、为何遭灾?
(1)离弃了应许地,到了被神咒诅之地,成了被咒诅的人,失去了神的眷顾
(2)以利米勒是带领者,罪责难逃——先死(家庭、教会带领者一定小心)
(3)偏离神的律法,被世俗同化与外邦通婚,婚后两子也死亡
(4)拿俄米妄从错误带领,没有制止儿子的违逆,结果失夫又失子,苦不堪言
他们以为是耶和华伸手攻击(1:13、21)其实是偏离正路,自取灭亡以致“满满出去,空空回来”甜去苦来其实是耶和华伸手保守使拿俄米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她信心回归,保守路得有信心、有孝心,决志跟从婆婆,回归伯利恒地苦去甜来,变玛拉为拿俄米,是神在苦景中带领他们。
神保守留住拿俄米的生命,感动路得跟从她,如果拿俄米也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三)思考?
1、以利米勒举家迁居,对今日信徒有何教训?
(1)从伯利恒迁居摩押地表示从恩典中堕落仅仅因为饥荒(而且虽然饥荒,以利米勒出去前还“满满的”(1:10)使他看不见所在地伯利恒,所隐藏的祝福,及神的眷顾,仅看见被咒诅之地摩押地的物质丰富之优势,而失去信心与忍耐,心中羡慕而向往他跟罗得有点相似,故而迁居罗得子孙之地他不如其他以色列民,结果适得其反
(2)从伯利恒——摩押地
①在物质上:一时的饥荒——富饶肥沃之地,畜牧业发达
②在属灵上:神应许地——被咒诅地
③信仰上:所拜的神是万王之王——所拜的是魔鬼
④人民:神的子民——神的仇敌
⑤是自己的产业,做主人——是寄居的,别人的产业,自己作奴仆
⑥隐藏着将来永远荣耀(救主降生)——-隐藏着永远的羞辱,“永远不能入神的会”(申23:2-3)
伯利恒代表属灵的救恩(教会),摩押地代表世俗,信徒不因眼前的艰难(试炼),失去信心离开道理,向往将亡的世俗。
以利米勒的迁居,代表神的子民的堕落,离开了教会,就是离开了神,离弃了永生。
我们若遇见苦难失去信心,就会被物质引诱,向往世俗,生活俗化;落到被咒诅的地步;失去了神的看顾,失去平安、喜乐,更失去了生命(永生)结果就会从拿俄米变成玛拉──甜变苦肉体苦、心灵苦、灵性苦。
2、为何堕落:
①民族腐败,连年战争:(教会分争),又闹饥荒(灵性饥饿)国中无王,心中无神,忘记神的律法(没有尊主为大,淡忘真理)
②家中儿子:玛伦、基连(信徒憔悴、衰弱)
③灵性饥饿,向往世俗物质
拿俄米代表恩典中堕落、甜变苦的信徒
失去依靠:丈夫死了
失去安慰:儿子死了
孤独无助:三个寡妇
这是多么严重的教训呀!信徒遇难,要仰望神,深信神必看顾,忍耐到底。
二、决志归回(1:6-7),第二段
(一)问题:
1、拿俄米为何要归回犹大地去?
(1)因为神的击打,患难中的醒悟(1:13)
历经家变——家中三个男人相继离世。
赤贫空空——满满的出去,空空回来。
体验到离弃神,必没有平安与恩典。
体会到人、环境、金钱是靠不住的,于是如浪子悔悟归家(路15:11-17)
(2)听见耶和华眷顾百姓(1:6)
因患难使她思慕故乡,打听故乡情况。
听见神眷顾百姓的佳音。
体会:饥荒时期有限,因神不绝人之路,不给人挑不起的担子(林前10:13)
体会:饥荒中仍有神的恩眷,因为神不会丢弃他的选民神恩够用(林后12:9),神会听人呼求(创21:14-21;出3:7-8)
仰望神的慈爱,于是如浪子渴望父爱返家(路15:17)
2、他们有没有一齐离开摩押地?
