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我以当传道娘为荣-陈恒道长老娘

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一、我以当传道娘为荣

1975年第一届全省传道娘灵修会于大林教会举办,在场姐妹彼此分享当传道娘心得,互以道理勉励。当时有四位韩国传道参加,韩国权顺道传道发言:「我有五个太太。」语毕,大家困惑不已。「第一个太太像『妈妈』,非常照顾我;第二个太太像『姐姐』,注意我的衣着、关心我;第三个太太像『朋友』,陪我散步与谈心;第四个太太像『家庭主妇』,为我生子、煮饭、料理家务;第五个太太像『传道』,我讲道时她翻译,还要司琴、协助访问、辅导信徒。」原来,他表达传道娘应具备的五种角色,令在场者印象深刻。

她听过梁执事娘如何生活:每条毛巾都是折了又折,破了之后当抹布用;有时,家中没有米粮,只好向人借……。许多传道家庭都在苦日子里省吃俭用,默默尽心事奉。他既已献身,当有心理准备。

1978年全省传道娘灵修会于大同教会,老、中、青三代的传道娘都前往参加。年轻的传道娘难以适应传道家庭生活模式,不禁流泪哭诉。林献生长老娘安慰她们:「说到苦,我们这一代更苦。孩子放学后,还要轮流到别家中拿馊水回来喂猪。」

因为要抚养八个孩子,当时传道者的生活费根本无法照顾家人生活。后来轮到她时,担任主持的陈恒道长老心想:「不知太太会说什么?献身传道20年,太太一定受了许多苦吧!」

「我以当传道娘为荣!」坚定的语气,震撼着他。对她而言:相聚时要感谢,分离是理所当然,故能以平稳之心等候。他深受感动,暗暗立志:「你既以我为荣,我定以耶稣为荣。」尔后更当以耶稣为中心,努力为主作工。

时光飞逝,话犹在耳,历经47年传道者生涯,陈恒道长老于2002年年底退休。她默默地陪着先生到总会收拾行囊,夫妻推着行李迈出总会大楼。

此伉俪的背影令人动容──这一生她无怨无悔地陪着他,从年轻、中年迈向老年,以父事为念,以丈夫为荣。

二、为孙女祷告的执事

小时候,她住在罗东三星乡大洲村,每次总要步行40-50分钟的路程到罗东教会聚会。祖母邱马利亚执事是一位非常热心爱主的长辈,常和陈随主执事、张明真执事一起作义工服事教会。每天必定带着孙子、家人一起早祷与晚祷,建立他们的信仰。罗东教会很早就有宗教教育聚会,她每星期天早上必到教会参加儿童聚会,因受祖母的熏陶,更用心地学习道理。

11、12岁时,父母相继离世,邱马利亚执事与简益真、蔡圣民、杨约翰长老及其他同工一起服事时,就会提起3位孤儿的安顿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关心。15岁那一年,杨约翰长老带着她从罗东来到鹿港,向陈长老的母亲学习裁缝。

那时代学习裁缝是天经地义的事,许多女孩必须婚前先学习。从早上到下午,来来去去的学生不少。时值17岁的陈长老当时在线西乡渔会担任公务员,放假返家见到她,气质与谈吐都与其他女孩不同,信仰很好,她与长老母亲同住,相处十分融洽,近水楼台默默观察,逐渐萌生爱意。

三、缺席的订婚礼

他受总会征召,18岁进入神学院,常藉书信以道理互勉。19岁自神学院毕业,受总会差派各地驻牧。一年后,简益真与杨约翰长老知道他们彼此爱慕,觉得时机成熟,遂主动出面提亲。

1955年2月,杨约翰长老、黄金枝姐妹、邱马利亚执事等长辈在台中教会为他们举行订婚仪式,男女主角缺席,一切仪节全由长辈们代办。翌年,长老20岁,她18岁,于鹿港教会举行婚礼。她很早就知道丈夫羡慕传道职分,早有献身意愿,也知日后聚少离多。

婚后,全心支持事奉,接受生活各种操练。即使生产仍不愿影响丈夫工作,就和婆婆搭三轮车前往医院待产。那时代,男女傧相全由已婚夫妇担任,许东霖长老等多对佳偶结婚典礼,就是他们协助的呢!

