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妻子在你室内,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看哪!敬畏耶和华的人,必要这样蒙福。」(诗篇一二八篇3~4节)。
保罗说:「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摩太前书三章5节),这段经文与「大学」中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的道理一致。
对社会来说,家庭是个人生存、种族繁衍、国家建立,以及社会秩序的根基。对教会来说,家庭是个人的信仰、福音的传递、教会的增设,以及教会秩序的根据。我们若希望信徒的信心坚固,教会兴旺,必须先有健全的家庭。
一、夫妻
1.夫妻是一体:
主耶稣、保罗都强调,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马太福音十九章5节;以弗所书五章31节),故夫妻之间既不是「男尊女卑」,也不是「女男平等」。因为有二人才能比较地位的高低或平等,只有一人就无法比较了。保罗说,夫妻之间有头与身体的关系(以弗所书五章23、28节)。一个人不能缺少头,同时也不能缺少身体。虽然头是全身的主,许多重大事件的处理,都由头来决定;但我们仍无法否认,身体对全身的贡献并不小于头。
2.丈夫当爱妻子
a.神先造丈夫,然后用丈夫骨肉的一部分造妻子。妻子是丈夫「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世记二章21~23节)。所以保罗主张丈夫当爱自己的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一般地保养顾惜(以弗所书五章28~29节)。
b.彼得主张丈夫要合情合理的与妻子同住,要体谅她比你软弱;要敬重她,因为她是和丈夫一同承受生命的恩典的(彼得前书三章7节)。他又强调说,丈夫若能体谅妻子,敬重妻子,祷告没有阻碍(彼得前书三章7节下)。
保罗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以弗所书五章25节)。约翰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壹书四章19节)。丈夫也应先爱妻子,然后才能期待妻子之敬重与顺服。
3.妻子当顺服丈夫
a.妻子与丈夫的关系,相似于教会与基督及身体与头之关系。所以保罗主张:「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以弗所书五章22~23节)。
b.彼得更要求,对未信主的丈夫也要顺服。因为妻子这样做,能使不信从道理的丈夫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彼得前书三章1~6节)。
c.彼得又主张,妻子不但要顺服善良温和的丈夫,就是乖僻的也要顺服。因为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更何况能引导丈夫来信主(彼得前书二章18节~三章1节)。(希腊文圣经在三章一节开头有「同样」一词,现代中文译本中也有)。
顺服丈夫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不「教训」、「辖制」丈夫,而是「沈静学道」、「一味的顺服」(提摩太前书二章11~12节)。(和合本的不许女人「讲道」在原文直译本、日文本都是「教导」、「教训」之意)。
二、亲子
1.父母当养育儿女:
a.父母为了养育儿女,须有正当的事业,要安静,凭自己的努力,亲手作工,不可懒惰(以弗所书四章28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1~12节;参考:箴言十九章15节,廿章13节)。
b.父母当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不是用「私意」或顺着「社会的潮流」,而是照着「主的教训」。也不可惹儿女的气,以免使他们失去志气(以弗所书六章4节;歌罗西书三章21节)。
「以弗所书六章4节;歌罗西书三章1节」中,你们作「父亲」的……不包括「母亲」。当然我们不宜武断说,母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但至少可以说,父亲应负起养育儿女的主要责任,不是只供应生活费用。
c.父母当用神的话教训儿女,也就是转述神所吩咐的话,并且见证真神之慈爱及奇妙的作为(申命记十一章1~7、18~21节)。
2.儿女当孝敬父母
①尊敬父母
a.听从父母:儿女当尊重父母的教训,听从父母的话(歌罗西书三章20节;箴言六章20~22节)。但必须在「主里」听从,若父母所要求的不合经训,儿女应当分辨,用委婉而谦虚的态度奉劝他们(以弗所书六章1节;路加福音二章49~50节,十四章26节)。
b.接受管教:父母的管教是出于「爱」;虽然受管教时觉愁苦,后来却能使受教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来。儿女应当做聪明人,诚心接受管教(箴言十三章24节,廿三章13~14节,十五章5、32节,十三章1节;希伯来书十二章11节)。
c.手足要彼此相爱:约翰说:「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约翰壹书五章1节下);同理,我们若爱生我们的父母,也必爱从父母生的弟兄姊妹。
