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洪水前的世界

一、圣经地理地域范围

首先要说明的是:圣经所记述的范围,除了圣地之外,还包括欧、亚、非三大洲,若从最广泛的角度来看其地域范围,究竟东、西、南、北,各到何处呢?

1.东至中国(赛四九l2)

圣经完成的时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将近二千年了,世界地理知识的发达,也是近代三、四百年来,经由一些勇敢的航海家不断地冒险探寻,加上交通工具陆续地发明改良,才有今天的成就。当然,在旧约和新约的世界里,很多地理上的位置,并没有作明确的说明,但在圣经的记载中,东边到中国,这一点是很值得参考和采信,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看看在对于弥赛亚伟大的预言书——以赛亚书里,关于救恩传至于地极时,是这么记载:“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阿!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赛四十九章1 2节),在小字的注释中就说,“秦国原文作希尼”,现在提出几点理由,作为秦国是中国之参考:

(1)战国时代的秦崛起得非常的早,虽然如其它民族的兴起一般,都没有很明确的记载其由来,不过根据中国历史的资料,可以确定的是:在周武王的时期,秦国在西戎一带,已经有相当的霸业了。而由西方世界抵东时,最早接触到的,必是华西之秦。

(2)周朝末期,秦皇政并吞六国,统一中国时(B.C.221),已距秦的崛起,足足有七百年之久了。

(3)东西经长久的来往之后,中国的蚕衣不但享誉异族,甚至女人外嫁时,还偷带茧外出,外人才发现丝之出现,于是向东方索取甚殷,东来也甚频繁。因此后来称中国,顺理成章的就称为秦(希尼)。

(4)西汉武帚时,为要挟击匈奴,任命张骞通西域,与大月氏建立外交关系,由于他两次出使西域,令西域各国知道汉朝是大国,开启了中西来往的端绪,不但如此,连西域和欧洲的葡萄、石榴、苜蓿……等物品,都纷纷移人中国:而中国的丝绸,也经由西域运往西方,甚至传抵罗马,张骞开启的这条东西交通路线,也就是闻名后世的“丝路”。

(5)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人类的第二个发源地是在亚拉腊山。因此,可确定的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是“由西而东来的”,而早时未有丝路之称,但老祖先知道他们是从西而来的,东西之间,必有路相通。张骞通西域之后,东西之交通重开,从东方运丝绸往西,均走此路,才将此路称之为“丝路”。

从以上几点的推论,加上先知以赛亚是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希西家王时代的人,而秦的出现则大约开始于公元前九百年,约早两百年之久,故称中国为“希尼”,指秦应该是极为合理的。所以说圣经地理的范围,远达东方的中国,是可接受的。

2.西至士班雅(罗十五23)

约拿先知不愿照耶和华的呼召往东方,去向一个恶名昭彰,且是以色列的敌国——亚述之首都尼尼微传警告,反而朝向西方开溜,好逃避耶和华。约拿书提到:“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一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拿一3),这位开小差的约拿先知所要去的“他施”,就是今日的西班牙,由尼尼微至迦南地,相距大约有八百公里,而尼尼微和他施,两地相差又有四千公里以上。西班牙即是圣经记载中,最西的地方,却因约拿这位躲避耶和华的先知而闻名。

西班牙再次出现于新约时,却是因使徒保罗的传道心志而被提及的: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地理观念,所认定之地极即是西班牙。主耶稣复活要升天时,曾对门徒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当时门徒必将此话谨记在心,因此,“传到地极”就成了后来众门徒工作的目标。保罗在传道的事工上,是一个奋斗不懈的人,既然欧陆西端的西班牙是保罗和众使徒所认定的地极,诚如他所云:“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士班雅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罗十五20-23)。由此可知,保罗何以一心一意,要到西班牙去的原因,他这种伟大的传道精神与约拿逃避呼召的态度相较,两者简直是天渊之别。

从约拿先知和使徒保罗的两件相关记载中,可以略知西边的范围大致是抵士班雅。

3.南至埃提阿伯(徒八27)

