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爱在操练的开始

每当深觉委屈不平时,常向主流泪祷告求赐我平静的力量。如此皆能获得安慰重新得力,擦去泪水再努力做好本分的工作。

一、预备前方

感谢主,我出生于信主的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真教会信徒。印象中,父母对于我们七个孩子的学业很少勉强,但对于我们是否祷告、参加聚会则非常重视。每逢星期五──妈妈的预备日,她忙着帮我们洗头编发、剪指甲,烹煮一些可口容易携带的小吃,准备安息日中餐时与同灵分享。星期日的儿童聚会,她也是早早地为我们梳洗妥当,穿上整洁的衣裳鞋袜,请邻居的三轮车送我们到教会。稍长,则由我带领弟妹或走路或搭公交车高高兴兴的去聚会。如此在妈妈的关心及督促下接受宗教教育。最使我难忘的是,妈妈无论遇到任何难题即祷告依靠神的形像,及爸爸一有空就研读圣经的榜样一直深印脑海,这对我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示范与帮助。

从小在主内成长,教会里几个同龄姊妹既是好朋友又是好同工,大家的感情亲似姊妹。那一段同聚会、同做圣工、同访问、一同相约逛街购物的日子,是一生中最快乐也是最难忘的回忆。那时初中仍要联考,功课虽然很重,但我们从未因考试就拒绝宗教教育的讲课或访问。记得我们这群青春年少的姑娘爱美又怕晒黑,常是全副武装一一长袖衣裤、遮阳帽、长手套,骑着脚踏车,顶着夏日骄阳或冬天的风沙,利用星期日中午访问。甚至远征安平鲲鯓海边亦不觉得苦。

读书时间虽比同学少,但感谢主的施恩祝福,我们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如今虽因婚嫁各奔南北东西,但彼此的心常是互相惦记着,如有机会碰面,真是欣喜非常。我们这几个好友中有两个是当了传道娘,唯一遗憾的是有嫁未信者的姊妹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联系。

自成为正式教员至今我一直都参与宗教教育事工,其间未曾因结婚生子而离开,反倒是夫妻同工同行。孩子襁褓中时我们刚好是同一班的教员,可以轮流照顾。更感谢主的是在上课时间孩子常是安睡着。只有一次两人为忙着课前的准备工作,疏忽了小女儿的存在,忽闻她的哭声,才知她和学步车由楼梯口冲下梯间转折处,只见头上有个包,因上课时间在即,也没在意,感谢主后来平安无事。

后来自己初接会堂管理员之职,新工作得自己摸索,压力颇重,本想辞掉教员之职,但思及前辈教员之风范及责任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心中还深深记得年少时几位非常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不辞辛劳的访问、接送远地的学生、利用星期假日及寒暑假帮我们补习功课,这些爱心的付出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因此从他们白白得来的,我也想尽力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人生行至四十在生活中、信仰上或多或少有些经验,很愿意倾囊而授,减少年轻一代摸索的时间,使他们在道理上能更快的成长茁壮,我也稍尽信仰传承的责任。

家中有五姊妹,父母颇担心我们的婚事,虽有条件不错的未信邻居或同事中意,但在主内婚嫁的观念已根深柢固,丝毫不为所动。父母皆为单纯老实的基督徒,只要介绍的是教会的弟兄都不详加打听,因此有过一次订婚又退婚的事情,当时虽不中意,却盲目听从父母的意见。以后还有人介绍已经与人同居生子的弟兄,父母也是不察,幸好有了解的老弟兄从外地特赶来阻止。感谢主!所以虽说要在主里婚嫁,仍要多方与教会传道、好信德的婚姻介绍人探听了解。那时的我因为看到周遭充满了同床异梦、婚外情、冷战热战的夫妇,觉得结婚对女人而言并无绝对的保障,也非找到了依靠,因此对婚姻怀着既憧憬又怕受伤害的心结。

