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信之道,是本会共同承认、共同相信的基本教义。包括三种典礼(浸礼、洗脚礼、圣餐)和安息日、圣灵之重要教义。因这些教义和得救有极大关系,是故也有人称之为五大教义。
本书是以简单、明了、充实之宗旨下编写的。提供研究本会教义之人士参考。(此书日文,总会请谢顺道长老翻译中文)(1977年3月)
壹、浸礼
一、由来
主亲自受浸示范(太三13~16)。
主命令门徒给人施浸(太二十八19;可十六15~16)。
门徒遵守命令给人施浸(徒二41,八12、35~36,九18,十47~48,十六15~33,十八8,十九5)。
二、意义
1.赦罪的典礼(徒二38,二十二16;彼前三21)
a.什么罪?
(1)原罪(始祖传下来的罪)
从始祖亚当传下来的罪(罗五12~14、16——人会死,证明有罪)。
在母胎里就有罪(诗五十一5,五十八3)。
(2)本罪(本人所犯的罪)
违背律法(约一三4;出二十3~17;雅二10~11——律法指神的律法)。
凡不义的事(约一五17)。
知善不行(雅四17)。
故众人都有罪(罗三9~10、23)。
b.罪的报应是什么?
(1)死(罗六23)
包括灵性和肉体的死,灵性的死指离开神的不幸状态(路十五24;弗二1、5;西二13)。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林前十五22)。
肉体的死和痛苦都起因于罪(创三16~19)。
(2)地狱的刑罚
地狱是黑暗、永火、永刑之处(太二十五30、41、46;可九48)。
这是永远沉沦(帖后一9)。
也称之为第二次的死(启二十13~15)。
受浸者将被称义、免去神的忿怒(刑罚)、得与神和好、得救、以神为荣(罗五9~11)。
2.重生的洗(多三5)
a.要进神国必须重生
b.受浸后必须有新生的样式(罗六3~11)。
3.归入基督(加三27~29)
a.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林前十二13)。
b.因而得神儿子的身份,并享受神恩(加三26,四5;弗一5,二19)。
三、方法:
非符合圣经不可(赛八20)。
预表:王下五1~14(参考:路四27)。乃缦预表蒙拯救的罪人,麻疯预表罪,在约旦河沐浴七次,预表神所设立合乎圣经的浸礼。
1. 要全身受浸
洗礼:希腊原文是浸的意思。
主耶稣的示范(可一9~10)。
使徒们的施浸法(徒八36~39)。
参考:施洗约翰也在水多的地方施浸(约三23)。
预表:挪亚的洪水(彼前三20~21),过红海(林前十1~2;诗七七19;赛四三16,五一10),都经过大水而蒙拯救。
预言:深海(弥七19);泉源(亚十三1)。必须在海里或河里受浸,池塘或水槽都不可(耶二13)。
灵意:埋葬(罗六4;西二12)。藉全身下水受浸,更可表明埋葬的灵意。
2.要奉主耶稣的名
a.使徒们的施浸法
奉耶稣基督的名(徒二38,十48)。
奉主耶稣的名(徒八16,十九5)。
“奉父子圣灵的名”就是奉主耶稣的名。
太二十八19的“名”,在希腊原文是单数。单数显示神不是有三位,乃只有一位,并且他的名就是耶稣。耶稣就是父的名(约十七6、11~12、26)。父与子原为一(约十30,十四7~11;赛九6;提前三16;参考:徒二十28)。圣灵就是耶稣的灵(徒十六6~7;彼前一11;参考:约四24;林后三17)。
b.因主的名得蒙赦罪(徒十43;约一二12;太一21;徒二十二16;参:徒四12)。不是奉人的名(林前一13~17)。
3.要低下头
a.效法主死的形状(罗六3~8;约十九30)。受浸者低下头,表示与主同死;全身浸水,表示与主同埋葬;从水里上来,表示与主同复活。
因受浸而旧人(罪人)死,新人(义人)生,故称为重生的洗(多三5)。
因受浸而死在亚当里的旧人得以复活(这是灵的复活)(西二12;弗二5~6)。
在末日将复活与主的荣耀身体相似(这是身体的复活)(罗八11;西三1~4;腓三20~21;林前十五50~54)。
b. 因有罪,不能抬头仰面(拉九6;诗四十12;路十八9~14)。
四、施浸者的资格
要奉神差遣,并有圣灵(约二十21~23)。
给主施浸的约翰也有圣灵(路一15)。
1. 浸礼的效力,是靠圣灵的能力(林前六11,十二13)。
2. 藉着圣灵的运行,水将在灵里变成主的宝血(约一五6~8;约十九34——洗礼水中有宝血,其渊源出自十字架)。
罪蒙赦,是靠主的血(来九22、12;弗一7;彼前一18~19;启一5)。
本会在施浸时,常有人看见水变成血的异象。
五、受浸者的资格
1. 要相信(可十六16;徒十八8)
a. 相信主耶稣(徒八36~37,二十六18)。
b. 相信浸礼的效力(罗三25)。
c. 相信真福音(真教会所传的道理)(徒八12~13)。
虽然相信主耶稣,却不信浸礼的效力;或相信浸礼的效力,却不承认真教会的,都没有受浸的资格。
2. 要悔改(徒二38;路二十四47)
a. 承认自己的罪(约一一9~10)。
b. 改变恶行(太三5~8;路三10~14;徒十九18~20)。
以中文而言,悔改即后悔改过。故单后悔而不改过是不可以的。
信而悔改的人,可以即时受浸礼(徒二41,八36,十六33,二十二16)。
受过错误的洗礼的人,必须再接受合乎圣经的浸礼(徒十九1~6)。
六、婴孩可以受洗吗?
