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贺姐妹十一个问题?

发问人:马来西亚贺姐妹

哈利路亚:

1.使徒和门徒有什么分别?

2.怎样才可以得到圣灵呢?如果得到圣灵,当祷告的时候是怎么样呢?是不是自己可以控制说什么就说什么?

3.什么行为叫恩慈?

4.什么是敬奉?该怎样敬奉?

5.什么是神的旨意?

6.「箴言二十四章9节」中,愚妄人和亵慢者是什么意思?

7.「箴言二十四章21节」中,什么是反覆无常的人?

8.什么是仁义、正直?

9.「箴言十一章2节」中,什么是谦逊人?

10.谦卑和谦虚有什么分别?

11.什么是亵慢圣灵?

回复人:谢顺道长老

哈利路亚:

由来函可以看出,你很聪明。因为你不但喜欢读圣经,而且肯用心思考。你所质问的11个问题,我依序答覆如下:

1.使徒和门徒的分别

凡信主耶稣的人,都被称为门徒(徒二1、6,六1、2、7,八1)。到了安提阿成为外邦教会的连络中心之后,门徒又称为基督徒(徒十一26)。

使徒是一种特殊的职分,应具备的条件是:由基督直接呼召(加一1)、见过复活后的基督(林前九1)、得着行神迹的恩赐(林后十二12),以及建立教会等(林前九1~2)。

使徒也可以称为门徒(太十1~2;约二十24;徒一3、12),但一般门徒却不得称为使徒。

2.怎样才能受圣灵?如果得到圣灵,祷告的时候怎么样?是否可以控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

主耶稣说,要祈求(路十一13;约四10)。祈求要有信心(太二十一22),也要恒切(徒一14)。本会传统上的教导是,一直念:「哈利路亚,赞美主耶稣,求主赐圣灵充满我的心。」许多人用这个方式祷告,而得到圣灵。

如果得到圣灵,祷告的时候必定会「说方言」。这是使徒时代判断受圣灵的凭据(徒十44~47,十一15),也是本会一切受圣灵之人的共同经历。

所谓「控制」,是控制要「用方言祷告」,或要「用悟性祷告」(林前十四14~15);也可以控制要继续祷告,或要停止祷告。并不是「控制要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说方言」乃是人被圣灵感动所说的「舌音」,不是「自己要说什么就说什么」的。

3.恩慈的行为是什么?

依据「林前十三4」所作的诠释,「恩慈」乃是爱心的内涵之一。原文“chreesteuomai”的意思是:常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日本文语体译本》译为「慈悲」,《思高译本》译为「慈祥」。

主耶稣为我们舍命,作赎价,使我们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可十45;约三16;罗五8~10),就是恩慈的行为。主耶稣说,有一个犹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在路上遇到强盗,被打个半死。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看见,就动了「慈心」,用油和酒为他疗伤,又带他去旅馆照顾他(路十30~37)。而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向来是没有来往的(约四9)。这也是恩慈的行为。

4.什么是敬奉?该怎样敬奉?

「约九31」的「敬奉」,原文“theosebees”的意思是:崇拜。《吕振中译本》译为「敬拜」,《思高译本》译为「恭敬」,《新译本》则译为「敬畏」。综括上列原文和三种译本的译词可知,「敬奉」就是崇拜或敬畏。

依据「约九31」所作的诠释,凡敬奉神的人都必遵行的旨意。约瑟以「不可得罪神」为他行事为人的根本原则,心中永远尊神为大(创三十九9),可做一切敬奉神之人的好榜样。

5.什么是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未必是神所喜欢的。举例说,「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太七21),这是神所喜欢的旨意。犹大卖主,成为「灭亡之子」,也是神的旨意(约十七12),却不是神所喜欢的(约十三21;太二十六24)。

如果存心骄傲,自我的意识太强,神便会隐藏的旨意;惟独存心谦卑,凡事尊重神的人,神才会向他显明的旨意(太十一25~26;诗二十五12、14)。举例说,在为以撒娶妻的事上,亚伯拉罕和他的老仆人都全心全意交托神,神便逐步显明,并且成全的旨意了(创二十四2~5、8、12~21、26~27、48~49、56~67)。

