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毕业进入社会职场后,当凡事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要守时、要认真、要负责,与别人同心合作,将所经办的事情做得更精确、更迅速,因为今日社会所需要的,就才能来说,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就人选来说,是能与别人同心合作的人,而不是念念不忘个人英雄主义的人。
致台中教会高级班毕业生之赠言
台中教会高级班,六月间(六十三年)将有五位弟兄姊妹要毕业,今晚台中教会特别为你们举开欢送会,这几天,你们五位同灵和你们的家长,内心一定充满着无法形容的快乐。因为从小学到大学,你们已经足足奋斗了十六年的光阴,也就是:五千八百四十个日子了。『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篇一百二十六章5节)十六年的耕耘不算短,但你们的种子并没有白撒,辛勤亦非徒然;如今学士在握,人生正要启程,好不兴奋!
在今日这个升学竞争非常剧烈的时代,你们能幸运的考上大学,而且能顺利的修完大学课程,确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年轻时代,我也曾编织过读大学的美梦,现在这个梦已经破灭了,我期待我的孩子们能实现我的梦。今晚我能分享你们的快乐,心里也有一种不可言表的兴奋和羡慕。
我的年龄大你们二十多岁,我们之间的距离有五分之一世纪以上。在这个求新求变,思潮泛滥的时代,我们彼此的思想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今晚所要说的「处世之道」,不知道对你们能有多少帮助?不过,我认为只要有一句话能使你们得着帮助,我就已经达到我的目的,而你们也不算白坐一个钟头了。现在请你们留意听,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一句话!
一、工作
你们毕业后,迟早总要就职。一旦就职,上面便有主管,你就是他的部属。用圣经的话来说,他是你的主人,你是他的仆人。主人所求于仆人的,就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书四章2节)。忠心的表现,就是凡事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甚至连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彼得前书二章18节)。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讨主人的喜欢。
怎么讨主人的喜欢呢?第一、要守时;第二、要认真;第三、要负责。所谓「守时」,就是不迟到,不早退,并且一切工作都要在限期内完成。所谓「认真」就是对工作要有热诚,在办公时间不看报纸,不闲谈,完成一件事就再找另一件事来做。「负责」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完成任务,不但在大事上如此,就是在小事上也要这样(路加福音十六章10节)。
丰臣秀吉是四百年前日本着名的军略家,曾仕于织田信长。据传,他少年时代的工作是替主人拿草鞋,每次主人要下床,他就为主人奉上草鞋来。到了冬天,他就将草鞋藏在怀里保温,才拿给主人穿。他曾立志,要成为「日本第一」的拿草鞋的仆人。他的忠诚大大为主人所赏识,后来终于有出人头天的一天。拿草鞋是一件极其卑微的工作,但从这件最卑微的工作上,却能看出一个人的最伟大的精神。真正伟大的人物,未必是做大事的人,而是在小事上也能忠心的人。
其次,要知道今天这个工业社会的时代,是万事都要讲究效率的时代。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研究当怎样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你所经办的事能做得更精确,而且更迅速。约瑟被他的哥哥卖到埃及,在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家里做奴隶。神与他同在,他就「百事顺利」。他主人看见他手里所办的事「尽都顺利」,就提拔他,给他做总管家。后来约瑟的主母屡次诱惑他,他却敬畏神,坚决拒绝到底。主母因此而恼羞成怒,向丈夫诬告约瑟,使他坐冤狱。但神与约瑟同在,使他在司狱的眼前蒙恩,司狱就将监狱的事都交给他办理。神与约瑟同在,使他所做的「尽都顺利」(创三十九1-4、21-23)。
「百事顺利」或「尽都顺利」,我们也许可以借用现代话来说,「工作效率极高」。约瑟之所以有这样高的工作效率,根本原因当然是「神与他同在」,但人为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什么人为的因素呢?就是他敬畏神,远离恶事,神才喜欢与他同在,使他百事顺利。不但如此,当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父亲曾差他去士剑看他的哥哥们。他虽然在田野走迷了路还是不畏艰难,从一处找到另一处,终于在多坍遇见了哥哥们,而完成了父亲交托他的任务(创世记三十七章2节、12-17节)。由这件事可以看出,约瑟是做事认真,而且是肯负责的人。认真和负责,是提高工作效率应有的条件。因为一个懒惰成性,做事马虎的人,对于简易的事尚且无法做好,如此谈得上提高工作效率呢?