1. 婴孩也有罪(请参考原罪项)。
2. 主不拒绝婴孩(路十八15~17)。
3. 全家受浸(徒十六15、33,十八8;林前一16)。
故父母相信,婴孩就可以受浸。但父母应负教导儿女的责任(提后一5,三15;申六4~7;箴二十二6;弗六4)。
七、受浸后不可再犯罪
1. 浸礼只能受一次(弗四5)。一浸:一种,一次。
2. 故意犯罪的不再有赎罪祭(来六4~8,十26~27)。
3. 若离道或故意犯罪,将受更重的刑罚(来十28~31;彼后二20~21;约五14,八11)。
但若犯不至于死的罪,谦卑悔改就能蒙赦(约一五16~17,一8~二2;诗五一17)。
贰、洗脚礼
一、由来
1. 主亲自设立(约十三1~20)。
2. 主命令门徒照样去行(约十三15)。
3. 主应许若是去行就有福(约十三16~17)。
二、意义
1. 教训性的典礼
这些教训在教会的建设上极为重要。
a. 爱的教训
洗脚表明主对门徒无微不至的爱(约十三1)。
故我们也必须彼此相爱(约十三34~35,十五12~15;参考:约一三16~18)。
b. 圣洁的教训
洗脚表明主对门徒圣洁的要求(约十三10~11)。
水象征真理(道)(弗五26~27;约十七17、19;诗一一九9)。
脚象征行为(箴四14、26~27),而行为出自内心(箴四23;可七21~23)。故此要洁净行为,必须先洁净内心。
固受洗后必须谨慎行为(彼前一15~16;约十三10)。(洗澡:犹太人赴宴时要先洗澡,等入席时再洗脚。洗澡比喻浸礼。)信徒有圣徒(徒九13;弗一1;腓一1;西一2;罗一7)、圣洁的国度(彼前二9)、圣洁的弟兄(来三1)等称呼。
c. 谦卑服侍人的教训
主以奴仆的打扮给门徒洗脚(约十三4~5;路二十二24~27)。
教会的制度和独裁专制的国家的制度不同(可十42~45;林前一10~13,三3~9、21~23)。
教会和世俗的宗教团体不同(太二十三1~12)。
故我们必须彼此谦卑服事(约十三12~14;罗十二10、16;腓二3;彼前五5~6,四10)。
d. 饶恕的教训
主尚且洗将要出卖他的犹大的脚(约十三11、18~19、21~30;参考:约六64、70~71),显示主伟大的爱(诗四一9)。
故我们必须效法主,彼此饶恕(西三12~13;弗四30~32;太六12、14~15,十八21~35)。
2. 与主有份(约十三6~10)
主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约十三8)
a. 施洗者是代表主
“约十三16、20”两节是确立典礼的重要经文。请注意“差人”一词。这不是对一般信徒的命令,乃是对主的仆人,差人(均指传道人或长老执事)的命令。(约十三16差人:原文与使徒同)。
b. 既说与主无份,固然包含着不能得救的意思(弗二12)。
三、方法
1. 传道人或长老执事代表主给新受浸者洗脚(约十三14~17)
a. 要效法主的榜样(约十三15~17)。
b. 要奉主耶稣的名(西三17)。
2. 受洗者要以感谢的心接受(约十三20)。在受浸后受洗脚礼(约十三10)。
约十三15~20:这是关于执行典礼的命令、和彼此洗脚不同。
约十三12~14:这是关于彼此洗脚的教训,要紧的是在乎实践其教训,而不在乎实际的用水彼此洗脚。但为表示彼此饶恕或相爱而彼此洗脚是无妨的。
四、灵意
象征主服事人的生涯(腓二6~8)
1. 离席:表明离开天上宝座。
2. 脱了衣服:表明舍弃荣耀。
3. 拿毛巾束腰:表明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
4. 洗门徒的脚:表明前辈服事人。
故主的洗脚是他谦卑服事人的生涯的缩图(可十45)。
故我们也要以主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约一三16)。
叁、圣餐
一、由来
1.主亲自设立(太二十六17~19、26~29;可十四12~16、22~25;路二十二7~20)。
2.主命令门徒应当如此行(路二十二19)。
3.主又把这些事向保罗启示(林前十一23~25;加一11~12)。
二、意义
1. 纪念主的死的典礼(林前十一26)
a. 饼表明主的身体(林前十一24;路二十二19)。
b. 杯表明主的血(林前十一25;路二十二20)。
新约就是赦免的约(来八6~13,十16~17;耶三十一31~34;罗十一27)。
主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彼前二22~25;赛五三4~6;罗四25,五6~8)。
预表:被击打的盘石预表主(林前十4;出十七5~6;诗七八15~16、20)。摩西击打盘石共两次,各有预表。第一次的盘石原文是低的盘石(出十七6),预表降世为人的基督,因受击打而流血。第二次的盘石(民二十11)原文是高耸的盘石,预表升天的基督,本不应击打,只要吩咐便有水流出来,其水预表圣灵。
2. 同领主的身体和血(林前十16)
饼和杯因祝谢而成为主的身体和血(太二十六26~28;林前十一29)。
圣餐不单是象征,而且借着圣灵的运行而非在物质上乃在灵里变成主的肉和血,我们称他为灵化。这是圣餐的神秘的一面,因而圣餐也被称为mystery(神秘)。
主的肉是真的食物,主的血是真的饮物(约六55~58)(参考日译)。
真的食物就是灵食,真的饮物就是灵饮(林前十3~4;约六52、60~63;参考吕振中译及日译)。
3. 吃主肉喝主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能得复活(约六53~54)
预表:吗哪预表主的身体(约六32~35、47~51;林前十3)。
三、逾越节的预表
1. 逾越节的宴席预表主的晚餐(林前五7~8)
a. 逾越节是要纪念神对以色列民族的拯救(出十二1~42,十三3~10)。
无酵饼和苦菜都表明在埃及的苦难(出十二8、39)。也叫作困苦饼(申十六3)。
b. 圣餐是要纪念主对我们的拯救(林前十一23~26)。
饼和杯都表示主的苦难和死(参考:可十38,十四36;约十八11)。
2. 逾越节的羔羊预表基督(林前五7;出十二3~9)
a. 一只羔羊(出十二3):表明唯一的拯救(徒四12)。
b. 无残疾一岁公羊羔(出十二5):无残疾表明无罪完全;一岁的羔羊表明圣洁及主在年轻力壮(耶稣开头传道约有三十岁;路三23)时受难(彼前一19;来九14;林后五21;约一三5;约八46;太二十七4;路二十三14、41)。
c. 宰杀(出十二6):表明主像羔羊被牵去宰杀之地受死(徒八32~35;赛五三7~10;腓二8;启五6,十三8)。
d. 涂血(出十二7):表明主流血救我们(来九12;弗一7;启一5,五9)。
e. 用火烤肉(出十二8~9):表明主在十字架上所尝的苦难,犹如被火焚烧(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诗二十二1~19;来二9)。
f. 骨头不可折断(出十二46):在此显明预表的全然应验(约十九36)。
马太、马可、路加三福音书为说明逾越节的宴席的预表,特记主在逾越节的筵席上设立圣餐(太二十六17~19;可十四12;路二十二7)。即在尼散月十四日晚上设立圣餐。
约翰福音书为说明逾越节羔羊之预表,特记在宰杀羔羊之日主被钉十字架(约十九14~31;参考:约十八28、39,十三1,一29、36)。即在尼散月十四受难。约翰福音书没有设立圣餐的记事。这样设立圣餐即在十三日晚上。约翰福音书和共观福音书相差一天。
四、举行
1. 日期和时间
a. 无需规定日期。
节期是预表,我们无需遵守(加四10~11;西二16~17)。
b. 不限于晚上。