有!“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1:7)“你嫂子已经回他本国……”(1:15),因先有离开本国,才有回本国之说法。
(二)思考:
1、拿俄米的归回,对跌倒的信徒有何启发?
示录她代表跌倒的信徒,从那里跌倒当从那里起来(启2:5)
2、如何理解被神定罪的事实?
①根据真理(罗2:8),有死罪与不至于死的罪(约壹5:16-17)
②根据各人内心所存的,是懊悔或硬心?
被神定罪的人:没有懊悔、不思悔改,神把悔改的心夺回,给他一颗硬心,生发错误的心(帖后2:9-12),任凭他(她)内心充满各样不义(罗1:28),虽活尤死
凡是心中忧伤痛悔,切实悔改的罪人,皆有希望,有机会得主赦免(诗51:17)
被定罪的人:(1)硬心了;(2)悔改前死了。
肉体上败坏,还不算被定罪,希望藉此唤醒他悔改的心悔悟改正了,必蒙怜悯,正如拿俄米一样“神是攻击我”(1:13),因她醒悟回头蒙神怜悯(参林前5:5)。
③被神定罪与否,不能根据,今生是否被刑罚(传8:11)
三、三个寡妇的抉择(1:8-18),第三段
这是本卷中最感人的一幕,婆媳相爱。
(一)释疑
“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1:11-13)
这是以色列人的一条“弟宜为兄立嗣”的律法。
即:兄婚后无嗣而逝,其弟须娶寡嫂为室,为兄生子立后(申25:5,太22:23-28,参创38:6-10)我国地方民俗,也有“过房”之习俗。
(二)问题
1、三个寡妇各抉择什么?
(1)拿俄米的抉择——只求媳妇的益处
①以爱待媳妇
为儿媳的幸福着想。
不因自己的痛苦连累媳妇(她无夫无子,多么需要媳妇作伴)
若让媳妇跟随自己幸福无望:(照犹太人律法:自己若能再生育,岂能等着长大,自己已老迈了,会耽误媳妇终生的幸福)
体贴人的需要,主动劝儿媳回家改嫁(1:8-9),舍己的哎,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5)
衷心为儿妇求福(1:8-9)
感念儿妇平时的爱心与仁慈。
愿她们蒙耶和华恩待。
愿找着新夫家且得平安。
②爱心生爱心,(得着爱心的回报)(1:10),感动媳妇不忍分离
(2)俄珥巴的抉择(1:14-15)──回本国和所拜的神那里去
①爱心经不起催促的考验(1:11-13)
②爱心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似乎面临绝境)
③她爱婆婆更爱自己的青春
(3)路得的抉择(1:16-18)——定意跟随婆婆
①爱的跟随(1:16)(动机)同行、同住、同国为了照顾婆婆
②态度坚决(心志)不顾婆婆一再催促(1:11-14)(“回去罢”)不受嫂嫂离去的影响(1:15)
③至死跟随(1:17)(时间)同死、同葬,愿一同葬在犹太地,除非死才能分离,在神面前立誓,“不然愿神重重降罚:心志坚定。
④基于信仰的抉择(16)“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相信神是造物主,是怜悯人的神,会眷顾自己的百姓切要已心依靠到底,还指着神的名起誓,充分体现她对神信仰的决志。
⑤胜过现实的考验:其面临考验如下
人地生疏的不适应(2:11)
生活的困苦与责任:养自己、养婆婆。
种族歧视与排斥。
复杂的条规的束缚与苛罚。
感情孤寂的熬练。
家中没有男人。
婆婆无法再生子为其立后。
犹太人不会愿意娶摩押的寡妇。
她不被眼前艰难拦阻,她的爱(孝心)与信仰(信心),催迫她去领受隐藏在后面,隐藏在伯利恒的极大祝福。
2、路得为何舍不得拿俄米?
