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上说,知识比黄金更宝贵(箴八10);有知识的人,其价值好比贵重的珍宝(箴二十15)。古今中外,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通常是接受智者(老师)的教导、四处游学等,包括阅读。随着社会发展,纸的发明、印刷技术的进步、电子书的出现以及网络的普及等,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在《圣经》中,神应许将合他心意的牧者赏赐给选民,而合神心意的牧者是“以知识和智慧”牧养子民(耶三15)。如此看来,神仆需竭力追求神的知识,并有足够的领悟力和洞察力来引领、牧养信徒,方合乎神对忠仆的基本要求。而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获取,从神仆自身追求而言,除了时间、阅历之外,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此,任何一位合格的现代神仆,他都应该重视阅读的生活。
一、神仆建立阅读生活的必要性
1.社会主流的需要
人与动物生活的区别之一,除了肉体需求以外,人类更需要精神层次的生活。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之后,通常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心灵上的需要。而阅读生活常成为世上伟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曾有位名人说:“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人人读书、让阅读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人民日报一记者问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要写的东西很多,但大家注意到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总理对这件事那么看重?总理回答说:“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
也有一组广为流传的世界国民人均调查报告数据,说以色列人均每年阅读书目高达64本,为世界人均阅读量之最。一位旅居中国上海的印度学者孟莎美写了一篇广为流传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其中她提及:“在以色列,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活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
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八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我想,犹太人除了出于神的拣选、格外应许之恩以外,也因他们自身注重阅读而获得知识、智慧和力量,使他们摆脱困境,将自己变成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有位学者说过:“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根植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作为神仆,岂不更加顺应社会符合神旨、蒙主喜悦的主流,为众信徒、众人作表率?
2.自身装备的需要
圣经告诉我们,神以智慧创造万物(箴三19);世界遍满神的所造之物,都是用神的智慧造成(诗一零四24)。如今流传于世的书籍,往往是古往今来的伟人通过对万物的观察、思考,对人生的体验、经历而得到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许多书籍是过往一切时代的精华,是伟人留给人类的遗产;是神赐给人类通往知识和智慧的门路。就如所罗门王说:“传道者因有智慧,仍将知识教训众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陈说许多箴言。传道者专心寻求可喜悦的言语是凭正直写的诚实话”(传十二9-10)。
(1)加添神仆能力
在所罗门王时代,各国列王为寻求智慧,都差人到以色列国听所罗门王的智慧话。其中,居住地极之处的示巴女王更是不远千里、亲自拜访所罗门。当她亲眼见到所罗门王的言行举止、臣民的衣食住行等之后,不禁发出感叹说,立在所罗门面前听他智慧的话,是有福的(王上四34,十8)。然而经上说:“他(所罗门王)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可见诸如所罗门王等智者所留的文字作品极具阅读价值,使神仆从中获取知识和智慧。这种以文字流传的方式给人的知识和智慧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给寻求智慧的人带来更大的便利。
通过阅读,可以让人得着知识和智慧。如同神仆摩西,神用八十年的时间塑造他,其中足有四十年的时间,神安排他在埃及王宫里成长,接受当时最高等的文化教育。即使到如今,埃及的文化遗产仍有许多是现代科技无法逾越的古文明,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因此,摩西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才能担负神所托付的艰巨使命。箴二十四5写道:“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 也就是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阅读能够加添神仆能力。
(2)保全神仆得救
事实上,神仆在侍奉生活中,要经历更多的试炼。从消极来说,撒但一直与神为敌,常常以攻击神仆的伎俩来达到破坏工作的目的(太四10,十六23)。从积极来说,神要藉着试炼熬炼神仆,使神仆更加纯全(林后十二7);同时,为了让神仆在工作中更能以为父的心了解、怜悯、牧养信徒,神允许苦难似乎总是不合常理地加在神仆身上(林后一5-7)。
然而,经上说,知识的益处是如银钱护庇人一样,保全智慧人的生命(传七12)。徒二十三记载,使徒保罗被抓,面对公会的人对他“同心”迫害,保罗就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保护自己化险为夷。保罗看出攻击他的大众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两派,这两派的不同观点在于是否有复活、天使、鬼魂、来生之事。在忠诚地宣扬耶稣的福音反被打嘴的情况之下,保罗运用他所了解的知识,话题一转说:“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徒二十三6)。保罗很巧妙地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保全了自己。
经上又说,“不虔敬的人用口败坏邻舍,义人却因知识得救”“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义人的路”(箴十一9,二20)。比如,主耶稣受魔鬼试探时,引用旧约圣经四处胜过试探(太四)。约西亚王因看到律法书,得着知识,认识己罪,预见灾难,就开始改变自我观念,顺应“天道”,实行社会变革。神就祝福他:“我必使你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到你列祖哪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王下二十二20)。
