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亚杜兰洞的悲欢

引言

「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撒上廿二1~5)

相关经文:诗34、57、142篇

其实,就此阶段而言,大卫是在逃难的时期;从扫罗拿枪欲刺透他开始(撒上十八11,十九10),大卫就感受到生命的威胁,而开始逃亡;他首先跑到撒母耳先知处(撒上十九18),接着跑到约拿单那儿(撒上廿章),然后到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边,紧接着又去投靠迦特王亚吉(撒上廿一章),最后逃到亚杜兰洞(撒上廿二章)。

不断地逃,一站又一站;一程又一程,在在都显示着内心的不安。

逃亡的人,又有那几个心安的?

最后,他来到亚杜兰洞;凭心而论,这段路程对大卫说来,的确是艰苦的,身心备受煎熬;然而,以较长远的眼光来审视,也未尝不是一段有价值的经历。

大卫的角色,真神早藉着撒母耳先知就预告了:「合神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撒上十三14)。

当大卫逃到迦特王亚吉处,亚吉的臣仆说,「这不是以色列国王大卫么?」(撒上廿一10~11)

那时候,大卫根本还不是国王;而且他还年轻,历练不足,要想成为合神心意的王,火候稍嫌不够;因此,神必要再给他一些生活上的操练,以提升他属灵质量的精纯度。

经云:「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一6~7)荣耀之前,总是先经历苦难(腓二8~9),要想成为伟大的君王,他必须能体谅百姓的软弱(来四15)。

耶稣如是,大卫亦如是。

一、祸兮福兮

老子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人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经云:「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

大卫,这一路行来,直到亚杜兰洞,总算暂时打住;在这个地方,对他依然是个操练,也是他人生的另一转折点。

神,喜欢雕塑我们,成为合心意的器皿(耶十八5~6)。

保罗要强调神的雕塑之工,他如此说:「我们原是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豫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神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要为神所用。

因各有所用,所以雕塑之工不同,但总要达天父所喜悦的样式。

有人形容,神用扫罗来造就大卫,用锁链来雕刻保罗,用群羊来训练摩西……

你以为如何呢?还有更多的古圣徒哩,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当然,还包括你我……

以下就先由亚杜兰洞的处境,看神给大卫何种历练的功夫吧!

中国古人言:风从虎,云从龙……

某些东西的生成,非得从某些因缘际会的条件搭配,否则无以生成。

「铁磨铁,磨出刃来。」(箴廿七17)确有它的道理。

二、操练的塑造

1.孤单的操练

领导者常是孤独的,有时是因职位之故,高处不胜寒;有时是因着思想之差异,曲高和寡。

大卫将成一国之尊,难免要遭遇某些时局,须独自担当或面对;如今这一连串的苦难孤单遭遇,或可为他培育出一些潜在的力量。

2.黑暗的操练

黑暗即是没有希望,没有亮光。我们发现当大卫处于没有希望的黑暗光景时,他并不放弃;反而是恶劣的环境,逼得他更加倚靠神。

参考:诗篇一四二1~5

「我发声哀告耶和华,发声恳求耶和华。我在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陈说我的患难。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我无处避难,……耶和华阿,我曾向祢哀求说,祢是我的避难所…」

注:本诗是大卫在洞里作的诗,也是祈祷;最能表显他的心态。

如此黑暗无望的光景,他都经历过;那么,为王以后的黑暗际遇,就不足以担心了。

3.绝地的操练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他形容「我的性命在狮子中间,我躺卧在性如烈火的世人当中,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快刀。」(诗五七4)「我无处避难」(诗一四二4);结果,他相信神必定从天上施恩救他(诗五七3)。

4.思乡的操练

撒下廿三15:「大卫渴想、说、甚愿有人将伯利恒城门旁井里的水打来给我喝。」

这句话,现代中文译本译作:

「大卫思念家乡,就说:我多么想喝伯利恒城门边的井水啊!」

喝水只是一种表态,真正问题是「思乡」。不是吗?月是故乡的较圆,水是故乡的较甜。

大卫以前年少,较少外出,尔今而后他将由家之骄子,成熟为国之骄子,天之骄子,岂可不经如此蜕变,而像温室中的花朵?

5.流离的操练

诗五十六8:大卫说:「我几次流离,祢都记数,求祢把我眼泪装在祢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祢册子上么?」

颠沛流离,经年失所,不得安定,诚为人生苦痛。

6.卑微的操练

堂堂一个受膏的君王,打败歌利亚的勇士,人称杀死万万的英雄,竟沦落到如丧家之犬,还要装疯卖傻,犹无处可容(诗一四二4)。

以前大家歌功颂德,现在无人理会(诗一四二4);如此急遽环境之转变,人情现实之冷暖,谁承受得了?