(1)同情:伤心婆婆的苦情,深知婆婆的需要——身边需要人照料
(2)感情:平时婆媳关系亲密
(3)信心:对神深信无疑“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3、从拿俄米家中,能否看到婆媳相爱的秘诀?
(1)以礼相待(亲嘴)(1:14)
(2)体贴别人:婆婆体贴媳妇青春的需要,媳妇体贴老婆婆需要
(3)不求己益:婆婆不考虑自己,媳妇不考虑自己(1:13)为媳妇甚愁苦
(4)尽己责任:爱与孝
拿俄米的名字与她平时的为人一定有关系:“令人喜悦的人”、“令人甘甜”,一定有个欢乐笑容,和蔼可亲的态度;不计算人恶,乐意饶恕人的宽大心胸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参1:13:自己遭大苦难,还为媳妇的困难甚愁苦)同时对待媳妇,视同己出:出口即是“女儿”两媳妇的品行,尤其是路得,就是受了她爱的熏陶(多2:2-5)
(三)思考:在你的家中,要如何建立美好的婆媳关系?
(四)教训
跟从的教训:
路得跟从拿俄米对信徒如何跟从基督有很多宝贵的教训:
(1)对人:不盲从别人,虽然俄珥巴与拿俄米亲嘴而别,但路得却不盲从她信徒跟从主,归入真教会也不盲从别人,受别人左右,应当有自己明智的抉择
(2)对神:有自己悟性独立的信心,“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不是盲从拿俄米信神,乃是拿俄米所信的神,已成为她自己的神
(3)服事神须跟从神:
路得对拿俄米有坚定不移的爱他为了服事拿俄米,不论拿俄米走到哪里,她愿跟她同甘共苦,“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可见服事须跟从主说:“若有人要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约12:26)
(五)预表
1、三个妇人象征三种信徒
(1)退步跌倒的圣徒──拿俄米(甜的意思):——甜变苦了
(2)拒绝福祉这罪人──俄玛巴(顽固之意):——忧忧愁愁的走了
(3)信而归主之罪人──路得(友善之意):——友爱善良的心地,信仰到底
2、三个妇人预表三时期教会
(1)拿俄米预表:从恩典中坠落,从属灵中退化(俗化);即从使徒时代后期变质堕落的教会,失去了丈夫基督,又失去了儿子(神儿子名份),圣灵被收回,灵恩空空
(2)俄珥巴:“回她本国及他所拜的神那里去了”预表:拜太阳日,拜偶像的天主教
(3)路得:指从外邦兴起的真耶稣教会回归使徒时代教会的真统,定意回到完全地步得着丈夫──波阿斯──基督,得着儿子:神子的名份(圣灵同证加4:6;罗8:16)
3、以利米勒全家的迁居,预表整个教会历史
(1)往摩押地去:预表使徒后期教会堕落,从完全到缺欠:异端入侵,内部分裂,圣灵收回,名份失去——甜变苦
(2)回犹太地去:预表现今教会的长进,从缺欠到完全回归圣经真统,以使徒教会为标准,得圣灵(基督),得神子名份,得真永生苦变甜
四、来到伯利恒(1:19-22)
(一)疑难解释
1、“正是动手割麦的时候”(1:22)
犹太地割麦时间是公历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一连七个安息,一般割大麦过了二个安息开始割小麦。
(二)问题
1、众人看见拿俄米回来,为何惊讶?(19)
(1)年轻出去,衰老回来
(2)四口出去,二口回来
(3)富有出去,赤贪回来
2、拿俄米如何感慨(20)?──“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
(1)离开伯利恒──不愿作玛拉
(2)住在摩押地──却变成玛拉
(3)回到伯利恒──自认是玛拉
叁、第二章:在波阿斯田里