今日这个时代,科学日新月异,学问和技术都在突飞猛进,一日何止千里?因此,生存在这个时代里的人,若不在工作上研究如何提高效率,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这是我们今天应有的认识。
再者,在工作上努力与别人同心合作,也是非常重要。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美国航天员登月成功,说明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群众的分工合作」已臻于最高境界。因为人类几千年来登月的梦想,绝非仅靠少数科学家的头脑所能实现的。
我们身上有许多的肢体,而且每个肢体都有不同的功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4-22节)。这些肢体唯有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分工合作,整个的身体才能有正常的发育(以弗所书四章16节)。
与此同理,政府机关、公司、工厂等,为了行政管理或推行业务的需要,都依照工作性质而分成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好像我们身上的许多肢体,必须密切联系,分工合作,才能发挥最高的效用,使诸事得以顺利进行,业务蒸蒸日上。
今日社会所需要的,就才能来说,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就人选来说,是能与别人同心合作的人,而不是念念不忘「个人英雄主义」的迂腐思想的人。
许多青年人常常埋怨:『毕业等于失业。』在生存竞争越来越剧烈的时代,要找工作实在不容易。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实业家,因为找不到合用的人才而觉得头痛。这件事实告诉我们,只怕你对工作不能尽职,没有提高效率的才能,缺少与人合作的精神,而不怕没有人赏识你。孔子所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篇)那句话,在今天仍然不失其权威。
如果你在工作上能尽职、守时、认真、负责,也记得常常动脑筋,研究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将你所经办的事情做得更精确、更迅速,而且能与人合作,迟早你的主管一定会器重你的。有些年轻人,一旦被主管器重,就自命不凡,得意忘形,日无余子,这是不智的。要知道,当你在工作上有优异的成绩,而渐露头角的时候,已经有人在忌妒你了,如果你在言语和态度、行动上有傲慢的表现,岂不是会加深他们的憎恶吗?而这种憎恶,岂不是会以不合作、毁谤、陷害等形式表现出来吗?所以为了消除同事的忌妒和无谓的阻力,使他们知道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所做的,他们也能做,不贪图虚名,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的修养(腓立比书二章3节),是绝对需要的。
青年时代,我曾在一所乡下的小学当过教员。当地有一位乡长,是日本留学的,我常去拜访他。有一次,他提醒我说:『鹰は爪を隐す』翻成中文就是「鹰知道隐藏牠的爪」,他的教训是「勿露锋芒」。这是二十七年前的事,如今记忆犹新。
既往有一段很长的时期,我确实好胜、尖锐,目空一切,爱露锋芒,样样都自以为有把握,有魄力。如今年纪渐长,倒觉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没有把握,而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了。
日常生活上无论说话或举动,都要先想一想:有没有违背主的教训、对自己有没有益处、能不能造就人?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原则,并且追求圣洁,正如选召我们的主是圣洁的一般,说话要诚实,不要虚伪,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人,除了真理以外,什么事都可以让步。
二、生活
前面所说的「工作」,是做事的道理;现在所要说的「生活」,是做人的道理。作是肯尽职,有才干,能蒙主管赏识,固然值得欣慰;但做人的道理也是非常重要,千万不可有所疏忽。在日常生活上,请别忘记你是基督徒,更不要忘记你是真教会的信徒。无论说话或举动,都要先想一想:有没有违背主的教训?对自己有没有益处能?能不能造就人?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原则(以弗所书四章17-30节;哥林多前书十章23-24节)。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上保守圣洁,并且追求圣洁,正如选召我们的主是圣洁的一般(彼得前书一章15节)。受洗只能洗净从前的罪(哥林多前书六章11节),而不能洗净现在和将来的罪。现在和将来的可能犯的罪,要靠圣灵帮助,完全职战胜它们(罗马书八章2、13节;加拉太书五章16节)。今天的社会非常地黑暗,黑暗中的灯光将显得格外明亮。但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上与外邦人分别为圣,发出生命的光辉(哥林多后书六章17节),使他们因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五章14-16节)。
