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弥迦书——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

壹、作者

摩利沙人弥迦(弥一1),为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时的先知,也就是大约与以赛亚、阿摩斯、何西阿在同一时代之中。

弥迦常被称为农人先知,因他出生于农村田舍,生活简朴,思想单纯,言论率直,信心热切,所以在信息中正直而公正。他不像以赛亚那样的风度。以赛亚出身城市,又从贵族家庭中出来,弥迦常在平民中间,生活在劳苦大众之中,就自然关切一般人的需要。

弥迦严责耶路撒冷,与阿摩斯指责撒玛利亚,有异曲同工之妙。

贰、内容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

这是本卷的钥节,神所要求于选民的,乃是真实的信仰,正如新约时代所要求的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也正因如此,先知才会发出询问,责备以色列人的声音,希望他们赶紧转回,并有内心与行为合一的真实信仰。

弥迦说预言的对象是北国的撒玛利亚,与南国的耶路撒冷。他预言北国以色列将遭遇最可怕的毁灭(弥一6、7)。而以色列的结局成为南国犹大的鉴戒。在这里,弥迦以惊人、激动的语句来描述神的审判(弥一8、9)。

尤其是在亚哈斯做犹大王的时候(王下十六),为求救于亚述王,将耶和华殿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并且擅自更改祭坛、祭礼,私移圣殿的器皿,使得崇拜气氛、社会风气、正义……败坏得使人担忧。

先知似乎想说明犹大西南各城再无安全可言,侵略者的刀剑已指向该处。从撒玛利亚的沦亡,看见犹大的前途无可乐观,因他们陷入同样的罪恶,犯着同样错误,因此必将遭遇同样的结局,他好象以赛亚先知一样,说:「我们怎能逃脱呢?」(赛二十6)。

从第二章开始,先知不是笼统地对众人指责,而是特别指出某些人应负道德的责任,因为他们的罪过,导致了国家的败亡。

「祸哉」,他向富豪宣告(二1),他们贪婪财利,想获取更多,其实他们已经相当富有,在乌西雅王在位的期间,国中经济甚为繁荣,使有些人致富,但他们贪得无餍,以致不惜用尽不正当的手段欺压穷人。他们忘记田地及一切所有乃是神的物,人不过是管家罢了,他们甚至晚间在床上思想计画、图谋恶事,天一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因手有能力」有译为「他们的能力就是他们的神」。他们完全倚靠自己的手及能力,以为可以恣意而行,却忘了神也在筹措祂的计画,他们处心积虑地想买下所有的土地,赶走农人,成为大地主,神定意要将灾祸降在他们的身上,因为祂厌恶他们的意念,那是不关心别人的想法,其实这与管家原则相违背。记住,当我们的计画与祂的计画、命令相违背时,麻烦就大了。

神所关注的事还有一项,那就是假先知的出现(二6、7)。似乎那些蓄意违背神的法则,想要夺取别人土地的人,拥有一批支持他们的先知。这些先知说:「与我们立约的神怎会审判祂自己的百姓?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再容忍弥迦这个人,把他赶走吧!他是个假先知。」然而先知弥迦的信息确实是从神而来的。假先知说的话并不出于神,尽是谎言,却正是那批人所爱听的(二10、11)。在此有一个强烈而戏剧化的对比:当人在设计时,神也在筹划。假先知在说假话时,真先知则传达神的信息。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官长身上(三11),所以弥迦预言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三12),这些预言诚然超过了他的听众所能想象与接受的地步,可是我们看见他们竟听从了弥迦的话,作出了响应,连希西家王也深受感动而领导百姓向神悔改,结果得了神的赐福(王下十九)。

在处理过目前的状况后,弥迦的眼光看到远处(未来)。预言耶和华将来还是会介入以色列的事务(四1),这些话与前面的信息为了强烈的对比(三12),更预言了神的应许──弥赛亚的降生(弥五),并明确地指出祂的出生地点──伯利恒(五2);当人在订定计画的同时,神也在筹划关乎他们的事,而且,神的谋算必定成就。

第六章则记载了耶和华直接向以色列说的话:「我的百姓阿!我向你作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神实在有最大的忍耐,以色列无法再有什么理由或借口了,以赛亚书也有类似的语调:「我为我葡萄园所作之外还有什么可作的呢?」(赛五4),神实在有很深的失望。

在「弥六6~8」弥迦先知连续发出五个问题,询问礼仪的事,究竟礼仪与敬虔孰重?信仰应有如何实际的生活?怎样的事奉才是耶和华所要的?(6节),进一步询问,献祭是否必须昂贵的礼物?(7节),最后则说明真实信仰的定义、性质与价值(8节),一岁的牛犊确实是尊贵的祭品(利九3),但以色列有罪,他们应献的是赎罪祭,而不是燔祭。敬拜者若真以谦卑的态度,必须有实际省察的内心。

什么祭品是神所悦纳的呢?大量的献祭?昂贵的祭品?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这样岂非罪上加罪?这与「赛一10~17」非常相似,人想以献祭的方法,来换取神的福分,尤其是救赎的生命,这样是真热心吗?神会悦纳吗?神岂是可贿赂的吗?神真正需要的是人信心的生活,「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天地万物不都是耶和华的吗?拿原本就属于耶和华的物来贿赂耶和华?