逾越节是纪念“耶和华之夜”,故必须在晚上举行(出十二42;申十六1)。圣餐虽在晚上设立,但主的受难是在白天,故无需拘泥时间。
c. 不限制次数。
时常举行,直到主来(林前十一26)。
2. 材料(elements)
a. 饼
要用无酵饼(林前五6~8)。
酵表明假冒为善(路十二1)、异端(太十六5~12;加五8~9)、罪恶(林前五1~8),故不可有酵。
只用一个饼(林前十17;弗四4)。
b.杯
要用葡萄汁(太二十六29;可十四25;路二十二18)。(原文:从葡萄树产生的——不是葡萄酒。)
葡萄酒是发过酵的,固不可用。
圣礼用酒是不合宜的(利十8~9;结四四21)。
3. 方法
a. 要奉主的名(太十八20)。
b. 要纪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3~26)。
c. 先祝谢饼,后祝谢杯(林前十一23~25)。
路二十二17——逾越节的杯。
路二十二19——主的晚餐的饼。
路二十二20——主的晚餐的杯。
圣餐是在逾越节的筵席的进行中设立的。路二十二17的杯是逾越节的杯,不是圣杯的杯。
祝福和祝谢意同(太二十六26~29)。主在吃饭前都有祝谢(太十四19,十五36;路二十四30)。
d. 饼要用手擘(林前十一24)。
五、领受
1.未信者不可领受
a. 无酵饼:表明罪人无份。
b. 一个饼:表明未信者无份。
预表:外邦人不可吃(出二十43、45)。
2. 不可不按理领受(林前十一27)
不可有不敬虔的举动(林前十一28~32;悔改后才可领受,但已犯致死罪的,不可领受)。
要逃避祭偶像的物(林前十18~22)。
预表:未受割礼的人不可吃(出十二44、48~49)。
3. 要在一处同领(林前十一20,十16~17)
因藉领受圣餐而与主联合(约六56),并在主里信徒也要彼此联合(林前十17;约十七11、21~22;弗四3)。因而圣餐被成为Communion,有团契、亲交、灵交之意。林前十16“同领”、18“有份”、20“相交”原文有Koinonia,即团契之意,这是称圣餐为Communion的由来。
预表:要在一家同吃(出十二46)。
圣餐不可留至次晨(出十二)。
六、立志
领受圣餐的人,要立下面的志向:
1. 为主而活(林后五14~15;罗十四7~8;林前六19~20)。
预表:头生的要分别为圣归主(出十三1~2、11~15)。
2. 度圣洁的生活(林前五6~13——用无酵饼)
预表:守除酵节(出十二15~20)。
3. 彼此相爱
林前十——饼是一个。
林前十二12~30——身体是一个。
预表:在一家吃一只羊羔(出十二3~4、46)。
4. 仰望天国
约六54——复活的盼望。
林前十一26——主再临的盼望。
逾越节不仅预表圣餐,也预表天国的筵席(路二十二16、18;太二十六29;可十四25)。我们举行圣餐,同时盼望赴天国的筵席(路十三28~29,二十二29~30;启十九7~9)。
预表:最初的逾越节是在旅装中守的,向目的地迦南地出发(出十二11)。
肆、安息日
一、由来
1. 神在创造天地万物的当初设立此日(创一1~二3)。
2. 神赐福给此日,并定为圣日(创二3)。因此称为圣安息日,或安息圣日,或圣日。
3. 神命令以色列人守此日(出十六21~30)。
4. 神将守此日的事定在十诫之中(出二十8~11;申五12~15)。即第四诫。
十诫是律法的基本,永不废掉(出三十一18,三十二15~16)。神亲自刻在石板上,表示永远不更改。
律法中属肉的条例(礼仪律)虽然已废掉(其实是成全),道德性的诫命(道德律)却不废掉,更要坚固(来七18,八13,九1~10;罗三31,八3~4;来八10,十16;太五17~32,二十二35~40;雅一25,二8~12)。
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太十九16~19)。十诫中,前四诫是爱神的诫命,后六诫是爱人的诫命。爱神的诫命以宗教的观点而言,也属于道德律。因一切的道德,以拜神为出发点,不拜神的,将导致淫乱和不义(罗一24~32)。
二、意义
1. 是纪念神恩典的日子
a. 创造的恩典(出二十11)。
b. 拯救的恩典(申五15)。
属肉的选民是纪念从埃及被拯救,我们是纪念从罪恶和魔鬼的权势被拯救(徒二十六18)。
2. 是神施爱的诫命(申五14;出二十三12)
使人享受灵肉的安息。
3. 是神赐与选民的证据
a. 神的赐与(出十六29;结二十12)。
b. 选民的证据(结二十12~20;出三十一12~17)。
我们是属灵的选民,故更要遵守(罗二28~29;加三29)。
凡是与神联合服事的人,连外邦人也得以遵守安息日(赛五六2~8)。
4. 预表天国的安息
a. 预表新约时代在主里可得心灵的安息(太十一28~29)。
b. 预表将来在天国能享受永远的安息(来四1~11)。
安息日的预表之完全成全在将来(罗八22~23;启十四13)。
故我们纪念安息日,同时盼望主的再临(罗八18~21、24~25)。
三、蒙福和受祸
1. 遵守的人将蒙福(赛五八13~14;创二3;参考:利二十五20~22)。
2. 干犯的人将受祸(耶十七19~27;结二十13~26;尼十三15~22;参考:林前十六22)。
四、律法的安息日与恩典的安息日
1. 旧约的安息日是律法的安息日(西二16~17;出十六28)。律法时代因主的来临而终结,现在正是恩典时代(罗十4;路十六16~17)。
2. 现在我们所遵守的安息日是恩典的安息日(罗六14~15)。律法的安息日与恩典的安息日虽然同日,意义却不同。
没有旧约那种束缚与恐怖(出三十五1~3;民十五32~26;太十二1~8;可二27)。
可以行善,犹太人是连行善也禁止(太十二9~12;可三4;路十三10~17,十四1~6)。
a. 主遵守恩典的安息日(路四16、31,十三10、14)。
b. 门徒们也遵守恩典的安息日(路二十三56)。
c. 保罗也遵守恩典的安息日(徒十三14、42、44,十六13,十七2,十八4)。
五、守星期日的由来
若要正确的认识安息日,必须追溯其历史上的变迁。
1. 将守安息日(星期六)更改为守星期日的,就是天主教。
a. 西历321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向全国颁布,命令星期日当休息劳务。
b. 西历336年于老底嘉会议正式决定更改。
c. 在天主教的某“教义问答”中承认是天主教更改的。
新教遵守旧教的遗传(太十五8~9;结二十二26)。
2. 星期日是太阳日,是异教的拜太阳的日子(结八16)。
六、关于七日的第一日
1. 要守七日的第一日(星期日)的命令,在圣经中没有记载。
因主的复活与圣灵降临都在七日的第一日,所以安息日从星期六更改为星期日的主张,是后世的附会。
2. 主预料初代教会将继续不变的遵守安息日(太二十四20)。
约二十19——主在星期日晚上向门徒显现,星期日晚上,就犹太人而言,是一周的第二日(星期一)。故不能称为守星期日的根据。
徒二十7——这是离别的特别聚会,与前项同样应算为一周的第二日。
林前十六1~2——这是将前周的进项抽取出来留着,以免保罗来时现凑,故不能作为守星期日的根据。
七、关于主日
1. 没有主日即星期日的根据(启一10)。
2. 主说他是安息日的主(太十二8)。
3. 旧约称安息日为耶和华的安息日(利二十三38;出三十一13;尼九14;结二十12~13、16、20~21、24),或耶和华的圣日(赛五十八13)。
故说主日是安息日比较稳妥。
罗十四5~6——当时在罗马的教会中,为了守日与饮食的问题,曾发生意见分歧,但这里所说的日子,并不是安息日,而是其它的日子,何日未知。保罗在此劝勉,与得救无关的问题,应彼此容纳,以免使教会分裂。
