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人:美国喜瑞都同灵
1.圣经中,罪由肉体中的恶欲引起之观念,无法解释无肉体之天使如何起骄傲而犯罪,以致变成魔鬼。对不对?
2.基督徒可以唱流行歌卡拉OK吗?
3.根据《启示录》,您对中东局势及冲突的看法是什么?中东问题短期及长期的发展会怎样?
回复人:谢顺道长老
上列的问题是美国喜瑞都教会的同灵所提出的质疑,兹依据个人的查经心得答覆如下:
1、无肉体之天使,怎么会起骄傲而犯罪呢?
「魔鬼是堕落的天使」,换句话说,天使犯罪,变成魔鬼。这是我们的传统信仰,由我们的老前辈所传给我们的信仰遗产,非常宝贵。个人向来都坚持我们的传统信仰,除非发现它与圣经上的真理有所抵触。
「天使犯罪,变成魔鬼。」个人之所以要坚持这个传统信仰,乃因有下列的圣经根据:
「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彼后二4)。
「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犹6)。
「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8)。
在上列三处经文中,前面两处提到,「天使犯了罪」,或「不守本位」;又提到「等候审判」,或「等候大日的审判」。可见天使曾经犯罪,乃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最后一处经文所提到,「魔鬼从起初就犯罪」一句指出,魔鬼曾经犯罪,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不但如此,在「犯罪」这个事实尚未发生之前,他是清白的;而那一段清白的日子,他所拥有的身分便是天使。
「罪由肉体中的恶欲引起之观念,无法解释无肉体之天使如何起骄傲而犯罪,以致变成魔鬼。」有人之所以要如此主张,乃为要证明天使不可能起骄傲,也不可能因犯罪而变成魔鬼;换句话说,魔鬼是自有,而不是由天使变成的。但下列的经文却否定这种看法: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赛十四12-15)。
上列这段经文是,讥刺巴比伦王之诗歌中的某段(赛十四3-4)。「明亮之星」、「早晨之子」(12节),乃是一语双关的描述法:既可显示巴比伦王强盛时期的荣耀,又可象征极其尊荣的天使。不过由12-15节这段经文的内容看来,却比较偏重于天使堕落的过程,而与巴比伦王的狂傲和遭遇毫不相干。简单说明如下: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12节上句):象征尚未堕落之前的天使,极其尊荣。然而,他却在福中而不知惜福。
「你何竟从天坠落?」(12节上句):那位极其尊荣的天使,原来在天上居于很高的地位;只因企图争夺更大的权势,便从天上坠落了(启十二7-9)。依据我们的老前辈黄以利沙长老的解释,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那个「从天落到地上的星」(启九1),就是此处的「明亮之星」,也就是主耶稣所看见,像闪电一样,「从天上坠落的撒但」(路十18)。请看黄以利沙长老所着,《启示录的研究》一书。
「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13节中句):那位极其尊荣的天使,竟然不以当今所拥有的地位为足,而一心想要凌驾在众天使之上。
「我要与至上者同等」(14节下句):原来极其尊荣的天使,其狂傲的心态在此完全表露无遗。当初它试探夏娃的时候,对她所说的话也是出于同样的心态:「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换句话说,你们便如神那样有智慧。它之所以要这样说,乃为要传达似是而非的信息:因为神比你们更有智慧,你们才需要听从的话;如果你们像神那样有智慧,你们便完全自由了。
「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15节):阴间、坑中极深之处,与黑暗坑中(彼后二4)、黑暗里(犹6),或无底坑里(启二十3),都是同义辞,即犯罪的天使被拘留的地方。
「人子啊,你为推罗王作起哀歌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就是……,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齐全的。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我将你安置在神的圣山上,你在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间往来。你从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后来在你中间又察出不义。因你贸易很多,就被强暴的事充满,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亵渎圣地,就从神的山驱逐你。遮掩约柜的基路伯啊,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你因美丽心中高傲,又因荣光败坏智慧,我已将你摔倒在地……。」(结二十八12-17)。
《以西结书》自第二十六章1节起,至第二十八章19节为止,所叙述的是有关推罗必将灭亡的预言。之所以不能幸免被毁灭之命运,乃因推罗王心高气傲说,「我是神」之缘故;其实他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二十八2、9)。
上列第二十八章12-17节所记载的是,神吩咐以西结先知为推罗王所作的哀歌。不过由其中几句话的内容却可以看出,它所要传给我们的信息是天使犯罪的原因、事实和后果,而与推罗王的生平并没有关联。列举如下:
「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13节上句):推罗王曾经在伊甸园中事奉过神吗?没有啊。
「你是那受膏遮掩约柜的基路伯」(14节首句):遮掩约柜的基路伯是有翅膀的天使(出二十五18-20),曾经担任过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之任务(13节;创三24)。他与推罗王毫不相干。对不对?
