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分班的需要-辅导员

布道会时所讲的往往是适合求道者的基本道理,在乡下布道时,更需要再用浅白的话讲道,使求道者都能听得清楚而容易了解、吸收,否则,他们就会听不懂而厌烦。同样的,我们对儿童也需要用浅白的话,讲些容易了解的圣经故事,否则他们听不懂,不喜欢来聚会。因此本会为这些儿童们创办了儿童聚会。创办之初,大部分的教会都只有幼年班。不久,增办了少年班,然后幼稚班、初级班、中级班……。

有些教会信徒的家比较分散,而且离会堂远,他们就又把幼年班或少年班再分成两组或三组,使幼小的学生便于聚会。人数比较多的成功教会、台中教会,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他们按年级,将儿聚分为七班或八班。

分班的需要可分为三种原因,如下:

一、学生程度差别大

我们若将才满四岁的幼儿和六年级的学生放在同一班教学,讲得太深了,幼小的学生听不懂,讲得太浅了,大的学生觉得没趣。所以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应该增设少年班,用少年班课本教学。这方面的工作大部分的教会已经做到了。有些教会分班后,每班学生变得很少,有的只有三、四个学生,但他们仍为了学生的需要分班教学。这是很好的现象。

现在问题大部分都在幼年班。很多教会常诉苦,说幼年班儿童聚会秩序坏,大部分都是受那些未入学的幼稚班学生的影响。有一部分的教会干脆就请幼稚班学生回家去,等他入学(小学)后再来。因为幼稚班学生聚会开始,不到五分钟就开始动了,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开始坐得不耐烦,再过些时候,他们就自动的下课,溜到外面去自由活动了。这些事不能怪幼稚班学生太坏,也不能怪老师笨,这是怪我们不该将幼稚班学生合在幼年班里同时教学,因为他们的能力、兴趣、程度都和已入学和三年级大的哥哥姐姐们相差很远,他们知识少,没受过学校常规训练。所以为了改变幼年班的秩序和教学,应该增设幼稚班,为了造就幼稚班的儿童更该增设幼稚班,而不应该拒绝他们来聚会。总会因鉴于增设幼稚班的重要,於五十七年度第一季(九月)开始供给幼稚班教材,请各地教会尽量分班,选出适当的教员。

二、便于学生聚会

梅山教会,故名思义,是在山上的教会,信徒的家有的很远,车的班次又不多。学生需走很远的山路来聚会,遇到雨季更难走了,所以他们分成三组,使许多学生免去长途跋涉的麻烦,而各组工作又进行得很顺利,年末特别聚会时,才聚集会堂,三组共聚一堂,显得热闹,特别有趣又亲热。也有些教会儿童来聚会需要过小河,雨季水多,不敢过河而停止聚会。

因为有学生因交通上或某些原因不能常来聚会,而且他们那里的学生数又不少,我们不妨计划在那里分一组,使那些儿童便于聚会,更使他们因此能在灵性上得到更大的造就。

三、便于教学

我们的各班学生中都相差两三岁,幼年班是一年级到三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程度相差很多,所以最理想的是一个年级一班,教起来就很方便了。前几年成功教会幼年班(在点名簿上约九十三名)聚会时约有一百名(有的幼儿跟着兄姐来)。未分组时,排队要排到大门外,前面排好了,后面还很乱,后面排好了,前面又乱了。聚会时爱吵、乱动,折纸时就更不得了了,因为折纸单用讲述法教学是不够的,还要示范,示范时,后面儿童看不清楚,他们就说:“老师我不会,请您教我!”这个站起来,那个站起来,一团糟,九十几个学生闹起来实在不是小事。因此系负责和教会负责人、传道商量后,选出新教员,然后分班,他们分成了三组,每组还有三十多个学生。

现在台中、成功两个教会都已经按学校年级分组,把幼、少年班分为六组,教学上有很多方便之处,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各地教会都能往这目标努力,尽量分组。分组时要考虑本会教材的编制,儿聚方便,幼少年班可分为大小班,而共成为四班,但不要把幼少年班分成三组,因为中间那一组的教材会成问题(用幼年班又用少年班课本,有时程度不适合)。因此幼、少年班要分组就分为四组或六组,但不要分为三组。分组情形如下:

分为四组

幼小班(一年级)教材相同

大班(二、三年级)但教学可分深浅

少小班(四年级)教材相同

大班(五、六年级)但教学可分深浅

分为六组

幼一年级教材——幼、第一学年

二年级教材——幼、第二学年

三年级教材——幼、第三学年

少四年级教材——少、第一学年

五年级教材——少、第二学年

六年级教材——少、第三学年

幼稚班分班,可分为大、小班。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