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谈幼稚班的教学

我们若能按着幼稚班儿童的能力和兴趣选用适当的教材,又能使用适于他们的教学方法教他们,则教学方法效果会很显著,他们也必乐于聚会,否则教学效果差,我们所牧养的这群小羊们很可能一个一个溜走,不再来了,这不是很糟糕吗?将来如何交代我们的主呢?

他们还幼小,来聚会仍带着游戏性质,还不能深刻地了解敬拜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聚会时听不懂老师所讲的,或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想来,他们不愿意来就不来,也不会告诉我们不愿意来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用心改进幼稚班的教学,使这群幼稚班的儿童都能很快乐地来聚会,而让他们顺利地接受一层一层的宗教教育。

虽然他们不会告诉我们不愿意来的原因,但若能教得好,这些幼儿对聚会却有很大的兴趣,不会有不愿意来的情形发生,除非家长从来没有带他来过会堂或不会让他离开家人。我们需要安排些有经验的老师教他们,教学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那些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幼儿的能力、兴趣与他们的需要,也知道该如何应付他们,招呼他们。

可能有些教会误认为幼稚班学生最小,最容易教,安排一些年轻的新教员,幼稚班的教学就会发生问题了。这些幼小的儿童有时候很乖,有时会像在家一样想撒娇、发脾气、打人、甚至哭闹。年轻而没带小孩的经验或不会在家里照顾过小弟小妹的新老师,看到他们发脾气或哭闹,心里一慌,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应付这不懂得讲理的幼儿,不像应付别班的儿童那样有条理可循。

幼稚班理想的老师不但要将故事讲得好听,还需要有当妈妈或姐姐的能力才行,所以幼稚班应有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负责,其他的新老师用心向她学习,则幼稚班的教学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们若能再下一点工夫去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则能收到很好的成果,而幼稚班的教学工作会比别班更有趣,有时会与这幼小天真的儿童打成一片,浑然忘我。

有经验的老师为什么能应付这些幼儿,又能教得好呢?我们将其原因大概分析如下,以供同工们参考。

一、态度要和蔼可亲

中学的教官常装得很凶,学生怕他们,这就使他们管理上方便。但幼稚班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一定都不敢来聚会了。因为幼儿怕陌生人、不友善的人、待他很凶的人。这种人使他们害怕使他们失去安全感。相反的一个微笑的脸却使他们有安全感,而乐于亲近。所以我们很需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待他们,就是纠正他们的过错时,也尽量以笑容告诉他们不该这样做。

二、用爱心领导他们

幼儿最怕别人不喜欢他、不爱他。在家他最怕的是母亲不爱他,在幼稚园很希望老师喜欢他、疼他。有个三岁的幼儿头一次上幼稚园因年纪较小不能适应而害怕上学,常说:“妈妈我要做乖孩子,请不要送我到老师那里。”后来只好让他留在家玩。第二次他的妈妈事先拜托那幼稚园的老师特别照顾他,不久这孩子又上幼稚园了,回来却时常很高兴地说:“我的老师很好,老师很疼我。”从此他每天快快乐乐的上幼稚园。由此可知,我们若能爱他们,向他们表示我们关心他、疼他,这样,他们来聚会有安全感也会把聚会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但务要公平,不要有偏爱。偏爱某些儿童,无形中会害了我们所偏爱的儿童。

三、使用浅白的儿语

凡是向他们所说的话都尽量用浅白的儿语,就是他们能了解、常使用的话语。他们不容易了解的事,尽量不要选做教材,如:“人有罪”、“清心的人有福”等。多用比方和图片来帮助他们了解,用他们生活中的经验来描述,如:“鲸鱼很大,大概有十几尺长。”我们不妨把它说成:“鲸鱼像我们吃的鱼住在大海里,有个大嘴巴,和大尾巴,它的身体大得像我们住的房间(或房子)那么大。”我们若能常与他们接近,就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儿语,也能运用自如。

四、聚会时间不宜拖长,活动宜多变化

幼儿在家没有一个时候是静坐在那里不动的,除非他生病,觉得不舒服。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又很短,因此故事讲得再好听也不要讲得太长,十五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若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讲完,就在讲故事时,找机会让他们站立起来朗诵或活动一下。最好将故事缩短而不要讲得太长,因为讲得多、唱得多不一定能收到更大的教学效果。练习诗歌时也一样,利用刚开始的几分钟,简单复习一两首诗歌,马上接着新诗歌,因为这段时间的精神较好。十分钟后精神就较差,所以可以让他们个别起来唱或让他们先下课,但不要放他们出去,以免影响别班。聚会后也是一样可以先下课,但不要让他们出去,他们若能安静在教室里等候哥哥或姐姐们,我们就可以一边收拾一边照顾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留在教室里,而且会乱跑,影响别班的聚会,我们就需找一些有趣的活动消磨时间,如看图画书、剪纸工、画自由画,但需要有完善的保管。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