6.愚妄人和亵慢者(箴二十四9),是什么?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始。」(箴九10)。由此可知,所谓「愚妄人」,乃是心中没有神的人,他的思念当然是罪恶(诗十四1;箴二十四9)。

「亵慢者」(箴二十四9),《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侮慢别人的」,即轻慢别人、不尊重别人的;这种人所想所做的,都是骄傲(箴二十一24),当然是人所憎恶的(箴二十四9)。

整段的教训是:要敬畏神,不要成为愚妄人;也要尊重人,才会受欢迎。

7.「反覆无常的人」(箴二十四21),是何种人?

全句是:「你要敬畏耶和华与君王;不要与反覆无常的人结交。」《吕振中译本》将下句译为「不可激怒此二者」,并注明:传统作「不可同变节的人结交」,今仿七十子译之。《现代中文译本》则译为「不要跟叛乱的人一伙」。

耶和华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也是天地的主,而我们是所创造和养活的,所以我们必须敬畏(徒十七24~30)。君王是神的仆人(耶二十五9),他的任务是「替天行道」(撒上十五1),我们当然也要敬畏他,并且听从他(罗十三1~5;彼前二13~14)。

除了《吕振中译本》之外,其他几种译本也都将下句译为「不可激怒此二者」,乃依据《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普通话和合译本》译为「不要与反覆无常的人结交」,或《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不要跟叛乱的人结交」,则依据传统「不可同变节的人结交」。

上述几种译本的译文虽然与传统上的译文有所出入,但其含意并没有分别。因为向神和君王「变节」或「叛乱」的人,其必然的结果便是「激怒此二者(神和君王)」。至于《普通话和合译本》所译的「反覆无常」,即谓「今天敬畏神和君王,明天就变节或叛乱了。」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无谓的亏损,我们当然不可与这种人结交。

8.什么是仁义、正直?

「仁」是仁爱,「义」是正义或公义。主耶稣为我们舍命,使我们被称义,得享永生,是至仁至义的行为(罗五17~21)。就仁而言,当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而向我们显明了神的爱,并为爱作了最好的诠释(罗五6~8;约壹三16)。就义来说,代替我们受咒诅,被钉在十字架上,藉以满足了神的公义(加三13;罗八33~34);同时,这也可以说是「舍生取义」的行为(太二十六39;罗五18~19)。

拿但业心里没有诡诈,堪称为真以色列人(约一47),便是「正直」的人。矶法(彼得)来到安提阿之时,保罗发现他有「可责之处」,就当众「直言」抵挡他(加二11~14),则是「正直」的行为。

9.「谦逊人」(箴十一2),是怎样的人?

全句是:「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因为骄傲的人,迟早必败坏(箴十八12上),羞耻便随之而来;谦逊的人,反而得着尊荣(箴十八12下),这才算有智慧。

哈曼的官阶高升,一切臣仆都要向他跪拜,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便怒气填胸,计划灭绝末底改的本族(斯三1~6);其骄傲的心态,已经近乎疯狂。末底改因为救王有功,而得着意外的尊荣(斯六1~11);但事后却若无其事的「仍回到朝门」,是谦逊的极致(斯六12)。结果,哈曼所受的报应,不但是羞耻(斯六7~12),甚至丧命(斯七7~10)。末底改反而高升,替换了哈曼的尊荣,并且被授权管理哈曼的家产(斯八1~2),这才是真实的「智者」。

10.谦卑和谦虚有什么分别?

没有分别。

11.什么是亵慢圣灵?

「亵」就是亵渎,「慢」就是轻慢。

凡以言语、文字或行动来诋毁圣灵的,都属于亵慢圣灵的罪。举例说,把神所彰显的神迹,武断为魔鬼的作为;或将圣灵的表现,讥讽为邪灵附身等便是。不过若因无知而亵慢圣灵,后来知错,却可以悔改(来十26)。

主耶稣所以说,「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太十二32上),乃因人子没有外貌,一般人都看不出是道成肉身的主;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之所以「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十二32下),乃因认为他是「明知故犯」──如果圣灵所彰显的作为非常明显。

(0)
上一篇 2020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