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本会的圣餐观

本会的圣餐教义,并不是以任何哲学理论为基础,也不是采取任何神学家的学说,乃纯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如下:

第一节 圣餐礼的意义

是纪念主受苦受死的圣礼(路二十二19~20;林前十一23~26)。

第二节 材料

用一个饼,不加酵;一个杯(葡萄汁),不用酒(太二十六29)。因为身体只有一个(林前十17),酵表征邪恶(林前五6~8)。

第三节 举办圣餐礼的方法

一、奉主耶稣圣名举行(太十八20;西三17)。

二、传布主的死(吕振中译本:林前十一26)。

三、先祝饼,后祝杯(林前十一23~25)。

四、用手擘饼(林前十一24),勿用刀切开。

第四节 限制

一、无酵饼表明主圣洁的身体,未信者尚在罪中,不得领受(参考:出十二43)。

二、领受前,必须先省察,若有过犯,当悔改;否则,不得领受,免得自己取罪(林前十一27~31)。

三、要聚在一处同领(林前十16~17;参考:出十二22、46)。

四、剩余的饼和葡萄汁,不可留到次晨(参考:出十二10),以表示尊重主的身体和血。

第五节 奥秘

经祝谢后的饼和杯,外表虽然不变,却因主的话而在灵里变成主的身体和血(太二十六26~28);这是属灵的奥秘,非为人的感官所能理解的(约六52、60~63)。而且凭着主的应许,领受圣餐的人能与祂联合,得永生,在末日复活(约六54、56)。至于不按理领受的人,却会惹神忿怒(林前十一27~31)。此外,圣餐又称为真的食品,真的饮物(吕振中译本:约六55),或灵食、灵饮(吕振中译本:林前十3~4)。如果圣餐不是属灵的奥秘,而只是一种象征;那么,上述这些问题要如何解释呢?

第六节 立志

领受过圣餐的人,当立定如下的志愿:

一、为主而活(罗十四7~8)。

二、度圣洁的生活(林前五6~8)。

三、彼此相爱(林前十16~17)。

四、待望主再临(林前十一26;约六54)。

结论

本篇所介绍的圣餐观虽然分为十章,但归纳起来却只有五个类型:变质说(东正教、罗马教);合质论(路德、信义宗、圣公宗);象征说(慈运理、多半改革宗);加尔文主义(加尔文、浸礼会);灵化说(本会)。路德虽然反对罗马教的「变质说」,但他所坚持的「肉身的临在」却仍然遵循着「变质说」的路线。慈运理因不满路德的迁就,必欲涤清旧教弊端,而倡「象征说」,却反而离圣经更远。加尔文企图成为路德与慈运理的桥梁,倡折衷说,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违反了圣经。

这些在中世纪所发生的圣餐教义的论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教训:喜欢一味穷理,往往反而离开真理更远;任何时代,走向唯理主义(Rationalism)的路线便是教会的危机。最安全最聪明的路线是一切以圣经为依据,万勿离开圣经去钻牛角尖。「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吕振中译本作「哲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西二8)。保罗的警告,值得我们三思!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