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约拿书——服事者的心镜

引言

约拿书因篇幅较小,一般都称为「小先知书」。全书在描述约拿对神所交托的使命之反应。此书之妙:是作为一位事奉者所当深入思索及探讨的。

壹、作者

本书作者是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约拿(王下十四25),意思是「鸽子」。

贰、时代背景

本书约在主前825至785年前后,于本国以色列所写。另一说为主前800年至760年间。二者资料前后相距25年。但都认为是耶罗波安第二在位期间,当时以色列国已久无先知,神的启示稀少,百姓生活堕落。

叁、主题事奉

本书叙述约拿对神的差遣之反应,约拿是先知,职责是服事神。故一般将此书看为「事奉篇」。从他顺从神差遣的前后过程中,所隐示的各种心态及立场,是当今愿意服事神的人,所要引以为鉴的。

肆、分段

本书有四章,按其内容可分成四大段落:

一、约拿初次对命令的反应与结果(一1~17)

二、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二1~9)

三、约拿再次受差遣的情形(二10~三10)

四、工作后的约拿(四1~11)

伍、研读提要

在约拿书中,表现出神对先知的爱和教育,也看出神喜悦接纳人的悔改。全书的中心,是约拿的各种反应;其间很巧妙的提示,当今服事者对自己的各种心态要觉悟的地方。

全书可分为十六段,作为事奉的参考。因为本文是导读,所以全文采用「问题」的方式,供读者思考:

一、话临约拿(一1~2)

神的话是为基督徒的「动向指针」,不要以为和生活没关系,当学习尊重神的话。

话临约拿;这是本书的开始,也应是对神服事工作的起点。个人可思考:参加圣工是为了什么﹖

神对约拿的指示很清楚:「你起来,往……。」给他行动指示、目标指示,告诉他工作的态度及环境。人若建立在真理立场中,对于事工的感受,必定很清楚,不至于模糊,而常陷在我该怎么办的困扰中。

此话背后也是提醒服事者「觉悟」的问题,主耶稣告诉门徒:「……你们如入狼群的羊……」这些话提醒我们要觉悟什么﹖试问:你对教会圣工的特性有何了解﹖有更彻底的觉悟,可促使将来工作上更安定。

后半段提到:「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这是神差遣约拿去的原因。也意味着做圣工是为了满足神的需要。是的﹗在工作上,我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工作欲望,还是为了满足神的需要呢﹖

二、给了船价(一3)

约拿却起来……。

情绪的连带影响,常成为违命的开始,虽然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与神的旨意不同,结果反而使自己更远离神(尼尼微和他施是反方向)。

约拿有付船价的力量,但他把这力量用在那里﹖我们是否也用「恩赐」来逃避神呢﹖

此段对服事者有三大警诫:

(1)辨明巧合的事:「遇见」(一3)原意巧合。

(2)不因有同伴而松懈。「与船上的人……」。

(3)目标相同,仍要儆醒。(约拿想逃到他施,刚好有船要去他施)。

像约拿这样的「行动」会使自己更无知。我们当使工作蒙福,不可因工作而更无知。

三、在底舱沉睡(一4~6)

然而耶和华使海中起大风,……水手便惧怕……。约拿已下到……。

神要提醒约拿,但约拿已陷在「固执」中,所以不能感受到。甚至于比外邦人更不觉醒。到后来被外邦人提醒,这不可耻吗﹖

试想:为何在大风浪中,约拿能睡﹖此举在事奉中有何涵意﹖

四、因谁的缘故﹖(一7~10)

这是一个质询。很可叹,竟是因为一个信主的人的缘故。一个服事神的人,在人群中应该是什么角色﹖

在追究责任当中,众人第二次向约拿质询。然而,约拿却陷在一种「自我陶醉」中。岂不知风浪的祸首,就是那个「我」。

此段亦可看出,神为了造就工人,所付出的代价,试想:此时,神在等候什么﹖在工作困扰中,是否有同样的意义呢﹖可知神为了造就你,作了那些安排﹖

服事者不可因面子问题,任凭情绪作怪而欺骗良心,也不可因自己在圣工上有某种职位,就认为失败的时候没有责任。

五、众人竭力荡桨(一11~13)

