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耶和华啊,现在祢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祢是窑匠,我们都是祢手的工作(赛六四8)。
圣经《创世记》在一开始就记载了神的创造,在第一阶段前三日的创造中,随着第三日植物的被造来到了该阶段的高峰;而在接下来第二阶段末三日则以第六日人的被造达到了创造的最高峰!1神是我们人类创造的父,人类是最后的创造,也是最高级的创造,所以人类成为神六日创造的中心。因此人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神把人放在受造物最高的位置,要人管理所有的受造物,使人成为神在世上的代理人,我们就像泥,成为如同窑匠的神手上的工作。
祢的居民都成为义人,永远得地为业;是我种的栽子,我手的工作,使我得荣耀(赛六十21)。
《创世记》接着记载神完成创造后,在第七日就歇了创造的工,安息了。神的「歇息」并不是因为疲倦,而是神对于祂一切的创造感到满意,就在天上的宝座上坐了下来,心满意足地欣赏这创造的美好;就在同时,神将这日定为圣日,邀请人类也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和祂一起欣赏这所有创造的美妙与伟大,让人们都能来纪念这个安息的圣日!若说神在六日的创造是以人为中心,那么第七日的安息则是要将所有目光从人的身上转回向神,当我们参与了神的创造盛宴后,就会不自觉地油然而生对神的叹服与赞美;而又当我们惊觉神的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让我们人欣赏与享用,则不禁深深地感受到神的爱,在归回安息中,经历神的同在,发自内心将一切荣耀归给神!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三9)。
神顾念我们人的软弱,知道我们不过是尘土,所以虽然歇了创造之工而仍然继续救赎之工,透过基督的代赎,人蒙拣选而成教会。这封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里,恰恰在这段经文的前与后,从农业栽植(林前三6-8)到建筑工程(林前三10-15)的隐喻,保罗用田地和房屋这两大人类传统的生存要素来凸显教会建造的重要,而与神同工的人就象是窑匠的手,肩负起建造教会的重责大任!而当时哥林多教会内部事件和信徒生活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广泛,2提供了探讨现今教会建造的信仰课题相当多的实用题材,我们就一起来看当时哥林多教会的背景以及现今教会如何回应:
一、奢华安逸,阶级歧视
哥林多城拥有全希腊最便利的水路交通,3在主前八世纪已是地中海商业中心之一,到了第一世纪则成为希腊最大城,罗马帝国第四大城。虽然哥林多是如此的富裕,但其居民绝大部分为自由人4及退役士兵,他们经过明争暗斗的激烈竞争而挤身上流社会,不少人成为暴发户(即土豪),所以他们大多追逐身分地位而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样的社会风气也不免带进了教会,事实上哥林多教会是由很多家庭教会所组成,5几位富裕信徒的家里都足以容纳教会聚会,然而在吃主的餐时也发生了歧视的事,6甚至有些信徒还飢饿时,另一些信徒却已吃饱且酒醉(林前十一18-21),因此被保罗强烈谴责,将各人在教会外的身分地位带进教会这「新的创造」(林后五17或译新造的人)内,等于「藐视神的教会,羞辱一无所有的人」!(林前十一22,《新汉语译本》)。主的餐桌上应该人人平等,因为所有人经过基督的救赎成为神的儿女,都已被神赋予崭新且平等的身分地位。
「强的」要如何回应「弱的」,一直是整本圣经不断出现并强调的主题,7面对强弱存在的事实,与神同工的圣职人员及其同工皆应勇敢挺身而出,如同奋勇浴血、前仆后继在硫磺岛最高峰插上国旗的勇士们;悍然拒绝家族名望在教会里可能筑起的高墙,在领受神极大的恩典之余,甘愿效法基督谦卑服事门徒的言行,努力让教会中初信的、卑微的、软弱的、贫穷的,同样都是神的儿女们,皆能得到扶持与关顾,在神的手中一步步建造成美好的工程,这一股强大且公义的力量必然成为坚固教会的卓然柱石!
