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加强教会的凝聚力-张秀华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教会的物质建设也在迅速提高,一座座雄伟壮观的教堂拔地而起,教堂硬件设施更加齐全。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属灵建设,以兴旺福音、发展教会。但事实上,教会在属灵建设方面令人堪忧,有的教会几年中没有增加人数;有的受洗人数增多了,常聚会人数却没有增加,甚至还减少。因为有的信仰冷淡了,所以教会显得冷清。

有的教会在爱心、信心、虔诚等方面渐渐失落,同工和信徒的关系也没有以前的密切了。总之,物质条件提高了,属灵的素质相比之下却下降了。这应当引起我们广泛的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如上的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天,我们有什么改进的思路,能够让信徒喜欢来教会,增加对教会的归属感,让教会增加凝聚力呢?

笔者列出若干的见闻,也提出加强教会凝聚力的浅见供参考,亦为抛砖引玉,望大家对如上问题作更加深入的思考,对教会的属灵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正视教会缺乏凝聚力的现象和原因

1.教会方面

(1)同工及信徒彼此不熟悉

因为信徒人数增加,教会不断增设,同工也越来越忙了,加上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影响,教会人才严重外流,工人缺乏,导致教会对信徒的了解关心不够,不熟悉,彼此见面就感受不到亲切感。有的教会信徒去哪里,外出是否找到教会,信仰状况怎么样,教会负责人同工都不知道。有的信徒在路上见到或者在会堂见到多数是擦肩而过、不问候、不打招呼、没有微笑,如同不认识的陌生人。

在讲求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每个人好像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教会如果没有特别安排活动,大部分信徒来聚会都是显得比较匆忙,来匆匆、去匆匆,聚会一结束大家各走各的路,该回家的回家,该上班的上班,几乎没有人想到留下来,找熟悉的同灵或者慕道友好好聊聊。极少部分信徒在聚会前后有聊聊的习惯,即使有这样的想法,教堂里也是没有适合的空间和沟通的氛围。信徒缺少交流,彼此就生疏了。

(2)教会里家的感觉减少了

教会本是神的家(提前三15),信徒是神家里的人(弗二19),家人彼此亲热本是人之常情(罗十二10)。以前教会虽然物质条件差,聚会地方很简陋,但同工、信徒之间很亲热,见面就像见到家人一样亲切高兴,嘘寒问暖,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可是现在教堂大了,椅子多,这里坐几个,那里坐几个,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大了。有的来到教会感觉缺少热情、真心的接待和帮助,有什么需要也不知道找谁适合。大家静静的来,悄悄的走。如果是陌生面孔,有的同工甚至不会主动上前问候关心,信徒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人心里难受也许很想在教会找个人诉诉苦,听几句安慰鼓励劝勉的话也是难的,总有让人失落或被冷落的感觉,找不到家和亲人的感觉。这与教会缺乏爱心有直接关系(太二十四12)。

个别信徒觉得教会待人、处事有偏心和不公平之处。对富足的人、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比较看重(雅二1-4)。教会若存在看人情面、看人家势办事的情形,就和世俗没有两样了,这是教会爱心失落和走向俗化的可怕现象。因此信徒就感觉不出有神的爱,对教会的做法有意见、不服气就不想来教会,也怕被人看不起。这是教会缺乏真理的爱心表现。个别同工因为贪图虚名而彼此惹气、互相妒忌、彼此纷争(加五25),且事过之后又“家丑不可外扬”,以表明自己比别人更有理,得到更多人支持,常在信徒面前指责同工的不是或是把错误责任推卸给别人,表明自己很无辜。如此,对信徒的不良影响很大。信徒的信仰感情是单纯的,常是用理想化的眼光看教会,以为教会是充满祥和的氛围,而不是吵吵闹闹的,所以看到教会同工不同心就想不通,在教会也找不到安全感和满足感。于是他们灰心失望之余就离开了教会。

(3)人才缺少,讲道者更加缺少

讲台是传扬得救真理的主要管道,讲道人不能缺少。但因就业、儿女学业等原因导致人才流向大城市,乡村教会剩下多为老年同灵,侍奉人才严重缺乏,出现信徒来到教会没有道理听,有的随便祷告几句回去,甚至有的教会聚会时间到了,教堂门还没有打开,讲道人和信徒在外面等,连开门的人都没有安排好的教会,怎么能叫信徒喜欢去呢?

