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好述说我的美德」(赛四十三21)
神的子民在崇拜中与主相会,是回应神,与神建立关系的一种表达。崇拜聚会以神为核心来设计程序,让信徒进到神前、认罪、得赎、奉献心志、重新立志,心灵向神的启示作出回应,从而对神产生深切的仰慕与敬拜。教导聚会,以学习者为核心来设计,可以在安息日崇拜以外另设,如亲子讲座或研经聚会,以满足信徒的属灵需要。
一、崇拜
崇拜的定义:「神与他的子民相会」。在这样的相会里,神向祂的子民显明他的同在,属他的民以颂赞感谢回应。在敬拜中,使信徒被引领到神面前,亲近那位赐生命和使生命有意义的主。从敬拜而与神相会的经历里,敬拜者得着能力,刚强壮胆,能在这罪恶和堕落的世代,过者有指望的生活。崇拜、教导、差传、团契、医治和服事,都是教会的职分。可是,教会往往只专顾其中一方面的职事,而忽略其他职分。
早期信徒的崇拜聚会已具备模式。他们的崇拜是建基在基督事迹上,他们纪念主的方式(form),及结构就是:一同聚集、讲解圣经、同守主餐、同心祷告。虽然崇拜聚会的模式较旧约时代的崇拜模式简单,不及隆重,但仍具备一定的模式。
二、失去平衡的崇拜
1.真正的敬拜,是使参与者的心灵启发,感情舒畅,再次感受与神同在的喜乐。然而,崇拜聚会断不能沦为演讲会、心理疗程或表演的场合。(约四23—24)
2.过分讲求理性:以理性主义为特色,强调人的理性知识,鼓吹信徒以反躬自省、格物致知的方针敬拜神。这种崇拜方式偏重于讲解圣经,诵读经文的时候又辅以解释,讲道内容几乎都采用经文注解的释经方法,看重经文字句的义理,在付诸实行上,却又囿于人理性上的不完全或有忽略,听者虽闻其道,却因心志未更新而行不出;或是因着讲道人的教导窒碍难行,不顾念人的有限性与所处的情境(赛二十九13)
3.过分感情用事:倾向情感因素,其崇拜方式以激发感情为重,务求使人身处教堂内即有身心安泰的感觉,顿感神的同在。
4.偏重娱乐会众:重点放在娱乐会众的层面,这类崇拜聚会以取悦会众为本,为会众制造欢乐时光,教堂的祭坛成为表演台,音乐节目负责人和讲员合力营造气氛,务求观众愉快;以此方针编排崇拜程序和节目,只能从节目本身的素质和表演者或讲者的外形、风度、才智为号召。
三、崇拜中的读经与讲道
1.犹太会堂中读经是重要的一环,耶稣在会堂的读经﹙路四16—30﹚
2.保罗的书信在聚会中被诵读﹙先处理神学,再加上生活教导﹚。
3.崇拜中的讲道不是为教导的目的而设的,乃宣讲基督的救赎事工﹙创造、道成肉身、舍命钉死、复活升天、末日再临﹚,以及这些事工对信徒的意义。
4.今日崇拜以讲道为中心,成为主领人的个人秀,未如圣餐礼之以基督耶稣为中心。信徒应是崇拜的主角,却都坐着没有动作,神身为唯一的听众,只看到应该是指挥的主领人唱独脚戏,而这部戏却又设计成不是演给神看的,是给会众看的,这就成了失去焦点的崇拜。
四、崇拜中的音乐
1.向神呈献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赞美,
2.在音乐中经验与基督的合一。
3.引导信徒领悟神的真善美属性。
4.贡献最好的音乐,诗班当用在每一次的崇拜中,另外也包括信徒同声颂扬。
五、透过崇拜再次体会神的慈爱与大能
崇拜乃是一种参与的恩赐,透过圣灵在基督里所成就的,使我们与神得以联合。我们固然渴望崇拜生活有意义和充实,但崇拜的对象不是在人的得着与否,乃是神自己。我们去崇拜乃是将自己献给神,要神得着我们,而非我们「有所得」。真正的崇拜,是重生的信徒的新生命表现,因领会到自己生命神圣的源头,努力将全能创造主和救赎主配得的尊萦、敬畏、荣耀和顺服归与神,同时希望完全溶化在神里面。
一个完美属灵敬拜是我们对独一神完全顺服(内心向神的俯伏比外表行动更重要),是我们全人向独一神的真善美本性和威荣伟大作为的回应,神只悦纳如此的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