一、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拾取麦穗路得与波阿斯在田里相亲(2:1-7)
1、2:1:介绍波阿斯
2、2:2:路得求婆婆准予往田间拾取麦穗
3、2:3: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田间拾穗(神的引导)
4、2:4-5: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到田间(神的打发)
5、2:6-7:仆人向波阿斯介绍路得(勤劳)
二、波阿斯厚待路得(2:8-16)
1、2:8-9:波阿斯的吩咐:“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往别人田里”、“常与使女在一起”
2、2:10:路得感恩叩拜
3、2:11-:波阿斯对路得的称赞
4、2:12:波阿斯对路得的祝福
5、2:13:路得向波阿斯谢恩
6、2:14:波阿斯请路得一同吃饭
7、2:15-16:波阿斯交代仆人:
①爱心施予:捆中抽出来任她拾取,超律法所戴(利19:9,23:22,申24:19)
②维护她的尊严:不羞辱,不叱赫
三、路得带穗回家见婆婆(2:17-23)
1、2:17-18:晚上路得带穗见婆婆
2、2:19-:路得向婆婆汇报今日所遇情况
3、2:20:拿俄米祝福波阿斯,并介绍波阿斯是至近亲属
4、2:21:路得向婆婆传达波阿斯的恩言
5、2:22:拿俄米有意交代路得,在波阿斯田拾穗
6、2:23:收完大麦路得仍与婆婆同住
(一)词语解释:
1、“波阿斯”(2:1):系耶利哥妓女迦南种族喇哈所生之子(书2:1,太1:5),他是以利米勒的至近亲属(2:20),是个大财主,也是一个富有怜悯心的人(2:13)其名意为:力量
2、“波阿斯那块田”(2:3):简称“波阿斯田”是神引导路得拾穗之处,也是神感动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到此田,在神面前“相亲之处”,神是介绍人后来又称“牧人之田”,相传成为后来“天使夜间向牧羊人传报救主降生”之处此田地在伯利恒之东约一哩(英里)(3里多)
3、“醋”(2:14):是一种酸酒和油所调成的饮料,是东方人常用的食物
4、“烘了的穗子”(2:14):指尚未完全干而变硬的麦穗,放在浅盘上用火焙熟是极可口的一种食物
5、“所剩的给了婆婆”(2:18下):似乎是吃剩下的,其实是:“留下”的叙利亚文译附加一句“她从袋里拿出来”给了婆婆,现代中文译本:“又把留下来的食物给婆婆吃”(2:18下)
6、“一伊法”(2:17下),这是一种量斗,合中国的升斗是3斗4升因它是一种容量的器皿,所以无法确定它的重量,如:一斗地瓜跟一斗大米,重量就不一样了“一伊法”即是36公升
(二)问题:
1、波阿斯跟以利米勒家是什么关系(2:1、20)
2、本章1-22节:路得在此田里拾穗是第几天,多长时间(2:3、7、19、14、17)
3、波阿斯如何恩待路得?(2:8-16)
(1)吩咐她在自己田里拾穗(是为了恩待她(2:8)
(2)吩咐她跟仆人一起吃喝(2:9、14)
(3)吩咐仆人不要欺侮她要关爱,尊重她(2:9下,15、16)
(4)吩咐仆人从捆里抽穗遗在地上让她拾(2:16)(超律法之上的爱,利19:9,23:22;申24:19)
(5)称赞她,祝福她(2:11-12)
(6)用慈爱的话安慰她那颗创伤的心(2:13)
4、路得是否特意找到波阿斯的田间拾穗?(2:3,恰巧)
5、路得的“恰巧”,波阿斯的“正从”,及伯利恒收割的“正是”(2:3,2:4,1:22),说明了么?只要人抓住时机,及时掉转脚步归向真神,一切美好的事都必在神安排的计划中显明——遇见好机会(传9:11,箴16:9)
6、波阿斯为什么如此恩待路得?
