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耶稣基督圣名作见证:
小玉自幼于传统信仰的环境中成长,从未想过改变自身宗教去信耶稣;她自幼体质较为敏感,常有不同于别人的「灵异」体验。小玉学生时代即对紫微斗数、星座的专研特别有兴趣,不仅可以帮人「算命」、「解噩」,也常用紫微斗数探知自己的「运向、运途」。
有时兴致一起,狂逛书局,大台北地区各大书局都有她驻足的脚迹。因宗教命理类的书籍较为冷门,销售量不大,更不普及,当小玉沉浸于这类文书或报导时,皆如获珍宝,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由于书太昂贵了,要买得要存几个月的「零用钱」,方能如愿;所以小玉常常只带着笔记本,至书局翻阅好书时,随手抄录起来(若像现在手机有照相功能,当然方便许多)。虽说不上研究,可是懂别人所不懂,察觉别人察不来的,也算是一种「成就」和乐趣吧!
俗云:「宁可信其有,不得信其无」,小玉大学毕业后,还曾在路边摆摊、营业,算起命来呢!可是如电视剧所演,人生的境遇非自己所能掌控,人也许可盘算自己的前景,但旅途中所面临的即席考验,往往超过自己的核算。
小玉大学时期因好动及兴趣,于舞蹈系就读。随着旋律翩翩起舞,神采飞扬,日子惬意自在且满足。也许「顺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就像生命所需要的「平安」;要想守住不容易,流失却在不经意中。主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活泼快乐的小玉,婚后遇到极大的人生瓶颈,常在迷乱失序中度日,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填补,连最亲密的人都免不了大吵小闹;自此平安尽失,常感悲伤、忧愁,惆怅茫然满布,让原本的阳光活泼不见了,如太阳半遮,逐渐消沉。
娘家老爸见着宝贝女儿苦状,一来不忍不舍,二来竟提议:「去信耶稣吧……到真耶稣教会吧!」小玉一脸疑惑,诧异父亲竟然是本会的信徒,从小只知道爸爸不吃血、不吃拜过神明的祭物,却未曾从他的口中听闻信耶稣的大小事。神奇妙的安排,在小玉人生走到最谷底时,父亲竟邀请她到「真耶稣教会」慕道。
这未曾有的举动,让小玉想起父亲坚守「不吃血、不吃拜过的食物」,原来与信仰有绝大关系(可见这份信仰是深藏着的)。父母总是疼爱小孩的,父亲不舍女儿终日忧伤,心情不得其解,因此坦承向女儿表明了几十年前,为了与妻子结婚才认识的信仰,当然也让未曾接触过「教会」的小玉,有了新的生命寄托与方向。
初次踏入教会慕道,顶着好奇的心端坐会堂,其实对于讲台的信息一窍不通,着实听不懂,只觉得诗歌非常感动,内心跳跃的节奏飞扬,理应不熟却有如久未谋面不期而遇的熟悉感。尤其祷告「祈求灵恩」时,原本对「灵」就比较敏感的小玉,跪下祷告时,舌头竟自然卷动,发出奇异的舌音,身子也不自觉地飘了起来(其实是祷告时跳灵舞的状态)。
尽管身体律动明显,但大脑的意志清楚,祷告时外围的摆设全都自然闪过,无一碰撞。对照起自己有舞蹈的底子,可是这祷告经验完全不是一般舞蹈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平静、平安」的感受。尽管出汗、流泪,却是感动的泪水,喜乐的内心浇灌着久困不悦的心田,直到结束的铃声响起,才停歇下来。
小玉内心雀跃,好似等候好久的佳宾到临,内心忧闷不再,祷告的感动久久停在心坎里。这种未曾有过的「心灵甜蜜」让她初识:「这原是主耶稣的爱」。这种喜乐的泪水夺眶,悲伤感也不存在了,心里一股活泉涌现,阴霾尽除,曙光乍现。一回到家,赶紧再次祷告,深怕那种「甜心」的感觉消失。从此刻起,只要有聚会都到,每周六「安息日」也不缺席,因神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启自己未能解开的枷锁。
为了经常留住这种感觉,长时间的祷告也不觉疲惫,甚至一跪下祷告就是一两个小时;更奇妙的是读起圣经来,都感动不已,原来神创造的奇妙,对世人的爱是这么直接。小玉一直以来都认为神明高不可测,赞叹自己灵验的「身子底」异于常人,更让小玉自我期许:「有朝一日修成仙姑」;然而自从得圣灵起,对神灵的认识便重新「排列」。「徒十七26-28」: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其实祂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祂所生的。」神就在我们身边,随时看顾、引导、保护着。
生命常不期而遇,新鲜的、苦痛的、近处的、遥远的。也许「无常」,可是圣经明白指出人由神而来,生命也由神赏赐掌管;虽看不到远方,却又如风筝的线,始终被主耶稣牵引着。祂垂听祷告中的祈求,祂明白我们的心意,也开启闭塞的心灵,如阳光映照的璀璨,赐予生命色彩。小玉自此有了依靠,不孤单、不猜疑了,更不在黑暗中徬徨,这即是所谓的「恩典」。孤身倒影,只是寂寞穷苦潦倒,想要隐藏「伤痛」,其实心中乐见阳光速速来到,驱逐黑暗。于是常在祷告中,哭得痛快,笑得开怀,内心也因着归主,产生极大喜乐,平安随之而来。
小玉思念父亲,也效仿父亲热心追求信仰上的造就。受洗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加入了「福音组」,积极关怀他人(婆婆也来归主),也成了常去的养护中心的福音志工,陪伴无倚靠的慕道友长辈们。转换心情的「平安」,她也体会了付出真心「断掉错误」、「舍去过往」、「离开可悲的现实」(断、舍、离)等,不好高骛远,热心追求……。
原来主早就在心门外等候,祂早愿施慈爱,也等待人来回应祂的爱。凡被主爱激励者,无不感动励志,正向积极地献上感谢;为报答荣耀主基督的大能,将恩典化为行动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