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正视探访儿童的工作

本会在台湾的儿童宗教教育,于民国23年由台湾的传道者指导成立之后,一直蒙神赐福且顺利发展。目前在全省各教会皆有儿童的宗教教育,由幼稚班(4 至5岁)起至少年班(12岁)止,每周都有一次的聚会,由受过教员讲习会训练的同灵担任讲课,并且有设计新颖的教材供教员及学生使用。尽管各教会在教学上都十分用心,但是光是每周一次的教学,实在无法满足学生在信仰的需求。近年来,各教会发现青少年的宗教教育出席率有降低的趋势,除了归咎升学竞争剧烈的影响,及价值观的取向偏差等因素之外,我们仍须静下心来思想儿童的宗教教育在孩子的心灵里,是否扎下了美好根基?

欲深入探讨儿童的宗教教育问题,当能从探访儿童的工作著手,以发掘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使宗教教育发挥更大的果效。因此,加强探访儿童的工作,在今日实在是有其迫切的需要。

一、探访的重要性

1.面对社会的冲击

  由于社会变迁快速,文化脱序,思想观念歧异,且社会里渗有许多色情、暴力,在旧的社会体制逐渐瓦解,而新的社会规范未能及时订定的情况下,如何教导儿童应付未来信仰上的冲击,是当前重要的课题。我们曾否严肃地自问:我们的学员是否已受到良好的训练?是否懂得以顺从的心曲爱神、遵守神的话,并且去经历神的慈爱与能力?假如我们没有重视探访工作,怎能发掘孩子所面对的社会冲击到底有哪些?

2.协助家庭宗教教育

儿童的宗教教育重点在于家庭,按照常理而言,父母应负起全部的责任;然而各个家庭的宗教信仰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会有责任指导或协助家庭的宗教教育。约沙法王深知欲强国之先,必须强化家庭的宗教信仰,因此他差遣其臣子及利未人,带着耶和华的律法书走遍犹大各城教训百姓。结果耶和华使犹大四围的列国都甚恐惧,不敢与约沙法争战(代下17章)今日欲兴旺教会也当重视探访的工作,特别是探访儿童的工作。

有一位只有三岁的孩子,向奶奶报告一个简单重要的发现,她用小手指着墙上的一张“最后晚餐”的图画,说:“他是耶稣。我向他说:‘你好’,可是他不向我说‘你好’。这是怎么回事?”天真烂漫的小孩,无意中触摸到基督教信仰的奥秘和矛盾,她并非是怀疑主义者,只是不明白如何在生活中经历神而已。这恐怕也是有些家长的迷惑吧?!那么在探访儿童的当中,教会可以给予其明确的指导,使他们知道如何把信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然后看着他们一起经历基督的爱而成长,这该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啊!

3.辅助教会的宗教教育

  保罗说:“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徒20:20)。保罗教导信徒,很多时候是在“各人家里”进行的,这一点表明他是怎样善用家庭访问。医生要根本治疗一个患者,必须对他有详细的诊察,以为他做单独的治疗。照样,要牧养主的小羊,若没有个别的接触是不易达成的。人与人之间,常因个别的关怀而产生感情及友谊;并且藉着沟通,可以了解对方的观念思想及意念,进而在圣灵的带领之下因按材施教,适时让神的话语成为他生命中的力量。同时,师生之间在圣灵里也比较能契合,此将有助于日后的教学。

二、探访的意义

探访不是为交际,也不是必要的例行公事,更不是为闲谈说笑。探访儿童是为了关心儿童,明白他信仰的景况,坚定他的信德,解决他的困难。简而言之,探访儿童是要引导儿童来到神的面前,体验神的同在。因此在探访儿童的工作中,应把握住下述几个重点:

1.让孩子知道主乐于亲近他们

  主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可10:14)让孩子知道耶稣是神,也是灵(约14:16),认识他的方法是用心灵与诚实来敬拜他,具体的方法是藉着祷告来体验耶稣的同在,以及在读经中,抓住主的应许,遵照他的话行。