耶和华向我们要的是什么呢?「行公义」,公义就是不欺压、不贿赂、不歪曲公平……主耶稣也教导我们:「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公义与怜悯原为圣约的两大义务,神以公义与怜悯为怀,不仅是祂的性格,也显明在祂的作为。以色列人在圣约的义务中应尽的事,照耶和华公义的标准,且要有始终不渝的忠信。神是信实的,我们也要信实,这是神对人的,也是人对神的,人对人的当行的事。耶和华有诸般的慈爱,因祂的怜悯不至断绝(哀三22、31、32),但是反观我们对他的信实,却如早晨的云雾,速散的甘露(何六4);北国以色列宗教与道德的失败就在此:「无诚实、无良善」(四1),因此社会秩序破坏,圣约关系解体。

圣约遵守的义务是公义与怜悯,那么再进一步,就是日常生活举动:与神同行,在神面前最基本的态度是以敬虔和谦卑的态度,与神同行,能与神交往,必须反应神的荣美、正直……,这才是有真正的敬虔。

反观今日,不也一样吗?神所要的敬拜不是履行某种宗教仪式,乃是整个生活、身心、言行奉行神旨意的敬拜,神既是行公义,好怜悯,与谦卑人同居的神(出三十四6~7;赛五十七15),神的儿女在行事为人上,不断以表彰神美好的德性为生活的中心,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无形的、敬拜的生活见证,才能使我们那种按着看得见的崇拜仪式,显得真实,也使得所有物质的奉献也都变成是有属灵价值。

叁、先知在全书的末后,用雄伟的称颂做结束,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神赦罪之恩

赦罪之恩是真神独有的,人的一切宗教与偶像,皆无赦罪之恩,一切的宗教都是以惧怕与刑罚来解决人的罪,惟有我们的神,可使人获得完全的赦免。

神的赦免是永不再纪念的,像投下深海不再看见一样。

神的赦免是根据基督十字架的得胜,因耶稣基督已完全代赎了。

二、神的信实

「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20),弥迦正如许多古时的信心伟人,是按着亚伯拉罕的信心踪迹去行的人(罗四12),也不是只抓住片段的启示,而是追溯以往连同当时他们所领受的启示,按神已赐下的启示,整体性地领会完整的救恩,且特别留意救赎的最后完满结局。

神的怜悯与宽容,是我们一再犯错最好的借口吗?每当人回转归向神,祂总是暂时宽容他们,只要人一心悔改,祂是愿意忍耐的。不过,我们不应以为神每次都会宽容我们,正如亚述王西拿基立造成的危急状况终于解决,关于耶路撒冷失陷的预言并未应验,以色列人有了相当程度的复兴,他们重新照着神的话去行,在希西家王的领导下,百姓向神回转,期间也发生了好些奇妙的事(王下十八、十九),但以色列百姓后又重蹈覆辙,犹大和耶路撒冷最后落入巴比伦人手中一般。

肆、总括而言,本书揭示了重要真理:

一、神对待希伯来民族的原则所显示的真理

弥迦只是向一个小国说话,但在「一2,六1、2」他却要全世界及其上之山陵岗岭来作见证(在圣经中山陵岗岭代表国度),因他知选民的身分特殊,他们与耶和华的关系也是极其亲密,神是要透过他们来向列国表明祂是真神,且藉此施恩给全世界的人,可惜以色列人悖逆,结果就显明了另一面悲惨的真理,愿列国都能引以为戒,我们今日的地位、责任,不也是如此?

二、弥迦揭露了真假领导者的面目

比较弥三、五章,人间一切首领的权柄莫不是从神而来的,先知明白这点,且极力向国内之领导者陈说,告诉他们责任之重大,若陷民于罪,必不能逃脱刑罚。

三、弥迦宣告真宗教的含义、真实的敬拜

正如登山宝训不是道德的规范与条文,而是因着神的救赎与帮助,因祂的爱,使我们发自内心的爱神、爱人一样,并让我们不时地检讨自己的属灵生命,让基督成为每个人真正的主宰。

(1)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