众人知道症结所在时,再次向约拿询问,此时约拿才觉悟过来。但众人出于「宗教心」不敢伤害约拿。所以竭力荡桨,但结果呢﹖

服事者理当去除不完美的「宗教心」,如爱心、热忱等,若无真知识,仅是无意义的宗教心。

此段也提醒一个观念:不要以为自己明明是为神大发热心,就一定是对的。因表达之后的结果,常和原来心中所想的不一样。这应坦诚接受,不必逃避。

六、将约拿拋入海中(一14~16)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应是很积极的态度。

在众人面对现实,处理症结后,风浪平静了,多奇妙﹖此事可依三部分思想:

(1)将约拿拋入海中,于同船者身上,表现出了什么﹖有些时候圣工的完成,是因为工作者的改变。

(2)在事迹上,此时的「约拿」要代表什么﹖若能除去不完全的心,必可享风平浪静。

(3)将约拿拋入海中这事,以约拿个人来看,可以给我们什么勉励﹖作圣工有一个很微妙的意义:就是让人有更多面对自己的机会,此事服事者不能不把握。

七、吞了约拿(一17~二1)

这是不顺命的结果。但是在整个服事的过程中,此事有一个很重要的含意:「隐藏的功夫」。

耶和华安排了一条大鱼……。这是隐藏的开始;为什么需要从神的安排开始﹖「隐藏」的目的是什么﹖

约拿若不被吞掉,则漂浮于风浪中,那么结果必死无疑。隐藏起来,表面上与自己工作的志向完全相反,是痛苦的挣扎。然而神却用这种苦难保守人。你有这种历练吗﹖再从本段想一想:何为真实的隐藏﹖

八、约拿在鱼腹中(一)(二2~6)

这一段描述神的结果和心境。神要人从苦难中,认清自己。同时本段也表现出隐藏应有那些功夫:

(1)认清自己的无知:(2~3)无知的结果。

(2)接受自己存在的事实(4~6),被神驱逐的结果。

(3)重新肯定神的救恩(6)。

约拿是先知,必能知道神救恩的情形,为何在鱼腹中还要如此﹖这在心志的历炼上有何含意﹖

约伯是一位认识神的人(伯一1),但患难中,却需要以利法再次的提醒他:你要认识神……(伯二十二21~22)。此涵意之深奥,是服事者要多方深入体会的内涵。

在此可以讲一句话:不要以为你是事奉者,就一定认识神。你认同吗﹖

九、约拿在鱼腹中(二)(二7~9)

从二章二节到九节,有二十四个「我」字,这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表示。在得意中,是骄傲的表现。在悔改中,是彻悟的过程:由悔改而醒悟,由醒悟而自觉,由自觉而仰望,由仰望而立志。

本段继续谈到隐藏的第二个功夫:

(1)抑住迷失的我(7上)

(2)深入的祷告(7下)

(3)学习处在孤独中(8~9)

(4)重拾失落的心志(8~9)

你可否用自己的经历来体认以上的内容﹖

在信仰上,从这里可以谈一件事:以我而言,我是传道,我可以从圣经说出什么是救恩,或者从过去经验印证救恩。但是否更应该「站在今天」,看救恩是什么呢﹖

十、吐出约拿(二10)

这是很重要的一刻,在服事上称为「复出」,在圣工上能否有实质的开始,端看是否「复出」。约拿经过深入的隐藏,神看时机已成熟了,就吩咐大鱼将约拿吐出来。可见复出建立在隐藏的功夫。

隐藏与复出,都是出于耶和华。神鉴察人心最了解人。以约拿书来看,这一点在服事上是很强调的事,欲得到美好的工作果效,就要看个人有隐藏的功夫否﹖有复出否﹖

约拿在鱼腹中,彻底的改变了心志,这是复出的基础。复出不是人的激动,是一种很稳定的情况,如约拿被吐出,是在旱地上。

作圣工不是用「着急」去完成的,经上说:人的血气不能成就神的义,又说:耶和华在锡安安放一个根基,……信靠的人必不着急。

隐藏到复出,是任何一位圣工人员都要细心去体会的过程,求主带领我们。

一、话再临约拿(三1~3)

复出之后的约拿,再次得到神的差遣,这时他的反应就不一样了。第三节说: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

这里面告诉我们,经过神的熬炼以后,神会再赐给我们机会,可见在软弱中,不可灰心丧志,当积极的体察各种环境存在的价值。

这一段的结果,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结论:熬炼很苦,却修正了工作的方向。人未经过雕琢,很多时候,在工作上虽然是强调真理,但实际上却是个人的观感。换句话说:每一个参与圣工的人,都必须先经过神的磨练。请问你敢接受吗﹖

