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真神吩咐以色列王抄录神的律法书:「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申命记十七章19节)。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唯一的依据,信徒生活的最高准则,因此读圣经是基督徒生活中最主要的一件大事。有一位牧者谈及读经的重要时说:「哪有先开音乐会,然后再调和乐器的呢?同样地,每天先读经、祈祷与神调和,然后再与人见面办事。」因此我们当立定志向,天天勤读圣经,特别是每天清晨起来;让读经成为一天的出发点,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让读经更深入而且得着兴趣,本课来谈阅读圣经的方法。阅读圣经如同读一封家书,是天父写给我们的。当我们收到时,通常会看了三、四遍,如果打算准确地读信,可能还须翻几本字典。因此在研读圣经时,除了以热切的心全神贯注外,我们还必须学习读经的一些基本技巧。为了解所读经文,我们必须问自己三个主要问题:
(一)所读的圣经说些什么?
(二)所读的圣经有什么含意?
(三)所读的圣经对我有什么意义?
要回答上述三个问题,需要观察、分析、解释与应用。
一、细心观察
通常一位出色的侦探,都是观察能力敏锐的人,他常会仔细地看,静静地听,然后轻而易举地推测某些事实来。个人读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所读的经文或经卷,仔细观察一番。训练自己的眼睛成为一个好侦探,看那显而易见的,和那不明显的。你可以学习对所读的经卷或经文提出一些问题。曾经有一段话说:我有六个忠仆,我诉我所欲知。他们的名字是「何人」、「何处」、「何时」、「何事」、「为何」、「如何」。我们读经真能使唤这六个忠仆吗?
1.何人?这卷书的作者是谁?是写给谁的?书中的主角和配角是谁?例如认清约翰福音的作者及读者,必可知道它与其它三卷福音书在性质上有不同之处。
2.何处?事情发生在何处?不妨查考圣经地图,例如腓立比书提到「喜乐」有十六次,他的著作地点在那里?了解之后,使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喜乐的内涵。
3.何时?明白事情发生的时代,有助于了解整个背景,例如知道提摩太后书在何时写成,便可知道保罗高唱凯歌的意义。
4.何事?有何行动或事件发生?那些是这段经文中常见的字眼或主要的意见?例如要了解「献上身体」的真正含意(罗马书十二章1节),就必须注意这段经文「所以」的字眼,它提示了上文有许多重要的教训。
5.为何?这段经文中有没有提及任何原因或动机?例如了解哥林多前书写作的动机,就能更深入了解经文的含意。
6.如何?这段经文的体裁、组织如何?作者所叙述的事件对何人、何事有何影响?例如彼得在五旬节受圣灵之后,如何布道?有何深远的影响?
细心观察之后,把发现的事实写下来,可作为日后解释的依据。假若没有充份的观察,在读经时常会造成许多偏差。
二、结构分析
分析一本书的骨架或大纲,便可由大纲中看出其中的中心思想、重要的情节,或故事的重点。阅读圣经时对整卷圣经作一概览是必须的,也颇有帮助。只有读整卷书才能看出,其结构是由许多段落结合而成。但是也别忘记,每一卷书的做成,跟它的文体有密切的关系。像罗马书这卷书信是由许多意念(ideas)为中心构成。历史性的记叙文,则各以不同方式写成,如创世记以人物为中心构成;出埃及记以地理为中心构成;四福音以传记为中心构成。在阅读圣经时,欲找出它的架构,除了应了解它的文体之外,应循下列步骤作结构分析:
1.开始快读整卷经文:特别注意各段或各章在说些什么,从中找出它的段题或章题,在读完整卷经文时,必可由各章章题综合之后,找出整卷的主题。例如,读完罗马书,必能发现它的主题是「因信称义」。
2.找出各卷圣经的「大段落」(MajorSection)或分段(divisions)所在:例如:罗马书的大段落可分为一至五章(称义),六至八章(成圣),九至十一章(以色列人的得救),十二至十六章(基督徒的生活)。
3.在大段落中找出中段落,甚至小段落:例如罗马书第一个大段可分为二:第一章十八节至第三章廿节,叙述称义的普世需要;第三章廿一节至第五章廿一节叙述神怎样借着耶稣称我们为义。由这些段落可看出彼此间的关连,以及整卷书主题之间的关系。
读一卷书的次数愈多,对它的结构就愈熟悉。最初的概览有助于了解书的整体,这个了解对解释该卷书其它各部份将有帮助。而当你熟悉各部份的内容之后,对整体的了解可能需要修正,如此类推,每通过一个循环,你将更能掌握作者的原意。
三、解释经文
经文的解释是研读圣经极重要的一环,许多经文的意思并非读一次或数次就可以理解。有时我们会以为某段经文很可能有多种意思,它的意思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甚至,有些经文难懂到很可能连一个意思都找不出来,在这时候我们须借着解经原则,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经文。
或许你曾和别人在讨论一段经文的时候,突然听到某人说:「那只是你的解释。」彷佛是说:「你有你的解释,我有我的解释;我的和你的一样好!」这样只有对了一半,人们对圣经的解释,意见不一致时。要分辨那一种解释较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验──必须符合作者的心意,如果与作者的心意不同,就有错误;但绝不可违背真神的道理。
欲了解作者心意的方法,就是根据「细心观察」的步骤,以了解所读经文在历史上的前后情节,接着就「结构分析」,确定主题,就可了解该段经文与主题的关连,并充份了解作者或有关人物的接触有何意义。除此之外,应注意经文的体裁,这段经文体裁是叙述体、诗歌体、预言体、或是其它的文体?因为经文的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特点,需有特别的解释法。
圣经中的文章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体裁:
1.论说文:新约书信是论说文最佳的典范,就某个主题作冗长、逻辑性的讨论,因此要注意其因果关系。
2.记叙文:创世记、四福音采用这种文体。作者所描述的一些景象、事迹都具有神学方面的重要性。
3.诗歌:诗篇及其它诗歌体裁的经文属此类,诗歌大都应用象征性语言,也应用不同的平行体排列,它本质上是感性的。
4.箴言:都是智慧的格言,它们是人生的实用通则,不宜与命令或应许混为一谈。
5.比喻:乃应用故事模拟的方法来说明属灵的真理。耶稣的教训中常用比喻。
6.预言:先知乃神的代言人,他们的信息含有宣告性与预言性两种,解释时当加以分辨。
7.启示文章:它的特点是常用象征的词句。但以理书和启示录是一种形式特殊的预言,称为启示文学。
在确定所阅读的文体之后,找一些工具书、如圣经辞典、各种文体导论的书做为参考,以了解正确的解释方法。
四、应用经文
我们学会了观察经文,结构分析、解释圣经,但若没有学会如何应用圣经的教训于实际生活上,则圣经的道理充其量只是一些死的知识,不能造就人。
在应用经文之前,须先清楚解释经文对当代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然后找出其中的教训,接着要活用教训之前也应了解今日的世代,始能结合信仰与生活,把圣经活学活用。因此经文的应用须先「明古知今」。
在了解应用的原则之后,你一定会发现神的话可广泛应用于今日的情况。读经时,可问自己下列几个问题?
1.有什么命令要顺从?
2.有什么应许要承受?
3.有什么榜样可效法?
4.这段经文给我们那些关于神、耶稣、自己、别人或其它事物的教训?
结语
以上介绍的是阅读圣经的整个过程,学习研读圣经和学习其它技术一样──要熟能生巧。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是徒然的。刚开始学习难免会呆板迟缓,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必熟能生巧。同时在研读时,借着祷告、殷勤查考,并应用一些工具书,深信圣灵必会帮助你了解和应用所读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