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孩子!我要求太过了!》只是有两页长的小品文,可是40年前发表以来,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许多报章杂志竞相转载。为什么这篇小品文会这样“扣人心弦”呢?是因为我们对幼儿要求太过,以成年或大孩子的标准去要求幼儿的父母太多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的管教5岁以下的幼儿呢,我们在哪方面常要求过高了呢?
壹、在教会里
一、养成他喜欢来教会的好习惯不求其效果
有些父母嫌带幼儿去教堂很麻烦,很少带来聚会,若带幼儿来聚会,他们就希望幼儿能像父母那样静坐着专心听道,听不懂又好动的幼儿怎么能静坐一小时?为父母的只好坐在靠后面的椅子,让幼儿在后面能动一动但以不妨碍别人听道的程度,在安息日设幼稚班的特别班,则可让很多带幼儿的父母减少很多麻烦,只是不要禁止幼儿来聚会也不必要求他们安静的坐着,而让他们觉的教会不是太受拘束或太不自由的地方。
满4,5岁的幼儿是幼稚班的学生,他们喜欢听故事。有时候老师讲的故事很有趣,他们听的很起劲(专心),而无意中动动手脚或头,甚至站起来,这不一定表示他没有专心听故事,这可能是他们平常在家活动惯了,也因他们专心听而不知自己所做的。所以只要看出他们还在注意听故事,也不妨碍别人听故事,我们就不必去阻止他们,有时候阻止他们时,反而分散了那学生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多数学生听故事。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他们像成人那样长时间的静坐,但须多鼓励他们来教会,使他们觉的来教会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活动。
二、不必责备幼儿学不好或唱不好
幼儿能力和知识有限,只能学最简单的儿歌,有时学了很多次,唱出来还是错,我们就责骂他们吗?责骂只是让他们降低兴趣而无济于事。老师若责骂过分,他们就干脆就闭上小嘴巴不唱了,甚至溜到外面去呼吸自由空气。唱不好,背圣句,背不好,不要紧!该鼓励他们说“小朋友,唱的很好,在唱一次!”这不算骗了他们,因为以他们的能力说起来,确实唱的不错了,幼稚班的教学,并不求学到什么,只是让他们记得祷告,养成他们来聚会的好习惯。
三、年末表演节目不要求表演太好
有些老师希望表演的更好,临时给他们恶性补习,同样的动作一次再一次,使他们厌烦了。他若不高兴,干脆就不说、不做、不唱。年末特别聚会要重在复习,不是一种竞赛或自我表扬,何必这样费神费力,自讨没趣,又增加幼儿的负担,只要平时认真教,到时候稍加练习就成了。有时因幼儿表演错了反而使人觉得天真、可爱,也更精彩。
四、培养幼儿能分享、相让、相爱的精神
幼儿是自私、自我中心的,只知自己的需要不知别人的需要。尤其是独生子和头一个孩子,家人爱他、宠他。他在家是宝贝,但别人也是他家的宝贝呀!因此老师务要公平,使他们知道大家在一起,只有相让、相爱、分享才能快乐。相争只有自讨没趣。虽然幼儿相争是免不了,但要预防相争的发生。若发生了,也不必过分责骂,因他们还不知道别人也很重要而需要尊重别人的利益。少责骂,多鼓励他们相让、相爱、分享。
请幼稚班的老师常记得,您的学生在家里是还想求他人抱他、背他、喂他的幼儿,请不要要求太高了。
贰、在家庭里
幼儿在家的时间最长,而这时期的教与养,对他们未来的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人格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幼儿的教养是很重要的。可是注重他们的教养而不懂得教养的要领,而流于“要求过高”的家长可能很多。现在将那些容易要求过高的几点提出来谈谈。
一、不能要求幼儿不相争,但需减少其相争的机会
培养相让的好精神:如果这里有一个玩具,妹妹不想要的时候小哥哥也不想玩。可是一知道妹妹想要,小哥哥也要,而且偏要妹妹想要的那一个。幼儿只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知道他人的需要,所以常相争,但我们不必过分责备他们相争,或用责打的方法阻止其相争,因为他相争的时候已经忘记“相争会挨打”的事。相争时:
1.可多鼓励他们相让;找个机会叫哥哥把东西让给妹妹玩一下,然后,称赞他是:“好哥哥!”,或叫妹妹让给哥哥玩。
2.买东西给他们时,尽量准备双份(相同或不相同),以减少其相争的机会。
3.可以引起他们别的兴趣,以减低他们相争的潜在意识。
4.但最重要的是随时告诉他们,相争是主所不喜欢的坏事。
二、不要求他们的动作像成人那样灵活,但减少失败
幼儿虽然已经有十个小指头,但还不能像成人那样运用自如。如果叫他端一杯茶,他就是十分小心而紧张的端着,可是杯中的水还是溅出来。好好一条平坦的路,幼儿却常跌跤,所以幼儿弄翻东西、摔破东西、跌跤都是常见的事。这不是他们太不小心,而是他的大脑、小脑、神经、肌肉都还未成熟而笨手笨脚,也就是手脚不太听他们的小脑的指挥,因此我们不要过分责备他。不要要求他们做得很好,只要常提醒他小心,一方面设法减少他失败的机会。如何减少呢?明知他还不会做或做不好的事,尽量少让他去做,也可改用塑料杯子、碗、汤匙……等,以减少他摔破或受伤的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很快的成熟而进步。
三、不要要求他整天安静地坐着,让他忙吧!
