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话不尽情浓意重(一)

初春的薄暮时分,小镇上的青年与老人,在晚饭后于教会外悠闲的谈论情感和婚姻,老者谦虚自持,耐心地听取求教者的意见,而后做一番分析、解说,并以极大的爱心,祝福心存疑惑的青年能蒙神开导启悟,在奔跑天路上更向前迈开一步。如何破除一切的隔阂,生出圣灵里的共鸣,唯有透过圣经的总纲,才能绝对地相知、相通、相冥合。

西天一抹瑰红,南方的话箧子初开。

青年的梦境,文学、哲学剎时短兵相接。

不是唯情的倾泄,最爱的诠释。

初春的薄暮时分,南台湾的太阳已缓缓地向西坠沈,彷彿在克尽了一天的职责后,略带一身疲惫往它的家园踟蹰而行。

西边的天空在夕阳余晖的照映下,抹上了一片橘黄,间有数朵踯躅慢行的灰云偶而经过,也被感染成一身蛋黄,而后餍足和乐般地又慢慢走开。数群灰鸽也在此时活动起来;它们循着一定的路线,互不干扰地在天空划着圈子,好像为一天的即将过去做最后的惜别。

干冷的土地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封陈后已渐渐复甦,好几块田地被耕犁翻起,一行一行的坳沟整齐地排列着,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芳香。

小镇就在嘉南平原默默地立着。几代以来,虽说它的容貌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而略做改变,但比起台湾其他大都市来说,它的改变小而不显著。惟一的事实是它的人口近几年来锐减不少;小镇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们为了求学和生活,纷纷向北部大城市迁移。像今天这种景致,小镇以及长住此地的人们已司空见惯;在这一片温馨而和乐的土地上,时间与节候的转移似乎并未给他们任何的惊觉。但是小镇今天和往日确实不同,人们在此隐约的感受到略带喜悦的膨胀气氛。

隔着畦圃竖着一道矮墙内,约七、八位青年正围着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谈天。这里是教会会堂的左前侧庭院,半开的铁栅门显示今晚并无聚会。这些青年都是本地外出求学和工作的教会信徒,很难得的因为放假关系,大家不约而同的回乡渡假。白天的安息日聚会已过,但是在吃完晚饭后,大家的脚步还是很自然地朝着往教会的路上走去。

他们对信仰和教会的关心是一致的。也因为如此,在北部城市的求学或工作经验中,他们着实遇到了不少问题。他们将这些问题存放心中,因为环境和其他种种缘故,竟然隐藏了很长一段时刻。今天藉着大家同时返乡的日子,他们想做一次亲切的交通,把一些重要问题做个坦诚的讨论。

被围在中间的老者着一身浅灰衣服,一副典型的小镇农人纯朴装束。微暗的天色看不清他的脸庞,可是由他安祥而深沈的举止可看出时间所赋予他的智慧与涵养;他微靠椅背的样子,以及说话时不疾不徐的语调,处处透露出灵智的圆融厚实。

老人虽然年纪已大,但是在思想和观念方面并没有受到时间的冲退。他平常即很关心青年问题,尤其在情感和婚姻上更有多年的处理经验。他深知青年和教会的密切关系,知道如果在婚姻的事上处理不当,很可能影响青年一生的信仰。

但是他也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仍然时时谦虚自持,很耐心地听取求教者的意见,而后做一番分析、解说,并以极大的爱心祝福心存疑惑的青年能蒙神开导启悟,在奔跑天路上更向前迈开一步。正因为如此,青年们很乐于与他亲近,并且几乎把内心最隐密的事毫不羞讳地告诉他,希望由他那边得到一些经验和忠告。今天他们也是为同样的目的围绕在老人身旁,有如沐浴在春风中。老人烱烱的双眼于渐趋冥暗的天色下如两盏小灯上下左右的晃动、闪烁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情感问题在我们教会似乎还是禁忌;虽然说近年来已有部份的人公开谈论它,但我总觉得谈论的范畴还不够广阔,也不够深入。」一个高瘦清癯的青年首先击破沉默。

「我也是这么想。最近我在成人聚会的场合里听过几位传道者讲论过这个主题,但都是点到为止。倒是青年团契月刊自辟了婚姻专栏以来,连续有人针对它做较深入的探讨。」接话的是一位矮胖的青年弟兄,他因说话稍为出力的缘故,把整个身子微向前倾并略为前后摇晃着。

第一个开口说话的青年,看见有人附和自己的想法后,紧接着又说:

