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浅谈青少年在宗教教育团体中的归属感

案例:中级班的阿德,最近总习惯在上课中途就走,劝他也无效,教员该如何处理?

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有一重要的特征,即自我认同、行为标准或价值观等之建立,生活圈由家庭转向同伴团体;处在这段时期的“小大人”,生活常是了试验、冲突和不确定。对主内的青少年而言,初、中级班即是一个可以发展健全灵性的良好团体;对教员而言,亦是一块为主培育精兵的良田。

但是,如何让这块良田中的每一个青少年,充分感受温馨及团体的归属感,以能有效的给予一个合乎经训的价值观,面对激漾多变的呢?以下即为您培养归属感及良好团体气氛的概念与方法:

一、个人归属感与班级团体概念

得先认识到培养个人归属感,是一件长期性、发展性的事工,也许您会问:“从小就来教会,彼此都很熟,怎么会没有归属感?”但是,更细微的观察,如案例中的阿德,常在聚会中突然离去,必是生活中有了些许的冲突,让人有多方面的猜测,但重要的是:“他是否会寻求教会同伴的协助?是否有足够的归属感来向中级班其他同灵倾诉他的困扰,而不是找学校的同学呢?”因此,当有此问题产生需要对整个班重新调整,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个别晤谈或开导。

再者,我们的建议是:“能把初、中级班视为一个团契,在神的带领中耐心的经营。”国为青少年有追求独立及同伴互动、沟通等需求,因此,学员之间的关怀及正向的影响必定大过老师的协助;团契正好是能提供自主性与互动性训练的最佳模式。长期地使学员自主、互动的来经营这个团契(初、中级班)是教员应秉持的概念。

二、浅谈团体与个人归属感

由群体动力学观察,一个有效的团体应可达到几项功能:

1、说服成员接受新的价值观。

2、治疗或解决冲突。

3、使成员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

4、给予抉择时的支持与鼓励。

5、帮助成员解决日常问题。

当然,一个团契更包含了灵性一齐长进、分享主恩等功能,但前提却是每一个学员是否都能在团体中自觉被接纳、被认可,且在心理上有安全感与落实的感觉,这即是“归属感”的定义。

主内的青少年,在面对社会多元的价值,同伴的世俗压力,在与基督的真理相左;若对初中级班团体缺乏参加的兴致,又少了同灵的扶持,在艰难的天国路上,可谓危机四伏。因此,将那些极少出席或出席意愿不高(如案例中的阿德)的学员,再次稳健的带进“团契”,尽心地塑造团体的凝聚力及个人的归属感,实在是教员刻不容缓的事工。

三、缺乏归属感的团体因素、个人现象

以案例中阿德的行径而谈,当他习惯性的中途离去而原因不详,极难以个人的观点去推举出问题类型,但从团体的角度却有以下几个指标值得教员深思:

1、学员问的沟通是否不良?——下课时间静默且成员游离?

2、学员间是否有被群体冷落者?——如较少来的学员。

3、聚会的型式是否让学员只接受而不予表达已见?——单向式的教学。

4、学员间的认识是否只是表面的?——们是否能彼此体贴其背景或环境造成的问题?

5、是否只有老师在关怀软弱中的学员?——是否也能互相关心?

6、课程上是否极少强调“彼此相爱”的实践与概念?——强调灵修的重要性?

7、学员间的异觉性是否很高?——如中级班有日夜间部之分,或在学、就业之差别?

8、是否让学员有时效性的分担他人的困扰?共同扶持一时软弱的同灵。

上述的指标提供了教员部分检视班级气氛的指标,但有时亦需着眼在学员短暂的生活困扰,和其他同灵的扶持上,作辅导性的协助。通常,个体缺乏归属感,所呈现的是聚会中的缄默、沟通不佳,再者如阿德的中途离去等离群现象,以致于缺席、无参与意愿,皆是缺少那分隶属于团体感觉所可能引发的个人行为,教员可细心去探究。

四、对团体归属感的营造之建议

建立您初、中级班学员的实务计划,得视各团体的特色与环境而定,以下仅提供您几个基要的方向作参考:

1.课程上的长期规划:能鼓励学员彼此沟通、互相深入了解的课程,应属必要;崇拜课可渐进的使学员熟练地在团体中表达已见;此外,彼此相爱与敬神爱人的生活实践亦可在课堂间多作强化。

2.增加团体的关怀付出:如由高年级成员负责关怀新生、成立关怀家庭或以主羊认领、小天使关怀等,积极的增加团体互动;方式亦可利用关怀卡片、问候信、打电话或聚餐、郊游、团体活动等,长远地因时因地而计划,但重点应朝成员间相互的、密契的沟通而安排。

3.善用高峰经验:指个体能在努力之后有高度的价值感,而后他能对此团体有参与感、责任感。如:让前例中的阿德,在适当的电动机主持一个讨论会、或担任其他事工,则一种责任感与成就感必能拉近他与团体的距离,增进归属感。此外所要着重的是团体对个人的赞同,并教导青少年将荣耀归给神。

4.调和成员的异质性:这一点通常是最困难的,教员可朝弱化“社会标签”来着手(例如:不要说“这问题较难给明星高中的回答”),尽量不去标签学员的学历、荣誉地位或过去行为等;反倒要强化“基督的样式”(如:八福、圣灵的果子、信望爱等),按不同的恩赐去要求个体,以同一的目的去要求团体。在这当中,愿神赐给诸位能有智慧与公正去作取舍。

5.营造良好的团体气氛:

最后,所要注意的是团体间的冲突与不和谐,如:个人纠纷的累积、班级中的小团体、特殊成员的不合作等,都得适时掌握,避免成员间无形的伤害或隔阂。此外,课间播放诗歌、备个小茶点在讨论会中或留言簿、迎新、送旧、生日餐会等都是极佳的促进团体和谐之方式。

五、谈教员的角色

青少年在面对不确定的生活价值冲激时,能归属于一个有扶持性、正向导引性的团体,对主内学员更是发展基督徒人格不可缺的;而初中级班正是一块良田。但如何发挥效用呢?认同感、归属感的建立很重要。在主所托付的使命之下,教员除了为盐为光的去调和团体,引领整个班级到神的面前来以外,不可忘的仍是恒切的祷告,求神给予您积极、无条件的爱心,去关注您的班级,并帮助各个成员在团体中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后,愿神赐福予您、带领您!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