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谈信仰认识-林冰冰

引言

约一1:1-4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

约翰一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使徒约翰,这卷书信是其晚年的时候,在以弗所写的。作者在其年老的时候,把其对信仰的认识和体验告诉当时的信徒,让当时的信徒认识这份信仰,持守这份信仰。愿藉着约一1:1-4这段经文来认识我们的信仰,以期在现在的时代更好地坚定、持守信仰。

一、信仰是关乎生命的(1a)

1:1a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

在这小节经文中,作者提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起初”跟约翰福音的“太初”在希腊文意思相同。在此,作者提到“道”是从起初原有的,在约翰福音提到,“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道既是耶稣,对于我们来说,当接受耶稣为我们的主,并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即我们领受了这个道,这份信仰。

作者提到这是“生命之道”,因此信仰是关于生命的。正如耶稣所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在约10:10耶稣谈到:“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在耶稣复活拉撒路的神迹这个事件中,记载耶稣对马大所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原文直译是“我是复活,我是生命”,因此耶稣是生命的主,当我们接受信仰,藉着受洗归入基督的时候,我们所领受的是从基督而来的生命。我们与非信徒区别是什么?从人生的经历来说,大同小异,而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这“生命”上。

信仰即是生命,信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生命的重要性及珍贵性是世人所认识的,况且这份信仰的生命是以耶稣的生命为代价,因此信仰是重要的、宝贵的。

既然如此,我们要珍惜这份信仰,勿以信仰换取世上的一切,正如太16:26所记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在神的眼中,祂看我们的生命比全世界更加的重要,我们又是如何看待呢?耶稣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在教会中,又有多少人用生命来换取家道丰富呢?

更有部分信徒,把这生命浪费在世上的宴乐中,情欲的享受中。用生命换取这些,是魔鬼的手段之一,当耶稣受魔鬼试探的时候,魔鬼对耶稣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一切即万国的荣华,卖主的犹太因为三十块钱把耶稣卖了,也卖掉了自己的生命,这应引以为戒。

二、信仰是实实在在的(1b-2a)

1:1b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

在这小节经文中,约翰说“这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为何他要在此强调生命之道是可听、可见、可摸,他要说明什么呢?

因在当时的教会中,有异端侵扰教会,此异端就是“诺斯底主义”,其所教导,简单地说是“物质是邪恶的,灵性是良善的,否认耶稣成了肉身而来”,而约翰坚称他曾经“听过、看过、摸过”,见证耶稣真的“成了肉身而来”,既然耶稣是真的成了肉身而来,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罪钉在十字架上,因此我们所接受的这份信仰就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所接受的信仰即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虚无在旧约一般是形容偶像的。这份信仰并不是所谓的,信就有不信就无。保罗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1:15)。”所谓可信的就是“信实的,可信赖的”。

保罗在罗3:3-4提到,即便有不信的,这有何妨呢?难道他们的不信,就废掉神的信吗?断乎不能!不如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因此我们要坚定我们的信仰,坚定我们所领受的真道,真理的规模(对于十大信条,或许有部分的信徒只听其名,并未知其内涵实质),不再作小孩子,免得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随从各样的异端。

三、信仰是可以言传的(2b-3a)

1:2b-3a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在这小节经文中,约翰提到,他将永远的生命传给当时的信徒,将他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他们,可见这份信仰是可以言传的。

因此我们的信仰不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信徒来说,需阅读圣经,追求明白圣经真道,明白信仰的内涵,如此方能传讲好这份信仰,见证好耶稣基督。

同时要有勇气来传扬这份信仰,耶稣在升天之前所交托的使命,是让我们更好传扬这份信仰,在可5:1-20所加载的神迹中,对于被耶稣赶出身上污鬼的人来说,他的生命因耶稣的拯救而有了希望,当耶稣要求他在亲属中传讲在他身上的作为的时候,他在低加波利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何等大的事,低加波利是“十座城”的意思,可见他所传讲的超过耶稣对他的吩咐。

四、信仰是重视团契的(3b)

1:3b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在这小节经文当中,约翰告诉当时的信徒,当领受信仰之后,既是与当时的使徒们相交,也是与父和耶稣相交,即与神、与人相交。相交就是团契的意思,团契需要一同参与、彼此分享。因此我们的信仰是重视团契的,我们要与神团契,要藉着祷告、读经、生活中的经历,与神相交,让神成为自己的神。就如,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最终也要成为雅各的神。

同时也要与弟兄姐妹团契,教会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我们要融入到教会当中。信仰的道路要一起走,这条路上并非平坦,如耶稣所说,门窄路小,也有流泪谷,因此需要同伴一起走。

在传4:9-10提到,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信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软弱的时候,此时,我们藉着团契彼此扶持,重新得力。

五、信仰是充满喜乐的(4)

1:4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

在这小节经文中,约翰告诉当时的信徒,告诉他们这些真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的喜乐充足,因此我们的信仰是可以带来充足的喜乐。

正如耶稣在约15:11所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耶稣是真葡萄树,我们是枝子,当我们常在耶稣的爱里的时候,就会有满足的喜乐。

在徒5:41记载,当时的使徒被鞭打之后,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为何被鞭打还会心里欢喜呢?以前耶稣被抓的时候,他们都害怕地跑了。因为此时他们对信仰有更深的认识,因着信仰的缘故,在鞭打时能充满喜乐。保罗在腓4:4说道:“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此时的保罗在监狱中,但他还是告诉腓立比的信徒,要靠主喜乐,为何如此?因为信仰给他带来喜乐,让他超越此时的环境。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有时环境并不如意,但因着信仰,靠着耶稣,可以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充足的喜乐,可以超越环境的艰难。

结语

通过对约一1:1-4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仰是关乎生命的,因此要珍惜信仰,切勿当作平凡;信仰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要坚定我们的信仰,不可被异教之风、世俗小学所动摇;信仰是可以言传的,因此我们要有使命,去见证传扬信仰;信仰是重视团契的,因此我们要重视与神、与人彼此相交;信仰是充满喜乐的,因此不论环境如何,我们可以因着信仰过着充满喜乐的生活。

(11)
上一篇 2021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