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橱上留有一张泛黄的功课表,上面画有圣经、笔、眼睛、+-×÷…,问孩子那是什么时候的功课表,孩子说是五年级寒假的。
每天早上先画有圣经,代表是看圣经的灵修时间;接着画了笔,是写学校规定的作业;再来,是自己加深加广的数学国语时间;中午画了一排眼睛,是阅读故事书的时间;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所以未列进去,随兴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二四六的晚间没聚会,排有书法、作文、英文、乐器,乐器时间有时弹琴、有时练笛子,因为参加了学校的笛子队。看了那么富有创意的课表,不禁莞尔。周日上午、周六上下午、一三五的晚间都画斜线,因那是聚会时间呢;其他的时间,有灵修、有学校规定的作业、有自己的进修、有自由活动,内容真是充实且实际。
孩子每天上学,可说是机械而束缚,所以一放假拥有自己的时间都非常高兴。然而,如果假期过于散漫,孩子的自由自在反而成为无聊透顶,并且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实在很可惜。但是,如果一下子叫孩子做这个,一下子叫孩子做那个,这样不但父母很累,孩子可能养成被动的坏习惯,或是阳奉阴违,甚至可能会反弹,因为假期是她们自由运用的时间呀。所以,辅导孩子自己订自己的功课表是非常管用的。
课表的设计要注意是否实用,因为如果有几次达不到课表所排的,那么孩子就不想看课表了,因为内容和实际都不一致,当然就无法照计画行事了。所以,要排课表时,先列出有哪些该做的事、有哪些想做的事,再配合实际能利用的时间去安排。还记得孩子刚练习设计课表时,排得很细心,安排了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做什么,我提醒她,如果有一个项目时间不准确的话,其他项目如何照课表实行呢?后来,孩子就懂得只安排早、午、晚要做什事而已,如果那件事已经做完,剩下就是自己的时间,可自由运用。如此,孩子都非常乐意照进度行事,因为那些事项是孩子自己排的,是自己该做的,是能力可达的,况且做完就可自由运用了,不会有推拖的情形。
有时候,父母谈及自己的孩子写作业的情形真气人,慢吞吞、拖拖拉拉、不专心……。原来,作业写完之后叫他写参考书,参考书写完之后叫他弹琴,弹琴后叫他……,孩子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该做的事,反正一件做完总有另一件,似乎永远做不完,可以拖就拖吧,还要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更不专心了。孩子似乎觉得那些事都是别人叫他做的,都不是自己的事。所以,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事该做,有哪些时间可用,训练孩子好好利用时间是很重要的。
本来,只是教孩子寒暑假排课表的,后来,孩子在春假或连续两三天的假日也会自己排课表,以便善用时间,不会有上学前才发现这个还没完成,或是那个来不及的情形。这样,教导孩子为自己读书,自己有哪些事该做会自己负责完成,不必老是被家长盯着才做功课,父母不在就闹翻天。这样,孩子总觉得每个假期都有意义而且充实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