「遮掩约柜的基路伯啊,我已将你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除灭」(16节末句):被除灭的是遮掩约柜的基路伯,并不是推罗王。不是吗?
天使犯罪的事实是:不义(15节末句)、犯罪(16节首句)、亵渎圣地(16节中句)。犯罪的原因是:因美丽心中高傲(17节首句)。叫他造成高傲的优越条件是: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恩赐极大(12节末句)、在宝石中间往来──极其尊荣(14节末句)。犯罪的后果是:从神的山被驱逐──不得再事奉神(16节中句),从发光如火的宝石中被除灭──丧失了一切尊荣(16节下句)、被摔倒在地──天上不再有他的地位了(17节中句;启十二7-9)。
推罗王的生平既然与犯罪的天使基路伯的经历毫不相干,为什么为推罗王所作的哀歌要把基路伯扯进来呢?原因是,他们有三个共同点:其一是,他们拥有同样的优越条件──智慧超众,而且极其尊荣(3-5节,比较12-14节)。其二是,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心中高傲,企图夺取神的主权(2节、6节、9节,比较17节)。其三是,他们有同样的结局──丧失了一切尊荣,而且被毁灭(7-10节,比较16-17节)。
「罪由肉体中的恶欲引起」(雅一14-15),这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无肉体之天使不会起骄傲而犯罪」。因为上列两处经文告诉我们,天使曾因高傲而犯罪(赛十四12-15;结二十八12-17),乃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不是吗?
有人说,魔鬼是自存,而不是受造的。但综括上列数处经文,我们却可以断言:魔鬼便是犯了罪的恶天使,而天使是受造的(结二十八13、15);因此,魔鬼并不是自存,而是由犯罪的天使变成的。正如《歌罗西书》所说,「万有都是靠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造的,又是为造的。」(一16)。换句话说,一切存在者,包括物质界和灵界,都是神所创造的。既然如此,魔鬼怎么可能是自存的呢?除非圣经不可信。
他又说,神所造的都是好的,怎么可能创造魔鬼呢?答案是:「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包括亚当(创一31);但后来亚当却犯罪,由好人变成恶人。与此同理,神起初所造的天使是好的;但后来他却犯罪,由好天使变成恶天使──魔鬼(彼后二4;约壹三8)。
那么,什么时候神创造天使?什么时候天使犯罪呢?答案都在「起初神创造天地」那一段经文中(创一1)。怎么说呢?
「起初」一词,《七十士译本》所用的译词archee,与出现在新约圣经上的「太初」有道(约一1)、「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约壹一1)、我是「初」(启二十一6)等,都是同字。指永远的过去,或有时间的开始。当然,「起初」(archee)并不是一个日子,乃是一个时期。而神的存有是这个时期──永远的过去的尖端;神与时间并存,神是初,也是终(启二十二13);也可以说,无始无终(来七3)。这就是永恒。
《约翰壹书》第三章8节所说,「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的「起初」(archee),乃是永远的过去那个时期的某个时段,并不是那个时期的尖端;天使的受造,也是在那个时期的某个时段。
什么叫罪?圣经说:「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约壹三4)。这就是说,律法是判罪的依据(罗二12,四15);神是立法者,也是审判的主。所谓「魔鬼犯罪」,乃是说魔鬼因为违背了神的律法,而被神定罪;但在尚未犯罪之前,他是好天使,并不是恶天使──魔鬼。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生成下面另一个疑问吧?