难怪,大卫呼求神:「我落到极卑之地」(诗一四二6)。

也幸而有过这般严苛人性尊严的操练,后来示每加诸于他的侮辱,他才能坦然面对,轻易化解(撒下十六5~14)。

7.囚困的操练

大卫形容洞里的感觉,好像「被囚之地」(诗一四二7)。

因着被逼迫而逃亡,历经苦楚,心中沮丧、不安、发昏,好像不自由,没有希望般;所以他极力呼求神「求祢领我出离被囚之地。」

8.小结

「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卅5)

躲避到亚杜兰洞,虽经历许多苦痛与无奈,然而经过苦难火的锻炼,终必慢慢呈现属灵的璀璨!

至少,在这当儿,他学会了:

a灵交:

我们常谓「穷极呼天,痛极呼娘。」

大卫在苦难倾泻而下,觉得难以支撑之际,他只好仰望神、祷告神。景况逼得他只好如此!

在诗篇五七及一四二这两篇洞中之诗的内容,我们可感受到,他与神的关系是何等亲密;他的生命与神是何等自由地沟通,遨翔。

请看他说的(诗五七1)

「我要投靠在祢翅膀的荫下…」

身子虽处于洞中,心灵却与神同飞升于天际……自在,遨游……

b.整顿

以前,大概都是以个人力量作挣扎。亚杜兰洞以后,约有四百人来归他,他也将他们整顿好,日后这批人成为他军队中的核心,最忠贞的力量;从此,他的基础力量渐趋稳固。

c.等待

在亚杜兰洞的日子以来,可能暂得一歇息地,让大卫的心稍静下来;不似从前,到处窜逃,心里慌乱。心里忙乱,往往较不易静下心来,求主指引。

然而,在亚杜兰洞后,大卫沈隐了;他对摩押王说:「等我知道神要为我怎样行」(撒上廿二3)。换言之,他要等候神的指示与带领,他不再冲动任意而行了。

相信,也因态度转变,信靠的心增加,所以才得先知迦得对他进一步的指示(撒上廿二5)。

歌曰:「我的灵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祢知道我的道路。求祢领我出离被囚之地……」(诗一四二3、7)。

三、绝处逢生

我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大卫是神所预定作王的,又是合神心意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段坎坷的旅程?自从他杀死歌利亚,展露头角之后,一直到逃入亚杜兰洞,他时时处在惊慌不安的危难中,难道神不特别照顾他么?

大卫,他曾作诗言明:(诗卅一15)

「我终身的事在祢手中,求祢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

他有信心,也愿意将终身事,交托给神带领,并求神拯救,使他脱离仇敌之手。但这一路下来,好像神并没好好眷顾他,助他排除万难。

其实,真神就是让他不断地陷入绝地死地,但离死总是一步(撒上廿3)。

让他无法靠人夸胜,也无法靠己自恃;藉不同环境与遭遇,使他明了,惟有至高的神,才能为他成全诸事(诗五七2);在患难中,也惟有神是避难所,在活人之地,神是他的福分(诗一四二5)。

1.回想:

(1)靠人的过程(撒上十九~廿一章)

约拿单→米甲→撒母耳→亚希米勒→亚吉

(好朋友)(妻子)(先知)(祭司)(王)

这些人都诚心帮助大卫,但都只是暂时纾解压力,并没有彻底解决大卫的难题。

(2)靠己的才能(撒上廿一10~15)

大卫真的是很有才能的,我们多数人知道他会作诗、弹琴、甩石,却甚少注意到他也很会「演戏」;如果在今天,说不定也可得个最佳演技奖或奥斯卡金像奖什么的。

看他在迦特王亚吉和其臣仆众人面前,不顾形象,假装疯癫,胡写乱划,唾沫流在胡子上;居然能骗过众人,信假成真,您说他的演技、才华及遇事时瞬间的反应,好不好呢?

虽有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又不乏应变的能力;却总不得平安。

我个人浅见,认为,神藉着环境的恶劣,一步步将他逼入险地,也让他这人完全「死透」;神慢慢让他体会,人力量的有限,不论是别人的或自己的,使他不敢再仗恃着人的自我的能力,而是靠着神的帮助(诗一○八12)。

当人有了这意念,他就有希望了。

保罗说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四8~10)

神往往将我们人身上的自我、血气、小聪明…,一件件剥削掉,好像本来充满血气的个人,逐渐死透,变得晶莹剔透,慢慢披上属灵净光的新衣……

大卫的名句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祢与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诗廿三4)

看吧!行过死荫幽谷,即是「绝处逢生」。其中满了恩典、欢愉。

2.逢生

a.家人:支持

b.同伴:凝聚

经文:「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撒上廿二1)

在最困难、孤单的时候,他的家人能够来此会合团契,想必给予大卫很大的鼓励与支持。

家是我们生长的基础,家人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家人的和睦与支持,常常会给我们特别多的动力,因其中包含着真情和体谅。

大卫的父家,「听见」他到亚杜兰洞,就都「下到」他那里。

彼此间的关怀,通过讯息与行动,发挥得无微不至。

尼希米时代,重修圣城的工作,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始的(尼三章)。

让我们都看到家庭和乐的重要,也祈主助我们都建立敬神守道和谐美满的家庭吧(诗一二八首)。

另一个使大卫改变状况的因素,是一群人到他那儿聚集。

经文:「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撒上廿二2)

我们都知道,「独木不成林」,或「独木难撑大厦」的道理。以前大卫势单力薄,很难有何壮举,但现在一口气有400人聚集到他那儿,他还作了他们的头目哩!

