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人是很容易被习惯控制的,凡事习以为常就忘记了其中真义,体会不出其中有神极大的慈爱。
谈聚会
「聚会就像呼吸,给我信仰生命力。
但是我也给自己一些空间,
我是有选择的聚会。」
这段表白很有主张,也潜藏几丝殷忧。
「聚会」是人与神的缔约,是本分,
什么因素阻隔了与神灵交的机会?
是聚会本身的吸引力不够?
是信徒本身的行动力薄弱?
有时,许多事不必争论,不用怀疑,
只要去做当做的事,相信,
神的带领会是最好的答案。
从小信主的我离开家乡也已经三年了,聚会一直是我每个礼拜六下午两点到三点的例行公事。不论是那个星期六上午上完课,我就会习惯地放下手边的功课,带着一种很奇怪的心情上教会──有点不想去可是又不敢不去的矛盾。这样的心情在升上大四的今年竟是越来越强烈。
不想去的原因是上了早上四堂的专业科目,分量可是数十页的原文书,而且内容艰涩难懂,一下课有那种很多书没唸的不安,而且往往挤公交车到教会之后,疲倦的身体加上我认为熟悉的讲道内容,在不甚起伏的音调中实在很难控制不由自主的点头。所以有时候觉得不如在宿舍好好睡个午觉,比较象是「安息日」。
说实在的我也曾经不只一次地有这样的念头,只是不敢付诸行动,原因是从小在教会长大,「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十诫的第四诫每每在此刻从脑海里浮现。回忆所听见不守安息日受神管教的见证,以及自己经历过的惨痛教训,我真的不敢干犯安息日。
记得大一时同学们邀请我参加露营活动,那时初离家也很贪玩,心想反正向主耶稣请个假,我才刚考上大学,应该可以放轻松一点,偶尔出去玩一玩主耶稣不会管得太严,只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想不到我一连三个礼拜都去迎新,一次比一次不把安息日考虑在内,有个安息日一出门就出了个小差错,当时心里知道是主的提醒。
只是我觉得不去可惜,硬着心往前进,结果没到目的地就出了车祸,所幸并无大碍,只是脚踝扭伤两个星期行动不便。打从那次开始,每个安息日我都一定出席。一方面我喜欢那种平静规律的生活,「聚会」给我一个星期告一段落的时间指标,可以少作点功课。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我不敢不去,不到会堂聚会我的良心会不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所以这段时间我只好乖乖地上教会。
最近一个月以来,有机会参加安息日聚会后的查经班,也就是利用下午的时间,几个对圣经有心追求的青年在初级班教室查考福音书。这段时间对平时不常读经的我很有帮助,一个小时里静静地咀嚼耶稣的话语,发现自己的信仰观念是片断的,就算似曾相识的经文,原本以为早就明白其中大意,但一经讨论之后忽然觉得其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道理存在着。更何况大部分的经文是以前从未看过的,总给我带来极大的冲击。
耶稣在安息日医治病人却遭受法利赛人的攻讦,一连两周查经中都看见耶稣和法利赛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甚至因此而想要除灭耶稣,因他们不明白「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马可福音二章27-28节)。
原来安息日是天地主宰为我们设立的,目的不是要辖制我们,乃是让我们能得到安歇舒畅,然而不明白神心意的人只看重外表的形式,忘记了真正的意义。守安息日对没有信心的人变成一件苦差事,为了不干犯规条不得不应付应付,神的美意却成了他的重担,享受不到耶稣所赐的平静安稳。
另外有些自以为虔诚的人,守住了外表的律例却忘记这是神极大的恩典,以此夸口骄傲,就如法利赛人虽是付出许多心力但得到的却是更重的责罚。到底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享受安歇舒畅,又守住律法、又不骄傲而得神喜悦?果真是行路难!
我觉得人是很容易被习惯控制的,凡事习以为常就忘记了其中真义,体会不出其中有神极大的慈爱。所以往往信主越久对主耶稣却越来越模糊。信仰成了僵化的模式,有如例行公事,无法解决我们在生活上的压力、困境。
这几天开始准备期中考,而明天又是安息日了。那一种想要不去教会又不敢不去的心情又再次浮现心头。一方面「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也让我再次回想因神的拣选,我才有享受安息的权利。只不过我现在被功课的压力弄得心神不宁,但求慈爱天父引我回转,一切不再是例行公事,使我享受主的圣日,大得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