在圣经里头,正式被提为“南方”的,应该是“示巴”这个地方,为什么呢?因为主耶稣责备那些求神迹的人这样说:“……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们求看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约拿怎样为尼尼微人成了神迹,人子也要照样为这世代的人成了神迹。当审判的时候,南方的女王,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因为他从地极而来,要听所罗门的智能话……”(路十一29-31)。主耶稣之所以会说示巴女王是从“南方”,从“地极”而来,因为示巴女王<Sheba,Queen of>出现的时间约在公元前第十世纪,并且依犹太软和伊斯兰敦的传说,示巴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参大英百科全书>,大约在今日也门一带的地方。

所罗门王就位时约十七岁,即位后第四年开工建造圣殿和王宫,前者以七年完成,后者则花费了十三年(王上六38、七1),“所罗门建造耶和华殿和王宫这两所,二十年才完毕了”。(王上九l0),故圣殿及王宫落成时,所罗门大约是四十岁了,这时示巴女王慕名而来晋见他。以色列国和示巴两地,相距是这么地远,而示巴女王竟然为了要听他智能的言语,千里迢迢而来,难怪主耶稣要赞赏这位示巴女王。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要提的,就是埃提阿伯,即今日的衣索匹亚<Ethi0pia>;由于使徒时代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当时腓利下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神迹彰显,正大忙特忙时,有主的一个使者对腓利说:起来!往南走,腓利就起身下迦萨的旷野路上去了,不料,有个一埃提阿伯人<小字即古实>是个有大权的太监,也是在埃提阿伯女王千大基手下总管银库<财政官>,就因这么一个机会,救恩就传到埃提阿伯,也就是非洲<Africa>的衣索匹亚去了(参徒八章)。这也是圣经地理有关南方的记载。

4.北至罗施(结三八2)

由于圣经上有关北方的记载,有些是预言性,有些则因位置不详,所以无法确定,故仅能以有限的或一般所公认定的,提出来供参考:

首先要谈的,还是要再回溯到人类的第二发源地——亚拉腊山。洪水之后,地面上除了挪亚一家人以外,当时的世代全被毁灭了,方舟就停在亚拉腊山上<Mt.Ararat>,亚拉腊山位于当今土耳其<Turkey>境内的东部,其最高处约为海拔5200公尺,是介于黑海

<Black Sea>和里海<Caspian Sea>之间的一连串山脉。方舟到底停在亚拉腊山的何处,圣经上也没有详载,且里海在圣经中也完全没有被提及。

本来亚当夏娃住于比逊、基训、希底结与伯拉河四河一带(参创二章)。神起初创造时,因当时地球有水圈包住,也就是说,地球本身在温室之内,产生温室效应,故衣物不是用来保暖,而是遮羞。然洪水之后,由于天上的水圈降下的关系,温室效应消失,故天气开始产生变化,亚拉腊山既然在海拔<K.L.M.>5200公尺之高处,其地理位置又临北纬40度上下,平均气温约在零下60℃。方舟停在五千公尺以上高度的山上,天寒地冻,因此迫使挪亚一家八口朝温暖的地方寻去,所以离开这里,前往南方。天上之水圈下降,不是下雨,而是神藉大洪水以惩罚当时罪恶的人类,这些降下来的水,有的流入低洼之处形成大海,有的蒸发成水气往上升,形成云层,更有的:因地球的自转加上地心引力的关系,便流向南北两极,因气温低而结成冰。

至于再往北方,以西结先知曾预言说:“人子阿,你要面向玛各<Magog>地的歌革<Gog>,就是罗施<Rosh>、米设<Meshech>、土巴<Tuba1>的王,发预言攻击他,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罗施、米设、土巴的王歌革阿,我与你为敌”。(结三十八2-3;三十九1),这里题到玛各地的歌革,就是罗施、米设、土巴的王,以西结所提的以上这些名称,可说是在俄国最早出现的地名了。

