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的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南方,是一座有老柏树围绕而成的公园。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天坛做为皇帝的祭坛,明、清两代的皇帝,皆曾在此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中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8年,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旧约时期,以色列民也设祭坛,而且它决定了国家的命运。没有祭坛就没有献祭,就没有祝福。当祭坛荒凉,神不在他们当中,个人任意而行,结果灾难、痛苦就一一临到。祭坛有何意义?其型态为何?有何象征意涵?有何属灵的教训?以下拟探讨此问题。
一、祭坛的意义与型态
祭坛是行祭神典礼的高台,通常设于高地,表示与神更接近。典礼包括宰杀祭牲或焚香祝祷。在《旧约圣经》中,祭坛的希伯来文是mizbah,意思是「献祭之地」,包括献燔祭的坛(撒下二十四25)与烧香的坛(出三十1)。
献祭是旧约崇拜的中心,而祭坛是献祭必备的场所。祭坛不可以随便设置(申十二13)。凡神曾经显现的圣地,可以设立祭坛(出二十24);永久性的祭坛是设在圣城耶路撒冷(王上九3)。祭坛的型态可以分为下列两种:
1.地方的祭坛
神临在的地方就是圣地(出三5;书五15)。神吩咐以色列民用土或用未经砍凿的石头筑坛,以献燔祭和平安祭,凡神曾经显现的圣地,都可以设立祭坛,所以祭坛的地点是神主动拣选的(出二十24)。
例如神在示剑摩利橡树那里向亚伯兰显现,他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创十二6-7);神在伯特利向雅各显现,后来他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创二十八19,三十五7);神在耶布斯人亚劳拿的禾场向大卫显现,他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撒下二十四16-25)。不论土坛或石坛,都不可用台阶,免得献祭者上坛时露出下体来(出二十26)。
后来地方的祭坛与邱坛混杂,以色列民将迦南人最高的神巴力与耶和华真神一同敬拜,所以神要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设置祭坛,耶和华真神要在唯一的圣所中受敬拜,而且吩咐百姓要将一切的邱坛毁灭。1
地方的祭坛除以利亚先知在迦密山上筑坛外(王上十八30-32),都建于所罗门圣殿落成之前。
2.会幕或圣殿的祭坛
当以色列百姓在旷野漂流时,会幕是百姓的敬拜中心。会幕中设有两祭坛,一为燔祭坛,用皂荚木做坛,并用铜包裹;坛是四方的,长宽各五肘,高三肘(出三十八1-7);它放在外院的中央,若不经过燔祭坛无法进到神的圣所中。
另一为香坛,用皂荚木做坛,并用精金包裹;坛是四方的,长宽各一肘,高二肘。香坛放在圣所中,与至圣所的法柜用幔子隔开,祭司每天早晚要烧香(出三十1-10)。
主前960年,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它成为百姓的敬拜中心。圣殿中设有两祭坛,一为燔祭坛(王上八64,九25),《圣经》中并未描述其材料与大小,或许与会幕的燔祭坛相似。另一为香坛,用香柏木做坛,并用精金包裹(王上六20-22)。
二、祭坛的象征意涵
祭坛可以分为燔祭坛与香坛,其象征意涵简述如下:
1.燔祭坛的象征意涵
(1)坛本身
进入帐幕的外院,首先看到的就是燔祭坛。祭坛是祭牲流血之处,人非经此坛,不能到神面前。正如该隐随从己意,献上不流血的祭物,结果不为神所看重(创四3-5)。所以经云:「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
献燔祭时,祭牲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祭牲的身子被烧在营外。同样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预表祭坛;祂的血也成为我们的赎罪祭,使我们成圣(来十三10-13)。
(2)材料
燔祭坛是预表耶稣在世上的救恩工作,它是皂荚木包铜造成的,因为只用皂荚木是经不起火烧的。铜是代表神的审判(民十六35-40),表明耶稣在十字架所受的苦楚,是遭受神烈怒的刑罚。皂荚木坚硬,可以经久不腐烂;表明耶稣的尸体放在墓内不经朽坏(徒二26-27)。
(3)形状
祭坛是四方的,预表耶稣是中保,祂要为普天下四方之人的罪作挽回祭(约壹二1-2);并且,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约十一52)。
祭坛是中空的,预表耶稣的虚己。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而且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8)。
祭坛有四角。角代表掌握权柄的君王,具有得胜的能力;四角预表死而复活的耶稣,得到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太二十八18)。
2.香坛的象征意涵
(1)坛本身
燔祭坛是献祭的地方,不断的流血;香坛是献香的地方,持续的烧香。耶稣基督的荣美在这两处显现。十字架上的基督预表燔祭坛;而复活、荣耀的基督预表香坛。3
神愿意万人得救,所以耶稣基督复活后,成为神与人中间的中保;祂将长远活着,不断的替我们祈求(提前二4-5;来七25),所以香坛是预表「主中保的代祷」。
大卫向神祷告说:「愿我的祷告如香陈列在神面前!愿我举手祈求,如献晚祭!」(诗一四一2),此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香坛也是预表「信徒的祷告」。