永生的价值远胜于全世界的财宝,一个人一旦丧失了永生,再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再将它换回来了(马太福音十六章26节)。我们之所以要遵守诫命,保守圣洁,追求圣洁,不但是为了荣耀天父,也是为了我们本身的得救(马太福音十九章17节;希伯来书十二章14节)。
其次,做人要坦诚。主耶稣教训我们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五章37节)这就是说,说话要诚实,不要虚伪;也要干脆,不要噜囌。
神之所以要与亚伯拉罕立约,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的后裔,乃因看见它是一个诚实的人(尼希米记九章7-8节)。亚拿尼亚夫妇之所以受咒诅而惨死,并不是因为没有奉献全部财产,而是因为同心欺哄神(使徒行传五章1-11节)。主耶稣选召拿但业的时候,曾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翰福音一章47节)由此可知,作人坦诚是何等的重要!
在一个别开生面的「撒谎比赛大会」上,大家都用尽心思,捏造自以为最大的谎话。其中有一个人,只说一句简短的话,就轻易的得到了冠军。他说:『有生以来,我未曾说过谎话。』未曾说过谎,就是最大的谎话,他当然有资格领取冠军的奖品了。这件事实反映出我们今日这个社会是什么社会!
尽管多数人都是诡诈的,喜欢撒谎的,却希望别人坦诚。坦诚的人叫人可以放心,是永远抓住人心,为你开辟前途的秘诀;尤其是在今日这个充满了欺骗的社会!
再者,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人,也是基督徒应有的美德。主耶稣曾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若在强盗手中,不但被剥去衣服,而且被打个半死。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唯有一个撒玛利亚人来到这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旅店里去照应他(路加福音十章30-35节)。祭司和利未人都是事奉神的人,也是熟悉律法,与神最亲近的人。撒玛利亚人因为与外邦人杂婚,血统和信仰都不纯正(列王记下十七章24、27-33节;以斯拉记四章2-21节),一向被犹太人似同外邦人,而没有往来(约翰福音四章9节)。但令人费解的是,祭司和利未人竟然忍心不帮助同族,视若无睹的从那边走过去了;更意外的是撒玛利亚人反而超越了种族的歧视,本着爱仇敌的心去照应他!希望我们都效法这个可爱的撒马利亚人,做一个真实的基督徒,不分敌我的帮助一切困苦人,而不要像这两个祭司和利未人,成为理论的宗教家。
要帮助人,不必等到发财,只要出于真实的爱心,纵使只到一杯凉水给口渴的人喝,也有很大的价值(马太福音十章42节)。一杯凉水的施舍,在你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在受惠的人却大有益处。有时候为人只说一句话,或替人办一件小事,对那个受惠的人也有莫大的帮助。
能够帮助人是一种机会,这种会是双方面的。当一个人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正好遇见了你,而你也有能力去帮助他。这种机会是神所安排的,为的是要你使你多一次行善的机会,也要使他的困难能得到解决(箴言二十一章2节)。当这个机会临到你的时候,你若不紧紧抓住它,及时行善,它可能一去不复返,而留在你心里的却是无法消逝的内疚。所以圣经教训我们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拉太书六章10节)。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当我们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便可以看见他充满了感激的笑容并且听见他一声悦耳的道谢的话。那时候,我们的心里也会洋溢着一种满足的快乐。但愿我们都能尽自己所能的常常帮助人,使我们大家都能活得更有意义,日子过得更快乐。
最后一点,就是除了真理以外,什么事都可以让步。让步并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强者中之强者的表现(箴言十六章32节),若没有高度的修养,是办不到的。
一般人都有一种不认输的牛脾气,无论什么事都要争论到底,计较到底,直到胜利;他们认为唯有这样才能表现他们的伟大,也唯有这样才不会吃亏。尤其是一个自以为有才能和骨气的青年人。于是,天下大乱,世界永远没有和平矣!
