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神言为何稀少-严凤英

引言

撒上三1

旧约时期,神为了让以色列人更明白他的心意,常常以默示的方式晓谕先知,再通过先知的口传递给他的百姓。

比如:“拿单就按这一切话,照这默示,告诉大卫”(撒下七17),“我已晓谕众先知,并且加增默示,藉先知设立比喻”(何十二10)。祭司以利显然也担任了这样的角色。只是当以利在圣经的记载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时候,却让人黯然神伤。因为在他的时代,“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三1)。

思考神言稀少的原因,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一、敬拜失去意义

自从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后,就将会幕安设在示罗(参书十八1),至此,示罗便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的圣地,百姓们常常在此敬拜耶和华。

然而,到了以利作士师的时候,会幕中敬拜失去了本有的意义,他的两个儿子虽为祭司,却“是恶人,不认识耶和华”(撒上二12—17)

当百姓因为他们的恶性导致与神之间的距离疏远的时候,会幕的存在又有何价值?这样的敬拜又有何意义呢?

在这样的光景中,神怎能向他们说话呢?

今日,敬拜神对每个基督徒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约四24)。在教会中,对于敬拜的方式和礼仪都在不断地细化、使之更加严谨,而严谨的礼仪是为了使人能够对神拥有更加敬畏的心。

二、家庭失去见证

以利作为祭司,可是他的两个儿子的一生却是劣迹斑斑。

虽然在祭司的家庭里长大,却不认识耶和华;

虽身为祭司,却指使仆人在圣殿中胡作非为;

虽有圣洁的身份,却无与之相称的行为,与“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苟合”(撒上二22)。

难道这只是这两个儿子的责任吗?

其实,更是以利的责任。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首先要“照亮一家的人”(太五14—15),使徒保罗教导我们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三5)

因此,基督徒更当好好的教育子女的信仰,带领全家敬畏神侍奉神,不但使全家蒙福,并且能够为神作出美好的见证,荣耀他的名!

三、灵性失去敏锐

神在夜间连续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都误以为是以利在呼唤他,因而前去询问,这并非撒母耳愚蠢或者迟钝,而是因为“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撒上三7)。

而以利就不同了,他已经做了多年的祭司和士师,然而,当懵懂的撒母耳前两次去询问他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那是耶和华在说话,可见,他已经完全习惯了那些没有默示的日子,灵性的堕落可见一斑。

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但六3)。

灵性的好与坏又如何来评判呢?

通过圣经中对以利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灵性不好的人的种种不良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不听神的话。

如果他是一个听从并遵行神话语的人,他的家庭不会是那样,他也不可能在撒母耳第三次询问他时,才意识到是耶和华在说话。

因此,灵性的敏锐,就是对神话语的敏锐;对神话语的迟钝,必定导致灵性的迟钝。

(10)
上一篇 2021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