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位学生,平时言语粗俗,嘻皮笑脸,教员向他问话、示好,很少有善意的反应,上课时也不携带圣经、课本,又喜欢趴在桌上埋头睡觉,或坐姿歪斜与邻座交谈。请问对此学生的上课态度,教员应如何辅导?
一、对此类行为应有的观念
1、多加关爱:
当教员面对有这种行为的学生时,不宜视他为“存心跟我作对或是坏学生”而加以排斥。如此的作法,不仅于事无补,且会使得师生的关系处于恶化。应该将他看做是更需要我们去付出爱与关怀,也更需要我们耐心去教导的孩子。
2、冷静自省:
教员本身的言行反应不可情绪化,或是有“防卫自己”的挫折感产生。通常教员遇到此类的情形时,都会感到没有成就感或者很沮丧。此时,可能会很生气的指责学生的不是,甚至加以体罚,要不然就是责怪社会风气带坏了学生,他们有此行为一定是出于问题家庭……等等。不自觉地希望能藉着这些因素来减轻自己的挫折感,但是当教员心中有这层防卫——“错不在己”时,便不能理性的、诚恳的学习改进之道。教员应该要冷静地思考,学生产生此类行为的真正原因在那儿?是否由于自己的教学态度或是在教学方法上出了问题呢?如此自省,才能虚心接纳学生以及他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态度与方法。
3、积极主动促进师生关系:
教员不必急于寻找对策来“对付”学生,而应先从师生关系的改善上着手。许多教员在遇到类似的困扰时,常急于寻找应对的策略,而忽略了策略的使用和效果,会因人、地、时、事的不同而有差异!此外,在改善或促进师生关系的方法上,比较能掌握的是教员本身而非学生,所以教员应该是居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非消极等待。
二、对此类行为的处理
1、多与他亲近:
保罗曾说:“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当我们平时遇到这位学员时,不妨多多和他打招呼、交谈,关心他几句;纵使他根本不理会,也让他能感受到你的亲切和温暖,进而了解他的生活领域;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引导他,不再以上课时“老师”的严肃面孔出现在相互沟通的关系上。彼此互相尊重,让他也能够学习如何尊重别人。
2、改进学习方式:
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成就感。由于在宗教教育课程的内容上,从幼稚班一直到初、中级班,尽管在内容广度、深度以及教学目标上,有显著的不同,但仍可能无法引起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可采取课程预告的方式,让他们先回去准备,下次来上课时,可以发表、互相讨论并交换心得。如此,可以弥补长久以来在演讲式教学上的不足,也能帮助学生集中精神、专心上课。
经由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坦诚接纳对方的意见;教员不宜用教条式的“恐吓”,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培养学生能够由心中产生对神敬畏的态度。让他知道来到教会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弟兄姐妹,最重要的是来到神的面前。同时,也让他知道来到教会聚会,学习圣经道理的目的,让他对信仰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样一来,相信他会开始思想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进一步,他也就会改善自己过去对神的不敬虔以及对教员不尊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