虽乍看之下,这群人的素质,好像不怎么样,但他们愿意「跟随」大卫;他们当中呈现着一股牢不可破的「凝聚力」;这400人后来增加到600人,他们成为日后大卫患难与共的战友,也成为他军队中最精锐的分子。

3.感想

在最艰困的时期,大卫内获家人关怀力的支持,外得同伴凝聚力的拥戴;必得再生的活泼力量。相信,这也是神暗中带领的结果罢!

所以,大卫歌颂神

「神阿,愿祢崇高过于诸天,愿祢的荣耀,高过全地。」(诗五七5)

4.比较

现在我们要就大卫在亚杜兰洞的状况,与洞外的扫罗,稍作比较。

a.处境

大卫在洞内,当然局限一隅,且是逃难,心中难免不安。

但扫罗在基比亚的拉玛,坐在垂丝柳树下(撒上廿二6);他是自由的,地位又是君王,坐于树下,位置稳固舒适。

b.家人

大卫得家人支持,和睦相依。

扫罗感家庭破碎,众叛亲离;女儿米甲欺哄他(撒上十九17),儿子约拿单又与大卫结盟(撒上廿二8)。

c.灵性

大卫要靠神指引(撒上廿二3),后得迦得指示(廿二5)。

扫罗一直要听人的消息,他重覆地表明,许多状况「无人告诉他」(撒上廿二8);他既不想听神言,最后只落得听以东人多益的谄言,而害死了挪伯诸祭司(撒上廿二9~19)。

四、领袖气质

经文:「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撒上廿二2)

大卫,于亚杜兰洞这里,开始展现他个人特有的领袖气质;兹提出三点,作为参考:

1.包容性──不看外表

来投靠大卫的成员,圣经介绍为受窘迫的(被压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不满现状的);看起来,给人印象不怎么好,良莠不齐;然而大卫竟然能全部接纳;他不看轻他们,他的肚量与包容性,实在伟大。

中国古代的孟尝君,不也以爱心和肚量闻名吗?传说他门下食客三千,连鸡鸣狗盗之辈,他都接纳;也因此日后鸡鸣狗盗者帮了他很大的忙哩!

2.亲和力──同甘共苦

大卫很难得的一件领导素质,是他能够与部属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并不是每个领袖人物,皆可如是的。有些人,可共患难,但不能同享福(如中国古代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后,就诛杀功臣)。

还有汉高祖刘邦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政治名言;都是非常令人心悸的。

另有一种人,是可同享福,但不能共患难;平顺时享福,他可跟你成好朋友,但当你落难时,他弃你而去。

大卫与他的部属,却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当他们齐聚早期的亚杜兰洞时,真的是共患难;大卫自己也是逃难,那些人也是落魄,所以,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可是,后来在「撒上卅章」的阶段,他们要追赶敌军,救回他们被掳走的妻儿和财产时,有200人疲乏无法追赶,只有400人前去;夺得财产回来,当时有少数人主张没去的200人,不能分得财物。

但大卫裁定:「上阵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应当大家平分。」(24节)

所以,大卫心胸是很广大的;也难怪,他的部属中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原来与领导人物所散发出的吸引力,有直接关系!

愿主,助我们的教会,使我们对教会的核心,都有向心力!

3.慈爱心──爱人如己

三勇士知道大卫渴想喝伯利恒城旁的井水,勇闯敌营拿水回来给大卫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看出勇士们的勇敢及忠心;但更让我们看出大卫的高贵气质。

他不肯喝,将水奠在耶和华面前,说「耶和华阿,这三个人冒死去打水,这水好像他们的血一般,我断不敢喝。」(撒下廿三13~17)

他嘉许他们的勇气与忠心,但他更不舍他们的性命。

迦特人以太的故事(撒下十五13~23)押沙龙反叛势大,逼得大卫和部下仓皇出走;大卫那600死士及迦特人以太都跟随着他;那时大卫要以太离开(撒下十五19),但以太坚决不肯,无论生死他都要与大卫一起。

为什么以太这个外邦人,也愿效忠大卫,至死不渝?

理由很简单,大卫爱惜他的生命,为他着想……

俗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综合上述三项要点,我想当个领导人物如大卫者,再清楚不过了。为什么那些人,都愿意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此诚为今日教会的掌舵者,最真实的范本了。

结语

亚杜兰洞的悲欢,就此收尾了;它曾成为大卫的营寨,在此处,大卫休息、安静、整军、壮大、待发,我们很欣慰在此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

它,给我看到的,依稀是大卫:

对人,以德,以爱……

对神:「神阿,求祢怜悯我,怜悯我。因为我的心投靠祢,我要投靠在祢翅膀的荫下,等到灾害过去。」(诗五七1)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