根据以上所述,有关圣经东、西、南、北的范围,如果正确的话,那么其全部的面积,比一般研究的学者所认定的的旧约世界,应该大过好几倍才对。

至于耶和华应许给以色列入的迦南地,范围可就小多了:其东到约但河,南至沙漠,西抵地中海,北达利巴嫩山,也就是东经34度~36度,北纬3l度~33.5度的范围内,总面绩只有约17000平方公里而已,不过其界线,都是天然的屏障,在国防上却都有极大的作用。可惜的是,以色列民却无法体察神的美意,以致于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强留于约但河东:在毫无屏障之下,屡屡遭到外族的侵犯,这也是其二支派半当初所始料不及的(书一12-15)。

创造之初的世界

创造之初的世界,对人类而言,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各种教派众说纷云,就连圣经中的创世记,也是记载得非常的含糊,故我们只能知其大概而已:

1.地是空虚,被水淹盖着(创一2)

地之所会变为空虚混沌,即是由于魔鬼撒但的破坏,一位在造万物都是美好的善神(诗一四三l0),岂会使地变为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呢?此乃魔鬼的破坏,以致全地被水淹盖着。

2.真神创造天地万物(创一、二)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一2),“运行”这二个字原意是“孵育”的意思,也就是说神的灵如鸟类孵育蛋般的孕育了世界,神似乎没有在做什么工作,然而神的灵却在宁静中运行,静中有动,动中则静,这即是神伟大的奥妙。于是:

(1)第一天——分昼夜。

(2)第二天——造空气,称为天。分上、下水。

(3)第三天——聚水成海,露旱地为地。地发青草、结种子的菜蔬、结果子的树木,

(4)第四天——造日管昼,造月管夜。又造众星。

(5)第五天——造天上飞鸟,水中鱼族。

(6)第六天——造牲畜、昆虫、野兽、人。

(7)第七天——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

神在造人之前,已先将人们生活所需的环境和食物准备齐全,才将人“安置”在祂所造的乐园中。

3.伊甸园的位置(创二14)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创二8-l7)。

从经文中的记载中,可以知道伊甸园的位置,虽然不能确定其范围到底有多大,但大概可以确定其位置在现今的两河流域,也就是幼发拉底河<伯拉大河>和底革里斯河<希底结河>一带。

4.洪水前的地球如温室(创一6,二5、6、25)

如果研读现今中东或西亚的地理环境,绝对不会相信两河流域一带,曾经是圣经记载乐园的所在地。目前这地区,除了部份是高地、草原,适合耕种外,冬季寒冷,夏天非常炎热,尤其日夜温差之大,是这地区的特色,高山、沙漠、旷野更是遍布极广,唯有局部的水源形成精华区,供人畜集中,贸易往来之。何以可能是乐园的所在地呢?比起圣经中所描述乐园的美景,简直相差太远了,何以会变成如此呢?

原来耶和华在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天,“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币申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成这样成了……”(创一6、7)。由此可知:洪水之前的地球,空气以下有水,空气以上也有水,空气以上的水将地球环绕包围,形成了温室的效应,所以从始祖至洪水降临之前的世代,人类所生活的环境必是:没有下雨,没有寒暑,是全年如春的温室。一直到了挪亚的时代,因为人类所行的恶,使得耶和华不再托住天上的水,于是天上的水便往地上倾倒,形成了大洪水,就淹盖了大地,只剩下挪亚一家八口存活而已,于是天上大水圈的温室效应,也就从此消失,人类得从新适应四季更替的新环境了。

洪水后的世界

耶和华神以洪水毁了挪亚世代的人类,只留下挪亚一家八口,当时的世界,从表面上来看,可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似乎罪恶被从世上除尽了,世界展现出一片新的气象。其实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与上古世代截然不同了,所以有四个值得注意的情形是:

1.天上的窗户敞开(创七11、l2)

天上的窗户敞开不仅使天上的水圈降下,整个地球的温室效应消失,同时也使地球失去了保护层:从此,日、月对人类动物也产生了杀伤力。曾如诗人所谓:“白曰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诗一二一6、7)。今日因科学的昌明,就证明太阳的辐射线会伤人,月亮对人类以及生态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小,这都是天上的窗户敞开的后果。

2.水退露出陆地(创八1)

由于天上的水圈降到地上,整个地球的保温作用尽失,最奇妙的是:因为有自转和公转的运行,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于是“神叫风吹地,水势渐落”(创八1),原先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水,就退到南、北两极,形成了冰带。被水覆盖的陆地,因水退而渐渐露出来了。

