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课 论灵修

引言

耶稣说:「不要为自己积攅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攅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马太福音六章19-20节)。

山上宝训除了论八福和处世之道,主耶稣也以浅明生动的话语,教导我们学习灵修的道理,本课就来查考山上宝训里头的「灵修之道」。

一、论祷告和禁食

1.祷告应注意事项

a.不可故意叫人看见:神是看人内心的神,祷告的对象是神不是人,所以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喜欢在众人面前祷告,以便得到别人的称赞(马太福音六章5节)。

b.要进入内屋关上门(马太福音六章6节):天父在暗中察看,可以得到祂的报答;因为关上门能清心祷告、专心祈求,祷告更加迫切,更有功效,得蒙主垂听而成全。

c.不要用许多重复的话(马太福音六章7节):我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的话,以为这样神才会听到,其实我们所求的事,主早已知道,所以除了追求属灵的事以外,对于追求肉体的需要,不必用许多重复的话祷告,因为天父知道我们一切的需要。

2.祷告文的要点

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马太福音六章10节),亦即求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能行在地上。再求日用的饮食(马太福音六章11节),即求神将今日的饮食赐给我们。最后求脱离罪债和凶恶的事(马太福音六章12~13节),亦即求神免去一切罪债,并救我们脱离凶恶。

3.禁食的意义和要领

禁食是为了达成某些特别的需求而刻苦自己的身心(参以斯拉记八章21节),使我们的祷告得蒙垂听。亦即藉诚心禁食感动天父,使神答应我们的祈求。因为禁食的目的不是故意要叫人看见,而称赞我们的虔诚,所以禁食时不可把脸弄得难看,面带愁容,乃要梳头洗脸,只叫暗中的父看见就是(马太福音六章16~18节)。

二、论真财宝

1.为何不必积财在地

主耶稣教训我们不要为自己积财在地(马太福音六章19节),如果积财在地,这些钱财没有保障,有贼会来偷,甚至被强盗抢走,即使没有被抢,也无法永远安放在你的身边,离世时也没有办法带走;甚至某些有钱人因财富很多被抢被杀,赔上自己的性命。

2.积财在天的益处

我们要将财宝储蓄在天上(马太福音六章20节),因为积财在天有两大好处:(a)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来偷或强盗来抢,这样财宝永远存在。(b)你的财宝在天上,你的心也在天上(马太福音六章21节),所以你将钱奉献在爱人救人的圣工上,你就会关心神国神家的事,对将来得天国永生大有益处。

三、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1.为何不必忧虑衣食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马太福音六章25节)因为人的生命和身体比世上任何东西贵重。神看顾祂所造的万物,空中的飞鸟神尚且养活牠们,野地的花草神尚且装饰他们,人比万物贵重,神一定会看顾,而且人无法因忧虑吃穿,就增加其寿命(马太福音六章27节),所以不必忧虑衣食。

2.基督徒要追求什么

「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马太福音六章33节)。基督徒最重要就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亦即倚靠真理和圣灵,实现神的主权所统治的国度,并遵行祂的旨意,作神所喜悦的事。也就是顺从真理的圣灵,行出合乎真理的事。如果先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它肉体吃穿的事,神都会加给我们。

四、不要论断人

1.为何不要论断人

「你们不要论断人」(马太福音七章1节)。因为论断人是对人一种极重的伤害,使人感到痛苦、难受,等于用一把看不见的刀,割别人的肉一样,如果希望别人不要以这种方法伤害我们,我们自己就不要论断人。

2.防止论断的方法

我们所以会论断人,是因为自己以为比别人强,看见别人有许多缺点,却没有看见自己的缺点之故(马太福音七章2~3节);如果人看见自己的缺点比别人多时,就不会论断人。所以我们若要论断人,应先检讨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人都有缺点,均尚在学习、追求的阶段,应彼此体谅、劝导,不该擅加评断(马太福音七章5节)。

五、要努力祈求

1.求则得之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七章7节),主耶稣勉励我们,任何事都可以向神祈求,凡合乎神旨意的祂都会应允,所以当随时随处向神祈求。

2.祈求的动力

主耶稣为了勉励我们随时随地祈求,就用比喻告诉我们,凡世上做父母的都爱护自己的儿女,有些父母对别人不好,但天下父母心,还是将好的留给自己的儿女;天父的爱比世上父母的爱更大,我们是祂的儿女,祂岂不将最好的赐给我们吗(马太福音七章8~11节)?所以我们尽管坦然到祂施恩的宝座前,将所要的都告诉祂。

六、两条门路

世上有两条门路,一条是引到灭亡的,另一条是引到永生的,这两条门路有什么差别,主耶稣告诉我们:

1.「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马太福音七章13节)。这是告诉我们引到灭亡的门路容易进,容易走。远离真神,尽行不义,昧着良心,不守道德,为非作歹,为所欲为,只有死路一条。

2.「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七章14节)。进到永生的门路,难进难走,追求永生的人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和困苦,因此我们要进到永生的天国,就必须努力克服一切的困难。一个人想信主得救,务要悔改恶行,信而受洗,罪得赦免,努力灵修,圣灵充满,守道行善,爱神爱人,终必得天国永生之福分。

七、两种果树

基督徒为了得到纯正的真道,要防备假先知(马太福音七章15节),因为假先知不能带人走永生的天路,只有将人带到灭亡的路上,他们都是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可是辨认假先知无法从外表来判断,只能从他们所传的道理和行为来判断,正如判断果树的好坏,要以所结的果子来看出他的好坏,好的果树才能结好果子,坏果树无法结好果子,就像荆棘和蒺藜不能结葡萄和无花果,「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七章17、20节)。是故,从他们的行为就可以判断真假先知了。

八、两等根基

当我们听了主在山上所说的宝贵教训之后,有一种人听了就去实行,另一种人听了却没有行出来。凡听了道又行出来的,像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盘石上,遇到雨淋、水冲、风吹,房子总不倒塌(马太福音七章24~25节)。这种人由于在真道上立好了根基,碰到任何试炼都不会动摇,最后得到天国的赏赐。那听了真道虽然感动,但没有行出来的,就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马太福音七章26~27节)。这种人学道而不行,在道理上没有根基,道理对他没有功用,一旦碰到试炼困难、试探引诱,就站立不稳离开真道了。这是告诉我们,学了真道之后,行出来就有益处,如果学了不行,就白费工夫而毫无益处了。

结语

山上宝训可以说是主耶稣整体教训的精华,有人把他比喻为「天国的大宪章」,带有能力和权柄(太七28-29)。当我们学了这些教训之后,不但感到稀奇,也庆幸我们很有福气;是故,我们除了珍惜之外,也要实实在在行出来,就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一21-25)。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