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圣灵」,在基督教各教派之间,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有三项:第一、是否─信主就领受了圣灵?第二、方言问题。第三、受圣灵与得救是否有关?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做详细解说,使读者由其中寻得所需要的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教会都主张任何人一信主就领受了圣灵。哥林多前书十二章3节说:「……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他们往往以此为依据说:「我们既然相信耶稣是主,且不说耶稣是可咒诅的,所以我们当然有圣灵。」其实,此处说的是「圣灵的感动」,而非「受圣灵」,此二者原是两回事。受圣灵的人一定有圣灵的感动,但被圣灵感动的人却不一定有圣灵。
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并且接受过洗礼,但并未领受圣灵;直到使徒按手在他们的头上,他们才领受圣灵(徒八14~16)。可见能说耶稣是主的人,未必都有圣灵。
现在一般教会还普遍流行着一种理论: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时,耶稣基督的整个教会就已代表性的领受过圣灵了,至今一千九百多年来圣灵并未曾离开过教会,所以每个人在相信主的时候即已领受圣灵了。
其实,圣经上关于圣灵降临的记载前后共有五次:第一次在使徒行传第二章,记载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被圣灵充满。第二次在使徒行传第八章,记载撒玛利亚人受圣灵。第三次在使徒行传第九章,是扫罗受圣灵。第四次是使徒行传第十章,哥尼流一家人受圣灵。第五次是使徒行传十九章,以弗所的门徒受圣灵。由此可见圣灵是「分别领受」,并无所谓「代表领受」,否则何来其它四次之记载?
五旬节时门徒领受了圣灵,并不能代表撒玛利亚人也领受圣灵,而撒玛利亚人受圣灵亦不能代表扫罗受圣灵;依此类推,可知圣灵是个别领受,而非代表性的。为何圣经上仅有此五次受圣灵的记载?因为这五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次记载五旬节圣灵的降临(徒二1~4),由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圣灵降临,当然要加以记录。第二次撒玛利亚人受圣灵(徒八14~17),则是应验了主的预言(徒一8),所以必须加以记录。第三次记载扫罗受圣灵(徒九17),由于他本身原是个迫害者,受圣灵后却成为使徒,要给后来信主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林前十五9~10;提前一15~16),所以要记录。第四次是哥尼流一家人受圣灵(徒十44~47),由于哥尼流是外邦人,当时的犹太人从不与外邦人往来,若不是因为神赐给他们圣灵,彼得也不敢为他们施洗(徒十28、47~48,十一15~18),所以需要记录。第五次是以弗所的门徒受圣灵(徒十九1~6),由于当初以弗所门徒所受的是施洗约翰的洗,故受洗后一直未受圣灵,等到保罗奉主耶稣的名为他们施洗,并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才领受了圣灵。此处告诉我们,如果洗礼的方法错误,就不能领受圣灵;方法正确,圣灵才会降临。因此,这次更非记录不可。
上列五次受圣灵的记载均是很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其它受圣灵的情形都可包括在这五次之内,故圣经无须赘述。
另有些人主张:受洗之时即同时领受圣灵。他们引述的是歌罗西书二章12节所言:「你们既受洗与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祂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既然与祂一同复活,就有基督的生命在里面,既有生命当然就有圣灵,因为生命是由基督的圣灵而来,因此受洗复活了就应该有圣灵。然而,撒玛利亚人受洗之后,圣灵并没有降在他们身上,直到彼得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才领受圣灵(徒八14~17)。如果照他们所说,受洗即有圣灵,那么撒玛利亚人受洗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受圣灵呢?
依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从水和圣灵生的」是指两件事(约三5),即从「水生」和从「圣灵生」。但是现在却有人持另一种看法,认为「水和圣灵」是指一回事,即仅是从「水生」,而此处的圣灵只是一种见证。为什么受洗会有赦罪、称义、得救的功效呢(徒二38;林前六11;彼前三21)?就是因为有圣灵做见证,故此处之圣灵是处于一种见证的地位;否则,若说受洗是重生,受圣灵也是重生,岂不成了三生?我们的答复是,「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三8)。风和灵在原文上是同一个字,所以主耶稣以风为圣灵之象征来向尼哥底母解释,什么叫「从圣灵生」。风和圣灵,我们都看不见。但风吹动时有响声,令人听得见;而圣灵降临在人的身上时,会感动人说方言。若说约翰福音三章5节所讲的仅是「从水生」,那么这第8节要如何解释?以「风的响声」来比喻「从水生」,恰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