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青教组学员与教员关系的掌握

案例:有青教组学员不喜欢某位教员,因此在他的课程中出现不合作或不专心的态度,请问怎么办?

有时候,当某位老师上课时,学员会出现不耐烦,兴趣缺缺,做到后排甚或缺课等较不同于平常的情况,此时教员及系负责就该探讨原因,是否学员不喜欢这位老师?

一、对此类情形应有的观念

1、青教组学员在表达上较直接,对不喜欢的老师有不友善的回应原本无可厚非,但务要及时处理此一问题,避免在班上传染开来,而使事态扩大,对教员造成伤害。

2、学员不喜欢的教员不一定就是没有教学的恩赐,或许其表达方式不适合青教组的学员,如以教导儿教组的口吻来教青教组,易被学员认为过于幼稚;或教员在处置某些事情时有所不妥而引起学员反弹;或学员对教员的言行有些误解而产生厌恶。总之,必须把不喜欢的原因找出来,对症下药。

二、对此类行为应有的处理方法

1、教导学员尊重并包容他人

要教导学员本着爱心来接纳教员,因尊重他人是应有的礼貌和态度,而且又是对主内的弟兄姐妹!即使教员有何不妥的言行,也该透过适当的管道来表达,如班负责、系负责等,沟通之后才能明白症结所在,也才能有所改善,并不是采取不友善的回应,伤己伤人,更伤主耶稣的心。

2、先对带领者辅导

青教组学员正值青春期,有群体活动的倾向,有时只要有一人带头,即能引起共鸣,若有这样的情形,教员可与带头者私下沟通,了解其中的症结,接着对症下药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建立良好的沟通管道

学员对某位教员不喜欢而以外在不友善的态度来表达,这是师生沟通上出了问题,班负责及教员在平时就该好好观察及掌握学员的学习状况,并以问卷、座谈会或私底下个别沟通的方式了解学员对课程、对教员的反应及意见,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出状况了才亡羊补牢;而事实上,教会中的青教组学员大部分均“很有爱心”,即使心有不满亦不敢有所表示,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沟通上的一大难题——如何使学员肯将心中的话说出来,这有赖教员及班负责平时努力耕耘,能与学员打成一片,取得学员的认同感,如此沟通才会有效果。

4、教员的培训

恩赐并非与生俱来,除了神的赏赐外,人也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教员要多参加教员进修会,并研读教学技巧及青少年辅导之相关书籍,也要在祷告上常纪念这事,求神加添教导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处事态度,固然不应以人废言,但言行举止及处事上有所不当,常非千言万语所能弥补。当然,学员不喜欢的教员不见得就是教员有过失,或许是良药苦口或是有所误解,但总是对教学上有不良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员当善用属灵的智慧来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

5、按恩赐分配圣工

有些教员并非没有教学的恩赐,只是其善于表达的方式不适合青教组的学员。比如以教导儿教组的方法,易被学员认为过于幼稚,而一位学问渊博的大学教授,不一定比一个目不识丁的妈妈更能劝动小孩子。因此系负责在教会的安排上当考虑其恩赐所在,而使其能各有发挥。对于新进教员则要多给其机会磨练并指正其缺失,不可过早断定其恩赐而扼杀一位教员。

学员对教员的不满意,可透过教员与班负责细心敏锐的观察得知,不可使其演变到学员对教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而其原因的分析有赖良好的沟通管道的建立,若能找出原因就能对症下药,若是学员不喜欢教员的上课方式的口吻,班负责及其他教员可就教学方式与这位学员讨论,再经过一段时间仍适应不良,则可考虑请其换个班来教。若是因为教员处事不公或言行失当,引起学员反弹,则必须澄清此事,若是事实,要提醒此教员,若是有误会,则大家开诚布公化解误会,使宗教教育成为学员及教员的快乐天堂。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