圣经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数记十二章3节)「谦和」的表现之一就是除了真理之外,能凡事让步,与世无争;骄傲而暴躁的人,却往往好逞强而不肯让步。
摩西曾蒙神安排,得以在埃及的王宫长大,学习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和行事都有才能。他将到四十岁的时候,为了护庇一个受冤屈的同族,替他报仇,而打死了埃及人。那时候,他虽然有学问,有才能,也有拯救同族的一股热情,但神却不拣选他。等到他在旷野磨练了四十年,尖锐变圆滑之后,真神才拣选他为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领袖(使徒行传七章20-35节)。俗语说:『宰相肚内好撑船。』为人谦和,一昧让步,与世无争,是领袖人物应有的条件。世界上有许多有才干的人,却未必都能成为领袖人物。才能和品德好像鸟的两翼,缺一则不全、不美。
有一次,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亚伯兰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于是,罗得选择约旦和的全平原……。罗得离别亚伯兰之后,神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世记十三章7-17节)。罗得见利忘义,面目可憎;亚伯兰清心寡欲,令人肃然起敬。
罗得选择滋润的约旦河全平原,渐渐迁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后来,索多玛因为罪恶天而遭神降火焚毁,罗得的产业也同归乌有,甚至连妻子都变成一根盐柱(创十九24-26)。亚伯兰情愿吃眼前亏,一昧让步。结果,反而蒙神赐福,得以承受迦南全地为永远的产业。
以撒住在基拉耳谷的时候,非利士人曾一连两次,无理的抢夺他的水井。以撒却一再的让步,未曾与他们计较。神就赏赐宽阔之地给以撒,使他约来越昌盛。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看见神与以撒同在,就来与他结盟(创世记二十六章18-31节)。
以撒这个经验告诉我们,让步可以使我们前面的道路更宽阔,越来越昌盛;让步也是与众人和睦,能够化敌为友的秘诀(罗马书十二章18-19节;箴言十六章7节)。
几年前,国语日报刊载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个人在争论,孔明到底是单姓,或是复姓这个问题。甲说:『孔明姓诸葛,名亮。』乙却说:『不对,姓诸,名葛亮。』正当他们相持不下的时候,刚好来了一个学者,就请他裁判。学者先与他们讲定以一块钱为赌,然后宣判甲输。乙的脸上实时浮显一种胜利的微笑,甲却受尽委屈似的,满心有所不甘。等到已走了,甲就请教那个学者说:『我记得孔明姓诸葛,名亮,你为什么判定我输呢?』学者说:『嗳,一块钱,小问题!输他一块钱,让他糊涂一辈子!』
有些人实在特别好胜,纵使是一件毫无价值的小事,都要争得面红耳赤。只有让他胜利,他才会快乐;否则,他必死缠到底,而不放你走。要应付这种不可理喻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输他一块钱,让他糊涂一辈子」。这样,你将可以避免没有价值的争论,节省时间来做其他更重要的是。
以上所说「做事」和「做人」的道理,你们若能永远牢记在心,切实遵守,有一天,必定有人会恍然大悟的对你说:『喔,原来你是基督徒!』那时候,你将会体验到凯旋将军的满足的快乐。如果表现不佳,也许有人会用疑惑的眼睛注视你,并且拉长他的声音对你说:『咦,你也是基督徒吗?』这是一句令人多么伤心的话!
婚姻是终身大事,成功的婚姻,对于家庭的建设、事业的经营、信仰的历程等,都有莫大的裨益,信主的人和不信主的人,不相配,没有相交,没有相通,与教会里的同灵结婚,才能在信仰生活上互相激励,携手同走天路,将来在天堂同享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下面我在说婚姻的问题。
三、婚姻
你们都已经长大,有资格可以谈婚姻了。
婚姻是终身大事,成功的婚姻,对于家庭的建设、事业的经营、信仰的历程等,都有莫大的裨益;否则,后患无穷,真是不堪设想矣!