(4)教会管理不善

教会就是神的家,需要好好的管理,使一切事情井井有序,创造一个清新优雅的环境,让信徒进来有心旷神怡的感觉,犹如进入一个远离喧嚣俗气的净土。特别是会堂纪律,关系到信徒听道的心情和果效。一个安静的环境能让人专心听道,感受神的同在,好像来到青草地和溪水边(诗一3,二十三2),得到更美的造就,灵性得饱足,下次就更加愿意来领受神的话。但是现在有些教会管理不善,聚会前信徒随意讲话,走来走去,乱哄哄象市场,散漫不敬虔,有的姐妹翘起二郎腿,姿势很不雅光;聚会中手机此起彼伏的响,打断讲道人思路,干扰听道的专心。一个钟头很快过去,信徒是空空的来空空的回去,来教会的兴趣就减少了。

2信徒方面

(1)关系有冷漠的现象

冷漠是现代人的通病,连亲人都不在乎。这样的现象也冲击着教会。信徒之间不重人情和亲情,彼此都不怎么在意,显得冷漠。信徒贫富和知识的差距更拉远信徒彼此之间的距离(雅二1)。富人和知识分子有傲气和清高的表现,其他信徒跟他们无法在一起很融洽地沟通。现在人都比较自私,也担心多管“闲事”给自己惹来麻烦。大家专顾自己(提后三2),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事,比较少顾及到身边的人感受和需要,怕惹来麻烦,或者觉得自己忙没时间关心别人。所以人与人之间就变成“冰冰”有礼了。人与人之间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在神家里,“家人”本该说真心话,但现在人明哲保身,说真话,怕得罪人,做老好人,大家都对我好,何乐而不为。结果该说的没说,取代的是背后的议论、批评。经上说,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二十七5)。真实的爱心应该是只要对人有益,就应该说,当然懂得说话的艺术果效一定好;忠言逆耳,但过后慢慢思想也能想明白过来(约十三7),理解你的好意,也能感受同灵的真情。因为防范意识太强,感受不到真情的流露,人的交往就呈表面化,不真诚、心聚不到一起,无话可说,就没有凝聚力。

(2)个别行为不好,把人绊倒(太十八7)

信徒好行为不但是荣耀神,也能造就人(太五16;林前十23)。神所以照着他的形象造人,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像他,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彰显出基督的生命,荣耀神的名(赛四十三7)。信徒行为是外邦人的一面镜子,有时候外邦人是通过信徒的好行为来认识天上的真神。正如圣经上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如上主耶稣的教训,讲台上经常宣讲,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个别信徒的行为连外邦人都不如,导致同灵看到无法理会和接受,甚至软弱而离开教会。

(3)信仰动机不纯

神为了让人更好的认识他,常借着神迹让信徒认识行神迹的神,无奈一部分信徒只要神迹不要神,却不知道没有神,也就没有神迹。也有人出于好奇、热闹、时尚来信主;还有人为了在教会找比较放心的配偶;又有为了今生利益,身体患病得医治、生活困难等得神帮助等等,无论哪一种原因,只要是为了眼前世界上的好处和利益的,目的达到了就离开,目的不达到也是离开,最终都离开而去。把信仰当作获利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生活的中心,就是不明白信仰的真谛,遇到困难需要神就来,平安顺利不需要时就把主放在一边晾着。对聚会更是无所谓。

3社会原因

(1)社会的诱惑力大

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占据和牵引着人的心(约壹二15-16),为了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活得更加自信,更有保障,信徒也误以为财势是最重要,故一门心思向往世界去,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世界上,对信仰的追求就无时间和精力。结果在属灵和属世的拉锯战中失败了,更多选择了世界,淡化信仰。

(2)环境的改变

信徒为了生活和工作而外出谋生,远离亲人的关怀,远离教会的牧养。在外人地生疏,有的当地没有教会,有的离教会比较远;起初心里很想聚会,但没有地方聚会。有的因为工作忙碌,回到家休息都来不及,整个人都瘫软了,没有时间和体力过信仰生活,渐渐的信仰淡化了。其实生活的最大保障就是天上的神所赐予的,因为神是永恒不变的,一切的福气都是从神而来,有了不改变的神就有稳定的福气(伯二十二21)。

二、加强教会凝聚力的几点建议

1重视讲台,深入关怀

讲台工作和逐家探访的工作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提升讲台质量,一方面,同工要花更多时间来查经写讲章,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深入到信徒家中探访、了解和关怀信徒。在近距离的接触中与信徒建立起感情,增进信徒与教会的亲密度。这样有发现问题和信徒的需要,而能做到讲台上的“按时分粮”工作。讲台除了重视有关得救的真理教导外,对信徒生活的辅导性道理也不能少讲,特别是属灵伦理方面的道理要强调,让信徒认识到彼此是属灵的弟兄姐妹,都是神家里的人,平时在生活中要显出一家人的亲爱之情。真理是通过生活来实践的,真理听起来比较简单,但行出来不容易,信徒在行道中往往出现障碍,道理能明白,但不知道怎么放到生活中。所以需要藉着深入探访、关怀、劝勉、安慰、辅导来协助信徒更好的理解、思考、明白和实践道理(西三16;来十25)。