直到妈妈下最后通牒,她说:「妳不嫁,下面的几个妹妹怎么办?」这时刚好有人介绍教会的某弟兄,真的是凭着信心答应了。订婚前我们只在相亲时见一次面,甚至没瞧个仔细。以后约会过一次,竟然是不欢而散。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在祷告交托后,凭着信心携手走进教会的红毯,迈向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

二、人生操练期

感谢主!奇妙的事发生了,相当陌生的我们在结婚后竟然也甜甜蜜蜜地过了三个月,直到他出海跑船。这以后即进入了我人生的操练期。我是家中长媳,上有公婆下有个小叔、小姑。每天伺候公婆、操持家务、帮小姑们洗衣服,责任格外重大,但心中都深记着妈妈的训诲──少说多做,战战兢兢甘心事奉一家人。但生活中渐渐发觉婆婆实在偏私,对媳妇与女儿是两种不同的待遇、不同的法码,心中遂感难过与不平。

但感谢主,每当深觉委屈不平时,常向主流泪祷告求赐我平静的力量。如此皆能获得安慰重新得力,擦去泪水再努力做好本分的工作,倒也还能维持和谐的婆媳关系。如今婆婆也改变了,两个小姑出嫁后她才能体会当媳妇的难处。有次我脚扭伤,她竟仔细为我按摩上药。前不久去看她老人家,天色忽然变了,她频频嘘寒问暖,回家时还拿了衣服、围巾要我穿上。

结婚一个月时,小叔也结婚,妯娌关系是另一个操练。教会一位同灵深知我家的事,她勉励我说:「妳从小信主,她才刚信主,你要让她。妳已受水洗、灵洗,现在是接受火洗的时候了。」一年后我生了儿子,她生了女儿,由于她认为生儿子较得公婆宠爱,因而心理不平衡,常在言词上打击我,尔后又加上孩子常为玩具争闹,当时只觉得生活在地狱中。

因为不想发生冲突,而选择了沉默与逃避,虽是自己的家却时常家事料理妥当之后,推着儿车到外面逛,感谢主,那时教会的一位执事家常是我的避难所。当时我心存的只是忍耐,却没有宽恕及充足的爱心,所以在生理上起了反应;每当受刺激就想吐,似乎要把心里的不快藉此倾吐而出。

我的孩子半夜不啼哭也不必喂奶,但她的孩子每每夜半啼哭加上小叔的不耐常令我无法安睡,白天又无法休息,精神几近崩溃。每每哀哭求告主,若能够,叫这苦杯离开我;若仍要操练,也要让我能安睡。奇妙的是当晚即能入眠。不多久他们也因生意关系到市区租房子住,身心的煎熬都得到解脱。

如今事过境迁,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常有机会在一起,竟也能和睦相处。我有几件漂亮的衣服也是她送的,这都是起初始料未及的。是距离消除了磨擦,抑或是分开后的几年中我们的爱心都长进了?

当儿子出生八个月后,先生才归航回家,那一年多常常以泪洗面的日子实在过怕了,以后无论如何就是不让他跑船,于是他就在爸爸的工厂上班。没想到,这对他、对我,甚至是娘家父母亦是一大操练。婆家无任何房产,借住的房子又即将辟为道路,乃竭尽所能另外买了房子,以后每个月的薪资扣掉房债只剩四千元,一切日用所需都靠这些了。

日子虽过得艰苦,但在生活中常能体会物质虽贫穷却不匮乏的恩典。有好几次神总是意外赏赐我们所需用的。当时大家乐盛行,建筑工人不易寻得,因此工资飞飙,他常拿此与自己的比,或与当老师的舅妈比,心中无法平衡,加上一些误会,因此对娘家父母颇不谅解,我夹在中间真是难过。有一段时期,他下班后常是一张扑克牌脸,整晚不说话。

