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遗忘虚空步入丰富-洪明道

引言

埃及王子摩西,他的一生起伏甚大,早年王宫生活的繁华优渥,中晚年在放牧辛劳与旷野漫游,他作诗如此描写:「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约伯是个虔诚的富人,但经历大难后,他痛苦地自述:「为什么我不胎死母腹?或一出母胎便断了气?」(伯三11)。所罗门王在圣经中的著作有三卷──《雅歌》、部分的《箴言》与《传道书》。从写作的时间来看,《雅歌》是他年轻时的著作,《箴言》则是步入中年的警世铭言,而《传道书》可说是人到晚年之感触与一生经历之作!《传道书》开门见山就用「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一1)开场,把人生的结局告诉我们,再细细地说明虚空的原因与人追求的对应关系。

年轻人看《传道书》会觉得深奥难懂,中年人看后似懂非懂,老年人则觉得人生便是如此。中华文化中,老子对于道与自然看得最为透析,顺其自然是人的养生之道;佛家认为人生是苦海,不为物欲所累而四大皆空,进入真正的自在!《传道书》中,提到「虚空」,是顺应自然法则或修行而得道吗?「虚空」是所罗门王对人生的结论,但真的是如此吗?若人的追求都是虚空,那生命有何乐趣,有何指望?

一、人活到老没有新鲜事,尽是虚空

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8-9)。

我们常说:「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传道书》却说:「日光之下,并没有新鲜事!」改变,常是指事物的取决,因环境或机会的条件而变化,而传道者所言之没有新鲜事,是一种对结果的反思与结论。就算其中有变化,也是过往年代或时间早已发生过。对年轻人而言,由于所见所闻上经验不足,一切都是新鲜的,生活多采多姿,常觉津津有味,欢乐多趣!但随着年纪的更迭,人活得越久,经历越多,对同样的改变,见怪不怪,反而心生厌烦,新鲜事一再重复也会变得索然无趣。记得在几十年前,人的文字传递用书信进而使用Email,现在倒是用LineApp或其他社群通讯软件,虽然沟通的模式改变,本质上只是时代工具的变化,沟通内容并无太多的改变。看似新鲜,却也不新鲜!

二、生活没有目标,活着不如死去

人活在世界,大部分的时间是为了生存、自我实现与照顾家人或为别人而活,所订的目标大都与此相关,期间需面对生、老、病、死,和各样的考验,一生的努力,从青春年华到两鬓白发,如《传道书》所言: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传一13)。有些人在世经历骨肉或至爱分离,痛不欲生,活得像行尸走肉,失去了生命的重心;有些人受病魔的纠缠,卧病在床,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有些人职场怀才不遇,时运不济,抱屈长叹而活。人一旦遭逢不亨通,在没有目标可努力之时,活着反而变成是一种折磨。有人勇敢面对,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走向更黑暗的境地。这些情况会随着时间慢慢地临到人的身上,活着有时变成一种负担,纵然有坚强的生命力,死的权势仍然令人颤惊!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希腊帝国,当他征服了印度后,他感叹自己没有争战与人生的目标了,不久后因病离世;在他辞世前,他吩咐臣子在他的棺木挖了两个洞,让他的双手伸出来,为的是告诉世人,他一生的追求,终究是空手而回。

一死之虚空:人与兽并无差别(传三19)。

一样都不缺,也虚空:追求所得却不能吃用,归于别人,也是虚空(传六2)。

功名智慧,仍是虚空:人一死无人纪念(传二16)。

三、财主进天国?

《传道书》提及人有赀财是神的恩赐,人能享受是喜乐。所罗门王点出,人「莫强如吃喝快乐」(传八15)、「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传三22)、「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传三12)。能享受这三件事已是人生的幸福!无奈幸福伴随着虚空,到头来白忙一场!享乐也归于无有!如此看来,人生会不会太悲伤了,太无奈了!

