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学生上课喜欢逗人怎么办?

案例:小朋友上课时喜欢逗其他的人,以致于引起互斗,请问,老师应如何处理?

小朋友上课时喜欢逗人,以致于引起互斗的情况在儿教组的课堂上时有所闻,这时候身为家长与教员的您该如何因应呢?以下是一些意见提供您作为参考。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儿童上课时不能专心,喜欢逗同学,一般归纳有下列几项因素:

1、身不由己

有些小孩子一生下来活动量就较他人来得多,一般咸信,好动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抑或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慎使得胎儿脑功能受损、内分泌失调或脑里肿瘤所致(编者案:“过动儿”之形成原因及行为特征,本刊八十年七月号“学生上课好动怎么办?”有简要说明)。

2、有口难言

有时候,儿童在有限的辞藻范围内无法借助语言的沟通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常会采取行动(身体语言)以传达自我的心情。

3、管教方式

父母亲管教子女过松或过于严谨均属不当,或是父母双方的管教方式、原则不一致,都容易令子女的行为产生偏差。

4、近朱者赤

周围的环境对小孩的影响非常深远,昔日孟母择邻而处的用意也是着眼于此。常见一个班上若只有一个男或女学员,就易使该员变得沉默寡言;反之,若多来个同性学员,则他(她)们便自然而然地形成某股力量,而且足以慢慢发展其影响圈。换句话说,如果学员平常所处的环境中所结交的朋友或同学都比较好动、调皮,那么学员也就比较容易在课堂上分心并进而引发逗人、互斗的场面。

5、无聊透了

学员对教员一成不变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感到无趣索然,而渐渐移转注意力,起先,或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展开试探,诸如,拉一拉前面同学,扯一扯头发,用手指推一推前座的人,扮扮鬼脸等,若碰巧遇上个定力较佳的同学也就罢了,不然一场互逗(斗)的场面势必也随之开锣了。

6、心理情结

学员彼此引起互斗的情况可能来自心理方面的情结。或许,学员间潜伏着不合的情形已有一段时间,一旦稍有个小小导火线,便可能惹起一场小小的战争了。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针对上列所归结出来的几项原因,在此也提供您一些参考对策。

(1)训练与鼓励

学员好动的情况若过于严重、频繁时,就必需询问心理辅导中心及接受物理治疗,以寻求适当的改善。一般来说,鼓励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首先,可以与好动的儿童约法三章,例如,如果能静下心一次完成功课,就给与记分或记点;安安静静坐上十分钟也同样给分……等,记分方式与条件和报酬可因人而异,但是家长、教员一定也要严守规则与实现承诺。相反地,孩子一旦有违规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扣回分数,这样一来不止能达到鼓励的作用,也可在无形当中培养孩子守法的观念。

(2)关怀与接纳

生性好动的小孩总令多数人感到束手无策或不悦。但对这样的小孩子,家长和教员不但不能排斥他们,还须协助他们,使其为同僚所接纳,并且应适时褒扬他们的优点,辅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进而是受到大家的喜爱。

(3)与家长沟通

与学员的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管道也是不可或缺的事。学员行为应该随时和家长连紧,若是表现良好,家长也可因而感到欣慰,即或不然,也可经由家长和教员的彼此沟通而容易找到改善的办法,宗教教育的园地着实需要双方密切配合与关怀,用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和灌溉。

(4)发挥助理教员的功用

课堂秩序的维护上,助理教员后发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助理教员可随时在旁边对学员们的上课状况加以注意,只要学员有分心或逗人的举动产生,就及时加以劝勉,这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学员众多的班上,助理教员适时提出的警惕常能免去一场紊乱。

(5)教员在准备教材上要用心,并且能察言观色

教员是掌握课堂气氛的灵魂人物。除了需悉心准备教材之材,对于学员情绪的反应也不能掉以轻心。也就是教员必须对学员所可能出现的状况,作出立即而妥当的应变措施。例如:对好动的学员可加以疏散免得助长其扰乱的机会,也可以不定时提出一些问题来问他们,使他们提高警觉,注意上课内容。此外,借着他们好动的特质使其多致力于课堂服务的工作,如:倒开水、发本子、擦黑板等,但不可忘记要适时地夸奖他们,一方面藉此消磨其过剩的精力,一方面也借机鼓励他们。而对于上课非常专心的学员,教员也可以适时地褒扬,渐渐地,加强学员的荣誉感,上课秩序也可望改善。

(6)充当和事佬

面对学员失和的问题,教员可分别与之协谈,设法了解原因,并进行协调的工作使双方重修旧好。

总之,教员须要根据学员不同的特质来决定采取何种的因应方法,并非千篇一律,而整个的宗教教育上,家长与教员都需要时时恳求来自神的智慧,共同以爱来全心经营这块园地。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