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照例步入少年班教室,老师和小朋友围坐成一圈查经,读过一次,问:“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心得或感想?”又是一成不变的静默,于是老师只好自己讲啰!虽然,讲到精彩处,学员也会兴奋地插嘴,但是真要他们讲出一小段属于自己的想法、感受,却极为困难。更甚者,如好动的小男生,早已自顾自地玩起来了。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中级班,偶尔安排一个小时的查经时间,受益最多的仅止于充分准备的主领者,战战兢兢地带领,所得到的往往是稀稀疏疏的回应,虽然不致于有喧宾夺主的吵闹,却有令人不知如何是好的鸦雀无声。
查经,应是教会同灵心与心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透过圣经章节,将个人的想法提供给大家,意见不同处互相讨论,何尝不是一种“聊天”?只不过所谈的主题比较深入而有内涵,与信仰有关而已。如此美好的分享不应被排斥、冷落,或被视为“无聊”的代名词。
如今我对于查经能够有这一份体会,甚至可以说是渴望,完全要感谢神在我的童年时期所做的安排。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一般的休闲娱乐也不多,因此,茶余饭后只要父母召唤,我们全家就聚在一起查经。“查经”这件事情在我记忆中所发生的次数极为频繁,那时,虽然不见得每一次都很乐意参与,但父母生动的带领,却能使我们很快融入其中。
最早期,两个妹妹都还是小小文盲,只有我认识注音符号,早餐完毕,和妈妈一起读诗篇,我用的是注音版的圣经。虽然细节部分如今都已模糊,但记忆中仍依稀有那一幕,让我非常怀念。也许当时妈妈对经节的解释我无法完全听懂;也许逐字拼音对当时的我来说稍嫌吃力,但我相信这样的训练必然有助于日后让我能更容易接受圣经,而其附加价值便是我对注音符号的学习和应用。
以查经为主体,还可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内容,父母藉着查经来讲圣经故事、生活教育,查经完后一起唱诗,或表演唱游、练习指挥,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亲曾经为我们演了一出自编自导的布偶剧。从单纯的“查经”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圣经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一种来自家庭的快乐与满足。
全家福的查经持续到国中,就因各忙各的学业而次数锐减,而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总觉得在家里查经时无法畅所欲言,因此更希望能把握与同侪或小朋友的查经;但在教会内的查经能否顺利推展,个人习惯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种“习惯”需要从家庭生活中来培养,尤其是从小培养。
平日在台下听道理只是单向接受,惟有藉着查经,才能达到双向沟通和交流。我愿有更多人能看重查经;我愿有父母肯引导小孩暂时放下物质享受(特别是对电视的迷恋),在年幼懵懂的可塑阶段,用神的话语为他们打下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