(1)因她是自己至近的亲属(2:20,3:12)
(2)被她的品德所感动(2:11)
(3)因她的遭遇产生同情心
(4)平时乐善好施
7、拿俄米为何特意交代路得在波阿斯田里拾穗?用意如何(2:22)乃她为路得选中波阿斯,为要成全他们的婚事(3:1-2)
(三)灵训:
1、“拾穗”:路得是外邦软弱女子,她所能作的只是拾取别人遣下的麦穗,虽然所得十分有限,但已足够维持他和婆婆的生活
我们在属灵方面可能不是“大富翁”,如同路得但若肯虚心地在每次听道时,在每件的日常生活中,在大小事上留心“拾取”圣录在凡事上给我们的教训(约一2:27),也必足够使我们的灵命得喂养且可以供应别人的需要。
2、“恰巧”:路是恰巧到了波阿斯田里,这“恰巧”不是闲在家中等来的,而是因她劳苦殷勤遇上的神愿意将美好的机会预备妥善,让殷勤的人遇上它
3、波阿斯的善行是信徒的榜样
(1)虽大富却不骄,能以礼待仆人(2:4)
(2)对待穷苦人格外仁慈
(3)重视品德,欢喜看顾亲属(夸奖路得品行)
4、配得人帮助的人是勤劳的人,路得是极穷的人,需要人帮助她,但她是一个极殷勤的人,她虽然得波阿斯的优待,却没有闲懒不努力作。
(1)吃饱之后,又起来继续拾穗(2:15)
(2)直到收割完成(2:23),这对神的工人,有多么大的启发!
5、路得是个模范媳妇,值得学习
她不因婆婆年老没用,自己又要承担奉养她重负,而轻看她、弃绝她,反而更加敬重、关爱她。
(1)行事前先求准予婆婆(2:2)
(2)得享通时顾念婆婆(2:14、18)
(3)工作后汇报给婆婆(2:19-21)办完事,向婆婆汇报
(4)凡事顺服婆婆(2:22-23)
(5)为供养婆婆,不顾面子及身体,殷勤耐苦,从早到晚拾穗(2:7)如此对待父母特殊敬重,孝顺有加之人,应当配得神特殊且加倍的祝福
灵感:万事互相效力拿俄米虽在摩押地遭患难,失去三个男人,从表面上看确是一件不幸的事,却蒙神暗中的看顾,得这一位比七个儿子更强的媳妇路得,正是弥赛亚家谱的良种的确应当凡事谢恩(彼前5:10,帖前5:18)
肆、第三章:援用亲属法
一、拿俄米的引导(3:1-4)
(一)内容提示
1、关心路得的婚事(3:1),找归宿、求幸福,立后裔
2、告知波阿斯,是近亲,有法定“近亲代赎”的义务(3:2)(利25:25,申25:5-10)
3、教导今晚行动(3:2),把握机会
4、指教当有的准备(3:3)
(1)沐浴去污(2)抹膏芳香(3)换上衣服
5、指示当有的行动(3:3-4)
(1)到波阿斯的麦场上——教会
(2)等候波阿斯——等主来
(3)要看准睡的地方——有主同在、立主名的地方(申12:5,13-14)
(4)掀开脚被躺下——谦卑祈求接纳,享受安息(真理、圣灵)
6、波阿斯必告诉当行的事(3:4)——主必指引脚步(诗37:7,箴16:9,箴3:5-6)
二、路得求波阿斯(3:5-18)
(一)路得遵循婆婆吩咐而行(3:5-9)
1、求波阿斯用衣襟遮盖(9上)
2、要求近亲尽代赎义务(9下)
“用衣襟遮盖”表示愿意娶为妻妾,作身体归于他(参申27:20,结16:8)
(二)波阿斯的称赞与应许(3:10-15)
1、用路得祝福
2、称赞路得之贞洁:(3:10下)
①少年人无论贫富不跟从
②不被外在条件所诱
③出身淫乱的摩押族,犹守身贞洁
3、肯定路得“末后之恩比先前更大”(3:10)
4、应许帮助路得(3:11-15)
送给路得“六簸箕大麦”(3:15),示意:善意的回应与保证
(三)路得回家安坐等候(3:16-18)
疑难:
1、“用衣襟遮盖”(3:9):是犹太人求婚的一种用语,表示愿意娶为妻妾,作为身体归于他(参申27:20,结16:8)
2、“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3:10)
(1)现在所显恩情比先前更大
(2)路得愿坚守为先夫立后之律法的恩情,比对丈夫生前之恩待更大(1:8)
(3)路得愿尽奉养之恩,跟婆婆回犹大地,坚守贞洁,比先前在摩押地对婆婆的恩待更大
(4)路得愿为先夫立后,少年人无论贪富都不跟从宁愿照律法所示向中午的近亲求恩眷这种信心的义,比行为(行孝)的义更大先前行孝之恩,是她舍己之恩,末后的她为拿俄米存留后裔,此恩更大更深远果然生了大卫,基督的祖先
问题:
1、本章所记述事情发生,是什么时间,有多长(3:2),夜间,一夜
2、波阿斯给路得什么为礼物?含有何意?