(2)材料
香坛是用皂荚木包精金造成的。皂荚木是预表基督的人性,是卑微的;而精金是预表基督的神性,是荣耀的。4虽然耶稣祂本有神的形像,是永恒的、荣耀的、超越的;但为了拯救世人的罪孽,祂反倒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二6-8)。
(3)形状
香坛是四方的,告诉我们要为万人恳求(提前二1);不可存有私心,专为自己祷告。
(4)烧香
烧香时,香烟缓缓上升;代表我们向神祷告,倾心吐意,发出馨香的意念。每天早晚要烧香,并要延续到世世代代(出三十7-8);信徒的祷告也是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课,而且要永远称颂神(诗一四五2)。
烧香时,一定要从燔祭坛取火(利九24,十六12-13),是从天而降的「圣火」,不可以取「凡火」。拿答与亚比户是祭司,又带着真香,只是把凡火献上,立即遭神惩罚而死(利十1)。
「圣火」预表圣灵(赛四3-4;玛三2-3),事奉神唯一力量的来源是圣灵;倘若我们不追求圣灵的感动,冒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会中事奉神,就是把凡火献上,将无法得到神的悦纳。
三、抓住祭坛的角
坛角是祭坛的四个角落,有突起像角般的东西。一年要一次用赎罪祭牲的血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将祭牲的血撒在祭坛的周围,并抹在坛的四角上(出二十九12,三十10;利四7、18,九9)。这些角被视为避难之处。
在古代,杀人者要偿命,如果是意外伤人致死的,可以逃往祭坛,抓住祭坛的角,当可避免被抓去治死;但若蓄意杀人,纵使逃往祭坛,抓住祭坛的角,也将被治死(出二十一13-14)。
例如亚多尼雅想自立为王,当大卫立所罗门为王时,他就去抓住祭坛的角,希望所罗门王不要杀他;当他向王下拜,王就饶恕他(王上一50-53)。但像约押蓄意杀害押尼珥与亚玛撒,虽然抓住祭坛的角,还是被杀死(王上二28-34)。
坛角有护庇罪人的能力,象征赎罪的地方。神能救赎我们的罪过,被形容为「拯救我的角」(撒下二十二3;诗十八2;路一69)。所以我们要紧紧抓坛角,也就是十字架救恩的大能,就可以逃避将来要临到的忿怒(太三7);但如果是明知故意犯罪,虽紧抓坛角,神将不再赦免其罪过。
例如以色列人在伯特利拜金牛犊得罪神(王上十二25-30),先知预言:神要追讨以色列人的罪,也要追讨伯特利祭坛的罪,坛角必被砍下,坠落于地(摩三14),神不再提供避难的处所。如今,我们得知真道,尝过天恩的滋味,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来六4-6,十26-27)。
四、邱坛与祭坛的区别
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时,当地的迦南人在高地建邱坛,崇拜男神巴力、女神亚舍拉及亚斯他录。邱坛主要包括:
1.祭坛:由一堆泥土或石头建成,或一块石头凿成。
2.一根石柱(申十二3):代表男性神祇。
3.一根木柱:称为亚舍拉,代表女性神祇。
4.水盆:在洗濯仪式中使用。
在异教邱坛的崇拜中,有以动物、人为祭牲;庙妓和同性交合的行为,也十分普遍。他们相信透过向偶像献祭,以及人类的杂交和繁殖,能使农作物和家畜丰饶多产。5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前,神特别交代摩西吩咐百姓说:你们进入迦南地时,要毁灭他们一切的石像、偶像、邱坛(民三十三51-52),避免被玷污;但百姓没有理会神的警告。
他们原本在旷野是牧羊人,当他们进入肥沃的迦南地,看见迦南人崇拜丰饶之神巴力,为了保险起见,也将耶和华与巴力一起敬拜,因而触怒了神。神就命令所罗门王建造圣殿,设立祭坛,并且再次重申:倘若以色列人单单敬拜真神,祂就赐福直到永远;倘若以色列人去敬拜别神,祂就将他们从地上剪除(王上九1-9)。
当所罗门王年老时,受到外邦妃嫔的诱惑,去随从别神,并为摩押的神基抹与亚扪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王上十一4-8)。因他犯这大罪得罪神,祂就降祸使国家一分为二。王国分裂后,百姓仍继续拜偶像,最后遭神惩罚,国家灭亡,百姓被掳至外邦。
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二十三9)。神要他们从外邦人中间出来,与他们有所分别,不要沾染世俗的污秽。为了与当时外邦迦南献祭时的淫乱风俗能有所分别,神亲自启示祭坛设置的地点、材料、形状、大小。
神是圣洁的(利十九2),所以祭坛必需是圣洁的(出二十九36-37),祭物必需是圣洁无残疾的(利二十二17-25),连献祭的人也必需是圣洁(利二十一1-24)。
如今我们基督徒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9)。神也要我们能够分别为圣,与外邦人有所分别,不要沾染污秽;神就要作我们的父,我们要作祂的儿女(林后六17-18)。
我们发现,信徒虽然没有崇拜有形的偶像,但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价值观的影响,转而一心追求今生的名利、财富、权势、享乐,将敬拜真神摆在次要的地位,如此行是无法得到神的悦纳。所以我们应该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将敬拜神摆在最重要的地位,努力灵修,敬虔度日,相信一定能蒙神悦纳。
结语
我们的神是造物主,不需要靠祭牲维生;然而信徒藉着有形物品的奉献,可以表达我们有一颗爱主的心。
为了能够感念主恩,使徒保罗勉励我们:「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2)。
我们是否找到了生命的祭坛?是否愿意将自己献上,焚烧至尽?(利六12-13),相信这是人生中最美、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