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表
1.大卫(B.C 1011-971)
2.所罗门(B.C 971-931
3.撒玛利亚沦陷(B.C 722),北国败亡,沦为亚述帝国的一省,十个支派以后也失落了。
4.耶路撒冷城沦陷(B.C 587),南国亡于巴比伦。
二、分裂
(一)所罗门种下分裂种子
1.多妻、引进外邦异端(王上十一7),容纳异教。
2.国虽富有,但平民享受不到其成果,贫富悬殊,反而苛捐杂税,晚年成为暴君(王上十二14)。
(二)罗波安与耶罗波安
1.面对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北方代言人耶罗波安争取减税及除去令人厌恶的徭役(王上十二2-4)﹝注:北方诸族当年曾与大卫立约,支持他作王,但待百姓须如牧人爱羊群(撒下五1-3、7)﹞。
2.罗波安未采纳减轻经济压力,接纳谋士建议,实行更苛刻的独裁统治(王上十二14)。
3.北方支派(10支派)自行建立独立的北方王国,称之为以色列—耶罗波安为领袖,王国即分裂,但这事出于神(王上十二24;参看九4-9)。
4.耶罗波安担心南方(犹大)的敬拜中心。因而,铸造金牛犊(王上十二27-30),并建立新祭司制度(不由利未人负责)(王上十二31)。鼓励一系列异教色彩的宗教节期存于境内,敬拜金牛犊,公然放弃摩西的目标,并引进其他诸神,他统治20年,却建立了「背教的宗教传统」,导至后来遭到先知严厉谴责(王上十四7)。
三、分裂王国的背景问题
(一)社会腐败
富有的上层阶级夺取财富,农民日益穷困,奢侈的欲望使他们以手劈的石屋代替简朴的砖舍(王上二十二39);城市街道泥泞与污物满地(参看赛五,十6)。
(二)经济及道德危机
富有地主压迫农民削弱了整个社会的根基,神曾藉先知警告锡安(犹大)与撒玛利亚(以色列)(参看摩六1、6),于是农民迁至城市,更形恶化。国民生活堕落,先知呼唤公平与公义是神接纳人的先抉条件(摩五24),于是教导百姓,禁戒违反公义与道德(参看摩三2)。
(三)北国灭亡之原因(B.C 722)
灭亡前的先知动作,说明虽有南北两国,但12支派都是神的选民(王上十八31)。
1.长期敬拜偶像的必然结局。
2.道德败坏,忘记了神的约定。
3.放弃神治的目标,参与政治联盟,欲结合叙利亚抵抗亚述。
(四)南国灭亡之原因
1.至西底家(B.C598-587)结束,所遭遇的刑罚和灾祸与北国一样(参看申二十八36),因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已发动。
2.全然败坏
(1)离弃神(丈夫)(何二1﹑2),晚期犹大为自保,与北国一样,多人主张投靠亚述或埃及,却无人主张投靠耶和华(何二13)。
(2)淫乱(耶二20-28)-拜巴力:巴力崇拜中强调「生殖」,设有邱坛及神妓(耶二20,三6-10)。
四、重要省思
1.悔改(何六)
国家有战事,君王常宣告特别禁食(珥一14;二15),但先知强调悔改非撕裂衣服,而是撕裂心肠(珥二13)才是真正的悔改(何六6);但犹大只是假意归向神(耶三10),自称为基督徒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归向神(代下七14)
2.信心(哈二)
先知反对只重视外表的生活,必须竭立追求认识神(何六3),这「认识」含有(1)一方面来自神的特殊启示,在生命中产生当有的回应;(2)来自于自身体验,信的意义不是凭着自己的力量硬撑,而是对神委身(哈二14﹑15)
3.道德(摩五)
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雅二17;申十三3﹑4),神不单期望以色列有崇高的个人道德及健全的经济制度,更要有公义的社会(诗一百三十三1﹑2)。所罗门触犯禁止君王拥有多妻的律法(申十七17),以致在神约上严重失败(王上十一11),人当追求道德上的成圣(参看箴二1﹑5)
结语
以色列全然败坏,宣告淫妇死亡(耶四30﹑31),及圣殿终结(耶十一15、16);但最后耶利米仍然强调,雅各必回来享平静安逸(耶三十10、11),神必施行拔出﹑折毁﹑又要建立(耶一10)。最后终结,神必眷顾(拉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