「这可能是经验的缺乏和隔阂的缘故。长一辈的人很少遇到此类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以前的情感问题没有我们今日青年来得多、来得重和来得明朗化。在他们的日子里,生活较单纯,步调也缓慢,整个社会结构简单,大家都很习惯居住于传统的屋檐下,自然那种情绪有的话也比较缓和,并且在家长或其他长辈安排下很容易地接受现有的已然情况。」

矮胖的弟兄听到此后,急忙插口:

「就是说嘛,如果没有实地的亲身经验和感受,在辅导青年时难免不能中肯得体。难怪我听很多同龄的弟兄都说,长辈好像不太了解我们的问题症结和真正感受,只一味的凭想当然尔的作风,做呆板的灌输。经验实在太重要了,尤其要辅导别人,自己没有亲身经验怎么可能?」

这时,老人的神情仍然安祥自若,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并没有打算接口中断这两位青年人的发言。矮胖的弟兄在发觉自己说话的唐突和褊急后,一阵的歉疚之情露于脸上,他以不甚好意思的口吻向老人说:

「清伯,」这是人们对老人一贯的称呼,至于他的真名倒是很少人探问:「您说说您的意见好吗?」

老人并未做过份客套的推辞,他知道青年人的坦率和真诚;过份的拘谨和矜持非但无法接近青年,反倒使他们产生不必要的陌生感。

他清了清喉咙,以那谦和的态度不疾不徐地开始说道:

「你们两个人的说法确实有它真实的一面。经验确是很重要的东西,没有经验做起事来生疏而粗糙,往往是事倍功半且不一定看见它的功效。虽然说我比你们多了一些经验,但是时时还是感觉以往的经验不够用,在很多新的情况发生时,往往是过去的岁月里从未遇见过的。人的年岁有限、能力有限,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自然也是很有限的。

「如果是这样,以我未曾有的经验怎么能够和你们谈些新的事物呢?更不用说做贡献式的辅导了。感情一例就是如此!长一辈的人感情方面的实际经验并不一定与我们相同;但是他们可凭着以往其他的经验做思想推论的基础,针对着目前青年所发生的问题做类似的、触类旁通的引发;我想这是非常可能的。

「神赐给人的年岁、才智等非常有限,其目的就是要我们认清这个有限性后,能俯就卑微、虚心待人,时时勤勉学习。因为别人虽然地位、聪明比不上你,可是他可能拥有一项难得的经验是你所没有的,这时你若不虚心向他学习,你可能永远不会晓得世上还有这些新奇的事物。而对整体人类来说,当我们在体认出自己的有限性后,即会对宇宙穹苍的浩瀚发出无限的兴叹,而对神的绝对大能也会产生崇拜倚靠之心。

「所以说我们以前纵使缺乏实际的情感经验,我还是很乐意听取你们的经验;如果我们想不出解决办法,我们还有神可以倚靠,可为我们解决呢。」

「可是,」另一位戴黑框眼镜的青年在听了老人的述言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经验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尤其情感更是如此。在我进入情感的漩涡里时,我的心境有时高昂、有时低沉,有时高兴得想让人知道、有时却也畏缩得唯恐别人发觉。

除了神以外,谁能完完全全地体会我的心情呢?假使是如此,我如何将这种经验转达给您呢?对我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切身体会;而对他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他智性了解范围内的对象而已。」这位青年略带哲学式的分析说法显示他对此问题曾做用心的思索,只是此种想法不免夹带不信任甚或悲观的色彩。

老人听后很感兴趣和关切地说:

「确是如此,经验是主观的东西,既然是主观,就很难要求他人有绝对相同的感受。

「但是不要忘了,圣经的总纲就是爱,这种爱是主观、绝对地相知、相通、相冥合。有了这种爱,我们可以破除一切的隔阂;这是纯粹的智性思考所没辨法做到的事。保罗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流泪祷告,也为腓利比教会欢喜感谢。这种情感的流露即是在接近于绝对的爱里所表现出来的。

保罗没有因为和这两所教会经验的不同而显得彼此格格不入,反而他凭着主的大能,以真实的爱心体会他们的心境,突破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也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阻碍而达到灵里的一致。保罗的爱是由他人的主体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终于生出圣灵里的共鸣。

「所以说,不要顾忌自己的主观经验别人不了解,却更要担心自己爱主、爱人的程度还不够深、不够强。」

老人说完后,略微抬头朝向西边的无际天空。这时,太阳已从西天隐去,方才动人的瑰丽彩霞也杳无痕迹;暮色笼罩了大地,夜已全然地降临。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