「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的「起初」,是永远的过去的某个时段。出现在伊甸园的天使是基路伯,遮掩约柜的天使也是基路伯;只因心中高傲而被驱逐、除灭、摔倒(结二十八13-17)。那个基路伯就是犯罪的恶天使。企图与神同等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也是犯罪的恶天使,早已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了(赛十四12-15)。
这些说法怎么能连贯为一个整体性的观念呢?魔鬼不是从「起初」就犯罪吗?那个起初不是早于「六日的创造」之前吗?既然如此,基路伯既出现在伊甸园(创三24;结二十八13),又出现在会幕里的至圣所(出二十五17-21;结二十八14、16),这些事实要怎么解释呢?
针对这些看来似乎前后互相矛盾的说法,我作如下的诠释,供你作参考: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所记载的「明亮之星」,心里曾说,「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甚至狂言,「我要与至上者同等」(12-14节)。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高傲已经到了极点;而他之所以敢如此放肆,乃因他拥有甚高的地位、极大的权势。这种优越条件和超大的野心,使我们可以肯定,他就是「起初犯罪」,而成为魔鬼的恶天使(约壹三8)。它就是约翰在异象中所看见,那大龙、古蛇、魔鬼,又叫撒但;它有跟随它的众多使者,而自以为它有能力与众天使争战(启十二7-9)。但它的背叛却无法得逞,而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了(赛十四15)。
「基路伯」曾经出现于伊甸园(结二十八13;创三24),他也是遮掩约柜施恩座的天使(结二十八14、16;出二十五18-21)。可见基路伯的背叛(结二十八13-17),必然在「明亮之星」背叛后(赛十四12-15),再经历一个很久远的时间之后。如此解释,基路伯背叛神的时间,就不致于与「魔鬼从起初就犯罪」那段经文发生冲突了。
再者,由下列的经文可以看出,背叛神的天使──撒但的跟随者的数目,是相当可观的:
主耶稣来到海那边,格拉森人的地方,遇见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主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他回答:「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可五1-2、9)。所谓「群」(legeOn),乃是古罗马的军团,《吕振中译本》译为「军团」。在奥古斯都的时候,由六千名士兵组成,通常带着数目大约相等的副军队。
主耶稣曾指着撒但说,它是「这世界的王」(约十四30)。又说,撒但有属于它所统治的国度,那一群众多的跟随者便是它所统率的恶天使;不但如此,它们都非常团结(太十二26),为的是要打败神的国,而得以坐在神的宝座上(赛十四13-14;帖后二3-4)。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并没有得胜,天上再也没有它们的地方。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启十二7-9)。由约翰所看见这个异象可以知道,撒但所统率的军团确实非常庞大,阵容极其坚强;职是之故,它才敢如此嚣张,与神的军团作殊死战啊。结果是全军覆没,天上再也没有它们的活动空间了。
最重要的是,「起初神创造天地」一句表示,宇宙万物,举凡天上的、地上的,以及灵界的、物质界的,都是神所创造的;是天地的主,是第一因,是万有的根源(徒十七24;西一16)。那位原来极其尊荣的天使──犯罪后变成魔鬼,当然也不能除外呀。
上面所列举的圣经根据如此清楚,怎么可以主张,「天使无肉体,不可能起骄傲而犯罪」呢?怎么可以武断,魔鬼是自有的呢?为什么不做神的圣言忠实的见证人,反而甘愿做魔鬼的辩护人呢?
2、基督徒可以唱流行歌卡拉OK吗?
我家的斜对面有一户人家,前一阵子,常常邀请几个好友来到家里,通过扩声机播音,大唱流行歌卡拉OK。唱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听者却是头昏心烦,敢怒不敢言。后来可能有人抗议,社区才恢复了原先的宁静。
圣经说,我们所事奉的神喜欢安静(赛三十15;林前十四33),也喜欢庄严(伯四十10)。但唱卡拉OK却只能令人兴奋,而无法叫人安静;尤其是流行歌的歌词中,有些是属于色情的。因此,个人认为基督徒唱流行歌卡拉OK并不合宜。
3、中东局势将来的发展如何?