二、异教盛行,享受淫风
哥林多位居希罗异教文化的中心区域,城内至少有12座神庙,其中以供奉女爱神庙最恶名昭彰,因其庙妓(女祭司)制度最多曾达一千人;另外哥林多的菁英分子会以哲学上的理由支持「淫乱」,并将家宴后的性放纵视为公民权利,8所以希腊文「哥林多化」成为「放纵情欲」之意,而古谚语「活要活得像哥林多人」也刻划出此城的淫猥。无怪乎在保罗所写《哥林多前书》的「前书」9里就已大力告诫要拒绝这异教淫风,并将这样的恶人从教会赶出去!(林前五9-13)
有一位传道退休且备受敬重的长老在其延伸神学的课堂上清楚的指出:信徒在聚会时睡着是讲道者的责任!在教会的信仰活动中,信仰信息的宣告(包括讲台信息与文字信息)是最重要的基础,所以在面临当今异教异端的错误与破坏真理的挑战时,10与神同工的领会人员和撰文作者应当更用心于圣经真理的明了与传扬,用更大的勇气与智慧迎向暴雨狂风,稳妥地掌舵好教会这艘救世方舟,自然能避开暗礁、破浪而行!
三、崇尚哲学,自高自大
哥林多教会当时正处于希腊文化复兴非常强烈的时期,而此城市的繁华也吸引巡回的诡辩哲学家寻求赞助,11城里的新菁英分子都愿意收纳这些人来提高自身声望,并竞相以找到更有才干者为傲,这也是为什么在哥林多教会里分门结党、各自拥戴的现象特别严重(林前一10-12)。然而保罗并不顺应其俗,不靠触动人心的声腔、姿势与词汇来赢得听众,以免十字架的福音落空(林前一17);他也不肯接受资助,不像其他犹太基督徒传道人那样(林前九章),反倒亲手做工,12免得因抬高某会众而妨碍他与教会的关系。除此之外,自吹自擂也是哥林多人普遍的习性,由大量公共建筑上的铭文,以花钱捐造换取歌功颂德的现象,13可见一斑。
与神同工的传道工人是需要具备高度自律能力的团队,14因其必须直接对神负责,就像保罗因着对神的信念所做的坚持而带领哥林多教会走出错误的泥淖。历史的事实也清楚显明,随着使徒们一个个的凋零,初代教会也被异端与世俗一步步地进逼,传道人团队的兴微良窳的确与教会的盛衰存亡息息相关!正如在神宝座周围的四活物一样(启四6-11),神仆们效法主耶稣在各福音书中所呈现的四个面向,15有像狮子的领袖特质、号召前进;有像牛犊的勤奋做工、甘心劳苦;有像好人(徒十一24)的美好灵性、劝勉安慰;有像飞鹰的研读神语,指明方向。传道工人彼此之间都愿意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优点,而能谦卑自制、彼此顺服、团结一致、壮大教会!同时也愿意将这样宽广的眼光进一步地投射到教会中的同工与信徒,相信这正符合众选民的殷殷期盼,也是真教会之福!
结语
当保罗论及教会群体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时,再次澄清得救不是倚靠人的智慧,而是惟有神才能叫我们成长(林前三6);也不是追求人的荣耀,而是当我们荣耀神的名时,神也必然使我们得荣耀(帖后一12;西三4),正如地上的微尘映照出天上的曙光!哥林多教会看重人的智慧与荣耀过于神所应有的,在尝试美化福音的同时却挪移了福音的基础,然而我们所选择的却是一条以基督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的苦路(via dolorosa),这是一条用十字架为受苦与死亡的标志来高举主的荣耀,通向真正的荣耀之路!
又当保罗论及众选民是神所建造的房屋时,谆谆教诲与神同工的我们,应如聪明的工头谨慎地用金、银、宝石来建造(林前三10-15)。16在神的教会里要宣扬与教导如精金般炼尽的福音真理,也要加添软弱肢体的体面俊美(林前十二23),使这美好所为呈现如银币般贵重的价值;至终使真神这窑匠的手所建造的教会如宝石般璀璨夺目,让神的名荣耀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