我是无法忍受这种气氛的,在不想让他含怒到日落的情况下,最先举白旗的总是我。在自认没有错却要先去谈和、逗笑,实在需要神的帮助。我总是流泪祷告寻求勇气和力量,而他也能体会进而软化,最后总能拨云见日战胜恶者的诡计。在别人看来,我们出双入对,一同聚会、一同做圣工,是标准的好夫妻。其实别人只看到美满的结果,隐藏在背后的,是我们付出的努力与忍耐,加上神的保守、帮助。

记得在中级班时,李老师曾告诉我们:「主内联婚,因有圣灵在彼此心中运行,因此虽是不同环境、教育、思想之下的两个人有了争执,也能很快包容彼此的缺点,而和睦生活在一起。」事实证明那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坚持的原则是对的。就这样彼此在磨练中渐渐圆熟,而今如倒吃甘蔗越来越甜。

三、人生转折点

在先生决定报考神学院之前,因脊椎酸痛,无法继续做整日站立走动的工作,在家休养一年,由我继续工作维持生计。如今回想起来这期间也是操练,乃为今天的事奉神预先操练我们。挑起生活重担我责无旁贷亦无怨言。以前两人都上班时,我家事、工作两头忙深觉疲累不堪,现在反而觉得他可在家中照顾孩子、帮忙料理家事也不错。

但事与愿违,常常下班回来,早上用过的杯盘碗筷尚未清洗,厨房客厅一团乱,也常找不到替换的衣服。疲累的我想不透他整日在家做些什么?总认为他毫不体会我的辛劳。甚至早上赶着上班前,我还得早起预备早餐,催促孩子们上学。有时在途中不禁悲从中来含泪前往。然而,总是在一次次的祷告中平衡自己,叫自己顺服多担代些。

一年后,他明白神是轻慢不得的,心中虽然害怕,还是要还愿,因此报考了神学院。回首过去的一年,那时他常埋首于读经祷告,忽略了家庭责任,看来是要操练我的独立,同时给他自己早一些准备自己的机会。因他离开学校已久,加上年龄较大,学习倍觉艰辛。现在我反而深深后悔当时没能让他专心的先做准备,也为当时的幼稚求神赦免。

先生决心报考神学院尚未通过时,我们就确信神必会成就,因为深深明白这是神的旨意,也是唯一能行的路,因此决定另找一份能兼顾孩子的工作。那时虽知会堂管理员辞职,但曾目睹会堂管理人员之难为,不敢轻易尝试,而去应征一安亲班职员。在众多幼保科毕业的应征者中,我竟被录用了,只因我告诉他们自己在教会中担任儿童聚会教员。

那儿每天只工作半天,薪水也合理,颇符合我的心意,但路途稍远,因此陷入两难之间。只有向主祷告求祂安排,心想:我不主动向教会提出意愿,若有人向负责人提出,则我将选择管理会堂的工作。有一天去找教会一位做衣服代工的姊妹,希望在她那儿工作,但她说:「以你的速度和技巧赚不到几个钱。」想不到以后即是她向教会的执事推荐我,他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至此一切皆已明朗,只有感谢领受。从此我和先生都面临人生另一个转折点,在主的恩眷下也过了近两年的光阴,这期间更深深体会神的恩典实在数算不尽。我们都确信只有全心全意依靠主,才能面对各种操练,做合神心意的人,合乎主用。

在父母、师长、同灵不断以爱心及道理培育鼓励之下,能在主里安然度过四十寒暑,「满怀感谢」是我现在的心情。不惑之年,是非对错已了然于心,只是基督徒的行为标准不仅仅是做「对」的事,更要追求学习效法主的爱。很多时候,我们虽可据理以争,但为了主的缘故,只有选择在生活中牺牲、忍耐。而这力量的源头乃是神,唯有向祂祷告祈求,必获得源源不断的帮助。同时更愿自己如诗篇九十二篇所言:愿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更愿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祂的荣美,在祂的殿里求问。这是对自己的期许。愿一切荣耀、感谢、颂赞都归于天上父神。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