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段(四10—20)是保罗为何要写信给腓立比教会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表达对他们餽送的致意,二方面道出他如何面对缺乏来保持喜乐,给物质生活比较缺乏的腓立比教会一针强心剂。
一、真正的成功
A.学会适应各种环境(12):学会不是与身俱来的,是后天学习来的。
B.靠主凡事都能作(13):可不是说他是超人,样样万能,「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及权柄的基督,就能作神呼召我作的事」,因为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看得到大环境的「需要」—放弃专长从头学习—能作
C.要靠知足与感恩的生命态度来学习
二、用知足的心来建构自己的生命态度(11—13)
A.知足=自己+够,原意在任何事上自给自足,有多少用多少
B.但保罗是靠主而知足(12—13),因为有时真的不够,直到最后的一刻事情才明朗
1.所以需要建立在真信仰之上:(提前六6)敬虔—真的好的敬拜;加上—连同、之后;知足—重点在于「知」;例:鱼
2.要先学会真实的敬拜,才有资格谈「知足」,因为有了神的帮助,才能用神的角度解释自己的现状(罗八26—32)。
a.我们的软弱:祷告的挣扎与控诉,放不下自怨自艾的包袱,这是知足的致命伤
b.圣灵的帮助:「照着神的旨意」就是圣灵会帮助我们用线、甚至面的观点帮助我们走出点的阴霾,改变我们思想的角度,例如近看与远看的差异
c.万事都互相效力:看出事情的正面因素,找出任何缺乏、阴霾…等负面环境下所隐藏的正面因素
d.重新强化我们在神眼中的价值(29—32):连命都给我们了,还有什么不愿意给
3.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在缺乏与丰富当中怡然自得,因为学会以神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丰富时,就不致过度滥用自己的资源而陷入欲望扩张的缺乏
C.得了秘诀,是经过许多次的练习得到的诀窍,这是信主的人最丰富的生命教育(罗五1—5)
三、感恩之心(14—20)
A.从好的角度看待对方(10下):避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从平凡的事去体会(15—16)﹕破除「理所当然的观念」就变得不平凡
1.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帮助—平凡的事
2.用心体会背后的价值:但保罗把十一年前的事提出,他看到不平凡的一面
a.「初传福音」—重新体验当时的感受(与现今相比),更能珍惜现在的处境—复习的滋味
b.「除了你们之外」﹕真正的价值除了表面的价值外,也含有「同甘共苦」的特殊情谊,(那时他正需要人的帮助<徒十七2——,腓立比教会不怕麻烦,且不怕危险地给予帮助),所以他才说「你们对我的困难表示同受的精神」(吕译本14)
c.用同理心看待施予者,同感他们友情与爱心,更能体会神的恩典。
C.将他们的餽送当作极美的香气及神的祭物(19—20)
1.旧约对祭物十分尊重,不是物的价值,而是神圣的用途﹕燔祭(与神更亲密);素祭(表达效忠);平安祭(表达谢恩);赎罪祭(表达悔改求赦免),这些物因为用途圣化,得着更大的尊贵。
2.若不是神先爱人,人因主的缘故才爱我,(看书的感想约十五5),陈执事接受我的按手。
3.所以要有因为神爱我,我才能享受到祭物的观念(太二十五40,从最小的角度来看,我凭什么被人爱)
结语
(19)
A.这句是保罗发自内心,最诚挚的祝福。
B.丰富是谁赐的?我的神(保罗所体验的神,我体验到了吗?)
C.神所赐的丰富
1.是荣耀的:光明正大
2.所需用的都充足:「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假需求所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