我们一生的追求是为了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发大财;包括多数的基督徒,虽不敢说要发大财,但内心也想发财,不是吗?我们基督徒常会有一个难解的问题,在世上努力到底要投入多少?要多少的平衡?才不至于被认定为「贪爱世界」。有人月薪三万,有人月薪三十万,难道月薪三十万的人就比三万的人贪爱世界吗?如果我们发大财,享受一生,又可以进天国,那不是最棒的结局吗?这一题确实不好解。

耶稣说了一个比喻「财主与拉撒路」,这个财主也想进天国,但他天天享受奢华宴乐,最后到了阴间,耶稣用了极端的例子「拉撒路」,他是个讨饭的,全身是病,行动不便,但他却到了乐园(路十六19-31);以赀财而言,拉撒路没有蒙神的赐福,而财主却有,但以灵魂的归宿而言,拉撒路比财主幸运多了;耶稣又说了一个无知财主的比喻,他田产丰盛,仓房不够大,要置换更宽大的,他想着可以让他的灵魂能在世享福,但神却告诉他,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十二15-21)。耶稣在路上碰到一个少年的财主,这个财主与前两位不一样,是一个敬虔追求神国的人,诫命他都守了,也想着要如何才能进入永生?耶稣告诉他:「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少年财主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产业很多(太十九16-26)。

三个财主都没有过关,耶稣实在地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就如同第一个财主,他与拉撒路的物质生活是天差地远,然而耶稣用这个比喻是要告诉我们,财主是以自己为帮助,一切靠自己;拉撒路却不然,他是以神为帮助的人(拉撒路的原意就是神是我的帮助)。第二个财主重视今生为自己积财,却不知生命的尽头即将到来!第三个财主,不愿撇下钱财,可见过多的钱财,有时是绊住我们进天国的缘由!

《传道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靠着自己活着,他的追求、他的努力,在日光之下,能够享受劳碌所得的分;但基督徒如果因为追求世界或物质而失去对神的敬畏、失去敬虔,他所获得的,并非是神的祝福,至终,归于虚空!经上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收入的丰富与否,需要对照自己是否还保有敬虔的心,若失去了对神的敬畏,便像《传道书》所言,如同捕风,是一场虚空。神的赐福,也需要合神喜悦的人才能喜乐享用;天国的福分,是要人愿意撇下钱财,心在天国,才能获得!圣灵对老底嘉教会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启三17)。一旦失去了对神的敬虔,便会是如此的处境!

四、智慧与荣耀

智慧是所罗门王的「专利」,因为他被神亲自认证,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王上三12),人都想追求智慧,所罗门王却道出人追求世上的智慧也是虚空;然而追求属天的智慧,是人不虚空的开端(箴九10)。在旧约圣经「智慧」是个影子,而在新约藉着神的荣耀,将智慧表明出来,保罗就是见证智慧与神的荣耀极好的例子。只是大多数不认识神的人,喜欢考究自己的智慧与荣耀(箴二五27)。人在日光之下应是为了神的荣耀而活,为荣耀神而行!生命的过程是成为祭坛敬畏神,不是单为自己而活!把握生命的时光,将物质与身心献上,帮助需要的人!

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六10),这是保罗对信仰生活的真实写照。保罗曾经是追求学问,追求智慧,追求成为神所喜悦的人,然而在逼迫基督徒后被神的荣耀大光照醒之后,他的人生大逆转;他终于知道,原来真智慧与真正的荣耀,是他过去极大误解的耶稣基督;从此,他成为外邦的使徒,以耶稣为至宝,将万事视为粪土。保罗这样的形容是一种追求世界与追求永生的比较,在他心目中,排序已经重新调整。经上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人因为与智慧(神)分离,荣耀也失去了,人生才会变得如此虚空。但藉着耶稣基督,我们与神和好,重新找回永生之路。这就是神将永生放在人的心中(传三11),让人经历人生的劳苦,神把亨通与患难的日子并列(传七14),为了让人找回回家的路。

五、遗忘虚空步入丰富

没有人愿意虚空度日,总想让日子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若不是苦难或灾祸重压在人的身上,谁不想身心平安喜乐?圣经中,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约瑟!幼年被兄长卖到埃及成为奴隶,又被主母陷害,在狱中生活,历经乖舛多难的人生际遇,直到神提升他成为埃及的宰相,极其尊贵;从《创世记》的记载中,约瑟没有任何的缺点,实为难得!因为约瑟懂得一件事,就是他从幼年就记念造他的主(传十二1),在任何的环境中他都求告神,不致虚空。约瑟将大儿子取名为玛拿西,意思是神让我忘记了!虽然他对兄长出卖他的遭遇仍是煎熬,但神让他忘记了过去的苦楚,医治他悲伤的岁月,遗忘他内心的不平;他又把二儿子起名为以法莲,意思是神使我昌盛了!神最后让他拥有无比的尊荣,满溢的丰富!

结语

虚空的虚空,我们若以自己的好处,自私自利过生活,将会是虚空的结局;不过,把神放在你生命的首位,追求神的智慧,荣耀造你的神。如此,丰富的未来、永生的应许,就离你不远了!

(1)
上一篇 2020年7月29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2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