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饥渴
A.饥渴是人生命的原始本能,因此人很自然就想要找东西吃。婴儿没有人教他,自然就会吸吮;绵羊眼睛未开,嘴巴却会自动觅食。
B.心灵饥渴也是人与神隔绝之后的本能,如该隐(创四13—14流离飘荡、离开神的面去挪得之地、以诺有奉献之意、城却是内心不平安的反应),尤其人越文明,信息越丰富,心渴的现象:人容易寄望明天能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得的更多,但却忽略如何享受现在的成果。
C.另类饥荒,从人的心涌出(摩八11—14)
1.(12a)生活失去目标:「漂流」东倒西歪、走来走去,「从北边到东边」乱了方寸
2.(12b)生活忙碌不堪:「往来奔跑」,如台北陆桥之景
3.(12c)生命矛盾:「寻求」却「不听」
4.(13)外表美丽、内心脆落
5.(14)四处找神,从中—北—南
二、饥渴慕义
A.对义的了解—
1.公义、正直:「作个好人」「奉公守法」,最基本的看法
2.(太三15)耶稣此时选择一个较低的位置,目的只有一个:渴望与神建立一个顺从、信赖的关系,以顺服神为生活中心。
3.所以新译本翻译成「渴望实行神旨意的人多么有福啊;神要充分地满足他们!」
B.如何以慕义来解心灵之渴—(赛五十五1—13)
1.就近水来:从水位高低的异象中(结四十七3—6),圣灵充满与否与本我意识的消长有关。
—思考:我是这河水所到之处(结四十七9)?或是泥泞之地、洼湿之地(结四十七11)?
2.买酒与奶:酒与奶象征恩典,酒可助兴、奶可养身,先知用形象语言比喻神的恩典可使人身心灵喜乐、生命更加丰盛,但神的恩典需要用心去「买」,细细酝酿品尝,勤于去发掘像挤羊奶一样。
3.吃神的美物:「留意听神的话」,「留意」:慎思明辨地听、听从,对学习圣经的态度是不愿领受、囫囵吞枣、或是「天天查考圣经」
4.就近神、求告祂(3、6)
a.离弃自己的意念、道路,就是勇敢丢弃会被良心谴责的念头(7)
b.用信任神、信心的人生态度认定神的意念(8—9),勇于接受现状然后以积极的生命态度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