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利未记——与神密相契

引言

在圣经各卷中,利未记可能是大家比较陌生的。因为我们经常是读完了创世记就出不了埃及,后面的利未记就更不用谈了。加上其中记载的祭祀、节期、洁净等条例,给一般人的印象是既繁琐又不易明了,所以往往望而却步。其实利未记是摩西五经中最短的,而且条理分明,将神对人的心意清楚的阐明出来。因此,要认识神的旨意,要与主更加亲近,不能不了解利记。

壹、背景浅介

一、名称

利未记的希伯来原名是「呼叫」,这是以首句的第一个字命名,就像中国的诗经、论语、孟子等书都是取首句一、二字做标题,别无他义。后来七十士译本才把它叫做「利未记」(Leueitikon),但这样的名称易遭人误解。因为祭司和利未人的职分是不同的,而利未记主要的记载乃是祭司的职分,所以我们可以将利未记看成一本「祭司手册」。但这样一本书是属于所有神子民的,尤其今日的信徒都是神圣洁的祭司(彼前二5),就更该藉此书明白神的心意。

二、作者

利未记与五经其它各卷同属隐名的作品(即圣经未明言作者是谁)。历来有许多理论被用来解释五经的形成(如J.E.D.P.四府本说)。但当更多的证据出现时,理论就被修正。因此,对于学者的贡献,我们不否认也不轻信,但从利未记一章1节、七章38节、二十六章46节、二十七章34节,我们了解利未记的内容乃是神在西乃山下、会幕中对摩西所说的话。所以可以肯定它与摩西有密切的关系。

三、历史背景

利未记记载了许多敬拜神的律例,但这些律例却不是凭空而生。若从经卷的顺序来看,出埃及记以建立会幕作结束,利未记则以会幕中事奉的律例为开始,教导百姓如何敬拜神。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第一,当初摩西向法老所求的,就是让百姓到旷野去拜神(出七~十二),现在该是兑现的时候了。第二,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是进迦南,面对迦南宗教的诱惑,有要先学习敬拜神的正确方法。

那么利未记的内容究竟发生于何时﹖其中的记载又有什么先后关系﹖以下的图表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

第正正第正二二

一月月二月月月

年14 15 3个月5个半月年初利未记的记载初20

日日︶一一日

├─┼───┼──┼───┼───┼──────┼───┤

到颁祭首拿数离

西布司领答点开

乃律承轮、人西

山法接献亚民乃

圣供比

职物户

我们都知道,经过了430年的寄居生涯,过完第一个逾越节,以色列人才自兰塞起行出埃及。此后走过红海,进入旷野,最后来到西乃山下领受神的律例、典章。在颁布律法(十诫、约书、规条)的三个月后,以色列人开始建造会幕,历时五个半月完成。会幕既成,就要开始敬拜。但圣洁的神不是一般人所能就近的,所以需要祭司来负责献祭的事务。因此自会幕完工的那日(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一连七天进行承接圣职之礼(利八),十二支派的首领也按日轮流献供物(民七),亚伦并在第八天献祭,为自己和百姓赎罪(利九)。之后还发生了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亚比户献上凡火,遭神击打的悲剧(利十),这对刚开始敬拜神的以色列民有很好的警惕作用。在往后的日子,神继续吩咐摩西有关洁净、成圣、节期等条例。到了会幕完成后一个月(第二年二月初一),摩西数点人数(民一),准备离开西乃,二月二十日正式拔营,才算结束了利未记中的记事。所以利未记就是发生在会幕完工到离开西乃这一个月又二十天的时间里。

贰、内容大要

从以上历史背景的介绍,我们已约略能掌握利未记的轮廓。为便于大家了解利未记的内容,我们可以有进一步的分类:

一、论献祭(一~七章)

这是利未记的核心所在。当人犯罪之后,就必须借着祭物才能来到神面前。所以自始祖离开乐园就有了献祭的记载,利未记不过是集其大成,其中分成燔祭、素祭、平安祭(还有感谢祭、许愿祭、甘心祭之分)、赎罪祭、赎愆祭五种。所献的祭物与献祭的方法都不相同。例如,燔祭必须全然献上,素祭则不可加蜜、加酵。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其实都有丰富的属灵意涵,特别是救赎的意义若不透过这些,就不能得到完整的了解。

五祭的深刻意涵在此不能细说,却可归纳出两大重点:

(一)犯罪必定受罚

献祭时,不但所献的祭物必须是自己饲养的,还得亲自宰杀祭牲,其目的就在留下深刻印象,使百姓明白犯罪必须受罚。而且,不论官长或庶民,不论误犯或无知,一切的罪都要献祭。

(二)唯独血能赎罪

五祭除素祭外,都是血祭。流血的目的是要祭牲死亡,代替罪人之死。神并不喜欢畜类被杀,但罪的工价乃是死,不流血就不得赦免。不过牲畜的血并不能除罪(来十4),所以旧约每一次的献祭,就像在货单上签字,表明对这次罪债的承认,并确信到了日期便完全偿还。而那位替我们偿还的人就是耶稣基督。

二、论祭司(八~十章,二十一~二十二章)

这包括祭司承接圣职(八~九章)与祭司成圣之例(二十一~二十二章)两部分,其中还穿插了拿答、亚比户之死(十章)。祭司可以说是献祭的主角,但亚伦的品格和行为都不足预表耶稣为大祭司,所以必须穿戴神所定荣美的圣衣才能在会幕供职。而服事神的祭司也有一定的资格与应守的本分,这些在利未记都有详细的规定。

三、洁净与成圣的条例(十一~十五章,十七~二十章)

献祭固然除掉了人的罪,但除罪之后更须保持圣洁,所以就有了洁净与成圣的条例。在洁净条例方面,包括了食物(十一章)、产妇的洁净(十二章)、皮肤病(十三、十四章)、漏症(十五章)的规定。在成圣条例方面则重申血的神圣(十七章)、禁止淫乱(十八章),强调社会福利、司法公正、伦理关系(十九章),并明列刑罚(二十章)。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旧约律法体系的完整。十诫(「道德律」)的前四条是人与神的关系,后六条是人与人的关系。前者成为「礼仪律」的基础,规范献祭、洁净等宗教事宜。后者则为「民事律」的基础,包括审判原则与人际关系的教导。所以这些条例对我们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律法除了叫人知罪,

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明白神的心意。因此,我们今日固不再受律法上洁净条例的束缚,却该明白其精神,成为合神心意的人。

四、论节期(十六、二十三、二十五章)

其中包括赎罪日(十六章)、七节期(二十三章)与安息年、禧年(二十五章)。神为以色列民定下的两项生活习惯,一是献祭,一是过节。前者是保持与神的关系,后者则让他们庆祝、记念与神的关系,享受神所赐的自由与喜乐。这使我们明白,要享受主里的平安、喜乐,必先与神建立良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感恩,因为我们的一切,原是神所赐的。

五、其它(二十六、二十七章)

第二十六章是应许与警告。若是对照历史,就可发现神并没有完全照上面的警告来对待以色列人,而是一再的宽容,所降的灾也相当轻,由此可见神的慈爱。二十七章则论及许愿和什一奉献之例。

叁、中心信息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利未记的主要信息就在告诉我们如何亲近神。罪人要来就近神,就必须献祭除罪与祭司的中保;想保持与神关系亲密,更需要保守身心圣洁,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许多时候我们觉得与主的关系愈来愈疏远,关键往往就在忽略了神对我们的要求。利未记对神的心意有清楚的阐明,正可以做为我们与神密相契的起点。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