2.让孩子体验主的大爱

  当小孩子亲近主,主不但抱起他们,而且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可10:16),这表明主耶稣对小孩子的将来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我们在探访中也当抱持这种态度,让儿童感受到主看重每个人的生命,而且确信只要在各样小事上努力、忠心、尽责任,主耶稣必赏赐福气,在患难中的祷告,主必垂听帮助(腓4:6-7),特别在其信仰、学业、健康上,指导他们去体验神的爱,如此信仰的根必扎得更深。

3.让孩子见证主的大能

  教导孩子由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上,去察觉主的大能;例如:一粒种子埋在土里,过些时候为何会发芽、开花?让他们明白若非神给予他们生命,并赏赐阳光、雨水,是不可能长成的,由此更肯定地确认自己的成长,也有神的大能在其中。透过探访,使他感受神的爱及大能,学会数算恩典,体认主的大能,如此,在未来的生活中方能尊主为大,勇于见证他。当孩子的信仰由风闻有神,进入亲眼见神的地步,必乐于把一生交托给主耶稣。

引导小孩子亲近主、经历主、见证主,实在不能单靠讲台上的指导,更须要教员亲身去经历,并且按着儿童的个性、环境、程度上的差异,给以个别的探访与指导,才能真正达到宗教教育的目的。

三、进行探访的原则

探访儿童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儿童在基督里被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因此,我们当倚靠运行在我们里面的大能,用诸般的智慧来劝戒、教导。

神造每一个人不但各异其趣,其问题亦大有不同,在宗教教育中,这些特殊问题单靠讲台上的指导,是不足以解决的。他们不单有灵性上的需要,在学业、情绪、人际关系、人格成长、教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也都要藉个别探访来加以发掘。在进行探访时,有几个原则可供参考:

1.建立感情

  了解学员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次的讲课所能达到的。平日就需和学生们有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们信任、尊敬,并且乐于亲近。与人做朋友,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在学生有病痛或发生事故时,教员要表达关心,而平常也不可忽略他们;往往一个微笑、一张小卡片、一次适时的安慰或鼓励,都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从事探访之前,应记得孩童的名字,了解他的家庭信仰状况,并且愿意接纳他们的特征和个性。如同主耶稣探访撒该之时,能叫出撒该的名字,让撒该又惊讶又深觉感动,乐意招待主耶稣。

2.培养耐性

  许多问题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的,解决当然也需要费时。因此,在探访时不宜像蜻蜓点水式地寒暄几句,要耐心地去了解孩童们真正问题的中心症结,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并且持续性的探访,藉着沟通、分享神的信息,使孩童的灵命得到良好的培育,深信神会祝福这样的好牧人。

3.给予智慧

  人心灵的饥渴及问题,拥有博士学位的专家未必就能给人满意的解决,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人真正的满足。所以探访前,要先祷告、读经,从神领受智慧的话语,并且随身携带圣经,把握每次探访的机会,把智慧的言语传送给孩童及其家人,让他们明白神话语的宝贵,并且真正做到“智慧之子以智慧为是”。

4.建立自信

  探访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会主动认识神、经历神,并且见证神的恩典。因此,藉探访中的辅导,让学生尝试在信仰上不断思想,鼓励学生在信仰上建立起自行心,能够自己面对问题,找出原因,靠神积极面对他们人生中的风暴。

四、如何进行探访?

