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那些信的人将受圣灵

《约翰福音》这本书提供了关于圣灵工作最详细的记录,尤其特别的是,它记述了神的灵将于什么时期降临在那些信主之人身上(约七39,十六7)。但在同时,《约翰福音》书中的教导似乎又与其他经节相互矛盾,就是那些关于圣灵如何作工于每一代圣徒的生活中,直到基督第二次再来的经文。若能更加仔细地査考这些所谓的差异,我们不仅将能够理解圣灵的不同功用,更能明白在基督升天之后,圣灵将为祂的选民所行的事。

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以确保本査考是在圣经的范围之内:圣灵是永不改变的,但祂的功用可能会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而有所不同。简略査考旧约圣经,揭示出圣灵工作于祂的选民身上,就如同祂在使徒身上,并继续在今日我们身上一样。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祂在升天之后赐下圣灵一事,耶稣对圣灵的领受明确的说法究竟是什么。

一、旧约的例子

或许,在这个点上,我们需要先来仔细地査考旧约是如何记载圣灵工作于古圣徒身上的。《岀埃及记》的事迹强调了神如何借着摩西将祂的子民从埃及的掌控中解救出来的;然而出埃及记这本书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讲述圣灵工作于祂的子民身上。但先知以赛亚受到启发,坦率地记载了圣灵在他们当中的工作;《出埃及记》中的那一世代使神降在他们中间的圣灵担忧(赛六三11f)。

在一次祈祷中,大卫恳求主不要在他犯罪后,从他身上收回圣灵(诗五一11)。这两段叙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从第一个例子得知,事实上,圣灵是与选民同在的,虽然在当时圣灵没有普遍性的内住他们。当百姓犯罪时,圣灵并没有从祂的子民中完全脱离。第二例子显示,圣灵其实是与祂所拣选的工人同在的。因此,圣灵仅在新约中的信徒身上作工,这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很显然地,在旧约中圣灵的工作不仅仅只是暗中与圣徒同住而己。

二、主耶稣的时代

在福音书中,有一些明显的例子记载着圣徒被神的灵充满,而这发生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前。一个例子是,当伊利沙伯被马利亚问安时,她即被圣灵充满(路-41);这意味着在她里头有圣灵完全的同在。这里圣灵的降临伴随一个特定的目的—要让伊利沙伯确知她主的母己经到她这里来了(路一43);这对马利亚将要被托付的前所未有的任务亦是一种鼓励。

在主耶稣出生后不久,祂的父母就把祂带到耶路撒冷,要把祂献与主。正如律法上所记:“凡头生的男子必称圣归主”(路二23)。有个被称为西面的人,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等待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路二25)。圣灵向他透露了重大的事情;很明确地,圣灵告诉他,在他未死以先,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路二26)。

圣灵住在他里头是无须争议、清楚可知的。在这里,圣灵明显的工作,即是交付给他一个使命,就是向耶稣的父母证实,基督将要施展的工作:“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趺倒,许多人兴起”(路二34)。最重要的是,基督的降临的应许,将成为一把刀,首先刺透基督之母马利亚的心,让她了解救主将要藉着她降生到世上(路二35)。藉着西面的话,圣灵鼓励基督的父母,要对耶稣有信心。

三、差异

圣灵的功用(工作),在基督升天前后,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于神的应许;这在新约圣灵降临之际显露出来(珥二28;徒一14)。事实上,关于圣灵降临的一切应许都指向教会时期(结三十六27-28;赛四四1-5)。相反地,在旧约中,主却从来没有公开地应许将神的灵降临在旧约的圣徒身上。在旧约中,当需要工人来完成主所委托的事工之时,圣灵就主动降临在他们身上。例子包括有扫罗王;当神的灵降在扫罗的身上时,他就受感说话,如撒母耳所预言的一般(撒上十6、9f)。

