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 万世师表

引言

保罗勉励我们:「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哥林多前书十章1节)。

雅各书里,勉励我们:「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各书二章17节,一章22节),可见知行合一才是真信仰,信仰要生活化,生活要信仰化。耶稣基督本着「爱」的教育理念,经常就地取材作机会教育,按人的特性因材施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属灵的教训,而且更以身作则地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榜样,使我们能效法祂,达到完全的地步;所以一、二千年来,基督徒皆以崇敬的心学习祂的道理,因为祂是人类万世的师表,无人可比的夫子。兹从四福音中,查考耶稣的言行典范,使我们更认识祂是基督、是神子、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懂得效法祂的嘉言懿行。

一、耶稣的重要教训──言教

1.言语方面:

主说:「甚么誓都不可起,……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凡人所说的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马太福音五章34、37节,七章1节,十二章36节)乃教训我们要说诚实话,自己做得到才答应人,且不要批评人、说人闲话,也不要背后说人坏话,乃要说造就人的好话。

2.行为方面:

主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进去。当那日,有许多人对我说,主阿、主阿,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罢!」(马太福音七章21-23节)。可见能医病、赶鬼、行异能,虽是很好的圣工,但若行为不好自己去作恶,神也不会接纳他。故要遵行圣经的教训,才能进天国得永生。主曾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马太福音廿六章52节)。乃教训我们要忍一时之气,可免冲动行恶而受报应。又说:「你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十五章15节)。

3.爱心方面:

主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乃告诉我们要效法祂舍命的大爱,时常保持「彼此相爱的心」,在爱心上追求进步,就能蒙神悦纳,且得众人的肯定,认出我们是耶稣的的门徒(约翰福音十三章34-35节)。祂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爱心的)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参:马太福音廿五章34-41节)。因此,要爱周围的每一个人。

4.信心方面:

主说:「你们若奉我的名求甚么,我必成就。」(约翰福音十四章14节)。「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七章8节)。「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马可福音九章23节),乃教导我们凭信心向神祈求,只要不违背道理,且合祂旨意,时候一到必能成全。

5.清洁方面: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右手)叫你跌倒,就剜出来(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马太福音五章29-30节)。乃教训我们要靠圣灵除去一切的罪污,谨慎保守肉眼、心眼和行为的清洁,免得因一点小罪,导致犯大罪下地狱。

二、耶稣的灵修典范──身教

1.圣洁:

耶稣受洗后,圣灵将他引到旷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试探。在禁食饥饿之际,魔鬼以食物(肉体的情欲)试探他;又以天下万国的荣华(眼目的情欲)试探他;并以虚浮的荣耀(今生的骄傲)试探他;但耶稣都以经上的话战胜;魔鬼用完了各样的试探,只好暂时离开主(马太福音四章1-14节)。可见耶稣是圣洁的救主,他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给我们留下圣洁的典范。到耶稣受难前被审问时,彼拉多三次宣布主耶稣无罪,更证明他圣洁的德行(路加福音廿三章4、14、22节)。

2.仁爱:

耶稣为救世人,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乃为救人的灵魂;又医治各样的疾病,救人的肉体。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马太福音九章35-38节)。主耶稣在世上经常遇见身心受苦的人,祂就动了慈心,医治他们(马太福音八章17节,廿章34节;马可福音一章40-41节,九章22-25节)。最后,祂为拯救世人脱离地狱永远的刑罚,为全人类舍命在十字架上,显明祂最大的爱(罗马书五章6-8节;约翰壹书三章16节)。

3.柔和:

当雅各、约翰为撒玛利亚人不接待他们而大怒时,耶稣却温柔地阐明大义(参:路加福音九章51-56节),且不动怒。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祂忍受吐唾沫、拳打、掌掴的凌辱(彼得前书二章23节;马太福音廿六章67、68节,廿七章39-44节)。祂宽容无理迫害祂的人,在十字架上受苦挣扎时,还祈求天父赦免他们的罪(路加福音廿三章33-34节)。

4.谦卑:

主耶稣在世传道时,不像文士、法利赛人自高自大;却接待税吏与罪人,愿意他们悔改作个义人(路加福音五章27-32节,十五章1-2节)。祂在最后晚餐的席上,又离席脱去外衣,拿手巾束腰,作仆人打扮,端水洗门徒的脚,又用手巾将脚擦干,处处显明祂谦卑服事人的美德(约翰福音十三章3-5节;马太福音廿章27-28节)。

5.尽孝:

耶稣小时候,在拿撒勒长大。他从小顺从父母,神和人都喜爱他(路加福音二章51-52节)。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全身淌血、抽痛难忍之际,仍不忘生养他的母亲,关心她未来的生活,而将马利亚托付心爱的门徒约翰,接回家中奉养(约翰福音十九章26-27节)。由此可知主耶稣感人的孝心。

三、耶稣的师生情谊

1.随和可亲:

当约翰和安得烈跟从了耶稣,耶稣就转身问他们要甚么,便带他们去看居所,与他们同住(约翰福音一章35-40节);在最后的晚餐上,容许年轻的约翰靠着祂的胸膛(约翰福音十三章23-25节),可见耶稣何其随和可亲。

2.关心家庭:

耶稣与门徒访问西门和安得烈的家,医治西门的岳母的热病(马可福音一章29-31节)。可见祂常到门徒的家庭探访,关心门徒家人的情况,给予适切的帮助。

3.彼此代祷:

主在受难前,为西门彼得代求,叫他不至于失去信心,因彼得将三次不认主(路加福音廿二章31-34节)。祂亦在被拿受审前,带彼得、雅各、约翰到客西马尼园祷告,期盼门徒为祂要完成救恩的工作,和祂一同儆醒(马太福音廿六章36-39节)。

4.赦免犹大:

耶稣原知道要卖祂的是加略人犹大,虽然犹大贪爱钱财、忘恩负义,但祂愿完全的赦免他,所以仍为他洗脚,并用手巾擦干,乃盼望借着无微不至的爱感动他回头(约翰福音十三章10-11、21-26节),可见祂爱学生到底。只是犹大执迷不悟。

5.关心生活:

耶稣受难后,门徒相偕再去打鱼。那一夜他们没有打着甚么;天将亮时,主即显现在岸上,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因而让门徒得以饱食(约翰福音廿一章1-14节)。可见祂不但关心人的灵魂,也关心门徒肉体的生活。

结语

道成肉身降世为人的救主耶稣,祂不但留下许多属灵的教训在四福音里,祂也以祂高超的品德,证明祂师表的尊严;且从祂与门徒的师生情谊里,更可了解祂宽广的爱心和伟大的亲和力。愿我们以主耶稣作为终生的老师,永远敬爱祂、信靠祂,凡事请教祂,向祂多多祷告祈求,并查考祂宝贵的教训。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