八、遵守安息日地方法
1. 纪念神的创造与拯救的恩典,同时盼望天国的安息(参考:出二十11;申五15;来四9~11)。
2. 要聚会(参考:利二十三3;徒十六13)。
3. 要作见证(路四31,十三10;徒十三14~15、42~44,十六32,十七2~4,十八4;参考:徒十五21)。
依据旧约的规定,一日乃始于日暮,终于次日日暮(利二十三32;尼十三19)。
神把此日定为圣日(创二3),我们当把此日守为圣日,才是有纪念安息日(出二十8),或遵谓守安息日(申五12)。故当把此日分别为圣,奉献于神。
伍、圣灵
一、对圣灵的认识
1. 圣灵是神的灵(徒二17~18)。
2. 神是灵(约四24;林后三17)。
3. 圣灵是神。
徒五3(圣灵);4(神);9(主的灵)——圣灵即神,即主的灵。
约一三24,四13——圣灵的内住,就是神的内住。
林前三16,六19——圣灵的殿,即神的殿。
路二十一14~15(我),十二11~12;可十三11(圣灵);太十19~20(父的灵)——主即圣灵,即父的灵。
约十四16~17(保惠师、真理的灵);18~21(我);23(我们)——圣灵的来临,就是主的再临。因父、子、圣灵原为一。
4. 圣灵只有一个(弗四4;林前十二11、13)。
灵的种类如下:
a. 神的灵
b. 人的灵(林前二11;传三21)
c. 天使的灵(来一14)
d. 鬼魔的灵(启十六14;魔鬼是犯罪的天使:犹6;彼后二4)。
除了神的灵之外,都是受造的灵,乃神所造(亚十二1;西一15~17;约一3)。
二、圣灵的名称
1. 灵(四1,十二31;可一10、12;路二27,四1下句、14;约一32、33上句,三5、6、8、34,七39上句;以上是从四福音书摘出的,原文只作灵)。
2. 圣灵(太一18,三11,十二32;可一8,三29,十三11;路一35,二25、26,三16、22,四1上句,十一13,十二12;约一33下句,七39下句,十四26;以上是从四福音书摘出的)。
3. 圣善的灵(罗一4——当译为“圣洁的灵”)。
4. 神的灵(罗八9、14;林前二11、14,六11;林后三3;创一2;伯五14,三十三4)。
5. 基督的灵(罗八9;彼前一11)。
6. 耶稣的灵(徒十六7)。
7.耶稣基督的灵(腓一19)。
8. 父的灵(太十20)。
9. 儿子的灵(加四6)。
10. 主的灵(徒五9,八39;林后三17、18;路四18)。
11. 耶和华的灵(士三10;撒上十6;撒下二十三2;王上十八12;王下二16;代下十八23;赛十一2;结一3;从各卷各摘出一句——耶和华有人译为“主”)。
12. 圣神的灵(但四8、9,五11)。
13. 保惠师(约十四16、26,十五26,十六13,十六13,十六7——保惠师是主耶稣的称呼,在约一二1译为“中保”)。
14. 真理的灵(约十四17,十五26,十六13;约一四6)。
15. 生命的灵(罗八2)。
16. 永远的灵(来九14)。
17. 荣耀的灵(彼前四14)。
18. 儿子身份的灵(罗八15)。
19. 施恩的灵(来十29)。
20. 施恩叫人恳求的灵(亚十二10)。
21. 智慧与启示的灵(弗一17)。
22. 智慧的灵(出二十八3;申三十四9)。
23. 智慧和聪明的灵。
24. 谋略和能力的灵(赛十一2)。
25. 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
26. 公平之灵(赛二十八6——能使审判者有公平)。
27. 公义(赛四4——公义的灵,当译为“审判的灵”,神用审判的灵。
28. 焚烧的灵(审判百姓,并用焚烧的灵,焚烧百姓的污秽)。
29. 良善的灵(尼九20——能世人良善)。
30. 乐意的灵(诗五一12)。“甘心乐意的灵”(吕振中译)。
三、圣灵的降临
1. 降临的应许(参考:加三14;弗一13——因此称为所应许的圣灵)。
a. 旧约时代的应许(箴一23;赛四四3;结三十六27,三十七14,三十九29;珥二28~29;亚十二10;太三11)。
b. 主的应许(路十一13,二十四49;约七37~39,十四16~17、26,十五26,十六7;徒一4~5,十一16)。
圣灵的洗:“洗”原文“浸”,表示浸在圣灵中,即被圣灵充满。
浇灌圣灵:表示圣灵如倾盆大雨沛然大降。
2. 降临的实现
a. 在五旬节那日初降(徒二1~4;约七39,十六7)。
b. 圣灵分两时期降临。即使徒教会的时代与末后真教会的时代。
末后真教会出现于主的再临前,将推行使徒教会未遂的使命(可十六15;徒一8)。
预表:
a. 挪亚的鸽子预表(创八8~12)。
鸽子:象征圣灵(太十三16)。鸽子叼着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回来,预表使徒教会完成交托给他们的使命,圣灵归回原处。七天后再放出鸽子,没有回来,预表末后真教会的圣灵,将延续至主复临。
b. 秋雨与春雨的预表(申十一14;耶五24;珥二23;雅五7~8)。
雨:象征圣灵(诗七十二6;何六3)。
秋雨:预表使徒教会的圣灵。
春雨:预表末后的真教会的圣灵。
秋雨和春雨都是农耕上最重要的雨。收割预表世界的末了(太十三39)。冬天是当然的雨季,惟有秋雨、春雨能按时降临,对农作物的成长有极大关系。
“从十月底起,终日大雨,或连朝大雨,就是圣经所说的早雨,农人可以耕种。到腊正二三月雨水更大。三四月雨水才渐小,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晚雨。”摘斯密史着巴勒斯丁历史地理学(G. Adam Smith’s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中译本)。
c. 以利亚的预表(玛四5~6)
主大而可畏之日:主再临的日子。
以利亚:预表出现于主再临前的有圣灵的真教会。
如以利亚的时代神降雨,末真教会的时代也要将圣灵(王上十七1,十八1~45;雅五17~18)。
以利亚曾预表施洗约翰。如约翰作主的先锋,末后的真教会也要作主再临的先锋(太十七10~13;路一15~17)。
预言:
亚十1的预言
春雨:象征末后的真教会的圣灵。
闪电:象征真理。
雨和闪电的关系,恰似圣灵和真理的关系,故雨既可以象征圣灵,闪电就可象征真理了(约十六13;约一五7;诗一三五7;耶十13,五一16)。
预言主再临前将降下春雨的圣灵。
预言末后的真教会有真理和圣灵。
四、圣灵和基督徒的关系
1. 使我们进神的国(约三5;多三5;徒二37~38;加三3)。
2. 使我们得永生(结三十七7~14;约二十22;创二7;约四14;罗八2;加五25;启二十二17)。
3. 使我们属基督(罗八9;约一三24,四13)。
4. 是我们作神的儿女的证明(罗八15~16;加四5~7;太三16~17)。
5. 是我们得进天国基业的凭据(弗一13~14;林后一21~22)。
五、圣灵的功用
1. 使人说灵言——灵言是听不懂的话(徒二4;可十六17;参考:林前十四21~22)。
2. 使人说预言——预言是听得懂的话(徒二17~18,十一27~28,二十一10~11)。
3. 使人看见异象作异梦(徒二17,七55,九10~16,十3~16,十六9~10,十八9~10,二十三11,二十七23~24;启一10,四2,二十一10;但二28,四5,七1~2;伯三十三15~16)。
4. 提去人(徒八39~40;参考:王上十八45~46)。
5. 使人知错悔改(约十六8~11;参考:徒二37~41)。
6. 使人认识主(林前十二3;弗一17;参考:太十六15~17)。
7. 使人明白真理(约十六12~13;林前二10~15;参考:赛二十九11~12)。