有些青年,因为教会常常听见不要与外邦人结婚的话,心里难免有一点疑惑。他们说:『教会为什么要管这这么多,连婚姻问题都要干涉?嫁给外邦人,引导他们全家都来信主,为什么不可以?』我却要说:『嫁给外邦人之后,能保守自己的信仰,已算非常幸运,还想引导他们全家信主?』又有些人说:『嫁给外邦人,但娶一个外邦女子,多带一个人来信主,有什么不对?假定她硬心不信,但我们全家都信主,不怕她一个人会阻碍我们的信仰的。』说这种话的人却没有想到,依照比例来说,多娶一个外邦女子进来,教会就多一个姊妹要嫁到外邦去。如果更多的弟兄有这样的想法,造成一种不好的风气。教会的姊妹们岂非都要嫁到外邦去吗?也有人说:『与外邦人结婚不可以,与外教会的信徒总没有问题吧!因为同样是信主的,对信仰当然不会有什么影响。』什么叫做外邦人?简单说,外邦人就是外国人。旧约时代神只承认以色列国为祂的国度,神就是他们的主人(撒母耳记上八章7节);以色列人是神从世界拣选出来的,分别为圣的独居的民(申命记十四章2节;民数记二十三章9节)。那时候,除了以色列人之外,世界万民都是外邦人。就今天来说,真教会是晚雨圣灵降临所建设的,要恢复原始福音,重建初期教会的莫是真教会。因为我们具备了初期教会的三个根本的条件,有圣灵,有真理,有神迹。所以只有真教会才是神的家,神的国度(以弗所书二章19-22节),除了真教会的信徒之外,都是外邦人,就连外教会的信徒也是外邦人。这次我往马来西亚各地教会去工作,常常听见那边的同灵说「外邦教会」。我知道,所谓「外邦教会」,就是一般外教会。这种说法,我在台湾未曾听过,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与外邦人结婚的问题我们姑且不要说教会如何叮咛,也不要认为教会管得太多而厌恶。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是,为什么教会常常说不要与外邦人结婚?你若与外邦人结婚,对你的家庭生活、事业前途、信仰问题,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与你有利害关系的切身问题,千万不要等闲视之。
律法上有一个规定说,以色列人不可与外邦人结婚,免得被引诱离开真神,去事奉偶像(申命记七章1-4节)。我们今天为了保守纯正的信仰,也要遵守这个教训,不要与外邦人结婚。
所罗门王建造圣殿和王宫之后,曾取一千个外邦女子为嫔妃。到了晚年,这些嫔妃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偶像,行真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真神将向所罗门王发怒说,必将他的国夺回,赐给他的臣子。只是因为大卫的缘故,还要留一个支派给他的儿子(列王记上十一章1-13节)。
尼希米回去耶路撒冷重建城垣的时候,看见犹大人娶了外邦的女子为妻。他们的儿女不会说犹大人的话,所说的都是各族的方言。尼希米就斥责他们说:『以色列所罗门,不是在这样的事上犯罪吗?……然而,连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诱犯罪。如此,我岂听你们行这大恶,娶外邦女子干犯我们得神呢?』(尼希米记十三章23-27节)
犹大人因为与外邦人结婚,他们的儿女都不会说犹大的话。就灵意上来解释,你若与外邦人结婚,你的儿女可能也不会说属灵人的话,家庭里失去了宗教气氛,第二代的信仰就值得忧虑了。十多年前,我被派到某地教会去工作。有一天,我与教会负责人去访问一位姊妹。正当我们跪下来祷告的时候,那位姊妹的两个小宝贝竟然从头笑到尾,好像发现了美国新大陆似的十分惊奇。回途上,我告诉那位负责人说,这位姊妹在家里未曾祷告过。他问:『你怎么知道?』我说:『少见多怪,多见就不怪。如果她在家里常常祷告,也教导孩子们祷告,今天她的孩子们会笑得如此放肆吗?』那位姊妹在少女时代,信心还差不多,只因嫁给外邦人,信心就退步了,甚至在儿女的面前都不敢祷告了。
所罗门是以色列国最强盛的时代的君王,论地位,没有人高过他?论权柄,没有人比他大;论财富,他有无数的金银财宝;论智慧,连南方女王都慕名而来,洗耳恭听的教诲;论学问,他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界的知识。这样超群绝伦的所罗门,竟然因为娶了外邦女子而被引诱,离开真神去事奉偶像!你的地位、权柄、财富、智慧、学问等,都胜过所罗门吗?你若与外邦人结婚,岂能保守纯正的信仰吗?
