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珊迦时代人都偏离正道,步入了黑暗的迷途,然而珊迦藉着一根不起眼的「赶牛棍」,打死六百个非利士人,我们虽很微小,卑微无用,却都是神手中的工作,只要好好运用神所赐的恩赐,有愿做的心,神必帮助。
以笏之后,有亚拿的儿子珊迦,他用赶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师记三十一章31节)。
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又在雅亿的日子,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士师记五章6节)。
圣经记载关于珊迦的事只有以上二节经节,由这二经节,我们可以分析他所留下的榜样:
一、亚拿的儿子
当提到珊迦的时候,都说他是亚拿的儿子,可见,珊迦之所以能成为士师,和他父亲亚拿的教养不无密切关系。虽是国家衰微,做父亲的仍不放弃教养的责任,实值得效法。当教会尚未兴旺时,我们也应当教导儿女认识神,了解自己的身份。
因着珊迦当了士师,亚拿的名字就和他并列,儿子的成就,是父亲的荣耀,「义人的父亲,必大得快乐;人生智慧的儿子,必因他欢喜。」(箴言二十三章24节)我们是神的儿女,若能在世上为盐、为光,天上的父岂不得更大的荣耀?
父亲教导儿子,儿子光耀父亲,父子密相契,彼此何代沟之有?
二、救了以色列人
珊迦当时的社会是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可见当时的百姓都非常懦弱畏缩;可是,珊迦并不受环境影响,他能挺身而出,救了以色列人。
三、用赶牛的棍子
他救了以色列人,并非用什么锐利的武器,竟是用赶牛的棍子,因为那时以色列四万人终找不到藤牌枪矛(士师记十五章8节),虽然外在的条件非常不利,众人也因没有力气而畏缩,但他却用垂手可得的赶牛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撒母耳记上十七章47节)。
以色列人之所以受邻邦的凌辱,并非因他们缺乏刀枪,乃因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们若要从邻邦的手中得到解脱,并非制造锐利的武器,乃是悔改,离开恶道;因此珊迦之所以能用赶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并非牛棍厉害,乃是神要用珊迦,而他也有信心给神使用,神人同工,所产生出来的战果。
「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依靠神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章6节)今日,我们也许像士师时代尝到了许多恶者凌辱的滋味,有许多的困难摆在面前,其解决的根本之法并非制造刀枪,并非金钱、势力、人才……乃是在神面前看出我们的亏欠,而后行出神眼中看为善的事,这样,问题自然就可迎解。
其实,神解决人的困难非常容易,并非人想象那么困难,一枝赶牛的棍子就可杀死六百非利士人,救了以色列人;一立光滑的石子就可打倒歌利亚,使以色列人反败为胜;一棵树就可使玛拉的水变甜……。只要神愿意,他可用我们周遭不起眼的东西,来解决我们认为天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