四、爱心的婆媳管理员

陈长老的母亲与妻子后来担任鹿港教会、彰化教会管理员,当时管理会堂并无薪给。传道者用餐,都由管理员先行垫付再向教会申请。每当传道者住宿时,妻子与母亲为客人量身、取布料后,客人常预付工钱,她们就用这笔收入为传道者准备丰盛的菜肴。

长老的母亲看管会堂前后经过30多年,婆媳两人一起作衣服,一起煮饭、清扫会堂、接待访客,一起照顾成长中的5个孩子,一起负担家计。有时候,媳妇骑脚踏车载着婆婆和扩音器,和教会同灵们一起到乡下传福音,石头路颠簸不平,却满心喜乐。住在教会时常聚会、读经祷告与神亲近。许多婆媳相处常出现的问题,她们都因着神的爱彼此包容,建立深厚情感,相依为命、用心作工。

早期传道者二、三个月休假一次,休假必须经过总会与教会准假始得离开。后来体恤传道家庭之需,才改一个月休4天假。长久以来与丈夫聚少离多,看管会堂反而有许多同灵相伴,儿女在教会长大受同灵照顾,信仰上造就良多。

五、耶和华以勒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六10)。陈长老一家人,感受神特别眷顾。

早期传道的生活费虽微薄,她未曾抱怨。抚养5个孩子成长,家庭开销似乎不足,却一无所缺。他常勉励孩子:出门衣着当整洁干净,让人感受传道家庭恩典够用,主必预备。

大林教会郭上泉长老为了让传道者的孩子们受较高的教育,奉献教育补助费给总会,他的爱心使许多传道家庭获益甚大。后来孩子接受大学教育,因着总会的教育基金帮助不少。

现为传道娘的长女美恩,自小在教会成长,以教会为家,从祖母与母亲服事众人身影中看见事奉的喜乐;母亲寡少言语,不论同灵是非,遭遇试炼,总是勇敢承受。因此丈夫献身,她甘心也乐意将最爱献给神使用。

六、伉俪情深

1980年8-12月,长老奉派至印尼、新加坡及香港作工,协助神学训练及各种讲习会。机场送别,她强忍离愁,想到即将分别四个月,返家后难过得躲在厕所哭泣。每天祷告总为丈夫代求:「求神同工,使他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国际电话太贵,只能写信告知家庭状况。

陈长老身在国外,每当挂念家人,便将藏在枕头下的书信捧在手上一再细读,看着看着,不禁流泪。有时才刚收起,想起又取出再看。每天盘算着回信是否已到?家人平安否?尤其12月人在香港,呎尺天涯,久别家园,离家愈近愈想家。

自从接任联总圣工之后,常常出国作工,飞离家乡更久更远,她的思念仍从祷告、写信一路陪伴着丈夫。不愿让思念绊住圣工,思念固然苦,若教会需要,也应勇于配合。

陈长老与妻子背景相似,12岁时父亲离世,母亲守寡抚养独子成长。两人相知相惜,当意见不同时,一方沉默,一方避开不再谈,未曾在孩子面前争吵。长老的体贴,让妻子感受到一家之主对家庭的责任感与关怀。

长老娘很少生病,对他而言就像「不倒翁」。40多年来为他恪尽孝道,替他照顾三代家人。2001年7月长老受差派至印尼,才刚到教会,便接到母亲病危消息,翌日随即搭机返台,深恐见不到最后一面。母亲晚年病褟中的服事与照料,多亏有她。

夫妻之情不因距离的遥远而减少,因着经营与神爱维系更紧密。46年婚姻路,充满感恩。她心里默默感谢神:我这卑微女子,何其有幸,得神赏赐一位蒙神重用、令人赞赏的好丈夫!因着他忠心作工,自己也蒙受教会同灵特别的尊重与照顾。

七、50岁的宗教教育教员

「印尼万隆教会的古长老娘就像现代的米利暗,86岁了还在当教员,台中教会妈妈教员不多,所以你才有机会担任教员。教会还要用你,你应该高兴。」当教会安排她担任幼稚班教员时,丈夫如此勉励她。故此,教会的司琴、访问、炊事等工作亦用心参与。

19岁参加教员讲习会之后,常协助儿教组工作,50多岁的她曾考虑:应该放手给年轻人负责。但丈夫却鼓励她,当教员主要在于愿作的心,不侷限年龄。如果教会需要,50岁也不算老,应挺身而出。想想:印尼的古长老娘86岁都还不服老,尚且具备活泼喜乐的心来为主作工,她怎能退出呢?

天父必看顾你退休后,有次长老因担心经济,夜半辗转反侧,身旁的长老娘察觉他的不安,起身安慰他。「基立溪旁的乌鸦不是叼饼养活以利亚吗?……」妻的话令他受感动。「天上的飞鸟,不种不收,天父尚且养活牠,何况你是神的工人,神岂不更加看顾?」她柔声安慰。

这些道理不是他常在台前勉励同灵的吗?其实他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妻,不忍她继续吃苦。既然她如此有信心,他更该学习交托,于是安心入睡。

他感念妻多年来的付出,成为自己作工之动力。期待神给予更多时日,陪伴他到各教会作工访问,看看圣经应许:「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必要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太十九29)。传道者驻牧过许多教会,到处都有传道房,各地都有爱他、照顾他的父母和弟兄姐妹。这就是传道工人付出得荣耀,也是神所赏赐的百倍收成!

(46)
上一篇 2021年7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