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以利亚撒—坚忍的勇士

以利亚撒-大卫勇士中最优秀的三杰之一,当非利士人聚集准备交战,以色列人「退却」,他反力挽狂澜,作中流砥柱,固守阵地,虽然困惫却不休息,手黏住刀把;我们作神儿女的,不管是何等的疲惫(软弱),应效法以利亚撒,千万不要将真理的刀丢弃了。

经文: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9-10节

人物:以利亚撒——亚合人朵多的儿子、大卫勇士中最优秀的三杰之一。

特色:

「以色列人迎着上去,有跟随大卫的三个勇士向非利士人骂阵,其中有以利亚撒。」(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9节)

当时非利士人聚集,准备交战,以色列人「退却」(思高译本)(或作遁逃——文理译本),他却「迎着上去」(和何译本),而此句在另外二种圣经译本有更感人的描述:①固守阵地(思高译本);②向前挑战(文理译本)。

当众人退却时,他反力挽狂澜,作中流砥柱,固守阵地,此情此景,能不令人泫然?

不退反进,是化消极的固守为积极的前进,难怪他能成为最优秀的勇士。他固守「阵地」,因他认清了阵地的重要,若阵地一失,则什么也都没有了;今日,我们都有这种认识吗?请问,你的阵地在那里?是「心」?是「家」?是「团契」?是「教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箴言4章23节)。

「直到手臂疲乏,手黏住刀把」(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10节中)

虽然困惫却不休息,因为有那一股意志在支撑,而那钢铁般的坚忍意志,乃是爱国爱民的热切情操与责任所汇融的精神力量,因此进入了「手黏住刀把」的浑然境界。

盖「手黏住刀」乃手与刀合一,不可须臾分离,意即「手即是刀」,「刀即是手」,有如小说中剑法的最高境界——身剑合一。可见以利亚撒已经以专精、坚忍、奋斗的精神,心无旁骛全然贯注的投入那伟大的事工;扪心自问,你我可曾为主事工,如此「浑然忘我」?且兼如此韧性?

「手仍执刃」(文理译本)

手须刀来配合,方能发挥力量;刀须手来使用,方不枉自空存。

单有意志(或热情),不足以成就大事,尚须有足够能力智慧才能产生威力与果效。一生果效既由心发出,则心动必导致手动(行为),欲使手达成工作目标,就要考虑手中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不变的法则。

「唯物」与「唯心」二论,各有所偏,若能导引适当协调,终必发出莫大力量。因此以利亚撒虽然勇敢、坚忍,但在极度疲乏中,却紧紧握住其刀,不肯松手;他知道,武器是军人第二生命,弃此而往,生存机会渺茫。

信徒要「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以弗所书六章17节),因为神的道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希伯来书四章12节),它能保护我们,赐我们出入争战的能力。保罗曾为他的同袍惋惜,说「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

(罗马书十章2节);因此我们作神儿女的,不管是何等的疲惫(软弱),千万不要将真理的刀丢弃了。

诗云:「我的心专向你的律法,永远遵行,一直到底。」(诗篇一百一十九篇112节)。

耶稣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约翰福音八章31节)。

「手黏住刀把」──身剑合一、浑然忘我手是刀的部分,刀是手的延伸;手与刀宛若以联结融合为一,不分彼此;我们必须握住刀把(真理),且活用此刀(熟练真理)(希伯来书五章13节),当我们使用刀时,就像用自己的手那样的自然;如同主耶稣在旷野受试探,他三次皆引用圣经而得胜(路加福音四章3-13节)。让我们努力查考圣经(约翰福音五章39节),明白圣经(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心中积存真理的知识,遇考验时,就能引经据典,左右逢源,而得胜有余了(罗马书八章37节)。

结论:『众民在以利亚撒后头「专夺财物」』(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10节)。

真正属灵的人,他并不在乎得胜后可以得多少属世的财物;相反的,他以他的能力去荫庇那些软弱者,让他们尽情地去夺取那些属世而价值短少的财物。

以利亚撒,这位坚忍的勇士,他已得到应得的奖赏。是站在众民的「前头」(真正的领导者),这是神所给予的价值肯定,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大获全胜(撒母耳记下二十三章10节),众民甘愿在他的「后头」。

(1)
上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