六簸箕大麦?表示回报,并对她答应的保证。
3、波阿斯在什么时候,才发觉有女子躺在脚下(3:8)?——夜半
4、路得何时回家?(3:14)?天快亮,彼此不能辨认的时候
5、波阿斯为何说:“不可使人知道有女子到场上来”?(3:14下)
(1)恐被人误解、毁谤,更为维护路得的名节
(2)不致影响更近亲属的选择
6、(3:3),既然要求婚为何拿俄米吩咐路得“不要使那人认出你来”(3:3)?
在未接见之先不让波阿斯认出路得,主要是防止波阿斯有推辞与回避以致无机会接近
7、为何路得见波阿斯,“要沐浴、抹膏、换衣服”(3:3)?
表示服丧时期已满。
8、3:6-9:这段经文,是否拿俄米教唆路得施美人计,是否有淫乱性质?
理解经文,要站在当地历史背景中,才能明白真意各地风俗不同,理解就不同了,其实真理只有一是路得这种作法,非出于淫乱,是一种十分信心的义举。
(1)《圣经》是神默示写的,这种做法,却被圣经所赞扬(3:10)
(2)他们之间乃是预备基督的家谱,绝非淫乱的意图
(3)从拿俄米的主张,波阿斯的夸奖,以及路得不求其他富足的少年人,说明这种举动与以色列人合理正当的求婚风俗有关
(4)拿俄米对路得说:“波阿斯不是我们的亲族吗?”(3:2)
路得在当场说:“因为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3:9)
及波阿斯回答:“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3:12)
说明这是一种遵守犹太人律法规矩的行为(亲属法),与淫乱无关(参申25:5-10;利25:25)弟娶寡嫂为兄立后,无弟者至近亲属可尽责。
(5)当时波阿斯很清楚她的做法,而赞美她
①本城皆知其贤德(3:11)
②末后恩更大(3:10下)
③愿蒙神赐福(3:10上)说明拿俄米的主张,路得的做法,动机纯正
(6)路得在此事上,顺服婆婆,是因为已经了解“亲属法”的规定如同了解本地的规矩一样
(7)为何在夜间,用行动来表示求婚这是为使波阿斯没有推诿的余地,绝对地接受拿俄米或许平时看到波阿斯恩待路得,而大胆主张这种方法加上听见路得的介绍,又见六簸箕大麦此丰盛的礼物与保证她便说“那人今日不办成这事必不休息”(3:18)
联想:
1、波阿斯田:预表有丰富灵粮的真教会路得与波阿斯首次相见都是在此田里,一个求恩,一个施恩一个“恰巧”,一个“正从”是神安排在此田里相亲,当那晚,又在此田里的棚里,实行亲属法正好也在此田里订婚预表蒙恩与施恩都在此真教会里我们在此真教会与基督相亲(慕道);在此真教会接受水灵重生,是与基督订婚;将来等候主来迎娶
2、路得从未为自己筹算什么,只忠心尽本分奉养她的婆婆,唯一的舍己,唯一的顺服这样的人深得神和人的喜爱,自有婆婆为她筹算,真神为她成全
3、拿俄米默默中的舍己
照理讲,她是应该先用“亲属法,”选波阿斯为丈夫才是,可是她心里所挂念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媳妇,她在默默中舍己然而神赐她先得孩子(4:17)
婆媳间,应当有这样的舍己相爱的心,才能和谐。
4、路得已表现了一个蒙恩者,应有的品格,从家庭到本城直到后来的现在,大有美名因她身上所发出馨香之气,蒙了真神的祝福(创8:21,27:27)
预表:
1、路得预备见波阿斯——求婚,须“沐浴、抹膏、换衣服”(3:3)
“波阿斯”预表:基督
“路得”预表:从狭义上:圣徒;广义上:教会
