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儿教组小朋友喜欢在上课中起哄,以致其他小朋友起而效之,请问怎么办?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1、小朋友喜欢起哄的原因在哪里?
A上课沉闷无聊,故事都已听过了?
B认为老师为人“和蔼可亲,不会骂人”,所以言行举止随便,喜欢恶作剧?
C想引起老师或其他人的注意?
D教员本身上课时就蛮随便的,很容易和学员玩成一堆?
身为教员的您,不妨先仔细观察小朋友的反应,以及和上课教员间的互动关系,找出原因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2、教室管理的责任在谁?
不论起哄背后的原因为何,当小朋友乱成一团,七嘴八舌,抢着讲话、戏笑时,负起教室秩序管理的责任乃在教员的身上。毕竟,小朋友是会察言观色的。教员应有的威严,在此时不应再沉默了;适宜的表达是有必要的!
3、避免不适宜的处罚方式:
为顾及小朋友的自尊心,不宜当众责备或处罚他。有时,忽略他的行为或不理他,反而可能达到抵制的效果。此外,各种“处罚条例”也应以不伤及身体为原则。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1、善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员在上课之前,应充分准备教材,在学员面前表现出自信的态度。采取活泼、灵活的教学法,可让学员对于所学的故事内容产生兴趣,愿意投入,并且参与其中,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去想点子来起哄了!适时地向正在讲话的学员提出问题,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订定教室公约,彻底执行:
“不举手的,不准发言”。若教员一开始便严格要求并且彻底执行,则学员对于教室内应有的规范,便有一个可遵循的方向,由教员和学员彼此共同遵守。
当然,教员于对学员的发问,也不是有问必答。在不妨碍课程进行的原则下,有选择性的回答;应避免离题太远而无法收拾的情况发生。
3、组织班级内成员:
A针对班内喜欢起哄的头头,给他安排适当的班务,赋予他一些责任,让他有表现的机会。这可以转移他过剩的精力到其他的方面去运用;并且利用此机会,训练他作圣工的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
B将学员分为若干小组,作秩序竞赛。以团体的压力来约束喜欢起哄的小朋友。
4、实施个别辅导:
若是学员的行为太嚣张了,当众责备他的效果不如运用私下相处的机会来引导他。经常的关心,听听他的感受和想法:教员不妨也适度表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当他有进步时,记得一定要鼓励他,即使是口头上的赞美,也是很有功效的!
此外,若是学员想以小丑的角色,引起他人的注意,则教员宜采取当作“没看到”,或是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忽略他的方式。因为如果当众责备他,反而达到他引人注意的目的!
教员在下课之前,不妨将今天上课中表现良好的学员嘉奖一番,让他们得到鼓励。相对地,没有受赞美的,对他们而言,便是一种惩罚。学员便会因荣誉心之促使,而渐渐修正不良的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