8. 教导人(约一二27;尼九20;腓二13;弗四30;赛六三10)。
9. 助人祷告(罗八26~27;林前十四15;弗六18;腓三3;犹20;亚十二10)。
10. 使人重生(约三3~5;多三5~6;撒上下6;结三十六26~27)。
11. 使人结出圣灵的果子(加五16~25;西一8)。
12. 赐人喜乐(罗十四17;帖前一6;赛六一3;来一9;路一15、41、44,十21;徒十三52,二46;加五22)。
13. 安慰人(徒九31)。
14. 使人成圣(罗十五16;帖后二13;彼前一2)。
15. 赐人能力(路二十四49;徒一8;弗三16;弥三8;亚四6;参考:士十四6、19,十五14~15)。
16. 赐人各种恩赐(林前十二4~11;出三十五30~35;但四六9)。
17. 助人作见证(约十五25;太十18~20;路十二11~12;徒六10;彼前一12;亚七12)。
18. 参与圣工(林前六11,十二13;徒十三8~12)。
19. 参与开会(徒十五28)。
20. 参与立职(徒二十28)。
21. 指导工作(徒八29,十19~20,十三2,十六6~10)。
22. 指示重大事件(徒二十23)。
23. 使人合一(弗四3)。
24. 使人复活或改变(罗八11;林后五1~5;参考:林前六14;腓三20~21;林前十五50~54)。
六、受圣灵的凭据
1. 说灵言(徒二4,十44~48,十一15~16,十九1~7)
圣灵如风不能看,但凭说灵言就可以知道有圣灵同在(约三7~8)。
灵言通常是听不懂的(林前十四2;可十六17——因此称之为新方言)。
在五旬节那天是神开通听众的耳朵,使他们听得懂(徒二5~12)。
但其中也有人听不懂,所以有人讥诮他们是被酒灌满(徒二13)。
2.有时身体会震动
被人误认为新酒灌满,是因听见说灵言,又看见身体震动的缘故(徒二33)。
有时也会被人讥诮为疯狂(林前十四23)。
有时甚至连土地也会震动(徒四31,十六25~26)。
受圣灵的凭据,是以说灵言为准,与身体有无震动无关。
很多人在一处祷告时,其声音远听犹如众水或大雷的声音(启十九6~8)。
3. 有时也会唱灵歌(林前十四15;弗五19;西三16;启十四2~3——称之为新歌)。唱灵歌是被圣灵充满方能,其乐融融。
受了圣灵的人,是圣灵常住在里面,祷告时感动他说灵言(约十四16~17;罗八9;林前三16~19)。
七、灵言的用途
1. 用于祷告(林前十四2、4——造就自己;林前十四14~15)
除了用灵言祷告外,也要用悟性(能了解的话)祷告(林前十四16~17)。
2. 用于证道(林前十四26~28、5、13——造就教会)。
证道的灵言和翻译的能力,是圣灵的特别恩赐,不是谁都能领受的;若没有人翻,当在教会闭口(林前十二10、28)。
种种的灵言(林前十二10——中文只作灵言,原文是种种的灵言;参考吕振中译),表示灵言的用途不止一种。
哥林多教会只会说灵言而不证道,也没有秩序(林前十四5~12、29~33)。
不但阻止说灵言,一切的事都要适宜。并且要有秩序(林前十四27~28、39~40);无秩序或无节制都不好。
八、圣灵与邪灵的辨别
辨别诸灵的能力,是圣灵的恩赐之一。
1. 邪灵的特征
声音绵蛮,言语细微(赛八19)。
忽然喊叫,使人摔倒、抽风、口中流沫、受伤害(路九39、42)。
不断的喊叫,伤害自己(可五5;王上十八28~29)。
使人扰乱(撒上十六14~17、23)。
胡言乱语,伤害他人(撒上十八10~11)。
传道人如发现有信徒受邪灵时,应制止他,叫他暂时不要祷告,等邪灵离开再祷告(撒上十九20)。
2. 圣灵的特征
说哈利路亚(启十九6)。
声音优雅(启十四2~3;参考:诗三十三3)。
尤其是灵歌的韵律更是悦耳的。
唱世俗的歌是邪灵。
心中有喜乐(赛六一3;罗十四17;徒十三52)。
结出圣灵的果子(加五22~23)。
九、受圣灵的方法
1. 接受纯正的信仰(徒十44~48)。
2. 接受合乎圣经的浸礼(徒十九2~6,二28)。
3. 接受传道者的按手(徒八14~17,十九6;参考:民十一25)。
受圣灵后要顺从圣灵(加五16~25)。
顺从圣灵的人有永生(加六8;罗八6~8、13)。
若叫圣灵担忧,圣灵将离开(弗四30;帖前五19;赛六三10)。
如犯罪,圣灵将离开,邪灵可能乘机侵入(撒上十六14;太二十43~45)。
十、求圣灵的方法
1. 要相信(加三14)。
2. 要祈求(路十一9~13;雅四2)。
a. 以清心求(提后二22;太五8)。
b. 专心求(太六5~8——要开心门)。
c. 出声求(来五7;徒四24;启十九1)。
d. 迫切求(路十一5~13;约七37~39;启二十二17;赛四四3)。
e. 常常求(路十八1~7)。
f. 遵守主的命令(约一三22~24;约十四15~16、12~24)。
十一、邪灵的名称
1. 鬼魔的灵(启十六14)。
2. 污秽的灵(启十六13;十八2;太十1;参考:亚十三2)。
3. 谎言的灵(王上二十二22~23)。
4. 引人诱人的邪灵(提前四1)。
5. 谬妄的灵(约一四6)。
6. 属灵气的恶魔(弗六12)。
7. 敌基督的灵(约一四3)。
8. 这世上的灵(林前二12)。
十二、假先知的灵的辨别
一切的灵不可都信(约一四1;林后十一4)。
1. 不认耶稣是基督(约一四2~3,二22~23;林前十二3)。
2. 不听从真教会(约一四4~6,二19)。
3. 传异端(帖后二1~2;提前四1~5;彼后二1;加一8~9;约二9~11)。
假先知即假传道者,故一切的灵不可都信,要试验是否出于神。
陆、洗礼的象征性与神秘性
本会的典礼共有三种,即洗礼、洗脚礼、圣餐礼,而每一种典礼都有它的象征与神秘性在。现在我们先来讨论洗礼,等下期再来讨论圣餐礼。
要谈洗礼的象征性与神秘性之前,先来谈有关施洗的三件要事,即洗礼要浸礼,并要在活水里奉主耶稣的名施洗方可。
一、浸礼
“洗礼”一词,在圣经原文里是浸的意思,所以洗礼应当是用浸礼的方法才对。除了浸礼以外,别教派还有点水礼与浇水礼两种。主耶稣是在约旦河受浸(可一9~10)。施洗约翰的洗礼是浸礼(约三23),腓力给埃提阿伯太监施洗也是。因圣经记载说:“腓力和太监两人同下水里去,腓力就给他施洗。从水里上来,……”(徒八38~39)。
二、活水
洗礼不但是浸礼,也要在活水里施洗。所谓“活水”(约四10),按希腊文的意义是,非滞留的水,乃涌出来的泉水,或流动的河水。所以“泉水”(亚十三1)、河水、海水(弥七19),都是活水。用人工凿出来的池塘所储备的水不是活水,乃是死水,不可用。
三、奉主耶稣的名
如今别的教派都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这是根据主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二十八19)。但殊不知“父子圣灵的名”,就是“耶稣”(约十七6、11~12、26)。按原文本节“名”一字,是单数,表明非有三个名,而只有一个名。为何别教派会用“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洗”呢?这是对于神观的了解不同之故,他们是相信三位一体的神观而我们认为神只有一位,圣子与圣灵是独一的神的显现;不过所谓显现,并不是意味着神整体的显现,乃是神向人显现的一部分,而且父、子、圣灵在灵里是合而为一的。使徒们因知道主耶稣的意思,所以没有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人施洗。他们都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徒二28,十48),或“奉主耶稣的名”(徒八16,十九5)给人施洗。奉主耶稣的名给人施洗,表明赦罪之恩典,是由主十字架的功劳而来。圣经也记载:“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徒十43)。又记载:“你们的罪藉着主的名得了赦免。”(约一二12;参考:太一21;徒二十二16,四12)。
