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利未记是五经的第三部分。出埃及记的最后几章讲述会幕的建造(二十五—四十章),可以与利未记相接,因为这卷书一开头便描述在圣所中进行的各种献祭仪式(一—七章)。利未记(Leviticus)之名来自七十士译本,经武加大本所采用;这名字将全书的主题标示出来。它的意思是「与利未人有关的事」,虽然全书并未强调这个支派,但所记的事既与祭司相关,用这个名称也颇合适。本卷经文希伯来文的名字,就像五经其他书卷一样,是取用头几个字:「于是神呼召」。
许多人以寓意来解释其中的重要事件,为旧约时代和今天「搭桥」。不过,仔细研究本卷经文的内容会发现,不必依赖寓意法,我们也可以从其中了解神的心意,更深地认识神和救赎的历史。在一切律法和洁净观念的背后,主要的教训为:神是圣洁的。在各种吩咐的后面,动机只有一个,就是神所说:「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十八2、4、5,十九3—4、10,二十7)神不单与他们同在,神亦是圣洁的:「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十一45,亦参十九2,二十26)
利未记虽大半记载律法,但其中的故事流程却不容忽视。最初的小故事将场景设在会幕,摩西在那里听见神的声音,指示以色列人应当怎样做。本书所有的律法,都以这里为背景。
全卷仅有一小部份是故事部分(八—十章、十六章),为教训式的历史。它的用意是告诉读者过去曾发生的事;以本书而言,就是提供律法的历史背景。这些故事的存在,是为了作律法的框架。
一、结构
A敬拜:献祭(一至七章)
B祭司(八至十章)
C洁净(十一至十五章)
D赎罪日(十六至十七章)
C1圣洁(十八至二十章)
B1祭司(二十一至二十二章)
A1敬拜:节日(二十三至二十七章)
二、导读
一、献祭的指示(一1—七38)
A.对信众献祭的指示(一1—五26〔中文六7〕)
1.燔祭(一)
2.素祭(二)
3.平安祭(三)
4.赎罪祭(四1—五13)
5.赎愆祭(五14—26〔中文六7〕)
B.对祭司的指示(六1〔中文六8〕—七38)
1.燔祭(六1—6(中文8—13)
2.素祭(六7—11〔中文14—18〕)
3.祭司的素祭(六12—16〔中文19—23〕)
4.赎罪祭(六17—23〔中文24—30〕)
5.赎愆祭(七1—10)
6.平安祭(七11—34)
7.总论(七35—38)
二、祭司制度的设立(八1—十20)
A.亚伦及他儿子分别为圣膏立为祭司(八)
B.祭司之按立(九)亚伦首次献祭蒙悦纳
C.谨慎遵守指示之必须(十)
三、洁净的指示(十一1—十五33)
A.神子民的食物(十一)
B.生育的不洁净(十二)
C.不洁净的病患(十三)
D.洁净病患(十四)
E.身体洁净的特别规条(十五)
四、赎罪日(十六1—十七16)
A.祭司的准备(十六1—4)
B.两只羊(十六5—10)赎罪礼仪概论
C.赎罪祭(十六11—22)赎罪礼仪详细说明
D.洁净的礼仪(十六23—28)
E.赎罪日的定例(十六29—34)全会众的责任
F.血的赎罪意义(十七1—16)
五、圣洁生活的指引(十八1—二十27)
A.性伦理原则(十八)
B.十诫的生活应用(十九)
C.申明刑律(二十)
六、祭司职责及献祭之指示(二十一1—二十二33)
A.祭司保持圣洁的规则(二十一)
B.领受祭肉的规则(二十二)
七、圣历之指示(二十三至二十五)
A.安息日(二十三1—3)
B.逾越节(二十三5)
C.无酵节(二十三6—8)
D.初熟节(9—14)
E.住棚节(15—22)
F.七月的重要日子(23—44)
G.亵渎神圣的刑罚(二十四)
H.安息年(二十五1—7)
I.禧年(二十五8—55)
八、祝福和咒诅(二十六1—46)
A.祝福(1—13)
B.咒诅(14—39)
C.痛悔的蒙恩(40—46)
九、归圣的估价和赎价(二十七1—34)
A.人物归圣(1—8)人身的许愿和赎价
B.动物归圣(9—13)将动物许愿和赎价
C.财物归圣(14—25)人奉献房产和赎价
D.属神之物(26—34)头胎牲畜的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