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一天,我听兄长说,咱们家祖屋的阁楼有曾祖父留下的中医类等古书籍,不过几乎损毁殆尽了,并说曾祖父曾是乡村的秀才,写有一手好字,后来钻研中医,一生为乡亲治病,人品是有口皆碑的。
我听了颇有点自豪感,因为觉得自己也可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了;再想到自己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到了神学院还喜欢买书,经常一到南京新华书店没有半天时间是出不来的,那当月的生活费肯定是留不下来了。
之后,我到了几个教会驻牧,那些书总是与我相随作伴,每次搬家时它们好像是我的家人,绝不遗弃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心灵的视窗和进步的阶梯,它陪伴我成长,在我的教牧工作中助益不小。以下,也谈开卷有益,与同工同灵共勉。
一、书与教牧者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我们信主的人来说,则不以为然。那么,谁能堪称人类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呢?道成肉身的主耶稣亲自作了门徒的“好牧人”(约十11-16),他是我们“灵魂的牧人监督”(彼前二25)。他在教会中设立有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者和教师等,为要成全圣徒,建立基督的身体(弗四11-12;林前十二28)。
在教会中主耶稣拣选和使用的这些工人都有“牧者和教师”的角色、使命和职责,可以笼统称为教牧者;就他们所成就的伟大圣工而言,诚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牧者与文化素养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神在各个时代均拣选了祂所合用的器皿,这些先知或使徒似乎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有的是农民、牧羊人或渔民等,他们受圣灵的感动或充满而能顺从神的旨意并完成了时代的使命。
另一方面,神也重用了一些受到特别教育的人才,如在法老宫中成长的学习了埃及人一切知识的摩西,被称为宫廷先知的以赛亚,在巴比伦国为大臣的但以理,出生于外邦地受过希罗文化教育并在迦玛列门下受教的保罗等人,他们有圣灵赐予胆量、智慧和权能以外,学养也为他们作成神的伟大事工有着极大的助益。他们所留下的作品——经卷,从中亦可见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的光芒。
一个人的学养与书是绝对离不开的。就如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今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牧者欲努力把人们完完全全地引到神的面前,必然要运用到世界的各种常识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与理论,包括属灵的诸般智慧(西一28)。所以,对于教牧者,博览群书,广猎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应读哪些书
宋朝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两句形容打开书卷,其中鲜活、灵动而丰富的知识,可说是包罗万象,甚至涉及到天文与地理等任何的内容;此诗后两句则以设问句说明了,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我们惟有不断学习、积累、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不贫乏、永葆活力,走在时代的前缘而不落伍,就像活水源头不断涌流一样。
朱熹在当代的社会,其知识结构没有如今这么高度发展和多元化、专业化,但他读书时尚且如此有收获和乐趣,作为当今的教牧者更应当多读书、读好书了。那么应读哪些书?笔者以个人的看法作分类和简介,仅供参考:
1.神学书籍
本会的圣经神学(释义、诠释)、系统神学、教会历史(本会历史)、灵修与崇拜学、教牧实务等书籍,本会的报刊。基督教诸如此类的书籍,神学期刊等;
2.其它宗教
佛、伊、天主教和道教,以及国内民间信仰的常识或问答的书籍,基督教建筑、绘画和诗歌等;
3.文史哲类
中国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名着,以及近现代各类文学著作,中国通史和哲学史,诗词歌赋鉴赏和一些书画艺术鉴赏等。世界通史,海外各国古典及近现代文学名著,哲学史等;
4.自然科学
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地球科学等科普类书籍;
5.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法律、国际关系、人物传记、组织管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婚恋家庭、亲子教育、旅游出行等书刊;
6.医学保健
即有关常识类的书籍,如饮食卫生、运动保健、生殖常识、育儿知识、青春期与更年期生理卫生知识、心理学及辅导类书刊,中西医及医药常识的书刊等;
7.网络阅读
教会网站、各种电子书籍等;
8.新闻杂志
如《读者》等杂志、各种日报或电子读物等。
三、有效地读书
当今的世代各方面都很讲求速度和效率,所以“快餐文化”应运而生。然而,真正达到有实效地读书,还是需要做一番思考和探讨,个人做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并且有实际的收益,以提升自己的修养。以下仅提出一般的读书方法,供参考:
1.泛读:
即为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一般常识,就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包括古今中外各种书,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泛读好比不挑食,各种食物的营养都吸收一些。
2.精读:
指仔细并带着思考和求知的方法与态度来研读某一本或一类书籍。如此细读多思,加以琢磨和记取认为有益的思想与观点,或边分析边评注(眉批),从中吸取精华。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通读:
指对比较重要的书刊从头到尾的阅读,以求了解全貌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且要读懂、了解文中所述关键与重要的问题。
4.浏览:
这是相对精读的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从序言、目录先了解大略,再快速翻看全书,略观大意;或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其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5.跳读:
指跳跃式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者可以把书中认为无关紧要的内容翻过不看而只抓住书中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如一篇讲章的大纲和细目;或在读书遇到疑问处、不得其解处,就采取“跳”过去,待读至后文的补叙、解答就能明白了。
6.再读:
即所谓温故而知新的读书方法。一些典籍、名著或思想博大精深的书籍,不是读一两次就能领会其中的精华,可以重复去阅读思考,加深理解,甚至选其中精彩、含哲理性、教育性的段落和语句熟读背诵。就如《圣经》,它是我们一生都要一再阅读、精读的典籍。
7.读写:
读书时作一些摘录以积累素材,同时可记心得、写成文章等,手脑共享,就能增强记忆,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就如古人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亦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8.选读:
这是相对于泛读的一种选择性的读书方法。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再者根据所需而选读某专业或某一类的书籍,从中吸取有用的知识。例如:写论文,就得列出所有重要的参引书目,一一阅读;若在近段时间有计划地要学习某方面知识,就找相应的书刊查阅。
9.朗读:
这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曾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并有助于精神的专注和情感的传递。朗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等。对《圣经》若能存敬虔的心经常捧起朗读,并做到“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必能带给我们心灵不同凡响的感动和造就!
10.工具书:
每位教牧者尽可能购买常用的工具书,如汉语词典、英汉词典、圣经百科全书、研经工具书、释经工具书等。
11.图书馆:
所在当地政府设立的图书馆,本会各地教会的图书室,也是借书、读书的好地方。
结语
何西阿先知传达神的话,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何四6)。
由此可见,神的选民对神的认知非常重要,选民日常的学习,及其对儿女的教育若忽略了神的律法,终必因无知识而丢失祭司的尊贵身份,以致走向灭亡的道路。使徒彼得勉励说:“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三18)。
如今身处异端邪道层出不穷的末世时代,我们若对纯正信仰的知识和真理无真知(罗十2),也极易受迷惑而误入歧途或沉沦的境地。
所以,我们不但要日日读经、时时警醒;同时也要立志勤学苦读世上各类有益的书籍以增进学养,有利于传扬福音,或提升写作水平等。如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