“沐浴”预表:水洗(自洁)
“抹膏”预表:灵洗(受圣灵)
“换衣服”预表:更新心意、行为,穿上新人——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2、“看准他睡的地方,就进去”(3:4)
信徒要找主,要看准那个教会有主同在(约一3:24),那里是主立名的地方,你才进去,归在主名下,听从主的引领(申12:5、13)
伍、第四章:波阿斯与路得结婚
一、波阿斯赎以利米勒田产(4:1-9-10)
(一)4:1:邀请至近亲属会谈
(二)4:2:邀请十位长老见证可见波阿斯办事谨慎,不留后患
(三)4:3、4:说明代赎缘由
(四)4:5-8:“那人”表明意愿
(1)愿赎田产(4:4下)
(2)不愿娶路得(4:6)
(3)恐与自己产业有碍(4:6)赎地也要娶路得:头生子归死者之名,赎田也归死者之子
(4)放弃赎权(4:6-8)
①物证(4:7-8):脱鞋给人(申25:5-10)
②人证:(4:9):长老和民众
(五)4:9:波阿斯表明意愿(4:9-10)
(1)凡属以利米勒(基连、玛伦)的田地都愿赎买
(2)又要接受玛伦之妻路得为妻
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4:10)
波阿斯的确有仁慈,跟“某人”比较,令人更觉他的伟大。
(3)要求众民和长老作见证
词语解释:
1、(4:1)“城门”:是公共法庭所在
2、(4:7-8)“将鞋脱下”:是犹太人交易时,定妥的证据,如协议书(表示权利方,自愿放弃权利的证据)在此表示:
(1)不承亲属法之证据(申25:9-10,得4:7)
(2)表示放弃权利无权干涉之意“浪子回家”父给鞋穿,表示家产有伤
二、波阿斯娶路得(4:10-12)
(一)4:10:波阿斯的义
1、遵行律法的义
2、为死人留名、留裔
(二)波阿斯的爱
爱路得不计一切牺牲。
(三)4:11-12:众民与长老的见证、祝福
(1)都说:“我们作见证,”乐意为此事作见证
(2)祝福新家庭
①愿路得像建立“以色列家之母”拉结、利亚,生出以色列十二支派先祖般,果然生出王的先祖
②“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果然应验,大卫王、救主降生
③“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的法勒斯的家一般”,果然应验:路得所生得成为犹大君王的支系(太1:5-6)
她(他)所蒙的祝福,与所发出的馨香之气相称他玛氏也是运用律法的亲属法,尽忠为犹大家留嗣,她们都被神记念(太1:3-6)
三、耶和华赐福(4:13-22)
(一)4:13:路得婚后生子,显明神的赐福
(二)4:14-17:拿俄米的福气
1、不致于无至亲人(4:14上)
2、在以色列中得名声:俄备得,是大卫王之祖(4:14下-17)
3、“提起你的精神”创伤的心灵得医治,重获喜乐
4、“奉养你的老”:安享晚年
①有爱她的儿媳,比有七个儿子还好(可(4:15)
②有俄备得作养子,奉养她的老年(4:16)
③有仁慈公义的财主波阿斯孝顺他
(三)法勒斯的家谱(4:18-22)
1、波阿斯、路得是大卫的曾祖父母
2、大卫王的族谱(代上2:12-15)
3、弥赛亚从此而出(太1:6、16)
他们俩人(波阿斯、路得)的名字都在基督的家谱上(太1:5)
(四)问题:
1、4:1~12记载办理亲属法之事,是继什么时间,几天时间?