二、约拿进城(三4~5)

尼尼微城是个极大的城,必须走三日才能走完,约拿只走了一日,就成就了神的工作,何等奇妙﹗这要表示什么﹖

有人在立定心志,开始工作的同时,工作就蒙神祝福,完成了。这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慎思明辨,神所要的到底是什么﹖

本段告诉我们,一个「得力的事奉」,所要具备的三大要素。试推想之:

三、都披上麻布(三6~9)

本段记载约拿进城之后,所得到的果效。可作为今日一个团体能否蒙福的参考:

在神的带领中,促使国王接受,而且国王以身作则,建立了悔改的榜样(下了宝座、脱掉朝服、披麻蒙灰),才达成全国的悔改。

此事有一个问题值得思索及作为服事上的提醒:

王所建立的榜样是什么﹖

同是仆人,为何想高人一等﹖

在工作中,表现不出「我」,为何渐渐无心﹖

你认为圣工是什么﹖

尼尼微人的悔改很彻底,而且有一个很难得的精神,值得效法:他们如此的悔改,能否得到神的怜悯。本身是没有把握的,所以经上说:「……或者……也未可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本有着很积极、彻底的心改变自己。虽不肯定,却不失望,表示着他们履行责任,不问明天。这种慷慨进取的心,特别值得今日效法。

在功利潮流的影响中,人常因「没什么好结果」,而放弃该作的事。人常必需用「有美好光景」的结果,来刺激自己的工作意愿。这里告诉我们:圣工上不可如此。

四、约拿大大不悦(三10~四2)

神喜悦罪人悔改,不喜悦恶人的死亡。当神看到尼尼微真的悔改之后,也马上表现出这分慈爱、怜悯的心。

第十节这里,不是表示神不信实,用降灾祸来想恐吓人。因在圣经上看到,后来尼尼微人又堕落,结果就被神完全毁灭了。这里所要表示的重点是:人的行为,会改变神的预定。也就是说;在救恩上,人是变量。

恶人悔改了,神能重新接纳,但工人不能接纳。这是神对﹖还是人对呢﹖说起来这是一分变质的宗教心,值得服事者防患。我们当以耶稣的心为心。

约拿在工作完成后,表现出「不悦」的态度,虽然接下去他会说神是怎样的神,可是前后对照起来,这是支持自己「不去」是对神的理由,并非约拿也能够有如他所说的那种神的心肠。这显出人性上的一个弱点:在血气中虽知道真理,但无法体贴、顺服。

此段可提出两个问题思考:

(1)工人不应当喜悦神旨意的实现吗﹖你在气什么﹖

(2)有必要闹情绪之后,再为自己找理由吗﹖

五、你发怒合理吗﹖(四3~9)

约拿用一种激动的情绪向神抗议,拿死来威胁神。约拿所争的不是「理」,而是自己的「意气」。前后的抗议就只有一句话,没有别的。但神爱工人,神动用一切为了造就他。如此一想:在工作上可情绪化吗﹖能不谦卑顺服神吗﹖要争到没话说才顺服吗﹖

约拿既成了「旁观者」,就无法一起享受工作的快乐,这也是服事者要慎重分辨自己「角色」的地方。试想约拿的情绪反应是属于什么﹖服事者有何提醒﹖

六、我岂能不爱惜﹖(四10~11)

神已怜悯,还等着看什么﹖

有时候服事者,好象成了神。

我岂能不爱惜,这是神的示范。提醒约拿在工作上要具备的心,要有「父母心」。

尼尼微人很罪恶,是众人认同的,但神仍要怜悯他们。这要提醒我们一个观念:不可用舆论伤害人,真理不一定少数服从多数的。

身为事奉者,你能有父母心吗﹖你能辨明工作对象与神的关系吗﹖

结语

福音传到外邦,本是神在救恩中早就预定的。服事者应体认神的心肠,更需仔细看明自己的心态,才不至于在不必要中造成工作的困扰。本书很巧妙的述及服事者的心态立场,及情绪变化所呈现出来的情形,很值得今日的圣工人员思考。篇幅所限,仅能简化成十六段概要的引论,盼读者一面对照圣经,慢慢思想,愿神赐福你。平安。

(3)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