耶稣,在证实应许的圣灵上,指出祂和父将会住在信祂之人里头(约十四23)。这神却从没有在旧约圣徒中行出如此引人注目的作为,即便祂一直是在他们中间。然而,在新约中与祂子民的同住己经不再是基于选择性的,而是每个信徒都将领受应许的圣灵(珥二28),并且圣灵的同在是永久性的;这在所有相信主耶稣的人当中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且将成为得救的两个必要条件之一。

另一个差异,是在领受者的部分。在新约中,在基督升天以前,门徒被要求在耶路撒冷等候,直到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二十四49;徒一8)。这表示他们必须对圣灵的来临有所准备。在《使徒行传》中,使徒们聚集在一个地方等待,祈求圣灵的降临;这是与基督的教导相一致的,就是我们要向天父求圣灵(路十一13),而这显然在古圣徒的生活中處不曾发生过的。

四、讲灵言——受圣灵的凭据

耶稣阐明信祂之人要受圣灵(约七39)。主深知将要临到基督教界的混乱,于是提供了一种方法,使其教训可以在时间的考验中,站立得稳;毫无疑问地,五旬节时圣灵降临的体验即是基督所教导之绝对真理的见证:“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祂来”(约十六7)。在这里,主耶稣已为圣灵的降临做了一个时间表。彼得的教导,有关圣灵的降临(徒二32-33),恰好符合基督的应许(约七39,十六7)。

主用了一个独特的证据,来表明圣灵的领受,此凭据即是讲灵言,就是使徒们领受圣灵的模式。这是从圣灵起意的;祂使得那些已领受圣灵的人舌头跳动。五旬节圣灵的降临,首次将圣灵这个独特的功用显明出来(徒二4)。这个经验,旧约的圣徒从未有过,虽然他们有圣灵的同在。

五、一些问题

近来已经有一些问题被引发出来,企图挑战教会所领受关于圣灵的教导。这样的挑战,如果得到了认同,将会把疑惑加在信徒的心中。这挑战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教会中有些信徒表现良好,但是他们却没有圣灵,也无法在祷告中讲灵言;教会怎么能宣称这些人还没有受圣灵呢?

1.被圣灵充满

这种挑战所提倡的,就是当一个人在水中受洗之时,他即被圣灵充满了。这种论点的基础是,施行水洗的是圣灵,尽管有一位肉身的施洗者在场执行洗礼。然而在此,“领受圣灵”的观点却完全被摆在一旁,以便助长这种观念,使其可解释化。这种论点其实是先发制人,目的是回避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圣灵的赐下仅发生在基督升天之后(约七39),是以讲灵言为惟一的凭据。藉着这样做,讲灵言为受圣灵(被圣灵充满)的凭据之议题则被扔到一旁不谈。

很显然地,被圣灵充满是无法独立于领受圣灵之外的。五旬节那天所强调的,是前者而非后者(徒二4)。然而,当彼得遇见圣灵也降在哥尼流一家时,他就将两者划上等号,说,他们“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徒十47)。很简单的,这意味哥尼流一家已经领受圣灵,就如同门徒一开始在五旬节时所受的一样(徒十一17)。后者(受圣灵)必须先获得,才能应验前者(被圣灵充满)。最重要的是,在这两个记载中,圣灵的降临都伴以讲灵言做为凭据。

2.神的工作

这个争论亦表现在质疑神在信徒生活中的工作。一个这样的问题是:“那些不用灵言祷告的人所完成的工作,是属血气的工作还是圣灵的工作?”这种攻击使得那些尚未在祷告中说灵言的人感到惧怕,使得他们对于自己所有为神所做的侍奉总是带有负面的感受,尤其是对于他们本着爱心,为教会以及他人所行的善工上。这种争论意图切断善工和圣灵之间的联系,以便建立其论点。