四、象征性
所谓象征,即洗礼的方法所表明的属灵意义,现在将它叙述如下:
1.受洗的人要低下头
这是表明与主同死,因主死的形状是低下头而断气的(约十九30)。整个洗礼,象征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罗六4~7;西二12)。即罪人(旧人)死而被埋葬,新人出生之意。所谓“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罗六5),乃指“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做罪的奴仆。”(罗六6)的意思。原文“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乃指灵意,非指外表,不过我们是藉着低下头的外表表明这灵意。但“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则指真正的外表上一致,即如主荣耀的复活一样而复活。低下头有另一种象征,即象征罪人在神面前谦卑认罪而不敢昂头(拉九6;诗四十12;路十八9~14)。
2.受洗的人要全身浸水
这表明与主同埋葬,即将罪人埋葬而完全断绝关系,再也看不到他的踪影。所以一个受过洗的人,应当脱去旧人与旧人的行为(弗四17~22;西三5~9)。
3.受洗的人由水里上来
这是表明,死在罪中的灵性复活,而做新人。世人因始祖亚当的犯罪——原罪(罗五12~19;诗五一5,五八3),以及自己所犯得罪——本罪(约一五17;雅四17;约一三4;出二十3~17;雅二10~11),而死在罪中(弗二1、5;西二13)。这灵性上的死,乃是指与神隔离的意思(路十五24)。因此,灵性复活而做新人的,是已经神和好相交的人(罗五1、10~11;弗二13~18;约二一3)。同时,既然做了新人,应当从此以后要有新人的样式,即有基督的样式。圣经说:“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三27)。所谓披戴基督,除了披基督之救恩(赛六一10)以外,另有仿效基督的意思(太十一29;林前十一1;帖前一6~7)。因而凡受过洗的人,应当一举一动要有新生的样式(罗六4、11~14;弗四23~24;西三10)。
如此所述,洗礼的外表乃象征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而做新人。
五、神秘性
洗礼的神秘性,则它的属灵效能,现在叙述如下:
1.有赦罪的权能
这是许多别教派所不承认的事。但圣经明文记载,洗礼就是为要赦罪。如下所记:“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徒二38);“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们的罪。”(徒二十二16)。我们稀奇今日一般教派,不相信神的话,而自作聪明,曲解真理。那么,为何洗礼能赦罪呢?因在洗礼的水中有主的宝血在,所以能洗去人的罪。圣经说:“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又说:“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的血。”(彼前一18~19);“我们藉着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一7);“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启一5)。那么,为何我们说,洗礼的水中有主耶稣的宝血在呢?主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流血,乃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事,又在耶路撒冷城外各各他山上,人何能取得这宝血?神秘性即在此。有一个明显的见证,就是本会施洗时,常有人看见洗礼的水变成红红的宝血的异象,这是在使我们既惊奇又欢喜。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断气之后,“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约十九34)。一个人死了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扎他的胸部(心脏部位),绝对不会有血和水流出来的。虽然许多解经家,想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它,但都是不合科学理论的。有的说,这是因主疼痛之极而心脏破裂之故;有的说,一个人死后随时扎他的心脏,便会有血和如水的血精流出来。然而这些解说都不是正确的,惟有把它当作神迹看方可解说。目击者使徒约翰很惊讶地说:“看见这事的那人(指约翰本身)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约十九35)。他重复地说:“是真的”,可见这不是一件平凡的事,其中必有奥秘存在。后来,约翰又阐明洗礼的奥秘,这奥秘乃起源于主的流血和水。他说:“这藉着水和血而来的就是耶稣基督,不是单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作见证的原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约一五6~8)。本段经文一般解经家有两种解释:一则,水指主在约旦河受洗,血指主被钉十字架流血;一则,水指洗礼,血指圣餐。但其实不然,这正是阐明洗礼与奥秘的经文。约翰一书五章六节按原文语气,应当翻译如下:“这就是他,藉着水和血而来的——耶稣基督”。特别强调,洗礼的水和血,乃渊源于十字架宝血泉源。本段经文当与约翰十九章三十四节合并起来,才能解说。两处经文是互相呼应的,前者描绘洗礼宝血的渊源,后者描绘宝血的洪流。太妙极了!因而,前者先述说血而后水。换句话说,洗礼水中的宝血乃十字架宝血的绵绵延续。我们能超越时间、空间而获得主的宝血活泉,实在太好,太好了。“不单是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一句,应当翻译作:“是不单在水里面,乃是在水和血里面。”(not in the water only,but in the water and the blood.);因此,洗礼不止浸在物质的水里面,也是浸在属灵的血里面。“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受洗之后,能领受圣灵,就是罪得蒙赦免的见证(徒二38)。因为圣灵的见证是真的,使我们确信不疑。“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是圣灵、水与血,这三样也都归于一。”意思是说,在洗礼的当中,有这三样同时出现。因圣灵的运行,而洗礼的水将变成主的宝血之意,所以施洗非有圣灵的同在不可。因此,施洗的人必有圣灵方有赦罪权柄(约二十22~23)。又施洗乃藉着圣灵的工作,如以下圣经所记:“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藉着我们神的圣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六11),这节经文是指洗礼而言。圣经又说:“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十二13)。“从一位圣灵受洗”指受洗礼,“饮于一位圣灵”指受圣灵。本会不但在施洗时,常有人看见水变成血的异象,又有人因受洗而病患得蒙医治,或不良嗜好、恶习得意戒绝,都是洗礼的权能的明证。约翰又继续说:“我们既是领受人的见证,神的见证更该领受了,因神的见证,是为他儿子作的。”(约一五9)。我们对于人的学说,都轻易相信,何况神的见证岂不可信!