「根据《启示录》,您对中东局势及冲突的看法是什么?中东问题短期及长期的发展会怎样?」这是你所提出的质疑之全文。我的答覆是:有关「中东问题短期及长期的发展如何」之信息,圣经上并没有清楚的划分;不过依据下列的经文却可以预见,中东的局势和冲突将来会演变到什么结局的。兹将那些经文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河水就干了,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那三个鬼魔便叫众王聚集在一处,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启十六12-16)。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中东各国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终久未能缓和,战争无法避免,战场就在哈米吉多顿;然后,基督再临,世界末日来到,旧天地结束。黄以利沙长老在《启示录的研究》一书所作的诠释,可供为参考。节录如下──
12节:伯拉大河位于犹太东北的境界,为东西亚的分界线(创十五18)。这大河的北方是亚述、巴比伦等,曾经攻击犹太的诸国都要渡过河来。河水干了,是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得以顺利渡河向西方进出,在犹太引起大战的。若以灵意解释,则河水可以象征拦阻,使敌国难以攻击以色列。等到神所定的日子来到,那拦阻被除去,异邦诸王就蒙神准许,得以与神的圣民交战了(帖后二6-9;启十九19,二十7-9)。
13节:「污秽的灵」是邪灵,在末期将诱惑人听从异端,使世界成为污秽之灵的巢穴(提前四1;启十八2-3)。「青蛙」善于喧嚣,扰乱人心;象征邪灵善于宣传,迷惑人。「龙」指魔鬼(启十二3)。「兽」是第一兽,由魔鬼给它权柄(启十三2)。「假先知」是第二兽,如同羔羊,说话好像龙,行第一兽所行的权柄(启十三11-12)。「口」指宣传,即由污秽的灵竭力宣传邪道,藉以迷惑世人。
14节:那三个污秽的灵本来就是鬼魔的灵,能施行奇事(太二十四23-24;帖后二9;启十三13-14)。它们之所以要施行奇事,乃为要迷惑普天下的众王,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争战(启十九19,二十7-9)。
15节:在一般信徒疏忽于防备的时候,基督就要再临(太二十四42-44;帖前五2-3;彼后三10;启三3)。因此,真门徒要保守圣洁,儆醒预备,等候主再临,应邀赴羔羊的婚筵(约八31;太二十二11-13,二十五1-13;启十九7-9)。
16节:「哈米吉多顿」是希伯来话,「哈」是山,「米吉多顿」是杀灭。米吉多是在耶斯列平原的一个城市,也是有名的古战场。约西亚王在此中箭而死(代下三十五21-24;王下二十三29)。拿破仑认为这地方是标准的战场,适合于将来的世界大战。那三个鬼魔之所以要叫众王聚集在哈米吉多顿,就是要叫他们在此发动大战,藉以灭绝以色列民族的。
哈米吉多顿的大战,结果如何?依据下列几处经文的预言可知,那一场战争对以色列人来说是祸,也是福。就祸而言,以色列人必因寡不敌众而惨败,血肉横飞,遍野尸首;就福来说,则蒙神怜悯,余民将全数得救。
「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亚十三7-9)。这段经文所要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兹将其重点,逐句简要解释如下──
「万军之耶和华说:刀剑哪,应当兴起」(7节首句):「刀剑」象征战争,而未必用刀剑相杀。「万军之耶和华说,……应当兴起」一句指出,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发生,乃出于神的旨意,无法避免。这个事实与约翰所看见,「伯拉大河的河水干」,于是大战爆发的异象(启十六12-16),竟然不谋而合。
「耶和华说:这全地的人,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8节):以色列全国的总人口,被杀死三分之二;全军覆没,遍野尸首,史无前例。「耶和华说……」,表示以色列的军队一败涂地,也是出于神的旨意。「三分之一仍必存留」:这些被存留的三分之一,就是《罗马书》第九章所说的「剩下的余数」(27节),或「存留的余种」(29节);《以赛亚书》则称为余种(一9)、剩下的(十20、21、22)、余剩的(十一11、16,三十七31,四十六3)、余剩的人(十六14)、余剩的民等(三十七4、32)。
「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火,熬炼他们,如熬炼银子;试炼他们,如试炼金子。」(9节上段):在战火中存留下来的三分之一,不但得不着平安,反而更痛苦。为什么?第一、死人比活人多了一倍,尸首一时无法清除,瘟疫便迅速蔓延。第二、由于核子战或生化战所带来的污染,食物和水都有毒,农田和农作物也被破坏、受污染,饥荒便接踵而至。第三、因为受到辐射尘的影响,多数人都日夜受尽煎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什么叫「生不如死」?他们都深刻地体会到了。