2加强爱心的互动

爱心是教会的三大引力之一。教会的荣耀就是信徒的爱心日渐增加。主亲自建立的第一间教会,就是充满爱心的耶路撒冷教会,她不但得众民的喜爱,主也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她(徒二47)。这是为什么?其秘诀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实践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也就是过彼此相爱心的团契生活(徒二42)。神就是爱,教会若是失去了爱,就失去了见证。教会失落了爱,就失落了吸引人进入教会的力量,再多的福音见证,常是事倍功半。所以教会失落了爱心,这个后遗症是多可怕。所以要维系教会的爱心就要加强教会热情、爱心的接待工作。接待人员应该安排相对比较熟悉信徒、老练的工人,接待工作不要成为形式化。要用真诚和爱心接待每个来到教会的人,特别是软弱、初信和慕道友,应给予加倍的爱心和热诚。教会借着建立团契来推动信徒的爱心生活,根据不同年龄来建立不同的团契,在各团契中同龄人容易产生共鸣,团契生活的特点,与一般聚会不同,多数是在交通、分享,有问有答等互动中学习,有时候有爱餐、共习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多。教会可以借着团契建立信徒互动的爱心生活。当有信徒遇到生活艰难时,教会应该鼓励信徒显出一家人的爱心,互相帮助和关心,使信徒的爱心得到更好的传递、传承。教会同工应该在爱心上起带头、榜样的作用。

3提供信徒交流的机会

⑴教会可以因地制宜适当举行信徒交通、分享会:

在安息日聚会以外,一般聚会点和小型教会都可以这样安排;大教会信徒可以分组进行,让信徒在座谈中彼此交流生活与信仰感受,以彼此激励、造就提升,也增进彼此的感情。

⑵家庭小组聚会:

教会根据信徒的分布情况,组成家庭聚会小组,固定或不固定的进行家庭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近距离交谈,把道理结合生活进行讲解和学习;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问,直接回答,及时解决信徒信仰或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排除信仰生活的疑问,增进信徒对神对真道的认识。

⑶安息日中午在教会共同用餐,也是很好的交流机会,有条件的教会尽量安排。

⑷设信徒交谊厅:

有条件的教堂可以设交谊厅。除了聚会之外鼓励同工信徒有空来教会谈信仰,看教会书籍、写讲章、见证、灵修小语等等,或结交主内朋友。在这样一个属灵的空间里,大家可以一起祷告、读经、沟通交流,既能消除误会增进了解和理解,增进感情,促进灵性的长进。

4加大力度栽培人才

人才是教会兴旺的要素之一,没有人才教会不能永续发展。教会是神的国,要不断完成神所托付的传扬福音的使命。教会需要鼓励信徒,激发他们对教会的责任心,并把信徒不断的栽培成圣工人员,根据信徒的灵性程度和综合情况适当给予侍奉机会,让信徒知道教会需要他们,激励他们更好的爱主爱教会,主动关心教会,并使他们在侍奉中灵性不断的长进,同时也锻炼提高侍奉的能力,在侍奉中经历神的同在。那么一批批信徒将被栽培成为教会工人。相反,信徒若未感受和认识教会需要他们,他们只保持聚会,不会关心教会;信徒和教会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彼此就会慢慢脱节。所以,这种情况应当竭力改变它。谁是人才呢?主耶稣的门徒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是渔夫,都是平凡没有学问的小民(徒四13),是主耶稣在加利利湖边呼召的(太四18—22)。但主耶稣慢慢有计划的把他们栽培成福音的先锋——使徒。今天,我们也都很平凡。我们只要长期在教会中谦卑学习,就会得到教会的使用,同时给予侍奉的机会而得以长进。我们在教会里面应该要有发现、挖掘、栽培人才的理念。其实每个信徒都是可以培养成人才,就看教会怎么带领。否则教会将后继无人,前途令人担忧,这是不忠心的表现。

结语

教会是神在世界上拣选人并藉着主耶稣的宝血所洁净而组成的一个属灵团体。正因为是人组成的,所以没有缺点、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为了把教会办得更合乎神的旨意而蒙神喜悦、荣耀神的名,且能促进教会的稳健发展,我们对教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不能避而不谈,放任不管。反要正面看待,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和态度;对于缺点和不足,要积极寻求改善的方法,如此方能对广大同工信徒的灵性有造就,使教会朝向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10)
上一篇 2021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