诚如保罗在神面前为教会的代祷:“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一9-11);阅读可以使神仆提升自身修养,开阔视野,加添智慧和能力;为神仆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个人安静思考的空间;使神仆能够更有信心、更加安静地超越眼前的环境,胜过生活的瓶颈,作成得救的工夫。
3.宣牧工作的需要
愚昧人立在高位是祸患,愚妄人担任领袖是违反神制定的伦理(传十6-7,箴三十21-23)。作为牧者,若心中无知识,在神看来,便是愚妄人。《玛拉基书》二章7节写道:“祭司的嘴里当存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神也曾责备以色列祭司:“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何四6)。因此,神仆为了更好地宣扬福音、牧养教会,就不得不比众人更加重视个人的阅读生活。
(1)有助于捍卫真道
圣经记载,耶稣在会堂诵读《以赛亚书》为己作见证(路四17-20);面对当时宗教领袖阶层浅薄、自以为义的观念,如不可与罪人同席,安息日不可随手掐麦穗、不可治病,藉人的遗传废神的诫命(太九9-13,十二1-8.9-12,十五6)等等;耶稣非但没有受当时宗教主流思想的影响,反而引用《旧约圣经》,按正意分解神的律法,他所应对的话语,让人无言可驳,更让人看到主的智慧和权柄,让凡有“好土地”之心的人信从真道。
(2)有助于宣扬福音
比如使徒保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外邦的使徒,(可理解为今日的国际传道),为什么他能够不断建立教会,将圣灵的权能发挥地淋漓尽致?除了神的拣选、圣灵的能力、个人的心志等之外,也在于保罗在知识上的追求。例如,保罗师从迦玛列门下(当时最高等学府的教育)(徒二十3),从保罗的著作中也可看出他对当时的哲学和希腊文等都有深入地研究,都有较高的造诣;保罗将书籍视为自己生命的重中之重(提后四13);保罗肉身被监禁,神的道却不被捆绑,因寻求他的人络绎不绝,为要听他“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徒二十八23),证明神国的道。
(3)有助于访问工作
罗十五14说:“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神仆在侍奉中,常不可避免访问、辅导工作。为了更好地细化牧养教会,固本;通常,日常的访问、辅导是最直接、最基础,极其重要的工作。经上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二十五11)。如何更有效地劝导信徒,使徒保罗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不但内心满有良善,也要“充足诸般的知识”。
总之,一个智慧通达人,他的心、他的耳是渴求知识的;他的灵是要以知识为美、为欢喜的;他必常常围着知识、得享知识的益处(箴十八15,二10,十四18)。神仆为了提升自我,做好宣牧工作,阅读心理学、社科类等方面的书籍是必要的;为了福音向知识分子拓展,阅读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等方面的书籍是必要的;为了做好传承工作,阅读教育类等方面的书籍也是必要的。
二、神仆如何建立阅读生活
阅读,绝不是一场运动,轰轰烈烈却短暂消失;一曝十寒的阅读方式也是不可取的。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劝学》中开篇就写道:“学不可以已”。他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众多比喻告诉我们,获取知识当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意志坚定。因此,阅读生活习惯的养成,神仆在一生的侍奉生涯中将受益无穷。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一个人若没有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待长大成人、走入工作领域后,我们通常会发现,这个人对书籍、对文字的态度,基本是不重视、不感兴趣。“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在他那里可能就变成,书籍是最好的催眠曲——一捧起书就犯困。另外,人都有惰性的特质,常常总是忙于紧急的事务,对于虽重要却不紧急的阅读,可能总以“待明日”的言辞来宽慰、纵容自己的懈怠。
为了改变旧有的生活规划,克服自己的惰性,建立阅读生活,养成阅读生活习惯;神仆对于阅读时间的规划是势在必行的。这样,适当的压力就可以为神仆带来动力,促进神仆的提升,就如荀子所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订立合理的目标:我一年中计划要读几本;我每月计划读几本;细化到,我每日计划安排多长时间、在什么时间段读。然后,重在每天严格地执行;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慢慢就会发现,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了,如果一天没有阅读,就感觉这一天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意义。这样,阅读就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2.合理规划阅读书目
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我们不妨先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籍作为练习;选择粗读的方式,只要能够了解该书籍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以此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耐心和专注力。
当我们不排斥、愿意接纳并喜欢阅读生活之后,选择何种书籍显得尤为重要。智者提醒我们,“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传十二12)。一方面,人的生命、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阅读;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可能将全世界的书籍都看完。因此神仆需选择自己要读的书目,建议以两个原则作为选择标准:一,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原则;二,有助于自身侍奉的原则。
紧接着,你会发现,符合这两个原则的书目仍是非常多。这样,我们一般首选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仍得以流传并赞誉的书籍,而并非一定非要当前的畅销书不可。建议第一遍以粗读的方式博览群书,这样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接受全面之智的熏陶;第二遍以后就选择比较有价值的,更切乎自身需求的书籍,以精读的方式阅读。
通常我们在每日所规划的有限阅读时间量中,建议以阅读圣经作为首要,其次是阅读本会属灵书籍,再次是宗教类书籍,最后才是其他类书籍。有人这么说过:“在阅读上,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可作为我们的参考。
3.善用资源