「他们必求告我的名,我必应允他们。我要说:这是我的子民。他们也要说:耶和华是我们的神。」(9节下段):「他们」就是在大战中存留下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以赛亚书》上所说的「剩下的余数」(十21-23;罗九27),或「存留的余种」(一9;罗九29)。正当受够了煎熬,无法再忍受的时候,他们便求告神的名,神就必应允他们说,这是我的子民了。于是圣灵大降,两千年前的五旬节的画面重显!请看下列的经文之预言。
「……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耶和华说的。」(结三十九28-29)。在这段经文中,神藉着以西结先知所要传给我们的是什么信息呢?依据个人的查经心得,是如此解读的──
「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28节末句):1948年5月14日,犹太领袖齐集于「特拉维夫博物馆」(Tel Aviv Museum),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那一阵子,许多以色列人从世界各地回国定居,但不少人仍然留在侨居地。依据统计,以色列人侨居于异邦的人口,多数在美国;而在美国,以色列侨民最多的地方便是纽约。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却要全部回去;因为神说,「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
「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29节首句):「当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赛十一11)。以赛亚先知这项预言,将在这时候应验。「一次伸手」,是早雨圣灵降临那时代的救赎;「二次伸手」,是晚雨圣灵降临这时代的救赎;「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则是在《以赛亚书》上屡次提到的「余数」或「余种」。「神不再掩面不顾他们」,「主必二次伸手」救赎余数。与此类似的预言,也出现在「弥七18-19」那段经文中。
「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29节中句-末句):「我已」是未来完成,因为这项预言必须等到末期才能实现。《现代中文译本》译为「我要用我的灵浇灌以色列人」,「我要」是未来式。而这个「未来」就是哈米吉多顿的大战最猛烈,余数恳切求告神名的时候。
同样是「不再留一人在外邦」,全部回国,但以色列人与神却各有不同的目的。以色列人的目的是,保卫领土和民族的完整,因为以色列民族的存亡在此一战;神的目的却是,要浇灌圣灵给他们,使余种全数得救。「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天国的福音传遍天下),于是以色列全家(余种全部)都要得救」那项预言(罗十一25-26),到了那时候就完全应验了。神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罗十一27)。我们的神是信实的主,必履行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这是主耶和华说的」(29节末句),神要将的灵「浇灌以色列家」之预言(29节中句),必然成就。
两千年前的五旬节,圣灵大降那一天,受洗归入基督名下的以色列人约有三千人;在一日之间,教会便建立起来,并且天天都有人加入教会(徒二41-47)。接着,很快就传遍了耶路撒冷、撒玛利亚城,甚至传到欧洲去了(徒一8,六7,八4-17,十六12-15、40)。然而,当前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以色列人,为数却不多;之所以有如此天壤之别,至少有下列三个主要原因:
以色列人所坚持的神观是「独一神论」,所以他们无法接受一般基督教会所主张的「三位一体」之神观。虽然三位一体的基本观念也是独一神论,而不是「三神论」;但他们为三位一体所作的诠释,却无法令以色列人心服口服。此其一。
以色列人极其重视安息日,所以他们不可能容纳「安息日已经被废掉」之主张。主耶稣之所以刻意在安息日医病,乃为要叫以色列人明白,安息日医病是一件善事,神所准许的(太十二9-13);所谓「安息日不可医病」,乃来自拉比的教导,毫无律法根据(路十三14-17,十四1-6)。虽然如此,以色列人却极其恼怒,一心一意想要除灭耶稣(太十二14;约五18)。今日一般基督教会竟然肆无忌惮地废掉安息日,而以所谓的「主日」或「复活日」来替换安息日;这种没有明确的圣经根据之主张,以色列人怎么能接受呢?此其二。