幼儿手脚很笨,但整天忙个不停,忙些什么?忙着玩。如果没有玩伴、没有玩具,他也不愿意安静地呆坐着,他会来缠我们,或吵或闹或吃个不停。幼儿本性是好动的,我们不要要求他照我们的意思保持安静或不要活动。如果需要他们安静不吵我们,我们只好找些比较安静的玩具或活动。可以给他们一些旧书报、小剪刀、浆糊或色纸,他很可能静静的剪一个下午。让他们有固定而适当的场所、玩具,再稍加指导他们玩或做的方法,让他们忙吧,而不要限制他们活动,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并训练四肢。
四、不要要求他整天保持得非常干净
小学生不必穿围裙,为什么幼稚园的幼儿就要穿围裙呢?由此可知幼儿的动作比较笨,喜欢玩,玩的时候很容易弄脏衣裤。为了怕他弄脏双手和衣裤而限制他活动,或常责打他弄脏了衣裤,这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无益的。因为幼儿的生活就是玩,如果他一直担心着怕弄脏衣裤,怎能玩得开心呢?这种长期紧张对他心理健康反而有害。
穿上围裙和容易洗的衣裤,让他自由地玩个痛快,多让他到草地上跑跑、玩石头、玩沙都是有益的活动,设备好的幼稚园都设有一个大砂坑,让幼儿多接近大自然。下午让他赤着脚玩土、玩沙吧!反正傍晚我们都要为他们洗澡、换衣服,不会增加很多麻烦的。不要要求他常保持得干干净净,让他痛快的玩吧!
五、多留些时间接近幼儿
有些父母都上班,父母下班回来再处理家务实在很累了,但不要因此讨厌幼儿噜嗦、怕他们缠。如果常对他们说:“去!去!去外面玩,不要来缠我,烦死了!”这在整天渴望着父母之爱的幼儿心灵里,是多么大的痛苦呀!
幼儿期最需要父母的爱,就是几秒钟也好,先留一点时间接近他们,如亲亲他的脸说:“宝宝今天乖不乖?你先出去玩一下,让妈妈来做个宝宝爱吃的菜给你吃好不好?”或说“爸爸很累了,把这皮鞋收起来,拿拖鞋来给爸爸,让爸爸歇一下,等一下陪你玩或讲故事给你听好不好?”有机会多带幼儿出去走走,或陪他玩、讲故事给他听,不要嫌麻烦,多接近他、多爱他,而不要要求他像大孩子那样,各忙各的,还板起脸,装出父母的威严,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无益的。
六、不要要求他是个圣人
有些父母看到幼儿整天所做的没有一样顺眼,整天骂个不停,气个不停,何苦呢?我们自己也不是圣人,怎能要求这幼儿没有毛病,不会做错呢?幼儿还小,还不知道什么是罪,才开始分辨善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些什么。他们做错,不一定是有恶意或故意的,他们说谎也常只是一种夸口或辩论,而不晓得“说出与事实不合的事就是说谎”。所以他们做错了,应该告诉他们是错,而不要过分责打他。如果处罚过重,他可能怕你的责罚而再说谎,以求逃罪,这就使他愈陷愈深。
我们不是圣人,怎能要求这开始学做人的幼儿是圣人呢?让我们以耐心和爱心慢慢教导他们吧!
七、不求他们能祷告得很久又迫切
在幼儿心目中的神,可能只是一位伟大的人而已,他无法了解未见面的神,他需要很吃力的闭上眼睛(因为他还不能控制小肌肉),又不会用很多好听的话来向神祷告,只要能以敬虔的心来做祷告(不要开玩笑)就可以了。不要强迫他跪很久或要他很迫切的祷告,他们实在做不到,慈爱的神也知道,一定会原谅他们的。但吃饭前,向神感谢,这在幼儿期就要养成习惯。幼儿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他们还小,请不要要求过高,让他自由地生活,使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以便使他的身量和心理,都得以正常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神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