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那打开心内的门窗」是一首自己喜欢的歌之一,一直觉得它旋律优美,歌词也相当好:阮那打开心内的门窗,就可以看见五彩的春光,看见心爱的那个人,看见故乡的田园,看见的青春的美梦。
但是没想到今天听来却又有另一番滋味,「阮那打开心内的门窗」,如果我们不要只顾向外看,而对内反躬自省,我们会看见自己的什么?
我们会不会看见自己行为下的动机呢?动机这东西是很奇妙的,它暗藏了我们真实的弱点,并与罪恶、诱惑同在。如果我们徒有外在的行为,却无敬虔的内心,或者可以蒙骗人一时,神却是欺瞒不得的。
一、听听内在的声音
有一农夫在地窖里工作时,遗失了一只儿女送的手表,他打开了地窖里所有的灯,心浮气躁的在地窖里一找再找,但是找了许久仍没有找到。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外头跟邻居的几个小朋友说:「我在地窖里遗失了一只儿女送的名贵手表,你们谁要是能找到,我就奖赏五分钱。」于是,几个小朋友就进地窖里帮他寻找;可是找了将近一个钟头,还是没办法找到,小朋友怀着沮丧的心离去。
但其中一个小朋友却不愿放弃,又回到地窖,没多久就被他找到了!
当他拿着手表交给农夫时,农夫禁不住问:「你是怎么找到它的?」
小朋友说:「很简单啊!我没做什么事,当人家离去后,我就只在那里,听听看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哪里?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
是不是我们经常像这个农夫一样,静不下心来,心浮气躁,无法听见内心的声音,无法思索人生的问题。
「散了众人之后,祂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里。」(马太福音十四章23节)
「祂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马可福音六章46节)
「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加福音五章15~16节)
有一个故事说:「神在造人时,有一个想法,祂要赐给人拥有成功、幸福、平安、快乐的力量,但是先决条件是:那个人必须先找到祂。」
祂左思右想,究竟要藏在哪里才不会被人找到呢?祂曾想过高山、海底,也曾想过城市、乡村,最后祂终于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地方:人的内心。
祂在人内心深处放了一个叫「内在声音」,蕴含着安静、平安、喜乐、智慧、力量,但是先决条件是:那个人必须先找到祂。
这只是故事,但试想,假若不是故事,你找到神了吗?你找到了一个叫「内在声音」,蕴含着安静、平安、喜乐、智慧、力量了吗?
二、动机之外的东西
在战争中,有一位随从,不忍心看见主人如此劳累,好心的端上一壶酒,将军闻了闻,拒绝了他,说:「这个时候,不能喝酒。」
随从为了主人好,于是说:「这不是酒,这只是有酒味的饮料。」
当将军喝了第一口之后,忍不住地一口接一口的喝了起来,最后醉了!也战败了!回国后,国君非常生气,就把酒醉误事的将军给杀了!
随从相信酒比水好,酒比水珍贵,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此时他的主人喝了酒以后会消除压力,不再那么忧心。
随从真是一片忠心,可是他的好心却害死了主人,这恐怕也不是他所乐见的结果吧!许多人的恶习最初只不过是良好品德的放荡!
米利暗与亚伦因摩西娶古实女子为妻而毁谤他,其实真正的理由,并不是摩西娶古实女子为妻这件事,而是:「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这话耶和华听见了,祂说:「你们毁谤我的仆人,为何不惧怕呢?」于是耶和华就向他们发怒而去(民数记十二章1~9节)。
人看人是看外貌,神是看人内心的。(塞缪尔记上十六章7节)
亚拿尼亚与撒非拉夫妇卖了田地,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欺哄圣灵致死的故事(使徒行传五章1~11节),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了。但在他们夫妻打算卖田地之时,其动机并不一定就已要欺哄圣灵,也许看见了价银才作了决定,所以有了正确的动机,还要能使动机持续正确,就需要有反省的能力了!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父母子女之间因为「爱」,所以占有的理直气壮;夫妻因为「爱」,所以要对方牺牲的理所当然;同灵之间因为「爱」,所以指责得不留余地;多少时候,我们因着名正言顺的理由,却做着背道而驰的行为!一切只因我们有正当的理由!是不是有时我们安静反省?检视自己的心思意念,做工动机是否偏差?我们与主是否相亲相近?
三、定睛向天的坚定
唐朝河北盐山县令穆宁,性情急躁、爱挑剔、刁难,对人十分严苛,他要求几个儿子轮流为他掌厨,若是不合口味,就会受到他的责打。每个孩子都战战兢兢的做着。
有一天,其中一个儿子发明了一道新菜:用熊背上的脂肪去炖鹿肉干,让鹿肉吸饱了油脂,烧得软硬适中,香味扑鼻。
穆宁吃得盘底朝天,一边吃一边称赞,其它几个儿子看见都暗中羡慕,以为今天掌厨的弟兄会有重赏了!
没想到穆宁吃饱后,竟然拿起棍子来,重重责打当天掌厨的儿子说:「这么好吃的一道菜,为什么到今天才烧给我吃?」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尽力了,已经尽可能做好了,却依然只得到别人的责难、批评、百般挑剔,千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有人是借着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的。隐藏的事没有不显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加福音十二章2节)。我们既相信有神,神是鉴察人心的,也相信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马书八章28节),就让我们相信我们必不致羞愧吧!(罗马书十章11节)
黎巴嫩诗哲卡希尔?纪伯伦曾经提过一个故事:
有四只青蛙趴在一根木头上聊天,几个大浪打来,木头流向下游,四只青蛙非常高兴,难得四个好朋友一块旅行,突然,木头摇晃了一下,一只青蛙开口了:「这根木头真奇妙,居然是活的,会动耶!」
第二只青蛙说:「不!这根木头和其它的一样,都是不动的,动的是河水。」
第三只青蛙却说:「你们错了!木头和河水都不会动,动的是我们的意念,如果没有意念,一切运动都不存在。」
第四只青蛙一直在细心听他们的争辩,并未作声,三只青蛙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辩论了起来,嗓门越来越大,谁也不服谁,于是他们转向一直沉默的第四只青蛙。
第四只说:「你们说得都对,动的既是木头,也是河水,也是我们的意念!」
三只青蛙听了勃然大怒,因为谁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答案:自己的观点竟然不是完全正确,别人的观点竟然也不是完全错误。
接下来怪事发生了,三只青蛙同仇敌慨的把第四只青蛙扔进河里。
有人说末世是一个是非不分的时代,你认为现在是末世了吗?假如是,你认为我们应如何自处?假如不是,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准备?
数十年如一日,不难,难在数十年的工作精神都像第一天的精神。
四、末了的话
以利亚向神发怨言,向神求死。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
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反而,在火后有微小的声音向他说:「伊莱贾,你在这里做什么?」
难题出现,难以抉择,困难重重,无法解决,我们「当然」是向神祈求答案,但是,若我们心中完全被这难题所占据,心思意念被杂务所缠累,以致于祷告读经也只是为这难题而做,那么,我们不仅无法得到这答案,当神发出微小的声音时,我们将无法听到,就算听到,也会被我们内心的噪音杂响所盖过!
内心平静,来自自省能力!然后,就会听见火后有微小声音。
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