以色列人是非常看重神迹的民族(林前一22),所以基督教能不能彰显神迹,是他们衡量耶稣是不是救主基督,是否属乎神的最简捷的方法。但现在一般基督教会却很少体验神迹,甚至轻视或否定神迹的牧者也不少。这种没有神同在的基督教,以色列人怎么会信从呢?此其三。
感谢主!上述以色列人信从耶稣基督的福音之三大障碍,真耶稣教会都可以为他们解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一、本会所主张的神观是合乎圣经的「独一神论」,并且可以代替「三位一体论者」解释,他们心里想说而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话。第二、本会遵照十条诫命的第四诫,谨守七日的第七日为「安息圣日」(出二十8-11)。第三、将近一世纪以来,本会设立在世界各地的教会,蒙主施恩,不断地彰显许多神迹,证实我们所传的是合乎真理的道(可十六20)。更可贵的是,本会有神所应许,不久的将来要浇灌以色列家的圣灵(结三十九28-29)。因此,我们深信不疑,当哈米吉多顿的大战最剧烈,以色列的余数求告神名的时候,神必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明白耶稣确实是他们所仰望的弥赛亚,并且让他们知道本会是晚雨圣灵降临所建立,能叫人得救之真教会的。
哈米吉多顿大战的后续发展如何?由「启二十4-10」那段经文的预言可知,它必导引出空前绝后的世界大战,以及敌基督者凶残的大逼迫来。但在这两件大事发生之前,以色列的余数必蒙神怜悯,受洗归入基督。然后,正当逼迫最厉害的时候,基督便再临,将魔鬼和它的使者扔到硫磺的火湖里,使它们永远受痛苦了。兹将该段经文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他们都复活了」的「复活」(4节),原文zaO是一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上出现142处,其中49处译为「活着」,11处译为「活了」。因此,正确的译词是「活着」,什么时候开始活着呢?答案是:在受洗的时候(5节),因为受洗能叫人的灵命复活(罗六4-8;西二12)。这就是说,殉道者的肉体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灵魂却「继续活着」,并且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4节)。
「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5节):前后两处「复活」,在原文上所用的却是不同的字。前者anastasis是一个名词,在新约圣经上出现42处,其中41处译为「复活」,另外一处则译为「兴起」。后者anazaO是一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上只出现五处,其中三处译为「复活了」,另外两处则译为「又活了」。「头一次的复活」,指洗礼,具有叫人的灵命复活之功效。「其余的死人」,就是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中所存留的余数;他们都还没有复活,直等到那一千年完了。这就是说,余数受洗归入基督,灵命复活这个福分,必须等到一千年结束的时候才能得到。「那一千年」是魔鬼被捆绑的期间(2-3节),也是圣徒与基督一同作王的期间(4、6节);当然,一千年是象征一个期间,而不是整整一千年。
「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从监牢里被释放」(7节)。一旦被释放,得着自由,它便竭力迷惑四方的列国,发动空前绝后的世界大战,并且不择手段地逼迫圣徒了。然而,正当逼迫最厉害的时候,基督便再临,将魔鬼和它的使者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叫它们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了(8-10节)。
如今,基督再临前的一切预兆,既然大部分都应验,我们就该知道,那日已经非常迫近了(太二十四3-33)。这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是,更积极地传福音,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完成主的托付(可十六15;太二十八19;林前九16-17);并且趁早醒悟,作好灵修的工夫,等候基督再临,接我们去「父的家」,与永远同住(罗十三11-14;约十四1-3;帖前四15-17)。愿与各地的同灵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