检视在新约圣经中的教训,我们会看见圣灵(神)在使徒生活中作工的例子;当耶稣仍以肉身之躯与他们同在时,他们即被赋于赶鬼的能力(可六7、12-13)—这种能力自然是来自于圣灵。若是按照那反对的论点而言,使徒们在基督受难之前所行的神迹必然是凭借他们自己的能力、效力;这显然不符合经训。在这里,他们所领受的能力并不是“部分的能力”,而是完全的能力一他们可以践踏、胜过仇敌的一切能力(路十19)。

然而,既然他们已经领受了赶鬼的权柄,为什么耶稣仍然命令他们要领受圣灵呢?有两点需要考虑。首先,神的灵可以与人同工,尽管他尚未领受圣灵;圣灵可以帮助他在每日生活中行善。第二,在他受圣灵之后(耶稣的应许),圣灵会在他心里成为活水的泉源,并且将与他的心同证他是神的儿女(罗八16)。最重要的是,耶稣升天后,得圣灵(被圣灵充满)是以讲方言为开始点。所有执行圣礼的工作必须在得了圣灵、受了差派后才开始,这就是为什么使徒们仍然被教导要在基督升天之后领受圣灵(路二十四44-46;徒一8)。

3.一种过程

这些异议者进一步地抗辩,如果一个人在水洗过程中,没有从圣灵而生,那么他的身份是什么呢?其逻辑推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从圣灵而生,那么他就是属血气的;一个人被基督的宝血洗净之后,怎么仍然是属血气的,而不是属耶稣的呢?这是相当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会迫使一个人重新思考他的信仰,特别是如果他还没有领受圣灵,或者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尤其是当他无法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

在基督的教训里头,祂以“从圣灵而生”来代表一种过程。祂在一个经过重生的过程和一个没有经过重生的过程之间作出了区别(约三6-7)。然而,要记得的是,没有必要在每件记述中重复提及从水和圣灵而生这两件要求;这是圣经所采用的模式。例如,当彼得说,五旬节的旁观者要奉耶稣的名受洗时(徒二38),可以令人理解的是,他虽然没有提及耶稣所教导关于信的要素(可十六16),但他并没有把它排除在外。

要完成重生的过程需要时间。耶稣告诉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待就是对这个真理的肯定。如果圣灵是自动充满一个人,那么还有必要等待吗?基督教导使徒们求圣灵一事,尤其明显地与那些异议的主张不一致;这是神将要给那些求的人最好的礼物(圣灵)。一个显着的例子是,彼得和约翰被差派到撒玛利亚帮助那里的信徒祷告求圣灵(徒八15、6);当这些新转变归主的信徒受洗时,他们既没有受圣灵,也没有被圣灵充满。

按着保罗的教导,我们知道那些受洗的人即是神的儿女,等待领受圣灵(加四6)。只要他们藉行神的道,来保守自己在主里头,迟早他们都会得到圣灵;这是主的应许,并且有基督奇妙的作为来背书:当祂向门徒们吹一口气时,祂命令他们受圣灵(约20:22-23)。当然,在那个时间点,尚未有任何人领受圣灵。但对基督而言,时间因素却不是个问题;应许一定会实现。

4.一个共同的经历

对于我们许多己经受圣灵的人来说,我们时常无法完全顺服于圣灵,所以为自己收取选择的后果。这样的事情反映在我们遭受的患难和悲惨境遇当中,而这些苦难顺势削弱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在如此困境之中,我们呻吟;有时,我们甚至非常厌恶我们自己;有些时候,当我们不顺从圣灵,局势的恶化以及发展超出了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我们感到很无助,我们完全地消化在我们的软弱之中,无法克服它们。

即便如此,启示录明确地指出,唯有当我们得胜了,神才将成为我们的神,并且我们将成为祂的儿女(启二十一7)。尽管我们已经领受圣灵了,但在我们达到完全之前或仍在软弱之中的时候,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因此说我们不在基督里或不属基督吗?很清楚的,想要达到完全,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圣灵的带领,而这即是一种过程。同样地,对于那些尚未领受圣灵的人来说,他们必须不断地祷告祈求圣灵,相信他们是神的儿女,并且有资格领受这个应许。

