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带着血肉之躯,难免因承受不起诸般之压力、苦难、孤单而产生厌世求去的念头;古圣徒中亦不乏有人曾面临此危机,此中困境及超越之道值得探讨。
耶和华啊!祢忘记我要到几时?要到永远吗?祢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升高压制我,要到几时呢?耶和华我的神啊!求祢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诗十三1-3)
人都期望自己能快乐平安地过一辈子,即使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也会尽全力克服种种困难,凸显求生的毅力。然而,人毕竟带着血肉之躯,难免因环境的变化、内心情绪的不稳定,在心灵深处产生极度的软弱与矛盾,无法面对现实,无力胜过一切,陷入绝望中,一时之间便兴起求死之念头。为此,我们当仰望神,恳求慈爱的神施展大能的膀臂,扶持、帮助、坚固我们的信心。愿我们能在父神面前屈膝,求祂按着祂丰盛的荣耀,藉着祂的灵,叫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
今以圣经中几位古圣徒求死为例,来探寻其心境,并从中得着学习。
一、摩西─压力沈重时
摩西对耶和华说:祢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祢眼前蒙恩?……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我独自担当不起。?这样待我,我若在祢眼前蒙恩,求祢立时将我杀了,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民十一11-15)
这位以色列的民族领袖,行大神迹、与神面对面谈话的先知、神人,只因责任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而陷于绝望之中,只好求死。其实,神给各人的恩赐不同,责任也不同,应量力而为,自我调整工作、生活的步伐,免得压力过重。现今社会已不似以往重视个人英雄主义,工作的果效在于每个人恩赐的互相搭配,发挥团队精神。神嘱咐摩西设立七十位长老与其一同管理百姓(民十一16-17),用意即在于避免一人的担子太重。教会的圣工推行也须如此,让众弟兄姊妹在神家中尽忠,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主基督的身体,而不仅是一、二位忙得团团转。在家庭里,夫妻互相体贴,共同承担家庭的担子,父母与子女彼此了解,体恤对方的苦情与需要,家庭必更能和睦美满,因为,「分享的快乐格外地多,分担的重担格外地轻」;更何况若将一切的忧虑、重担都卸给那顾念我们的神,再重的担子、再大的压力,也必在立时变为轻省。
二、以利亚─孤单无助时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十九3-4)
以利亚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行过许多大神迹,向神求火就降火、求雨就降雨,信心何等坚强?如今却因耶洗别的恐吓,就吓得逃命,甚至向神求死。不禁使人感叹:以利亚心志、能力再如何刚强,他毕竟也是人,与我们一样性情的人,他实在是累了,在只见危险、不见神的情形下,益觉孤单、无助,内心充满埋怨,只好仰天长叹一声:「罢了!」
那种「只剩下我一人」(王上十九14)的孤单感觉,极易使人陷于软弱之中。主耶稣也曾如此孤单过,他为担负人类的罪孽,时候到了就叫门徒四散,留下他独自一人,但是主说:「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约十六32),这就是主耶稣面对孤单之时的秘诀──相信「有父与我同在」。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或是离家在外求学、就业、服兵役,虽是独自一人,只要想到有主同在,就能靠主刚强。
罗腾树下的以利亚,如同在海面上行走、却要沈下的彼得,一时成为小信之人,皆因看见危险,受到环境的影响就动摇信心,幸好彼得及时大喊:「主啊,救我」,而蒙主伸出援手。不管环境如何转变,总要靠主带领胜过,不要只见环境,不见环境背后的耶稣,祂可是一直站在旁边随时要加添我们力量的主。
三、约伯─苦难试炼时
甚至我宁肯噎死,宁肯死亡,胜似留我这一身的骨头。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祢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伯七15-16)
祢为何使我出母胎呢?不如我当时气绝,无人得见我;这样,就如没有我一般,一出母胎就被送入坟墓。(伯十18-19)
约伯,曾蒙神称赞为世上再没有像他一般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义人;然而,在想不到的时候,神的试炼来到。神使他失去所拥有的一,全身并长满毒疮;不仅如此,还受到三好友的责难。处于这极大的痛苦、患难下,因此忍不住向神说了这些求死的话。义人尚且如此遭遇患难,何况不完全的我们呢?
圣经上说,患难原是美事,乃是命定的。有些人一受患难,信仰就一蹶不振;有些人在患难中,却懂得思想神的旨意、体会神的恩典、经历神的爱,使自己的信心更加坚强,由衷地说:「受苦是与我有益」,因为他深知在世上虽有苦难,但在主里有平安。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只要敬畏神,神必会为受患难的人开一条出路。约伯虽软弱到求死的地步,仍未曾离开神,以致最后从苦境中转回时他说:「神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伯二三10)。惟愿我们都能在受试炼时,寻求明白神的旨意,充满感谢的心,神必不会让人有担不起的重担,总要给我们开一条出路,使我们从苦境中转回。
四、约拿─发怒赌气时
耶和华啊,现在求祢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拿四3、8-9)
约拿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顾全自己的面子,不仅任性地向神赌气,甚至还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这种在生气中的求死,社会新闻里屡见不鲜。有些家庭闹风波,太太在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想不开就自杀了,即是抱持「发怒以至于死,都合理」的心态,事实上,让丈夫子女少了妻子、母亲,果真合理吗?
「人的怒气,不能成就神的义」,圣经也教导我们:「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四26-27)。自杀就是杀人,何苦生气到犯罪的地步呢?应当让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做主,学习主耶稣谦卑温柔的心,对情有客观的看法,使内心平静安稳,不轻易发怒,就不会给魔鬼留地步。
五、保罗─仰望神国时
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住,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腓一21-24)
保罗此种坦然无惧、情愿离世与主同住的精神,显示他是多么迫切仰望神国的福气;但这绝非是出于软弱的求死,而是一种灵性的超越。他在信仰上持活泼的盼望,不顾念眼见的、暂时的好处,视万事为粪土,为要得着基督,故「视死如归」。然而他也明白,在肉身活着是为了那更要紧的事──使众人在所信的道上又长进、又喜乐,这是何等殷切的心志啊!
基督徒对死并不畏惧,因主的应许使我们心灵平安,有得救的指望,随时存着「安然见主」的心,更为了将来的盼望与赏赐,而时常准备,竭力多做主工。正如保罗时常提醒自已活在主的恩典中,思想「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十四8),直至那被浇奠、离世的时候到了,便可高唱凯歌:「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提后四7-8)。
结语
综观以上的圣经人物,可知人生在世皆有许多劳苦、愁烦,因都服在虚空之下,受败坏的辖制,难免产生许多叹息、无奈,如同摩西感叹:「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摩西为此求主指教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得着智慧的心。我们也应当如此用心去体会、明白神的旨意,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诚如保罗所说: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或卑贱,或丰富,或饱足,或飢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都能因那至大的祕诀──「靠着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1-13),而活得更积极、更充实、更喜乐、更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