书店是阅读者极佳的去处。每隔一段时间,安排时间到书店走走,既颐养身心,又增长见闻。里头不但有经典的书目,而且有最新的畅销书。不但能按规划购买自己所需的书籍作为精读、收藏,而且能了解当地文学思潮的主流。不但能汲取社会最前沿思想的智慧,而且能明辨当前大众、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
大城市特别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因此我们应该善用这个资源,为自己办张图书馆借阅卡,到图书馆安静看书、借阅书籍,实在是一种既经济又督促自我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唯一的不足之处,恐怕就是不能在书籍上作笔记了,然而,也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来弥补。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智能手机、电子书、网络等,也都可以成为我们在零碎时间的浅阅读。但需注意的是,控制浅阅读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阅读中去。
总之,养成健康的阅读生活习惯对神仆来说非常重要。阅读生活应当成为神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组成部分。
三、神仆须谨慎阅读生活
1.阅读是为了服侍主
经上说,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一18)。如果神仆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可能也会陷入一般世人所经历的试探里。凭借人的逻辑思维、有限的智慧思考得更深入、认识更多,反而失去初心(传三11);同时,因为看到更多自己无法想明白的事情,经历更多自己能力所不能达之事,就徒增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
相反的,神仆若存着为扩张属灵疆界的目标而阅读,知识、智慧反而成为帮助他服侍的强有力的膀臂。如亚波罗的学问和口才帮助他“最能讲解圣经”(徒十八24)。原本他只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后来接受百基拉夫妇的教导之后,就更发挥其浇灌的恩赐,“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徒十八25-28)。又比如,但以理“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具备”“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在他里头有美好的灵性,又有知识聪明,能圆梦,释谜语,解疑惑”(但一4.17,五12)。因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知识和学问帮助他成为神所重用的先知之一。又有医生路加,为了向提阿非罗大人见证主的福音,他不但按亲身经历,更照传道人所传给他的耶稣生平事迹,(其中有口传,更有文字资料参考),“详细考察”,之后写成影响众多世人一生的《路加福音》(路一1-4)。
2.阅读须分辨思维
古圣贤孔子教导弟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不可以只读书不思考,也不可以只思考不阅读。如果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陷入迷茫;如果只是思考却不喜欢读书,最终将一无所得。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笛卡儿说:“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因此,我们只要带着分辨思维阅读书籍,就能够从知识的海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了。
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分辨思维呢?经上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三16)。《圣经》与世界任何一本书都不同。相对于人来说,神有完全的谋略和能力,有完全的知识和智慧(赛十一2);再有智慧的人在神面前始终都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当以《圣经》为分辨是非的标准,以圣经真理为原则来分辨所读的书籍。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到所谓的社会潮流、哲学思潮等影响。正如使徒保罗对提摩太传道的嘱托:“提摩太啊,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已经有人自称有这学问,就偏离了真道”(提前六20)。我们反而会像使徒约翰一样,借用哲学家们所发明的词“道”将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阐明,捍卫纯正的主道(约一1)。并且,主的灵必定引领我们,更得智慧、聪明和能力。
3.注重阅读《圣经》
正如上文所提及,《圣经》是人类最宝贵的一本书,是所有人的路上光、方向(诗一一九105)。使徒保罗勉励年轻的传道提摩太,“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二14)。因此,研究圣经——生命之道,应该成为神仆阅读生活的重中之重。当但以理追求更加明白神的知识时,神并没有让他明白,只是让他忠实地记录,并告诉他:“但以理啊,你要隐藏这话,封闭这书,直到末时。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但十二4)。到如今,时候到了,神不再隐藏他的智慧,要借着圣经将道路、真理、生命丰富地指示他的仆人(启二十二10)。
为了能够成为神无愧的工人,能够按照正意分解真道,将人带到神的面前,就需要我们下功夫,更加深入、专心地查考、研究圣经。如同所罗门王,他的空前绝后的智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祈求蒙主垂听,也在于他在日常生活中专心致志地努力寻求的精神和态度(王上三9-13;传一13,、16,七23-25,九1,、10,十二9)。
想当初,圣灵亲自建立真耶稣教会,交付属灵前辈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万国更正教”。因着圣灵的带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忠实地讲解、传扬神国的福音、得救的真理。如今,是需要当代神仆、新一代的年轻工人,在传承属灵前辈对圣经真理研究心得的基础上,继续更加深入地查考;甚至还要从研读原文希伯来文、希腊文圣经的角度,将圣经的真理查考地更加全面和精准,实现主应许的蓝图:“认识神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十一9)。
结语
综上所谈及神仆建立阅读生活的必要性、如何建立阅读生活和神仆须谨慎阅读生活三方面内容,旨在彼此勉励,神仆在纷繁的事工中,依然能够秉持受教的心,藉着阅读生活的积累、沉淀,心存“各样的教训”(提后四2),运用“诸般的智慧”,教导各人,把各人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愿主帮助我们,让我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西一9-11)。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