掌握住探访的原则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实地的探访:

1、访问的时间:学生发生急病或其他急事,应即刻前往。一般的访问要考虑受访家长的工作或休息时间,在合宜的时间及情况下探访。并事先让儿童知道,也要征得对方家长亲人的同意。

2、服装与仪容:服装要正派、端庄、清洁、整齐,不可艳装,也不要太过随便(彼前3:3-5)。对人要和蔼可亲,表明友爱、体贴、关怀。

3、出发之前:必须同心迫切祈祷,求主赏赐智慧权柄、能力,并事先拟好访问的计划、目的、及清楚访问的对象。

4、到达受访的家庭之时:主人还未出来接之前,不要贸然进屋。入屋之后,先向他们请安,并述明来意。坐位要规矩有礼。

5、工作的进行:先请问家里大小安好之后,再亲切地提出里关怀的儿童,让他的家人知道你的关心,并且互相沟通、明白儿童信仰追求的情形,最好能听一听儿童的感受。若他们提出任何的难处或问题,不是可以马上解决的,你得表示愿意持续给予帮助,并寻求其他资源协助。

6、邀请家长共同配合:共同为儿童的成长交换意见,重要的是,应循序渐进地告知如何依靠神,并把孩童的信仰建立在基督的根基上,如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7、为下次的探访,打开一个机会:在结束探访前,尽可能地邀他们一起祷告,并把所发现的问题或需要关怀的事情提出,作为家长及老师们共同祷告的目标,盼望下一次的探访,能看见祷告的功效及孩子活泼的成长。最后互道平安。

总之,透过探访儿童的工作,教员不但能因材施教,并且把基督的爱播散出去,协助孩童灵性成长,也让教会与家庭的宗教教育融合为一,这就是教会成长的关键之处。

五、探访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探访儿童的工作,除了传道者及教会负责人之外,就是由儿童宗教教育的教员来负责;为了能真正做好儿童探访的工,应具备下列的条件:

1.懂得与主建立良好的关系:推展任何一件圣工,若只强调组织、方法,却没有上头来的力量,实不足以成事。因此,探访人员须主动追求灵性的长进,积极灵修,渴慕神的话,追求圣灵的能力,言行举止自然流露出基督的生命,叫人觉得你是可信靠的、乐于助人的,而主动接近你。

2.有舍己跟从主的决心:通常参与探访工作须费时、费力、费心,在繁忙生活中,人若没有舍己爱主的心,探访易半途。主耶稣曾说:“不舍己背十架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但是主也不要人盲目地跟从,他说:“你们那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乐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当我们确知探访工作的重要,就必须学会安排时间;有目标及计划的工作,才能使探访工作更加落实。

3.有爱人灵魂的心:唯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受基督的爱所激励,并关怀儿童的灵魂。的确,关怀是最大的力量,它不但使你工作积极,也造就了别人,使人学会[与忧者同忧、与乐者同乐]能体贴别人的软弱,分担别人的忧愁,能接纳别人的缺点,而不苛求别人。因此,有爱心的探访人员能切实协助儿童成长 ,并且分享他的快乐。

4.有极大的耐性:探访工作有如父母养育儿女一般,极须有耐心。尤其在谈话中,倾听远比如何说话来得重要,只要我们乐意以聆听和欣赏的态度来了解对方的需求,就已表达了我对他的重视,如此有助于拉近距离、建立关系,并逐步协助孩子及其家人共同为信仰的成长而努力。

5.接受探访工作的训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访工作不是单有爱主的心就够了,应接受最起码的训练,例如,探访人员应有的操守、基本信仰的认识、探访的礼节、探访的技巧、探访后的辅导工作……等。因此工作前的训练要深入,训练后则要实际参与探访工作,而藉着探访的工作操练,也足以叫一个人灵性更成熟、更老练。

教会当协助父母,趁着儿童尚年幼无知之时,就开始关怀并训练他们,经上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孩童时代是习惯的形成期,倘若在这期间能确立良好的习惯,其后就很少会改变。今日面对变迁快速的社会,许多人只追求今生的利益,人生的价值观已被扭曲,幼小的心灵也日渐受不良的社会风气所腐蚀。表面上看来,儿童的生活似是丰富,事实上在欠缺指引及教导的情况下,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空虚、孤单,因此教会应正视儿童探访的工作,不可延误,如此,教会未来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