2.有重生的效能
洗礼除了有赦罪效能之外,尚有重生的效能。在它象征性部分,已经叙述过,它有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而做新人的象征性意义。但这不但是象征,而且的确有重生之效能,故被称作重生的洗(多三5)。由于洗礼有如此效能,凡受过洗的人,都能进入天国而得救(约三3~5;可十六16)。但愿尚未领受洗礼恩典的人,前来本会相信主耶稣,悔改受洗而同蒙救恩。
柒、圣餐的象征性与神秘性
关于圣餐,新教各教派大都只承认它的象征性,而不承认它的神秘性。即使承认它的神秘性的,又不能说明其所以然。因此圣餐又有人称它做“神秘”(mystery)。
一、象征性
圣餐所使用的储物,以及举行的方法皆有它的象征性的意义在,兹叙述如下:
1.要用无酵饼
主耶稣设立圣餐时,所使用饼即逾越节的无酵饼(出十二8、39)。饼象征主的身体,所以不可用有酵的饼。因酵象征罪恶(林前五6),以及一切不好而能使教会腐败的因素。诸如:恶毒、邪恶(林前五8)、异端(加五8~9;太十六12)、假冒为善(路十二1;可十六15)等等。相反地,无酵象征纯洁、真诚(林前五8“诚实真正”,吕振中译作“纯洁真诚”)。无酵饼也象征困苦;以色列人称逾越节的无酵饼为困苦饼(申十六3),因他是在被催逼的情况下,匆忙地离开埃及,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有酵的饼,并且他们吃这饼时,又与苦菜同吃,表明困苦,以后他们代代都这样行,以纪念着当日的困苦(出十二8)。今日,我们也以无酵饼来纪念主为我们所受的困苦。
2.饼只要用一个
用一个饼象征主的身体只有一个,大家在主里合而为一(林前十17)。因同领圣餐的人,乃与主相交、有份(林前十16~21;约六56)。所谓“同领”(koinonia)一词,在圣经原文是“相交”的意思。在中文圣经有如下种种翻译:“彼此交接”(徒二42)、“感动”(林后十三14)、“交通”(腓二1)、“相交”(约一1:3)等,其它尚有人翻译作“团契”(吕振中在林后十三14;腓二1,约一1:3如此译)。“同领”在英文圣经又有注解,可以译作Communion或Holy Communion或Communion service。所以,同领圣餐显示信徒之间,以及信徒与天父和主耶稣之间永恒的相交(约一1:3),与合一(约十七11、20~23)。故此,未信主的人与犯至于死的罪(约一5:16)的人,是不可以参与的。
在初代教会,起初他们举行圣餐时,同时也聚餐(爱餐),而表示他们的相交。圣经所记载的擘饼,则指圣餐与爱餐(徒二42、46,二十7、11)。所谓“爱席”(犹12,日文圣经译作“爱餐”)”,天主教圣经译作“爱宴”,新经全集译作“友爱的聚餐”。记载于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1~33节的“吃”,也是爱餐。所以在那里所记载的“要彼此等待”,乃指爱餐的彼此等待。因此,如果彼此分门别类,不能同心,则不得吃圣餐(林前十一17~22)。
3.杯要用葡萄汁
主所祝福的杯,是葡萄汁(太二十六29),不是葡萄酒。“葡萄汁”在圣经原文是“葡萄树的产物”(吕振中译作“葡萄树的产物”);英文圣经译作fruit of vine(吕振中译作“葡萄树的果子”)。诚然,葡萄树的产物就是葡萄树的果子——葡萄,并不是经过人工酝酿的葡萄酒;所以使用葡萄酒是不符合圣经的。在犹太国所出产的葡萄,多半是红葡萄,因而它的果汁,常用来形容流血(赛六三2~6;启十四19~20);在此,葡萄汁即象征主的流血。既然杯象征主的流血,用发过酵的葡萄酒便是不合宜的,这与用有酵的饼无异。何况,在圣所举行圣礼是不可饮酒的,如圣经记载:“耶和华晓喻亚伦说,你和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注:日文圣经译作“葡萄酒”)、浓酒(注:比葡萄酒更浓的酒,是用其它果汁酿成的)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做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利十8~10)。又记载:“祭司进内院的时候,都不可喝酒。”(结四四21)。保罗曾因哥林多教会有人酗酒参加圣餐,而严厉谴责他们(林前十一20~21)。这些事,都证明举行圣餐不宜使用葡萄酒。
4.方法要仿效主
保罗说:“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到他来。”(林前十一23~26)。本段经文,上句或译:“我所传给你们的,原是我从主所领受的”(现代中文译本)。保罗在此特别强调圣餐的道理,并非其它使徒传授给他的,乃是他直接从主启示而来的(参考:加一11~12)。我们要留意,主特别说:“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故此,圣餐该仿效主所举行的方法而行,因为那些举动都有象征性的意义在。
擘饼乃象征主为我们擘开他的身体(林前十一24“为你们舍的”,有古卷做“为你们擘开的”)。主未被钉十字架之前,即先受皮鞭(其先端有骨头或金属的钩)毒打(太二十七26),而后又戴荆棘的冠冕,满受侮辱(太二十七29~31),再被钉于十字架受凌辱、受痛楚(太二十七39~50)。其痛楚是不言而喻的,大卫在诗篇曾预言过(诗二十二6~8、12~18)。尤其,从午正到申初(即下午三点),遍地都黑暗(太二十七45),最后主说了一句非常悲痛的话:“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注:希伯来话),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这句话,正应验了大卫的预言(诗二十二1)。遍地黑暗,表明天父遮脸不敢目睹,并离弃他,这种痛楚即等于地狱永死的痛楚,因为“死”乃指与神隔离的意思。将来地狱的刑罚就是“永远的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帖后一9),并在“黑暗”中(太二十五30)、“永火里”(太二十五41)、受“永刑”(太二十五46);即所谓被扔在火湖里,受第二次的死(启二十14)。主就是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尝了这种死味,有三小时之久(诗二十二15)。这种刑罚是我们应该受的,但主却替我们担当了(赛五三4~12)。大哉,主爱!深哉,主恩!