d.不因家穷而藐视父母:在这奢华的社会里,常有些人羡慕高官富商,反过来是藐视、甚至厌恶穷困的父母。但「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十五章17节,十七章1节)。的确,家庭生活之幸福与否,完全在于家人能否和睦相处,与家道之贫富并无绝对的关系。甚至贪恋财利的「扰害己家」,更会「被引诱离了真道」(提摩太前书六章9~10节)。所以我们应不分贫富,一律尊敬父母,才能过幸福的生活。
e.不因父母的学历低或年老而藐视他们:现在有部分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不肯尊敬学历低的父母,致使全家不安宁。虽然从前受学校教育的机会较少,但父母仍受过宝贵的社会教育(生活上的经验)。又有些老迈的父母,精神、体力均衰退,讲话做事均无头绪;但儿女必须明白,父母的精力是为儿女耗尽的;儿女不但不该藐视父母,反而更应该感谢,用心照顾父母,以报养育之恩(箴言廿三章22节下)。
②不咒骂或虐待父母:在这末世,照经上所记,有人不但不尊敬父母,甚至咒骂或虐待父母,经上记着说:「凡咒骂父母的,总要治死他」。也许有人想,现行的国法不准人随意治死咒骂父母的逆子吧!但我们相信,这些逆子的灵命必被治死,绝无进天堂的机会(提摩太后书三章1~2节;利未记廿章9节;箴言十九章26节)。
③奉养父母:有些世人工作繁忙,父母健在时未能尽力奉养,到父母过世时才花费许多钱财办理丧事;又用父母不能享受的祭物祭拜父母,这些事除了使儿女稍尽心意之外,对父母毫无实益。我们必须趁着父母还健在时留意奉养父母(提摩太后书三章1~2节;马太福音十五章3~9节;约翰福音十九章26~27节)。
④为父母代祷:儿女敬爱父母,想使父母住大厦、穿美衣、吃好菜、快乐度日。但大厦不是父母永住的地方,又身体胜于衣裳,生命胜于饮食;主所赐的平安与喜乐才是永远属于父母的,所以儿女应该常常为父母代祷。尤其父母未信主或不热心,更应为他们迫切祈求天父,带领父母早日信主,热心归向真神(马太福音六章25节;约翰福音十六章22~23节;使徒行传十六章31节;马可福音五章19节;罗马书九章1~3节;乔舒亚记二章12~13节,六章22、25节)。
三、弟兄姊妹
1.兄姊当爱护弟妹。
2.弟妹当尊敬兄姊。
3.弟兄姊妹之间当友爱相处:
①和睦相处:
a.不嫉妒:保罗说:「嫉妒人的不能承受神的国。」因为嫉妒人的,容易进而害人(加拉太书五章21节;创世记卅七章11、18节)。
b.不怨恨:所罗门说:「恨能挑启争端」。约翰说:「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箴言十章12节;约翰壹书三章15节;创世记卅七章4节)。
c.不布散分争:所罗门说:「耶和华恨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又说:「乖僻人播散分争」;又说:「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箴言六章16、19节,十六章28节,廿六章20节)。
d.不动怒、不骂人:主耶稣把「不可杀人」推广到「不可动怒」,「不可骂人」。因为「动怒」、「骂人」常会导致「杀人」(马太福音五章21~22节)。
e.不论断:主耶稣教训我们,不要论断弟兄姊妹,要反省自己(马太福音七章1~6节)。
f.多饶恕:主耶稣教训我们「要饶恕弟兄七十个七次」,并且「要从心里」(不只在表面上)饶恕。又说:「若弟兄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保罗也劝我们:「不可彼此告状,要情愿受欺,情愿吃亏」(马太福音十八章21~22、35节;路加福音十七章3~4节;哥林多前书六章1~8节)。
②以慈爱和诚实相待:我们敬拜的真神是慈爱且诚实的神。所罗门说:「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这样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宠,有聪明」。所以我们应该用慈爱和诚实待弟兄姊妹(申命记卅二章4节;诗篇八十六篇15节;箴言三章3~4节,十二章22节下)。
③患难相顾:慈爱的天父藉摩西交代我们:「有贫穷的弟兄姊妹,要帮补他;且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又说:「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约翰说:「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雅各布说:「信心要有行为」。他们都主张用帮补弟兄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信心和爱心(利未记廿五章35~37节;申命记廿三章19~20节;雅各布书二章14~20节;约翰壹书三章17~18节)。
④引导归主:我们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以慈爱和诚实相待,患难相顾,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为他们短暂的肉体着想的,我们更该为他们灵魂的得救、永生的福分而努力;为弟兄姊妹之信仰多向神祷告,有机会多作见证。
结语
这个世界是个苦海,充满许多痛苦,且一切努力与成就,到头来仍是个「虚空」(传道书二章10~11节)。但我们仍有该得的分,「同自己所爱的妻,快活度日」(传道书九章9节)。只要我们敬畏神,必能蒙福,与妻子儿女度美好的日子(诗篇一二八篇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