事实告诉我们,有些青年同灵,本来都有很好的信心,也担任过宗教教育教员的工作。只因后来与外邦人结婚,信心就一天天的堕落下去,甚至连聚会都很少来参加了。试想,教会要栽培一个人的信心,自从儿童聚会到青年聚会,大约要花费二十年的时间,耗尽许多人力、财力、物力。一旦长大成人,可以在教会担任一些圣工,竟因与外邦人结婚而信心堕落,枉费教会一番苦心的栽培。这是一件何等大的损失,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信主的人和不信主的人,不相配,没有相交,没有相通(哥林多后书六章14节)。夫妻之间,一个信主,一个没有信主;你盼望永生的福乐,你的另一半却一昧追求今生的名利。或一个是真教会的信徒,一个是外教会的信徒;你说真教会如何好,你的另一半却说只要信主就可以,什么教会都一样。这种信仰上的距离怎样拉近呢?家庭生活怎样调和呢?夫妻的感情怎样融洽?
有一个姊妹嫁给外邦人,她的丈夫因为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有机会和她聊天。有一次,他们正谈得很开心的时候,她忽然站起来,对她的丈夫说:『对不起,我要去教会聚会了!』她的丈夫却用半恳求的语气说:『你不能多陪我一下吗?』你想,她该怎么办呢?去或留?如果走了,岂不令她丈夫伤心?如果留下来,她就失去一次聚会的机会。在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上,这类的事情,不知道要重演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
夫妻之间有任何一方,现代人都称为另一半。将两个一半合起来,才能成为最完美的一。如果两个一半的信仰不相同,这是一件多么不相称的事!但愿你们都能蒙神配合,与教会里的同灵结婚,在信仰生活上互相激励,携手同走天路,将来在天堂同享那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为什么有些人在教会找不到理想的对象,而必须向外发展呢?这个问题的因素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不过,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人的理想太高,条件过多。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弟子,有一次请教他当怎样选择配偶的问题。柏拉图吩咐他说:『你到麦田去给我摘最大的麦穗米,从这端走到那一端,只准向前,不得回头。』弟子遵命而行,但选来选去都没有合意的,不知不觉已走到田尾。这时候才想起后头有一朵更大的,无奈受了「不得回头」的限制,只好在田尾随便摘一朵矣!
岁月不我与,光阴不逆转。如果择偶的条件太苛刻,选来选去都不满意,等到年纪大得相当可觑了才着急,已经后悔莫及了。于是,只好在田尾随便摘一朵啦!
几年前,我为一位弟兄介绍一位姊妹。相亲回来,我问他印象如何。他顿时面红耳赤,低头看地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说:『你不好意思说,我替你说。一百分,保证你无处找;八十分,已经非常理想;六十分,算是及格啦!』这时候,他才结结巴巴的说:『我自己的条件也不太好,怎么苛求?』我明白,大概是O.K.了。接着,我告诉他说:『美满的婚姻,不在于对方的条件好,而在于你们心里有没有主的话。』后来,他们订婚,而结婚而养儿。现在还是非常恩爱。
所以择偶的条件不要太多,理想不要太高。只要有美好的信心,差不多就可以啦!
祝福的话:『愿你天天快乐,愿你的人生充满了希望。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