3.寒、暑、冬、夏、昼、夜永不停息(创八22)

今天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寒、暑、冬、夏、昼、夜,是因为地球轴心的倾斜,加上自转、公转的运行所致,这是神创造时的一大奇妙:因为起初神造这个人类居住的地球时,其轴心

就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了43.5度,因此,当天上的水降下后,不但使上古乐园时的温室环境消失,同时,春、夏、秋、冬,也就日夜循环不息了。

4.真神以虹立约(创九l2-17)

毁灭、伤害神所造的万物,原是神所不愿意的,因此,神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祂和地立约的记号,从此后不再以洪水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了。

经过这次洪水的洗涤之后,人类的生活环,已起了极大的变化:

(1)洪水前没有下雨,洪水后有下雨,

(2)洪水前没有虹,洪水后有虹。

(3)洪水前常年如春,洪水后四季轮替,

(4)洪水前人类素食,洪水后人类素荤皆食,

(5)洪水前人命长寿,洪水后人命缩短。

话说回来,由于温室的作用尽失,地球轴心的倾斜,加上自转和公转的运行,以致成了四季更替的现象。从赤道向地球的南、北两极,就由热带、副<亚>热带,渐而为温带、寒带,人类从此必须无奈地来承受这些由于自然界的变化,所带来的苦楚。

人类遍满全地

洪水以后,不单生态环境受到改变,连人的一切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首先受影响是衣着:本来在乐园里,男女是赤身露体,因为那时的始祖是无罪的,所以充满荣耀,既有神的荣耀,岂须衣着呢?人类后来之所以穿衣,其目地:一来是遮羞也,二来是保暖也,三来是装扮也。

其次受影响的是人类之迁移:人类的第一发源地是伊甸园,第二发源地是亚拉腊山,亚拉腊山东边之民族,均传说其祖先来自西方,而亚拉腊山西之民族则谓其祖先来自东方,南方之非洲民族则谓其祖先来自北方,可见人类之迁徙,均是由寒移向暖。

挪亚以后的人,起先就是往亚拉腊山南移至示拿地,什么因素使他们南移呢?圣经说:神将挪亚的方舟”安置月<另译>于亚拉腊山,这座山脉不但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区内<北纬40度>,而且海拔又高达5200公尺,在天气转冶的情况下,挪亚的子孙,为了生存的缘故,必然要离开寒冷之人类第二个发源地,往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带地区移动,因此亚拉腊山便成为旧约世界的开始。那么人类究竟何因,会从点分布到面呢?

1.建造巴别塔失败是人类分散的开始(创十一)

当挪亚的后代渐渐的增加起来以后,“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移的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创十一l-2),这段圣经中,虽然没有说明人类东移至示拿地的原因为何,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东移之理由乃因气候转变的关系。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一样,所想作的事没有不成就的。但当时的人类犯了两大错误,以致神阻挡他们建造巴别城和巴别塔的工程,这两大错误是:他们要建造巴别塔以“传扬人类的名”,并且藉此工程,以便“避免人类分散全地”(创十一4)。故此,耶和华才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因语言的不通而分散,以阻碍他们骄傲的心,以及避免违背神要人类递满全地的旨意。

今天人类动不动就高唱:“人定胜天!”,并且不断地藉着科技的发展,重新建造今日的巴别塔。事实上人类唯有顺服于神的旨意之下,否则所建造“科技的巴别塔”还是注定要失败的。

2.挪亚的儿子在地上分为邦国(创十)

既然他们的口音变乱了,语言不通,就纷纷从一地分散到各地,其子孙也就在各地繁衍起来,同时也在各地分立邦国:

(1)雅弗的后代(创十2-5)。

(2)含的后代(创十6-20)。

(3)闪的后代(创十21-20)。

从以上人类的分布情形来看,闪族则散居抄东方的亚洲,含族则散居于西方欧洲,而雅弗则分布在南方的非洲。最后历史证明了挪亚对其子孙的祝福和咒诅的应验:“……迦南当受咒,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耶和华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愿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创九24-27)。

(2)
上一篇 2020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