继三章夜间天明的白天(3:18),一天内
2、波阿斯娶路得的动机何在?(4:10)
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4:10)
3、第四章一节,波阿斯的“恰巧”;第二章是路得“恰巧”?
到了波阿斯田与“正从”伯利恒来的波阿斯见面这里是波阿斯要办理亲属法时,事情的“恰巧”暗示路得与波阿斯的结合,始终有神的安排与带领中。
4、全卷有几位祝福,主要因素在何处?
共三人:路得(2:14,3:10),拿俄米(4:14),波阿斯(2:10,4:11-12)主要因素是他们三人自身行的义,蒙神喜悦,而得祝福(2:12上)
5、那个“某人”是更近的亲属,为何不赎以利米勒的田地,不娶路得(4:5-6)?
主要是怕碍于自己的产业(4:6),这人因自私,失去爱心,更失去隐藏在后头永恒的福份,被波阿斯着
6、这位更近的亲属为什么称“某人”(4:1)
作者不认识那人的名字(4:1),不爱心之人,名字不被纪念
7、波阿斯为何请“某人”当面说明,又请十位长老旁听作证?(4:2)
消除一切有可能存在的异议,不留后患说明波阿斯是一位办事十分谨慎,细致的人,值得学习。
(五)联想:
1、圣经记述了,波阿斯在娶路得的婚事上,手续十分明确而慎重,在此提示基督徒在婚姻的事上,应当完全遵照神的旨意,及法律程序办理妥当,才可共同生活才能蒙神祝福绝对要禁止婚前苟合,这样的事免不了受审判(来13:4),将失去很多的祝福,(家庭婚姻,后代等失去祝福)
2、人所行的若蒙神悦纳,所做的事必蒙神带领——恰巧
3、路得在患难中,忍耐到底,在善美中持守到底,蒙神赐她后福无疆
圣经告诉我们: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得福)(来10:36,彼前5:9-10)“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7-10,箴3:27,传11:1)
4、拿俄米的往返:
(1)往被咒诅的摩押地去:拿俄米变玛拉
①满满出去,空空回来
②全家四口剩一口:丈夫死,二儿子死,只剩一人
③平安稳固变成无依无靠
④丰富变贫穷
⑤欢喜快乐变悲伤痛苦
(2)返蒙应许的犹大地来:玛位变拿俄米
①心意、步履一回转,便得一位比七个儿子更好的媳妇发生了婆媳感人的一幕,虽悲伤却得安慰
②得众人同情(“惊讶”表示同情之意)
③得着财主波阿斯的恩待
④路得得夫,拿俄米得子
⑤得众民和长老的祝福,成为大卫王(基督)祖先,虽是空空回来,却是满满祝福,如同空器皿开始接受充满
考古传说:在伯利恒救主诞生地的教堂里面有一房间,据说是耶稣降生马槽(房)之处古时传说:大卫的祖先及波阿斯与路得结婚的房子都在此处。
据此传说:波阿斯与路得结婚,直到1100年后的基督降生于世地,都是在这间房子里,真是神安排何等奇妙的“恰巧”!
如此看来,敬畏神,行义的人,不但人被神所宝贵,连行义的所在,也在神面前视为宝贵例如:亚伯拉罕接受神试验献独生子的摩利亚山,后来在1080余年后,成为所罗门建造耶和华圣殿的地方(创22:2,代下3:1)我们也要为地方留下佳美的脚步哈利路亚,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