再者,祝福杯(林前10:16该译作“我们所祝福之杯——参考英译”,祝福与祝谢两词通用;参考:太26:26-27;路22:19),乃象征主为我们的罪受死流血。因主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26:28)。另外记着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林前11:25)。所谓新约,乃赦罪恩典的约(来8:10-13),“约”在原文里有“契约”与“遗命”(遗言)二义,遗命要人死后才能生效,如此主也为我们舍命流血赎罪(来9:11-23)。因此,我们每逢喝这杯时,应该饮水思源,记念拯救来源之不易。以上所述,就是圣餐的象征性。
二、神秘性
圣餐除了有它的象征性之外,还有它的神秘性,现在叙述如下:
1.饼与杯将变成主的血与肉
圣餐经过祝谢之后,将变成主的肉与血;这就是圣餐的神秘性但除了少数教派之外,大多数教派均不承认这事。天主教之论说,被成为“化体”或“变质”,即说圣餐经过祝谢之后,会变成主的肉与血。不过,新教各教派大都反对此说,引各教派认为圣餐不可能在物质上变成主的肉与血。其理由是:主设立圣餐时,尚未被钉十字架,但主却说:“这是我的身体。”(可14:22),“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可14:24),所以,之二只不过是象征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主的肉与血。然而,本教会所主张的,与天主教及新教各教派都截然不同,我们称它做“灵化”是独特的见解,此叙述如下:
圣餐的饼与杯,经过祝谢之后,将在灵里变成主的肉与血。这是圣灵的工作,藉着圣灵的运行而灵化的,保罗称它做“灵食”和“灵饮”(林前10:3-4)。保罗曾在哥林多前书十章1-13节,藉着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典故,来教训当时的信徒。从1-4节,是把旧约的预表与新约的应验合并而叙述的,所以读本段经文要留意,但是保罗是将两句话当作一句话说的方式,将旧约的预表直接与新约的应验联结起来说的,所谓“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林前10:2),乃以云柱从以色列人前边转到后便而经过他们(出14:19)为受圣灵的浸,以过红海(出14:21-30)为水的浸,以摩西为基督的预表。“都吃了一样的灵食。”(林前10:3),乃以吗哪来预表圣餐的饼。早在保罗以前,主曾用吗哪比喻过他自己和圣餐(约6:30-51),所以保罗所都说的“灵食”,系指吗哪所预表的圣餐的饼,是无可置疑的。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处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林前10:4)。乃以盘石所流出来的水(出17:1-7),来预表由基督肋旁所流出来的宝血(约19:34),也就是圣餐的杯;保罗称它做“灵饮”,摩西击打盘石,一共两次,这两次各自有所预表。第一次记载于出埃及记十七章,第二次记载于民数记二十章。按照原文两次“盘石”用词不痛:第一次的盘石是“地盘的盘石”,即低的盘石,预表升天的基督。在地上的基督虽被击打(赛53:4;亚13:7;太26:31),即被钉十字架,但升天的基督是不能被击打的。第二次神并没有吩咐摩西要击打盘石(民20:8),是摩西自己在忿怒之下击打两次,又说出急躁的话,他于亚伦也因此受到了亏损(民20:10-13;诗106:32-33)。第二次的盘石所流出来的水,来预表圣灵;即升天的基督,只要向他祈求便可赐圣灵。我们话又说回来,在哥林多前书十章四节所记载的“灵饮”,就是指由第一次盘石流出来的水所预表的基督的宝血。所以圣餐的饼就是“灵食”,杯就是“灵饮”;这正好印证我们所主张的“灵化”之说。因此,绝对不是在物质上起了变化,而是在灵里起了变化,成为属灵的食物与饮物。主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意思是,他所说的肉与血,并不是指肉体的肉与血,乃是灵的肉与血,而且是关于永远的生命的事。主说:“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5)。这句话,应当译作“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比较正确;日文圣经也如此翻译。英文也有人译作“for my flesh is the true food , and my blood is the true drink.”这句话正与保罗所说的“灵食”、“灵饮”互相吻合。引“灵食”、“灵饮”即“真食”、“真饮”。保罗说:“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应当自己审查,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我们受审的时候,乃是被主惩治,免得我们和世人同定罪。”(林前11:27-32)。此段经文,显然确认圣餐的神秘性的存在。所以领受圣灵的人,不可不审慎,因一个敬虔领受的人将领受恩典,而不敬虔领受的人反而会招致惩治。
2.领受之后可获永生与复活
主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和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让你,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约6:53-58),这是主耶稣在未成全救恩于十字架之前,预表告知门徒的圣餐的神秘性与恩典希望,是能使人欢欣鼓舞,前所未有的好消息。但愿未信主的人,及早前来相信主,以便领受这恩典;又企望已经相信主的,坚定信心奔走天路,以期共赴羔羊欢乐婚筵(启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