5.一个特殊的事例

这些异议者另外提出了保罗对于罗马信徒的教训,以支持他们的看法(罗八9)。他们挑选了保罗对于一个特殊事例所做的结论。他们声称,“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这个论述,在根本上总结了他们的论点,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在洗礼当中没有被圣灵充满,那么他就不是属神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完整地来检视《罗马书》第八章,而我们也知道,圣经不会自相矛盾,它的教训也不会产生混乱。

让我们看看这段经文中的一些指向。保罗整理、呈现了他的信息,以突显出两种人存在的模式。一种是靠圣灵而行,没有定罪的后果,这是在基督里的生活。另一种是顺从肉体活,其结果带来死亡(罗八1、13)。然而在这里,保罗并不是在信耶稣的人以及不信耶稣的人之间做出区分;更确切地来说,变分界线乃是划分于两种信徒之间。

从保罗所下的结论来判断,其立意传达的主要讯息之一,乃是要唤醒罗马信徒,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灵性;很显然地,保罗要这些信徒检视他们所过的生活。在信耶稣之后,他们被要求过着一个远离罪恶的生活。然而,一个正常的灵性生活是顺着圣灵而行,而不是顺从肉体(罗八1;加五16);对于我们己经领受圣灵的人而言,尤其如此。这里的“行”(英文为walk)代表的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取决于我们的思想或意念。

不过,尽管我们己经领受了圣灵,如果我们继续在罪中或在肉体中活着,这只会显明出我们的意念乃是属世、属肉体的:“因为随从肉体(活)的人,体贴肉体的事”(罗八5)。这里的“随从(活)”一词乃是由英文“live”(活、活着)这个字为首的动词片语(live acc。rding t。)翻译成中文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没有将此经节中的“live、活、活着”这个字词的意思直接翻译出来。在这里“live、活、活着”这个字,描绘岀一个人的意念模式。“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6;参:13节;加五17-18)。如果圣灵引领我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志由圣灵塑造,或是指引,或是控制,那么我们就该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14)。相反地,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敌,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所以,圣灵中的“行”(walk),乃根源于人的意念,而这要靠圣灵的内住以加添心力。相反地,一个己经领受圣灵、但却无法顺服神的人,他就会随从肉体活着。如果实际上我们是这后者的话,那么这所表明的唯一可能性就是,神的灵巳经不在我们里头了。这意味着我们必然己经是失去了圣灵,因为我们现在是随从肉体而活;圣灵必定是一直处于极度的忧伤之中,以至于他选择了离开我们。那么,最终的结果即是:“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

结论

教会不仅被赋予了特权听取和接受神的真理;在末世,实际上她亦被委任职责来捍卫信仰(犹3),防止混乱渗透进入教会。跟随那些与圣经论据不一致的教导而左右摇摆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对于受圣灵的信仰,必须立根基于圣经的教导之上,并且真确地于使徒经历,而不是基于人的推测和信念。

圣灵的真理是教会所有教导的核心;但是在过去,有些许人不断地攻击,放肆地试图诋毁。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被误导,违背圣灵,在教会中造成了极大的不和谐以及痛苦。然而,圣灵的真理能够经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将会继续被宣扬。对于我们这些持守经训传统的信徒,我们应当更要追求明白这个教义的美妙,确保它不改变,也的确是不会改变。

《罗马书》第八章第九节之注释:

“顺圣灵而行”和“顺从肉体而行”,指明了两种行为模式。“随从圣灵活”和“随从肉体活着”,指明两种意念模式:前者是指体贴圣灵;后者是体贴肉体。

“行”(walk)和“活、活着”(live)是不相同的(参:加五25)。

“在圣灵里”和“在肉体中”分别表示有圣灵的同在以及没有圣灵的同在。

中文版圣经没有《罗马书》第八章第1节的第二部份,也没有明确的“行”这个字。

(12)
上一篇 2020年8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